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1209599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理科综合(新课标: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高考考试阐明(课程原则实验版)理科综合.考试性质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与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拟定的招生筹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辨别度和合适的难度。.考试形式与试卷构造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波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四、题型试卷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涉及填空

2、、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五、试卷构造1、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尾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合计126分。其中生物6道题(单选题),化学7道题(单选题),物理8道题(涉及单选题和多选题)。第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2、物理三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种模块的试题;化学三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种模块的试题;生物两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种模块的试题;但均不得跨模块选做。3、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

3、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各学科考核目的、内容物 理根据一般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一般高中物理课程原则(实验)和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课程原则实验版),结合教学实际,拟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涉及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爱好,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对的的价值观,增进“知识与技能”、“过程

4、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的的实现。一、考试目的与规定高考物理在考察知识的同步注重考察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察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下,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朴地相应起来。高考物理科要考察的能力重要涉及如下几种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合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朴状况下的应用;可以清晰结识概念和规律的体现形式(涉及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可以鉴别有关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有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2推理能力可以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对的的结论或作出对的的判断;能把推理过程

5、对的地体现出来。3分析综合能力可以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可以把一种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朴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4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成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体现、分析。5实验能力能独立的完毕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的确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措施,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测、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解决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

6、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措施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涉及简朴的设计性实验。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规定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察的同步在不同限度上也考察了与之有关的能力。同步,在应用某种能力解决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随着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察渗入在以上多种能力的考察中。二、考试范畴与规定考察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原则中物理知识的安排,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具体考试范

7、畴与内容规定见表1。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3-3、3-4、3-5三个模块的内容,考生任意选考一种模块的内容,具体考试范畴与内容规定见表2。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规定掌握的限度,在表1、表2中用罗马数字、标出。、的含义如下:对所列知识要懂得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辨认和直接使用,与课程原则中“理解”和“结识”相称。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她知识的联系,可以进行论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原则中“理解”和“应用”相称。表1:必考内容范畴及规定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力学主题内容规定阐明质点的直线运动参照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

8、像互相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标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离心现象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规定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典型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电学选修模块3-1 3-2主题内容规定阐明电场物质的电构造、电荷守恒静电现象的解释点电荷库仑定律静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电场线电势能、电势、电势差

9、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示波管常用的电容器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电路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磁场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边磁场的方向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涡流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体现式、峰值和

10、有效值抱负变压器远距离输电单位制和实验主题内容规定阐明单位制要懂得中学物理中波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她物理量的单位。涉及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懂得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实验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步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朴使用1规定会对的使用的仪器重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

11、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规定结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理解误差的概念,懂得系统误差和偶尔误差;懂得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措施减少偶尔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重要来源;不规定计算误差。3规定懂得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体现直接测量的成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规定。表2:选考内容范畴及规定模块3-3主题内容规定阐明分子动理论与记录观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记录分布温度所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定性理解固体、液体与气体固体的微观构造、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的微观构造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气体实验定律抱负气

12、体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相对湿度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单位制要懂得中学物理中波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她物理量的单位:涉及摄氏度()、原则大气压懂得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规定会对的使用的仪器有:温度计模块3-4主题内容规定阐明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单摆、周期公式受迫振动和共振机械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受电磁波谱光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全反射

13、、光导纤维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相对论质能关系式实验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模块3-5主题内容规定阐明碰撞与动量守恒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只限于一维原子构造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能级构造、能级公式原子核原子核的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核力、核反映方程结合能、质量亏损裂变反映和聚变反映、裂变反映堆射线的危害和防护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化 学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原则实

14、验版)(如下简称大纲),结合基本教育的实际状况,制定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阐明(理科课程原则实验版)(如下简称阐明)的化学科部分。制定阐明既要有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本学科的作用;既要注重考察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限度,又要注意考察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一般高中化学课程原则(实验)和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规定,符合一般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状况,又要运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一、考核目的与规定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

15、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措施的基本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增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规定1接受、吸取、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融会贯穿,有对的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可以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测,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测,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取、有序存储的能力。(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精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

