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0886283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病虫害防治(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摘要食用菌属大型真菌类,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同样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如不注重生态环境的控制,在前期不采用必要的避免措施,杂菌和多种虫害便会大量发生,加上食用菌自身的特点,一旦发生病虫害,往往比较难解决,并且损失已经导致。因此在栽培中,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同样,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配以生,物理措施,以化学防治为补救措施”的综合防治方针,尽量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食用菌产生药害和导致污染。充足发挥多种防治措施的优势互补,对多种食用菌的优质高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简介了食用菌生理生态,具体简介了食用菌在

2、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病害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核心词:食用菌 病虫害 防治 1概述在食用菌的栽培中,生产上最束手的问题莫过于病虫害的侵扰,特别是病原菌的危害,轻者导致减产,重者绝收。国内目前绝大都数生产者的条件比较简陋,病虫害问题尤为突出。为理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这些问题,应根据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特点,采用“避免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把病虫害杜绝在生产之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病害和虫害就要从食用菌栽培脚料营养规定生长环境抓起,减少产菇阶段发病率和虫害的发生。2食用菌的生理生态2.1营养物质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等。2.1.1碳源 凡用于构成

3、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重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有能量。碳源是食用菌量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是属于异养型生物,因此不能运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碳这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取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除数直接吸取运用。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朴碳化物后才干被吸取运用。 葡萄糖是运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佳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如果胶是松口蘑,甘露醇是杨树菇。食用菌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

4、等简朴糖类外,重要来源于多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甘蔗渣、马铃薯等。 在食用菌生产中,一般向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和维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并增进菌丝在培养料迅速生长。2.1.2氮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重要原料,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一般不提供能量。食用菌重要运用有机氮,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有机氮可被菌丝直接吸取,而大分子有机氮则必须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将其降解成小分子有机氮肥才干被吸取运用。生产上常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麦麸、米糠、黄豆饼和畜禽等。

5、尿素的用量为0.10.2%碳氮比:营养基质中的碳氮肥浓度要有合适的比值,称为。一般觉得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小,以20:1,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大,以3040:1。不同菌类对最适碳氮比的需求不同。 2.1.3无机盐无机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质营养。按其在菌丝中的含量可 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磷、钙、镁、钾等,其重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物质的构成及酶的构成,维持酶的作用。控制原生质胶态和调节细胞渗入压等。实验室配制营养基质时,常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石膏粉、过磷酸钙等,每升培养基的添加量一般为0.10.5克。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硼、钴、钼等

6、。是酶活性基的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营养基质和每天然水中的含量就可满足。2.1.4生长因素食用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重要为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碱基等物质。重要功能是参与酶的构成和菌体代谢,具有刺激和调节,过多或少都对蘑菇生长不利。2.2食用菌的理化环境 合适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空气和光照等环境条件,是食用菌旺盛生长的保证。2.2.1温度 一般来说食用菌是属于耐低温,怕高温的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每一种食用菌对温度的需求均是呈现前高后低的规律。 (1)菌丝对温度的需求:一般为2030。 最适生长温度:是指菌丝体生长最快的温度,但不是菌丝体强健生长的温度。在实践生产中,为哺育出强健的菌丝体,常

7、将温度调至比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低23。 (2)子实体分化对温度的需求: a温度类型:低温型:如金针菇、猴头菌、双孢菇等,多发生于早春、秋末或冬初。中温型:如银耳、木耳、大肥菇等,多在春、秋季发生。高温型:如灵芝、草菇等,多在盛夏发生。 b温度反映:变温结实性菌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恒温结实性菌类如草菇、木耳、猴头、灵芝等。 (3)子实体发育对温度的需求:略高于子实体分化的最适温度,受空气温度影响较大。子发育的温度指的是气温,而菌丝体生长温度和子实体分化的温度指的是培养料的温度。2.2.2水分和湿度(1)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在实践生产中常用

8、手握法测定培养料的含水量。(2)湿度:食用菌在不同阶段对空气湿度的需求不同样,一般呈现前低后高的规律。菌丝生长阶段的合适空气湿度为6570%;而子实体分化阶段提高湿度,增进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的合适空气湿度为8590%; 2.2.3酸碱度 规律:大多数食用菌宜在偏酸性环境中生长,菌丝生长的PH值3.08.0,最适pH为5.06.5。不同食用菌对酸碱度的规定不同样,有的嗜酸性,如:双孢菇、草菇,最适pH在7.5;有的嗜碱性,如:猴头菌,最适pH在4.0。 2.2.4氧气和二氧化碳 食用菌是好气性真菌,在生长过程中需不断的吸进氧气,呼出CO2。规律:同一种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在

