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强度传感器及其变送电路设计(范文)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1173809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光照强度传感器及其变送电路设计(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光照强度传感器及其变送电路设计(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光照强度传感器及其变送电路设计(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光照强度传感器及其变送电路设计(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照强度传感器及其变送电路设计(范文)(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课 题 名 称: 单片机流水灯设计 专 业 班 级: 09电子301 学 生 姓 名: 魏玉玺 指 导 教 师: 王雪萍 二零一二 年 四 月 光照强度传感器及其变送电路设计【摘要】光照强度传感器是现代工业和平常生活中常常浮现的一种基于光强变化的检测器件,它可以检测出其接受到的光强的变化,重要使用多种光电元件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信号取样电路、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解决,获取表达光照度的数字信号,再交由微解决器或解决。光电检测措施具有精度高,反映快,非接触等长处,并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构造简朴,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光电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

2、设计运用传感器设计的基本措施,设计制作一种可以感知外界光照度变化的传感器,以实现对光照度信号的测量。【核心词】:光照强度;传感器;变送电路目 录第一章 绪 论 41.1引 言41.2传感器的概述. 4第二章 系统设计 52.1光电传感器及敏感元件52.1.1光敏电阻器. 52.1.2光敏二极管. . 52.1.3光敏晶体管.62.2光电传感器概述62.3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62.4光照传感器的设计82.4.1设计方案一82.4.2设计方案二92.5方案比较10第三章 变送电路硬件设计 103.1变送电路简介. 103.2热电阻二线制变送器的设计12 3.2.1信号采集电路133.2.2一级放大电

3、路和线性化调节电路133.2.3调零、电源平衡及二级放大电路 133.2.4调满电路和V/I转换电路 1433 热电偶二线制变送器电路设计143.3.1信号采集和一级放大电路 143.3.2 线性化调节电路和二级放大电路 15第四章 软件设计. 17 4.1设计概述 17 4.1.1热电阻二线制变送器.17 4.1.2热电偶二线制变送器. .18 4.2电阻计算的VB界面设计. 184.3电路类型选择设计19第五章 总结与收获. 20结束语21参照文献.21致 谢.22第一章 绪 论1.1引 言 人类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传感器技术是测控技术的基本

4、。“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已为全世界公认。传感器技术是等众多学科互相交叉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密集型前沿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光照强度传感器是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它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宇航、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1.2 传感器的概述传感器是可以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器件构成。它获取的信息可以是多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一般是将非电量或电量转换成易于计算机解决和传播的电量。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传感器是获取和转换信息的一种工具,这些信息涉及电、磁、光、声、热、力、位移、振动、流量、湿度、浓度、成分等。传感器的核心

5、部件是敏感元件,它是传感器中用来感知外界信息和转换成有用信息的元件。传感技术是有关传感器及其敏感元件与材料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第二章 系统设计2.1光电传感器及敏感元件光电传感器是基于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其敏感元件是光电器件。光照传感器重要由光敏元件构成。目前光敏元件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应用广泛。市场发售的有光敏电阻器、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耦合器和光电池等。2.1.1光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原理光敏电阻器由能透光的半导体光电晶体构成,因半导体光电晶体成分不同,又分为可见光光敏电阻(硫化镉晶体)、红外光光敏电阻(砷化镓晶体)、和紫外光光敏电阻(硫化锌晶体)。当敏感波长的光照半

6、导体光电晶体表面,晶体内载流子增长,使其电导率增长(即电阻减小)。光敏电阻器是运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变化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将光的变化转换为电的变化)。光敏电阻的应用光敏电阻器广泛应用于多种自动控制电路(如自动照明灯控制电路、自动报警电路等)、家用电器(如电视机中的亮度自动调节,照相机中的自动曝光控制等)及多种测量仪器中。2.1.2光敏二极管 光敏二极管是一种将光能变换为电能的器件,它运用了半导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的原理。光敏二极管的种类诸多,就材料来分,有用硅及多种化合物制成的光敏二极管;

