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21154149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已学部分)绪论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抱无菌术(asepticism):是针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 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手术、换药、穿刺等过程中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 消毒(disinfection):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另一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交

2、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但胃肠消 失液的大量丢失、可造成体液及成分的明显改变。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 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高渗性缺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 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低渗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 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等渗性缺水(isotonic dehy

3、dration):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 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离子浓度高于5.5mmol/l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指肺泡通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以致血液的PCO2 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以致血的二氧化碳降低, 引起低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

4、sis):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一的丢失过多,导致机体血液中HCO3 原发性的减少,称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体内H+的丢失或碱性物质产生过多以及低钾等原因,造成体内HCO3 原发性的 增多,称代谢性碱中毒。外科感染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在临床上相当多见,按病菌种类和 病变性质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按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亚急性感染。SIRS:即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性感染如得不到控制,由病原菌及其产物内毒素、外毒素等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症 介质可互相介导,发生级

5、链或网络反应,引起脏器受损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常见的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肝菌、拟杆菌、变形杆 菌、绿脓杆菌等。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 tion)指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条件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 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常见的如正常时在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拟杆菌 等,污染到伤口、腹腔内、泌尿

6、道内等,就可造成感染。二重感染(super infection)指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后,原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消灭或减少,此时在原有感 染灶或自身其它部位的耐药细菌异常增殖,发展成明显的感染。气性坏疽:是指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大面积肌肉坏死,故又称为梭菌性肌坏死,是一种迅速发展的严 重急性感染感染;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人体组织对该细菌极其毒素 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映。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内。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 亚急性感染:介于急、慢性感染之间。疖(furuncle):和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和表皮葡萄求菌等

7、致病菌引起的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痈(carbuncle);是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极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 疖融合而成。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是皮下、经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丹毒(erysipelas):是由P-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极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病变。脓肿(abscess):是在身体个部位发生急性感染后,病灶局部的组织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的脓液积聚,其周围有一完 整的脓腔壁将脓液包绕。全身化脓性感染:是指致病菌菌经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的严重全身性反映

8、,主要包括败血症和脓血症。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严重全身性症状。脓血症(sepsis):是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隙的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各处的组织或器官 内发生转移性脓肿。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 生虫及病毒体温,呼吸,循环有明显改变菌血症(bacteremia):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 映。毒血症:是由于致病菌、严重损伤或感染后组织破坏分解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9、后所引起剧烈的全身反映。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 挛或抽搐急性特意性感染。创伤与烧伤创伤: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热力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液、热金属等。1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内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 素沉着。浅11烧伤:伤皮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 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上皮再生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的

10、上皮增生。如不感染, 12周内愈合, 一般不留疤痕,多数有色素沉着深11烧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11和IIT之间,深浅不一致,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 间,痛觉较迟钝。由于真皮层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 周,但常有瘢痕增生。皿烧伤: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碳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 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因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无上皮再生的来 源,必须靠植皮而愈合。只有很局限的小面积IIT烧伤,才有可能靠周围健康皮肤的上皮爬行而收

11、缩愈合。轻度烧伤:II。烧伤面积10%以下中度烧伤:II。烧伤面积11%30%,或III。烧伤面积不足10%重度烧伤:指烧伤总面积达31%50%或III。烧伤面积11%20% ;或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 合伤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III。烧伤面积20%以上;或存在较重的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神经外科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彼此相互作用,并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疾病引起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0mmH20 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是颅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

12、症等的共有征象。脑灌注压:脑灌注压为平均动脉压(MAP)与颅内压(ICP)之差。库欣反应(cushing):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 体征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库欣反应。脑疝(brain hernia):当颅内某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压力时,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 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从而出现一系列重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原发性脑损伤Primary brain injury:外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损伤,且不再继续加重继发性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在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

13、损害,可进行性加重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指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引起脑内产生剪切力而造 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损伤。中间清醒期(lucid interval):在临床上,将最初的昏迷与再次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醒的时间,称为中间清醒 期。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临床表现为短暂性 昏迷、近事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逆行性遗忘:脑外伤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以及受伤前一段时间的情况颈部疾病和乳房疾病甲亢: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

14、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 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突眼性甲状腺肿: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 对称,常伴眼球突出.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 (39C),脉速(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酒窝症: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 橘皮样改变:乳腺癌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15、。cooper韧带:指乳腺、腺叶间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简单简答题1什么是无菌术?无菌术的内容包括那些? 答: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12非特异性感染时,病变的演变结果有哪些?答:炎症好转;局部化脓;炎症扩展;转为慢性炎症。13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主要表现: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C,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头痛、头晕 恶心、呕 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神志淡漠或烦躁、谵妄和昏迷;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肝 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

16、瘀斑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降低,出现中毒颗粒;可有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等,代谢失衡和肝、肾受 损征象;寒战发热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较易发现细菌。14全身性感染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哪些?答:原发病灶的处理;抗菌药物的应用;支持疗法;对症治疗。15预防破伤风有哪些措施?答: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通过人工免疫,产生较稳定的免疫力。人工免疫 有自动和被动两种方法。16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哪几类?答:革兰染色阴性杆菌;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真菌。18创伤的并发症有哪些?答:感染;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19创

17、伤后组织修复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答: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组织塑形阶段。20 创伤愈合的类型有哪些?答: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 复为主,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和功能。25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另外可引起双侧外展神经不全麻痹,复社,陈发性黑朦,头 晕,猝倒,意识障碍,头皮静脉怒张,血压增高,脉搏徐缓,小儿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前囟门饱满,头颅叩诊呈 破罐声。最后导致脑疝。26 什么叫小脑幕切迹疝,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小脑幕上占位病变或严重

18、脑水肿常常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颞叶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 位,疝出到幕下,压迫损害患侧中脑、动眼神经及阻塞环池和中脑导水管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 小脑幕切迹疝。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症状。生命体征明显改变。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且逐渐加深。早期患侧瞳孔短时间缩小,继之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亦逐渐散大。对侧肢体出现锥体束征或偏瘫, 晚期出现去大脑强直。27 急性颅内血肿手术指征?答:脑疝形成患者。CT估计幕上血肿超过30-40ml,脑室系统受压和中线移位;幕下血肿超过10ml,脑室受压 或脑积水征。脑幕上血肿小于20ml,幕下血肿小于10ml,但脑室受压明

19、显或中线结构移位或脑积水征明显,ICP 大于2.67kpa或临床症状脱水治疗无好转且恶化,CT复查血肿扩大或迟发性。广泛脑挫裂伤虽无颅内血肿,但是 保守治疗情况下出现脑疝或ICP大于4kpa、临床症状恶化者。28单纯性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指征有哪些?答:因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受压引起临床症状者;胸骨后甲状腺肿;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者;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29 甲亢病人术前服用碘剂的作用是什么?答:抑制蛋白水解酶,减少甲状腺球蛋白的分解,从而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甲状腺的 血流量,使腺体充血减少,缩小变硬,从而减少手术中出血。30 甲亢术后并发呼吸困难和窒息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因手术时止血不完善,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喉头水肿,主要是手术创伤所致,也可因气管插管引起; 气管塌陷,是因为软化的气管壁失去支撑所致。31 乳房的淋巴引流有哪四个途径?答:乳房外侧和上部淋巴液引流向腋窝淋巴结;乳房内侧淋巴液引流向内乳淋巴结;乳房皮下淋巴液可引流 向对侧乳房;乳房深部淋巴液可流向肝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