9、生长过程中一般呈现前少后多的需求量。 较高浓度的CO2易致子实体畸形。例外:金针菇。通风换气是贯穿食用菌整个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措施。2.2.5光照 规律:同一种食用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线的需求也不同样,一般呈现前暗后亮的律。 大多数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处长的快、齐、壮,光线对菌丝体有明显的克制作用。多数食用菌在子实体分化阶段进入光敏感期,需要一定散射光。 子实体的发育仍需一定散射光。若光照局限性,轻则菇色变浅,重则菇体畸形3食用菌重要病害防治措施3.1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重要危害草菇、蘑菇等的子实体。若覆土被污染,在覆土上喷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可杀灭病菌孢

10、子。发病时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通风量,将室温降至15;病区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也可喷12甲醛溶液灭菌。发病严重时,可去掉原有覆土,更换新土,将病菇烧毁,所用工具用4甲醛溶液消毒2。3.2绿霉菌重要危害香菇、黑木耳、银耳、蘑菇等。初染病时,可用pH值为10的石灰水擦净料面。菌块上浮现绿霉时,要及时用多菌灵800倍液擦洗。3.3生理病害3.3.1枯萎病 又称死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重要危害蘑菇、平菇、凤尾菇、灵菇、滑子蘑等。重要病症为:菇蕾形成后,大小不等的子实体都可以发生此病。发病后停止生长,变黄、逐渐萎缩、变软、变干,最后枯死或腐烂。 病因:发生此病是生理上受阻的成果。重要因素是原基

11、形成后培养料过干,而使菇蕾枯萎;或者是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上,使部分小菇死亡;或者是菇房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状况又不好,缺少氧气,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所导致的;尚有采菇时不慎碰伤了菇蕾、或者是出菇过量,产生药害而导致的。 防治措施:子实体浮现枯萎时,一方面要弄清发病因素,采用相应措施。切忌在出菇后的菇房内喷药,否则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平菇和风尾菇,在出菇期间绝对不可以喷洒敌敌畏。 3.3.2畸形菇病也是生理性病害。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倘若遇到不良环境和条件,使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便会产生多种各样的畸形。重要病症为: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这种现象平菇和凤毛菇多发生头茬菇之后,

12、而香菇则发生在头茬。其重要病因是高温、光线局限性、营养缺少等。 长柄菇重要发生在侧耳属的子实体形成期间,子实体呈珊瑚状或菌盖极小,而菌柄根部粗大。其重要因素是光线局限性、通气不佳、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成分太少。 子实体倒斜现象的发生,一般都是朝有光的一面倾斜,其因素是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的趋光性,重要是菇房中的光线不均匀导致的。在不同的生长过程中常常浮现的菌丝萎缩,有时甚至死亡的现象,重要是菌种不强健,接到新的培养料上不吃料;或者培养料含水量不合适,过干或过湿;再有料内温度过高,导致烧菌,或者培养料内通气状况不好,还也许是培养料中的酸碱度不合适。 其防治措施只有一种,就是在生产过程当中,每一道

13、程序都必须科学地严格按规定进行,以避免导致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后果,致使生产失败3。 3.4猝倒病 又称枯萎病,属于真菌性病害;重要是由镰包霉和莱豆镰霉所引起。重要病症是子实体被侵染后,菌柄髓部萎缩变成褐色,菇体变得矮小不再生长。此病发生初期和健康菇在外形上不易察觉,只是菌盖变暗,菇体不再生长,最后变成僵菇。4食用菌虫害及防治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以及食用菌干品贮藏期间都会发生虫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子实体品质,有效防治多种害虫是保证食用菌栽培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危害食用菌的害虫重要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等,应针对害虫发生因素,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4.1菇蝇 重要危害蘑菇。出菇前发生菇蝇时,可

14、喷洒敌敌畏1000倍液,也可用01鱼藤精溶液,在菇床无菇时喷洒23次;出菇后来,只能喷洒除虫菊酯,或杀灭菊酯溶液(此法也合用于消灭菌蛆)。4.2菌螨又称菌虱,重要危害香菇、黑木耳等。虫体很小,肉眼不易见到,多在料面或土粒上集中成团,呈咖啡色。发生时,可每平方米喷洒500毫升05敌敌畏溶液防治。黑耳木上的菌螨,可用20可湿性杀螨矾800倍液喷雾防治。4.3蛞蝓又名水蜒蛐、鼻涕虫,重要危害香菇、银耳、平菇、黑木耳、蘑菇等。多为白天潜伏,夜晚出来咬食子实体,会影响食用菌产量。 防治措施:(1)搞好菇房内外的环境卫生清除蛞蝓白天躲藏的栖息地;菇房地面或周边撒一层石灰。(2)菇床保护在菇床周边撒一圈0.