7、从对光的响应来分,有用于紫外、红外及可见光区域的光敏二极管等等。不同种类的光敏二极管,其特性也不尽相似。在使用中应对光敏二极管的类型和性能进行合理的选择。光电二极管的长处是线性好,响应速度快,对宽范畴波长的光具有较高的敏捷度,噪声低;缺陷是单独使用输出电流(或电压)很小,需要加放大电路。合用于通讯及光电控制等电路。21.3光敏晶体管光敏晶体管是光敏传感器中响应特性良好、测光范畴最广、运用价值最高的一种传感器,唯一的缺陷是输出电压较小,几乎不单个使用,一般要与放大器组合使用2.2光电传感器概述光电检测措施具有精度高、反映快、非接触等长处,并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构造简朴,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光电

8、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 光电传感器是多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核心元件,它是把光信号(红外、可见及紫外光辐射)转变成为电信号的器件。 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电器件作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她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工作状态的辨认等。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妆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新的光电器件不断涌现,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的诞生,为光电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开创了新的一

9、页。 2.3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由光通量对光电元件的作用原理不同所制成的光学测控系统是多种多样的,按光电元件(光学测控系统)输出量性质可分二类,即模拟式光电传感器和脉冲(开关)式光电传感器.模拟式光电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 光电传感器成持续变化的光电流,它与被测量间呈单值关系.模拟式光电传感器按被测量(检测目的物体)措施可分为透射(吸取)式,漫反射式,遮光式(光束阻档)三大类.所谓透射式是指被测物体放在光路中,恒光源发出的光能量穿过被测物,部份被吸取后,透射光投射到光电元件上;所谓漫反射式是指恒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到被测物上,再从被测物体表面反射后投射到光电元件上;所谓遮光式是指当光源发出的光通量经被

10、测物光遮其中一部份,使投射刭光电元件上的光通量变化,变化的限度与被测物体在光路位置有关. 光敏二极管是最常用的光传感器。光敏二极管的外型与一般二极管同样,只是它的管壳上开有一种嵌着玻璃的窗口,以便于光线射入,为增长受光面积,PN结的面积做得较大,光敏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偏置的工作状态下,并与负载电阻相串联,当无光照时,它与一般二极管同样,反向电流很小(µA),称为光敏二极管的暗电流;当有光照时,载流子被激发,产生电子-空穴,称为光电光电传感器 载流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光电载流子参于导电,形成比暗电流大得多的反向电流,该反向电流称为光电流。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于是在负载电阻上

11、就能得到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电信号。 光敏三极管除了具有光敏二极管能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功能外,尚有对电信号放大的功能。光敏三级管的外型与一般三极管相差不大,一般光敏三极管只引出两个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基极不引出,管壳同样开窗口,以便光线射入。为增大光照,基区面积做得很大,发射区较小,入射光重要被基区吸取。工作时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在无光照时管子流过的电流为暗电流Iceo=(1+)Icbo(很小),比一般三极管的穿透电流还小;当有光照时,激发大量的电子-空穴对,使得基极产生的电流Ib增大,此刻流过管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集电极电流Ic=(1+)Ib,可见光电三极管要比光电二极管具有更高的敏

12、捷度2.4光照传感器的设计24.1设计方案一该光照传感器是采用光敏电阻进行设计的,设计电路如下图所示图光照传感器设计方案(一)如图所示该电路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由光敏电阻,二极管和 定期器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第二部分是由逻辑门和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显示电路。由于多谐振荡电路运用电容器的充放电来替代外加触发信号,因此,电容器上的电压信号应当在两个阈值之间按指数规律转换。充电回路是、。此时相称输入是低电平,输出是高电平;当电容器充电达到 时,即输入达到高电平时,电路的状态发生翻转,输出为低电平,电容器开始放电。当电容器放电达到时,电路的状态又开始翻转。如此不断循环。电容器之因此可以放电,是由于