16、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有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措施,解决简朴化学问题的能力。(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对的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体现,并做出解释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措施和技能。(2)在解决简朴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措施,初步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二)对知识内容的规定层次为了便于考察,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规定的限度,由低到高分为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

17、规定涉及低层次的规定。其含义分别为: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结识,可以对的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略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合用条件,可以对的判断、解释和阐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因此然”。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本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某些具体化学问题。二、考试范畴与规定考试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映原理”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构造与性质”、“有机化学基本”的内容,考生从3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1个模块的

18、内容。必考内容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映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具体内容涉及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措施、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常用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本五个方面。(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措施1理解化学的重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结识物质。理解化学可以辨认、变化和发明分子。2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本的科学探究措施。结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本的一门科学。3理解物质的构成、构造和性质的关系。理解化学反映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4理解定量研究的措施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

19、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朴的化学计算。5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互相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构成、性质和分类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互相联系。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对的书写常用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用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对的书写化学

20、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理解原子构造示意图、分子式、构造式和构造简式的表达措施。 (4)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对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原则状况下)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1)理解溶液的含义。 (2)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理解溶液的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

21、计算。 (4)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措施。 (5)理解胶体是一种常用的分散系。 4物质构造和元素周期律 (1)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理解原子构成。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3)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构造(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构造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构造的关系。 (7)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理解化

22、学键的定义。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映与能量 (1)理解氧化还原反映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理解常用的氧化还原反映。掌握常用氧化还原反映的配平和有关计算。 (2)理解化学反映中能量转化的因素,能说出常用的能量转化形式。 (3)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理解吸热反映、放热反映、反映热等概念。 (4)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本。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理解焓变与反映热的含义。理解H=H(反映产物)H(反映物)体现式的含义。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映焓变的简朴计算。 (8)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3、能写出电极反映和电池反映方程式。理解常用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因素,金属腐蚀的危害,避免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映速率和化学平衡 (1)理解化学反映速率的概念、反映速率的定量表达措施。 (2)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理解化学反映的可逆性。 (4)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可以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朴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映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识并能用有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理解化学反映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

24、电解质溶液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理解溶液pH的定义。理解测定溶液pH的措施,能进行pH的简朴计算。 (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限度的重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理解离子反映的概念、离子反映发生的条件。理解常用离子的检查措施。 (8)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体现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用金属元素(如Na、Al、Fe、Cu

25、等) (1)理解常用金属的活动顺序。 (2)理解常用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用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理解常用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2)理解常用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常用有机物及其应用 1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性。 2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3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乙醇、乙酸的构成和重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构成和重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6理解

26、常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映及重要应用。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化学实验基本 1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措施。 2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重要用途和使用措施。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辨认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记,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避免和解决措施。 4掌握常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涉及所用试剂、仪器,反映原理和收集措施)。 5能对常用的物质进行检查、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规定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规定,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善实验方案; (2)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措施; (3)分析或解决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辨认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

27、技能的综合应用。二、选考内容部分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构造与性质”、“有机化学基本”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种模块的内容。 化学与技术 (一)化学与资源开发运用1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运用的意义。2理解国内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重要种类。3理解海水的综合运用。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运用的作用。4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运用的作用。 (二)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1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规定。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增进作用。2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她新材料的特点,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3理解用化学措施进行金属材料表面解决的

28、原理。4理解国内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状况。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1理解化学在水解决中的应用。2理解合成氨的重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结识催化剂的研制对增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3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物质构造与性质 (一)原子构造与元素的性质1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达常用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阐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理解其简朴应用。4理解电

29、负性的概念,懂得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构造特性解释其物理性质。2理解共价键的重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阐明简朴分子的某些性质。3理解原子晶体的特性,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构造与性质的关系。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5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用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6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用的简朴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造。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2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具有氢键的物质。

30、3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构造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4能根据晶胞拟定晶体的构成并进行有关的计算。5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有机化学基本 (一)有机化合物的构成与构造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拟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理解常用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对的地表达它们的构造。3理解拟定有机化合物构造的化学措施和某些物理措施。4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朴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涉及手性异构体)。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朴的有机化合物。6能列举事实阐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互相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