15、51.0 cm厚的石灰粉,以制止蛞蝓爬入。(3)人工捕获晚上910点是蛞蝓集中活动的时间,可进行人工捕获;也可用5%的食盐水或5%的碱水滴杀。(4)毒饵诱杀可用多聚乙醛300g,砂糖300g,敌百虫50g,豆饼粉400 g,加适量的水拌成颗粒状毒饵,施放在蛞蝓潜伏及活动的场合进行诱杀。4.4线虫 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型极小,长1毫米左右,重要危害蘑菇、香菇、黑木耳、平菇等。线虫防治措施:(1)搞好出菇室卫生,并控制好环境条件消灭多种媒介害虫,避免线虫传播;出菇期间要加强通风,避免菇房闷热、潮湿。(2)培养料解决要注意培养料堆制场地的环境卫生,并提高培养料的堆温;培养料还需后发酵解决,以彻

16、底杀死其中的线虫及虫卵;控制好培养料的含水量,避免培养料过湿。用于平菇栽培的生料,可用2%石灰水浸泡24 h杀灭线虫。(3)耳木解决段木栽培木耳时,可用1%石灰水(上清液)或5%的食盐水喷洒耳木,每隔10 d喷一次;或在地面上撒施石灰。(4)覆土材料解决覆土最佳进行巴氏消毒,也可在使用前一周用敌敌畏熏蒸。(5)使用干净水源拌料和管理用水要使用自来水或干净的井水、河水,避免被线虫污染的水喷到菇床和段木上。(6)药剂防治如发现菇床局部受线虫侵害,应先将病区周边划沟,与未发病部分隔离;然后病区停水,使其干燥,也可用1的醋酸或25的米醋喷洒4。4.5跳虫又叫烟灰虫,成虫灰色或紫色,若虫白色,可危害多种

17、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在高温潮湿条件下养殖快,1年可发生57代。重要危害香菇、黑木耳、蘑菇、银耳等。防治时可在进料前的菇床架和进料后的料面上喷洒80敌敌畏1000倍溶液或50辛硫磷200500倍溶液杀虫。床面无菇时,可喷洒04敌百虫或敌敌畏1000倍液加少量蜜糖进行诱杀。床面出菇后发生跳虫时,可用25鱼藤精乳油或20除虫菊醋8001000倍液杀灭。4.6伪步行虫俗名黑壳子虫。其幼虫叫鱼儿虫,重要危害黑木耳。35月发生时,可用80敌敌畏液喷洒耳场及其四周地面。伏前每隔10天,或每次采耳后喷一次鱼藤精500800倍液。5食用菌防病害避免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人们

18、不仅要吃饱、吃好,更要吃出健康。农药残留始终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再加上食用菌生长速度快,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为几天至十几天,因此采用化学防治时一定要谨慎。农产品目前分为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三各级别,生产有机食品绝对不能使用化学农药,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的农药残留要符合各自的规定。目前国内外对农药残留检测原则逐渐提高,也就是说,此前合格的产品,目前也许就不合格了。因此生产者应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多种病菌的侵袭,引起减产甚至绝产。据记录,在食用菌新产区,由于病菌的危害可导致1018的产量损失,而在某些老产区,则高达505严重的甚至导致绝产。因此,如何

19、防治食用菌的多种病害,是保证食用菌栽培高产稳产的重要的技术。5.1消灭栽培场地的菌源在栽培食用菌前,必须对栽培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在新产区,一般可用浓度为5的石灰水和800倍的杀菌剂喷洒,也可用硫磺熏蒸。消毒时,特别应注意墙角、棚边等死角。在老产区,由于近年生产,栽培场合内的病原菌较多,一定要彻底灭菌。若条件许可,可以更换栽培场合,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5.2减少原料中的杂菌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多种栽培原料。另一方面,在用料时,要将多种栽培原料在阳光下暴晒23天。栽培平菇、鸡腿菇等食用菌时,可采用短期发酵法消灭原料中的杂菌。具体做法是,将栽培料预湿后充足拌匀,接着堆成堆。料堆高1米、