13、有放电端 脚的作用,因 脚的状态与输出端一致,脚为低电平电容器放电。多谐振荡器只有两个暂稳态。假设当电源接通后,电路处在某一暂稳态,电容 上电压 略低于 , 输出高电平, 截止,电源 通过、 给电容 充电。随着充电的进行 逐渐增高,但只要 ,输出电压 就始终保持高电平不变,这就是第一种暂稳态。当电容上的电压 略微超过 时(即 和 均不小于等于 时), 触发器置,使输出电压 从本来的高电平翻转到低电平,即 , 导通饱和,此时电容 通过 和放电。随着电容 放电, 下降,但只要 , 就始终保持低电平不变,这就是第二个暂稳态。当下降到略微低于 时, 触发器置,电路输出又变为 , 截止,电容 再次充电,

14、又反复上述过程,电路输出便得到周期性的矩形脉冲。由上可知,当 时, 输出为低电平;当 时, 输出为高电平;、 四个端口均接高电平; 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决定电容充放电流经电阻的途径,在本电路中通过、向电容 充电,电容通过 放电 的作用是,电路通过它的充放电变化 定期器 输出的电压。 起滤波作用,以消除外来的干扰,以保证参照点评的稳定。由于外部元件的稳定性决定了电路的稳定性,、 可以提高振荡频率的精度。发光二极管 在接受到低电平时放光。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长而减少,由于 的减小,整个多谐振荡电路的周期变小,频率变大,从而发光二极管闪烁的频率加快。2.4.2设计方案二图

15、光照强度传感器设计方案(二)方案二是运用放大器和光敏电阻进行设计的,光敏电阻输出的电压经放大器放大。 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光照增强时 减小,电路的电压增益变大,从而使输出的电压变大。2.5方案比较两种设计方案都都选用了光敏电阻,都实现了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方案一是基于多谐振荡电路设计的,选用了 定期器,二极管,电容等器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长而减少,由于 的减小,整个多谐振荡电路的周期变小,频率变大,从而发光二极管闪烁的频率加快。方案二是基于放大电路设计的,光照增强时 减小,电路的电压增益增强,输出电压变化。两种方案都可以检测出其接受到的光强的变化,但是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较敏

16、捷度更高某些,稳定性更好某些。方案一有显示电路,我们可以直观的观测光照对整个电路的影响,但是电路比较复杂,比较难实现。方案二的电路相对比较简朴,在现实中相对容易实现,但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较不够直观,需要有辅助器件的检测才干观测出成果。第三章 变送电路硬件设计3.1变送电路简介二线制温度变送器分别与热电偶和热电阻相配合,可以将温度信号线性地转换成420mA直流原则输出信号。二线制温度变送器应具有如下重要特点: (1)二根线完毕电源的输入及420mA直流电流输出, 即二根线既是电源线也是420mA原则信号输出线。 (2)由于二线制一体化变送器安装在传感器接线盒中, 因此必须有良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及

17、较宽温度工作范畴(085C) 和较小的温漂,同步规定体积尽量小。(3)在热电偶和热电阻温度变送器中采用了线性化电路,从而使变送器的420mA输出信号和被测温度呈线性关系。 (4)在热电偶温度变送器中,要进行冷端补偿,冷补范畴0100C。变送器在线路构造上分为量程单元和放大单元两个部分,其中放大单元是通用的,而量程单元,则随品种、测量范畴的不同而不同。设计电路构造如图1所示。 图中粗线为电源线,细线为信号流程,两根外接导线既是电源线也是信号线。420mA信号体制为二线制设计提供了也许性,当被测信号从下量程到上量程 (0100)变化时,二根传播线上电流相应20mA变化; 4mA作为变送器电路工作损

18、耗电流,也易于辨认断线断电故障。RL为信号采样负载电阻(RL250) 。V(AB) 须不小于12V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电源正常(1730V) 的前提下, 回路420mA电流I由输入热电阻R或热电偶mV信号拟定。 通过框图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需要对信号源所产生的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线性化调节、调零调满,最后通过V/I转换把线性反映温度大小的电压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I1(016mA),加上电路的4mA静态工作电流I2形成420mA电流信号通过二线制电源线输出。对于热电偶变送器,采用一种小型CU50热电阻来测量冷端的温度,进行冷端补偿。两种变送器都采用了LM124集成运放

