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21462432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一、 设计思想 目前,人们家庭所有的电风扇正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控制线路来取代原来的机械控制器,这使得电扇的功能更强,操作也更为简便。图1.1为电扇操作面板示意图。图1.1为电扇操作面板示意图 在面板上有六个LED指示灯指示电扇的状态。三个按键分别为选择不同的操作风速、风种、停止。其操作方式和状态指示如下:1、电扇处于停转状态时,所有指示灯不亮。此时只有按“风速”键电扇才会响应,其初始工作状态为“风速”弱,“风种”正常位置,且相应的指示灯亮。2、电扇一经启动后,再按动“风速”键可循环选择弱、中或强三种状态中的一种状态;同时,按动“风种”键可循环选择正常、自然或睡眠三种状

2、态的某一种状态。 “风速”的弱、中、强对应电扇的转动由慢到快。 “风种”在“正常”位置是指电扇连续运转;在“自然”位置,是表示电扇模拟产生自然风,即运转4秒,间断4秒的方式;在“睡眠”位置,是产生轻柔的微风,电扇运转8秒,间断8秒的 方式。3、在电扇任意工作状态下,按“停止”键电扇停止工作,所有指示灯熄灭。4、为了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可附加一个K4定时按钮二、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1、系统的组成本系统主要由脉冲触发电路、状态锁存电路、风种控制电路、消抖电路及单稳态定时电路组成。通过按键开关产生单次脉冲来控制电风扇的状态,并通过发光二极管将各种状态显示出来 1、脉冲触发电路按键 K1 按下后形成

3、的单次脉冲信号作为“风速”状态锁存电路的触发信号。按键K1、K2 及部分门电路74LS00、74LS08 构成了“风种”状态锁存电路的触发信号。2、状态锁存电路“风速”、“风种”两组状态锁存电路均用1片4D 触发器74LS175 构成,每片三只D 触发器的输出端分别于三个状态指示灯相连,同时每片74LS175 的清零端均与停止键K3 相连,利用按键产生的低电平信号将所有状态清零。3、风种脉冲控制电路在“风种”的三种选择方式中,在“正常”位置时,风扇为连续运行方式,在“自然”和“睡眠”位置时,为间断运行方式。电路中,采用74LS151 作为“风种”方式控制器,由74LS175 三个输出端选中其中

4、的一种方式。间断工作时,在74LS175 的CP 端加入一个周期时钟信号作为“自然”端的间断控制,二分频后再作为“睡眠”方式的控制输入。4、输出电路输出电路由风速锁存电路和选择后的风种脉冲电路共同控制,其输出端接在其对应的点击控制端。由此控制电机的转速、类型。2.2、工作原理1、状态锁存器 “风速”、“风种”这两种操作各有三种工作状态和一种停止状态需要保存和指示,因而对于每种操作都可以采用三个触发器来锁存状态,触发器输出1表示工作状态有效,0表示无效,当三个输出为全0则表示停止状态。 为了简化设计,可以考虑采用带有直接清零端的触发器,这样将停止键与清零端相连就可以实现停止的功能,简化后的状态转

5、化图如图1.3所示。 图中横线下数字为Q2、Q1、Q0的输出信号。 根据图4.1状态转化图,利用卡诺图化简后,可得到Q0、Q1、Q2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它们可适用于“风速”及“风种”电路):可选用4D上升沿触发器74LS175构成。(a)风速 (b)风种电扇简化操作状态转换图风速状态锁存电路原理图2、脉冲触发电路3、风种脉冲控制电路4、输出电路5、总原理图二、 工作仿真图1、 开机仿真图2、 自然状态仿真图3、 睡眠状态仿真图4、 关机仿真图三、 电路PCB板图1、飞线图2、PCB图1、 元件清单序号类型型号数量1芯片74LS08D6274LS10D1374LS1753474LS151D15

6、电阻100661K37二极管LED68拨动开关39函数信号发生器12、 心得体会通过仿真验证证明,该设计方案是成功的。其中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和缺陷,请老师能给予批评和指证,使该设计更加完善。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要用到按钮开关产生脉冲,而仿真软件中没有按钮开关这个元件,之后用普通的拨动开关代替,实现功能上的一致,但实际PCB中应该使用按钮开关。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让我能够亲身参与电子产品的设计师使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现代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很多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都是电子产品比如决定现代社会发展方向的电脑以及几乎每个同学都拥有的收音机等等无不说明电子产品的重要性。3、 参考文献1、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主编:康光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主编:艾永乐 付子义 焦作工学院电气工程系3、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主编:曹国清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主编:历雅萍、易映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5、实用电子控制电路主编:方大千、鲍萧伟 国防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