31、的性质与应用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构成、构造、性质上的差别。2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重要成分及其应用。3举例阐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4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构成和构造特点以及它们的互相联系。5理解加成反映、取代反映和消去反映。6结合实际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也许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1理解糖类的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阐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2理解氨基酸的构成、构造特点和重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理解蛋白质的构成、构造和性质。4理解

32、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1理解合成高分子的构成与构造特点,能根据简朴合成高分子的构造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理解加聚反映和缩聚反映的特点。3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4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奉献。生 物根据一般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一般高中生物课程原则(实验),将课程原则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拟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注重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察,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科学探究的措

33、施、获取新知识和解决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体现进行测量。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一、考试的能力与规定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构造。(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体现形式精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措施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对的的结论。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毕“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涉及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措施和操作环节,掌握有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波及的措施

34、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具有验证简朴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成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解决。(3)具有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涉及运用观测、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措施。(4)能对某些简朴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3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有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二、考试范畴与规定考试分为必考部分和选考两部分,

35、必考为必修模块1、2、3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项”的范畴。考生在上述两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考一种模块的内容。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规定掌握的限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和标出;实验内容规定掌握的限度则用文字阐明。和的含义如下:对所列知识点要懂得其含义,可以在试题所予以的相对简朴的情境中辨认和使用它们。:理解所列知识和其她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必考内容及规定知识内容规定1-1 细胞的分子构成(1)蛋白质、核酸的构造和功能(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1-

36、2 细胞的构造(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多种多样的细胞(3)细胞膜系统的构造和功能(4)重要细胞器的构造和功能(5)细胞核的构造和功能1-3 细胞的代谢(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光合伙用的基本过程(5)影响光合伙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细胞呼吸1-4 细胞的增殖(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细胞的无丝分裂(3)细胞的有丝分裂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1)细胞的分化(2)细胞的全能性(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癌细胞的重要特性及防治2-1 遗传的细胞基本(1)细胞的减数分裂(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

37、精过程2-2 遗传的分子基本(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摸索过程(2)DNA分子构造的重要特点(3)基因的的概念(4)DNA分子的复制(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3 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措施(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4)伴性遗传2-4 生物的变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基因突变的特性和因素(3)染色体构造变异和数目变异(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2-5 人类遗传病(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避免(3)人类基因组筹划及其意义2-6 生物的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

38、-1 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她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构造基本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档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稳态的生理意义(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避免3-4 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性(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构造特性(4)群落的演替3-5 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构造(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

39、律及其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6 生态环境的保护(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实 验规定4-1 分子与细胞(1)观测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测多种多样的细胞(4)观测线粒体和叶绿体(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6)观测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0)观测细胞的有丝分裂(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掌握限度参照本考试大纲中的:一、考试的能力规定2.实验与探究

40、能力4-2 遗传与进化(1)观测细胞的减数分裂(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3)调查常用的人类遗传病掌握限度参照本考试大纲中的:一、考试的能力规定2.实验与探究能力4-3 稳态与环境规定(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模拟尿糖的检测(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掌握限度参照本考试大纲中的:一、考核目的与规定2.实验与探究能力选考内容及规定生物技术实践实验规定5-1 微生物的运用(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运用(4)运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

41、其她方面的应用掌握限度参照本考试大纲中的:一、考试的能力规定2、实验与探究能力5-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她方面的应用(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措施(3)测定食品加工中也许产生的有害物质(4)植物的组织培养(5)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6)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掌握限度参照本考试大纲中的:一、考试的能力规定2、实验与探究能力现代生物科技专项知识内容规定6-1 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诞生(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3)基因工程的应用(4)蛋白质工程6-2 克隆技术(1)植物的组织培养(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6-3 胚胎工程(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本(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3)胚胎工程的应用6-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6-5 生态工程(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2)生态工程的实例7-1 基因工程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掌握限度参照本考试大纲中的:一、考试的能力规定2.实验与探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