19、,它是四组独立的高增益的内部频率补偿运算放大器。它可以适应本电路单电源工作的规定,电源电压范畴大,温度特性较好,性价比高,在背面电路中所用运放全都是LM124。3.2热电阻二线制变送器的设计热电阻二线制变送器具体电路图如图2(Pt100为例)所示, 下面就各部分工作原理作一下简介。3.2.1信号采集电路 热电阻是运用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测量温度, 常用的有铂电阻Pt100、Pt10铜电阻Cu50、Cu100等。 其阻值与温度关系可通过度度号表查询。 图中是以Pt100热电阻为例(在这里,可以采用其她的热电阻,如Cu50、Cu100等) ,TL431是2.5V稳压二极管,D2是一种保

20、护二极管,避免输入电压反接也许带来的对电路的影响或者破坏。R1是限流电阻,R2、R3、R4与R5(Pt100)配合使用,构成一种电阻测量电桥。由于一体化二线制热电阻变送器安装在接线盒内,引线电阻忽视不计。R1、R2、R3、R4可以拟定下来(其值见图2),其中热电阻R5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R4根据采用的热电阻分度号不同而取不同的值。如Pt100测量时R4取100,Cu50测量时R4取50。电桥中间两点电压作为后续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分别为:因R2=R3R4及R5, 故:3.2.2一级放大电路和线性化调节电路该电路功能之一是把采集到的单薄信号放大,在本级电路中采用了差动放大。同步,与该放大电路连

21、接在一起的尚有一种正反馈非线性调节电路,它的重要功能是对热电阻与温度电阻间的非线性进行修正,保证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被测温度成线性关系。 R7、R8、R9以及LM124构成了放大电路。对于该局部电路,输入信号来自采集到的信号V和V,输入信号分别各自通过R7、R8进入LM124的第一组运算放大器, 得到输出电压V1 (在这里没考虑非线性调节电路即反馈回路R6对电路输入的影响)。 V1=V+ R9 (V-V)/R8 此外,在该电路中尚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线性化调节电路,即本电路中的R6。 对于线性化调节的过程以及原理,我们可以用图3加以解释。 图中虚线表达没有进行线性化调节时输出电压随源温度变

22、化时的曲线,图中实曲线则表达进行R6非线性化调节的具体过程,随着温度升高,输出电压随之提高,正反馈影响增强,只要R6阻值合适可刚好抵消热电阻自身非线性的影响,使得输出电压和温度为线性关系,即图3中直线所示。根据线性化调节原理,线性调节电阻R6的反馈电压V反为: 则实际输出: 由于热电阻线性较好, 经计算调校本电路中R6=8.2k,热电阻非线性修正可以达到千分之二的精度。 3.2.3调零、电源平衡及二级放大电路对零点进行调节的电路,实质上就是调节本级放大电压输出的大小, 保证在信号源零度(R5=100, 第一级放大器输出为零)时整个回路电流I1=4mA。它由R10、R16、R13、W1构成,实质

23、上就是在本级电压输入正端叠加一种调零电压,使局限性4mA的静态工作电流达到4mA。此外,在该电路中,尚有一种部分,那就是减小电源波动对电路输出的影响,即电路中的R15,它可以克制电源波动带来的影响。当外界电压源发生较大的波动时(或负载电阻RL变化),电路静态工作电流会发生微小变化,我们可以运用R15来稳定输出电流。其工作原理一方面是电源增大带来静态电流增长, 另一方面电源的增大通过R15加到本级放大器的负端起到减法作用, 使本级输出电压下降, 选择合适的R15阻值, 可以保证电源在容许范畴内波动时输出电流的稳定。R17决定二级放大倍数。3.2.4调满电路和V/I转换电路调满电路是由R18、R2