20、底宽15米。待料温达到60时,保持10小时,然后进行翻堆。翻堆后,当温度再达到60时,保持10小时即可。5.3剔除污染的菌种选择优良菌种。对优良菌种除规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外,还要纯度高、无病虫感染且菌龄合适。另一方面,播种工具要清洁,脸盆、铲勺、手套、铁锨等都要用石灰水或杀菌剂清洗消毒。再次,在栽培袋制作过程中,要选用优质低压聚乙烯塑料筒。填料要严实,封口要严密,料筒排放应有少量间隔。5.4控制生态条件栽培管理过程中,通过控制病原菌的生存条件可有效地克制病原菌的侵入、发生和蔓延。重要措施有:控制栽培料中的酸碱度。一般状况下,食用菌比较喜欢偏碱性的栽培原料,而病原菌则喜欢生长在偏酸的环境中。

21、因此,在配制栽培料时,可用石灰水将原料的酸碱度调节为偏碱性,以控制病菌的生长。合适控制温度和湿度。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可采用通风、控水、遮光等措施,发明一种有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以达到控制病害污染的目的。控制栽培原料的配方。每一种微生物的生长都需要原料有合适的碳、氮比,配制适合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原料配方,可有效减少杂菌污染。随时清除食用菌残体。在栽培料中添加杀菌剂。可在栽培料中加入01的多菌灵或01的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拟定合适的播种期。要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及食用菌的需温特性,选择合适的播种期,避免高温或低温的影响而诱发某些病源菌的发生,或直接引起某些生理性病害的

22、发生。 5.5发现病害,及早解决菌种浮现污染时,要立即清除销毁。栽培料浮现杂菌污染时,可挖除病区,喷施800倍的杀菌剂或用药物熏蒸等措施解决。对少量的污染,可在污染处用针筒注入75的酒精或1的福尔马林溶液,以克制杂菌的蔓延。解决后,应立即在针孔处贴上胶布。如果发现菌筒污染严重,可将污染的菌筒集中高压灭菌2小时后取出埋掉5。6食用菌虫害避免措施6.1保持菇场清洁 菇房在栽培前要彻底打扫干净,并用800倍的敌百虫或敌敌畏溶液均匀喷一遍。室外种菇,要清除栽培场地周边的杂草,并用25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洒土壤和场地周边6。6.2防成虫入室 室内栽培用菌,要将门窗、通风通风孔等用60目的细纱网钉上,避免蝇

23、、菇蚊等成虫入室危害。6.3药物熏杀 室内栽培食用菌,再密闭的条件下,每立方米空间用23片磷化铝熏蒸,以消灭室内虫源。6.4解决培养料 可在培养料中拌入40%的辛硫磷500倍液,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6.5喷药杀虫 在出菇前发既有害虫时,可向床面喷洒500倍的敌百虫溶液或1000倍的杀死溶液或800倍的敌敌畏溶液灭虫。 7综合防治措施 7.1菇场设计科学 从避免有害生物角度出发,把原料库、配料厂、肥料堆积场等感染源区与菌种室、接种室、培养室、出菇棚等易染区隔离;避免材料、人员、废料等从污染区流动到易染区;有条件的菇场,应将培养室与出菇棚分开,以减少培养期污染。 7.2环境卫生清洁 搞好环境卫生是

24、有效防治多种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其她防治技术获得成功的基本。做好平常清洁卫生工作,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及时烧毁或深埋;及时清理周边环境中的杂草、积水及多种有机残体,避免病虫滋生;避免使用不清洁的污水;同步控制栽培场人员流动。此外,每一季栽培结束后,应彻底清理菇场。7.3选用合适品种 选用抗病虫性、抗逆性强的菌种;同步,使用菌龄合适的菌种,并通过合适加大播种量,增强抗病虫能力。 7.4配料谨慎合理 生产选用新鲜、无变质的原材料;配料时勿添加过多糖、粮类营养,拌料时规定偏弱碱性。严格灭菌操作,避免灭菌不彻底导致的批量污染实行轮作换茬 对于发生过严重性病害、虫害的出菇棚或栽培场合应采用换茬或轮作的措施,避免病虫害再次爆发。 7.5物理防治 设立屏障7,菇场设施的门窗要安装防虫网、纱窗等;出入菇房随手关门,避免蝇、蚊成虫飞入产卵。发菌期间避免温差过大或过高等不利于菌丝生长的状况浮现;出菇期间避免高温高湿,有助于减少病害发生。此外,人工捕杀、人工诱杀等措施也是有效的虫害防治措施。 7.6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是实现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的核心技术,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虽然尚处在技术起步阶段,但符合发展规定,前景乐观。目前投入使用的产品种类有:细菌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用于防治螨类、蝇蚊、线虫等;植物制剂,如鱼藤精、烟草浸出液等,这些生物药剂可以对多种食用菌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