24、0、W2构成的对上一级电压输出V2分压构成。通过对W2的调节,使得最后输出(信号源最高输入时整个电路的输出)达到规定的输出成果V(W2中间抽头电压)。R21、R22、R23、R24、R25及运放构成一种V/I转换电路, 由于R22、R23、R24均为200k的大电阻,R25为100的小电阻,整个电路电流输出I2V/R25。R26是一种负载电阻。33 热电偶二线制变送器电路设计 热电偶二线制变送器电路和热电阻二线制变送器重要区别在于信号采集和非线性修正部分, 下面我们就这两部分别作简介。3.3.1信号采集和一级放大电路 热电偶的输出是随被测温度变化的mV信号。该局部电路设计如图4所示。在电路中,

25、TL431的作用是输出稳定的2.5V。D0是一种保护二极管,它可以保护电源输入正负反相对电路的危害。通过R3和TL431分压,使TL431两端的工作电压保持在2.5V,并为背面的冷端补偿,为修正电路和调零电路提供直流电源。在此电路中,铜线绕制的热电阻Cu50起冷端补偿作用。当热电偶的热电势E12随冷端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铜电阻 Cu50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反方向变化,如果分压电阻R2的阻值选择合适,则Cu50两端电压的变化能自动的补偿冷端温度变化对热电偶热电势的影响。根据冷端补偿的定义,应使50C与0C时Cu50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热电偶在50C时的热电动势,当冷端温度为零度时存在的电压mV通过背面的

26、调零电路解决,以镍铬-镍硅(镍铝)热电偶(分度号K)测量变送范畴01300为例, K分度50C时输出热电势等于2.022mV即:由此可求得:R2=13k。 电路中,热电偶mV信号和冷补铜电阻两端电压相加,通过R4输入到LM124的第一级放大器,根据放大器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输出电压(设涉及热电偶及冷补之和的输入信号为V)。 设计考虑使得当热电偶的温度达到最大值(1300相应热电势为52.398mV),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2.5V。也就是说,热电偶冷端温度为0C时的电压加上热电偶的最大热电势,再乘以放大倍数应等于2.5V,即:其中,K为LM324的放大倍数,由此可计算出K=40,如果取R4=R5

27、=5.1k,则R6应为180k。3.3.2 线性化调节电路和二级放大电路该局部电路(这一级输出V2)是本电路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步也是比较难的环节。由于它波及到整个电路的线性调节。放大部分在前面已经论述,目前就线性调节问题加以论述。具体电路如图5所示(图中几种二极管连接的电路就是线性修正电路)。电路中的R9、R10、R11、R13、R14、R15、R16均为断开,只有在需要时,我们才加上该电阻。 本电路是用一非线性放大电路去校正被测参数的非线性特性, 其原理就是由二极管补偿电阻构成的折线并联支路在输入信号的不同位置相续起作用, 使放大器在信号大小不同位置放大倍数不同, 其非线性特性刚好和被测热

28、电偶非线性特性相反。在本电路中采用六个折点(三个为正三个为负), 折点的位置可变化支路二极管导通电压调节, 调节折线支路电阻大小可变化折线补偿斜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取几种点进行修正,对于K分度(检测范畴01300C),一方面可以假定在0100C范畴近似线性,非线性误差忽视不计,此外再取500 C、900C、1300C作为修正检测点,当检测点值在规定线性值以上,则表达输出值偏大,这就 需要减少输出,具体措施就是连接D7D12中某一级调节电路;反之则连接D1D6中某一级调节电路。电路中拐点选择二极管可根据修正的需要选用硅管或锗管。调节方式如下:一方面以0C调零1000C调满, 然后按如下顺序反

29、复调校: A 、对 100C500 C段非线性调节时,我们可以连接D1或者D12这一级,然后调节R9或者R16电阻大小来变化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其达到规定输出值。如果检测到输出值偏小,要选择R9 D1,计算调节R9的阻值, 促使本段运放放大倍数上升,直到输出电压增大到规定线性值。如果我们检测到输出值偏大,则需要选择R16 、D12。并调节R16阻值,促使本段运放放大倍数下降输出电压减小到规定线性值。 B 、在调节500 C 900C段非线性调节时,我们可以连接D2、D3或者D10、D11,然后调节R10或者R15的大小。 C、对900 C 1300C段非线性调节时,根据检测点1300C输出值偏

30、大或偏小决定选择连接的是剩余两个折线补偿支路(三个二极管)的哪一路, 措施同上。和热电阻变送器相似,在该电路中的R12的作用是修正电源波动时对整个电路的影响。避免电压源不稳定导致420mA波动。调零调满及V/I转换电路也和热电阻相似在此不再赘述。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设计概述根据在实际设计生产中的需要,对不同分度号不同量程的二线制温度变送器,其电路参数也略有不同, 这给产品的生产调试带来不便, 为此在理论计算分折的基本上设计了一种辅助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同一类二线制变送器电路原理基本相似,只是有几种电阻参数不同。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种辅助计算软件,来计算不同分度号不同量程变送器电路所

31、相应的合适电阻值。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两大类: 4.1.1热电阻二线制变送器 该类电路涉及:Pt100、Pt10、Cu50、Cu100、G、二线制变送器。4.1.2热电偶二线制变送器该类电路涉及:热电偶K、E、S、B、J、T、WRE二线制变送器。4.2 电阻计算的VB界面设计 根据规定,对于该界面,它应集成了检测电路类型选择、电阻计算、具体电路图查看、电阻阻值显示(混和电路原理图)等功能。当我们在选择了所需检测电路类型时,单击拟定后,在我们的主体窗口中就可以将各个需计算的电阻显示出来,同步,为了更加清晰的显示各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计算电阻在电路中的位置,我们还要同步显示出电路原理图,把

32、算出的电阻值显示在原理图上电阻的相应位置。主体窗口中的热电阻、热电偶二线制变送器电路的查看,重要是提供一种全面的设计电路原理图,藉以显示在桌面上,同步消除由于显示电阻值而使电路线路不清晰的影响。界面的主体窗口如下:4.3电路类型选择设计 在类型中,我们有多种分度的二线制变送器。为此选择ComboBox命令来建立下拉式选择菜单,在该命令的Listlist中输入所需多种类型,然后对该下拉菜单进行命名,例如CboOk。此外在主体程序中进行相应的链接。部分链接显示如下: If CboOk.Text=“请选择类型”Then MsgBox“必须选择所需要的类型” If CboOk.Text= “Pt100

33、(0500度)”Then 它的功能重要是通过对类型的控制来选择所需要的计算。 (2)电阻阻值显示(混和电路原理图)设计 A、对于在主体窗口中的电阻值的显示,可以采用TextBox命令来对计算出来的阻值进行显示,由于要有相应的电阻符号(R1或者其他电阻符号),还要采用Lable命令,来显示相应的电阻符号。在对电阻进行计算时,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假设选择的是Pt100二线制变送器,计算某一电阻R9公式已知,计算R9的程序如下): If CboOk.Text = Pt100(0-500度) Then Label7(4).Visible = False Label7(3).Visible = True

34、 Text2.Text = (Val(Text1(0).Text) * 100 - 2.5 * 2.809) / (2.5 * 0.1809) 式中Text2.Text即表达我们所求的R9,(Val(Text1(0).Text)则表达我们的未知值,或者是已知的需要带入本式计算的值。Label7(3) Visible、Label7(4)Visible是指我们第三个、第四个计算输出的电阻值,在热电阻变送器中,我们的规定它们的单位为k,而在热电偶变送器中,我们规定的单位为欧,为此,在需要显示以kW为单位的电阻值时,我们需要隐藏以W为单位的电阻值。 B、对于同步显示的电路图以及显示在电路中的电阻值,我

35、们必须新建一种窗体Form2以及Form3,同步还要设定一种数据传播模块,藉以从Form1中把计算出的电阻传播到Form2以及Form3的电路原理图中显示。新建窗体或者模块,可以在VB的程序编写界面的工程条中选用新建窗体或者新建模块命令。在模块中,我们可以任意设定变量,但前提是必须与Form1主体程序中的变量一致。 C、Form2、Form3设计思路完全同样,只是在显示热电阻电路时,热电偶电路不显示,在显示热电偶电路时,热电阻电路不显示。这是我们需要运用 Form2.Show Form3.Hide语句来屏蔽 Form3或者Form2的显示。由于我们有单独的电路显示,为此,当只需要查看电路图而不

36、需要显示电阻值或者那个Lable框时,也需要对在电路图中几种Lable显示框进行屏蔽。 在图例中,我们可以通过左上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检测温度的电路类型,通过点击拟定后,这时,调用后台程序对所需计算的电阻进行计算并显示出来,这里有两种显示方式,其一是在主界面上显示,此外可以在电路原理图的电阻的相应位置显示。此外,我们可以通过点击查看热电阻电路、查看热电偶电路来查看我们的所需电路原理图。工作实例见图6。第五章 总结与收获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三年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一次综合运用,在这过程中人们齐心合力共克难关,最后顺利完毕了本次毕业设计,下面是本小组对本次毕业设计的一次总结和体会。通过这次毕业设计

37、,使我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措施和传感器技术,运用数字电路的知识,熟悉电路设计的原理和措施,达到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敢于挑战并最后顺利完毕了本次毕业设计。在这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最初的茫然,动手时的畏难,过程中的困惑。但是好在在组长及各位成员的协作下,在教师的悉心指引下算是挺了过来,目前想想才明白古人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形容的多么贴切呀!我们为从此获得了这种信念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让我们不得不感谢本次的大课题,正是由于它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荣誉与共的豪迈.这次的毕业设计也将成为我们心中一次永远贵重的回忆。同步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们也充足结识到了自己所学

38、知识的局限性和局限性,玉不磨不成器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块色泽内敛,温润如玉的良才!结束语本文简介了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三种光敏元件的性能、特点、工作原理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选择以光敏电阻为元件设计了光照强度传感器。, 文章分析了系统实现的理论根据及硬件实现方案,阐明了运用VB设计的辅助设计软件。该装置具有精度高、可靠性较好、电路简朴、成本低、体积小、生产调试以便等特点,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致 谢这次毕业设计是在指引教师的悉心指引下进行的,她们的严格规定促使我们在本次设计中尽心竭力,也真是由于她们对本次毕业设计的严谨

39、态度使我们在本次设计中将自己三年所学尽展无余,从而真正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动工始终到结束,教师们始终予以我们指引着方向,给我们孜孜不倦的解答着我们的困惑,更是将自己所学毫无保存的奉献给了我们,所谓授业解惑不外如是,如今毕业在即唯以本次本小构成员之共同结晶为礼,回报给各位指引教师及授业教师的恩情,本着事事尽心,无怨无悔的原则,我们在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下即将走完大学三年教师们对人对事的处事方针将是我们后来人生的指引。再次感谢各位教师的悉心培养 此致敬礼参照文献(1).丁玉美 高西全 彭学愚著,数字信号解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樊昌信等著 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40、(3).沈振元 聂志泉 赵雪荷著 通信系统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张辉 曹丽娜著,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5).郑君里等著, 信号与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6).强锡富主编,传感器。机械工业出版社(7). 贾伯年, 俞朴著,传感器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8). 单成祥编著,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本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9). 李道华等编,传感器电路分析与设计。武汉大学出版社(10). 黄继昌等编著,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11). 何希才编著,传感器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12). 何希才,薛永毅编著,传感器及其应用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13). 贾伯年, 俞朴著,传感器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14). 黄贤武等编著,传感器实际应用电路设计。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5). 主编张洪润, 傅瑾新,传感器应用电路200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