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钝角和锐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0879933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认识钝角和锐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认识钝角和锐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认识钝角和锐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认识钝角和锐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钝角和锐角(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认识钝角和锐角建设小学 孟平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钝角和锐角。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2、通过多种活动充分感知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初步感知其范围,体验几种常见角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3、通过找角,了解各种角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辨认锐角和钝角,感知锐角、钝角的范围。教具准备:不同大小的角、三角板、活动角。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复习铺垫。1、在情境中抽象出角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

2、乐园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有转椅、摩天伦、跷跷板、)这里面除了有我们好玩的项目,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找一找你发现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呢?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谁来指出这些角藏在哪?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找到了这么多角。老师从中选出6个角。(课件显示大小不同的6个角,并且编好序号)2、回顾角的特征。集体交流: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评析】结合地方特色,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借助课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

3、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为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分类比较,直观感知。1、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角分类。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找到这么多的角。(指上图中的6个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有你们认识的直角吗?生:有!号角是直角。师:余下的角,又是什么角呢?与直角比一比,你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能说出角的名字,教师及时评价。师:为了方便大家测量,老师把这些角都请到了同学们的学具袋里,请小组合作(4人一小组)将学具袋中的角分一分类。2、汇报分类结果。可能会出现两种分法:有的小组把这些角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另一类不是直角),有的小组把这些角分成三类。师:第二种分法把角分得更细了,

4、把不是直角的角又分成了两类。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生:我们把号是直角作为一类,号、号、号角放在一起是一类,号、号角放在一起是一类。教师将展示在黑板上的角按学生的分类整理成三组。师: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吗?生:因为号角是直角(师板书:直角)。号、号、号角比直角小(师板书:比直角小),号、号角比直角大(师板书:比直角大)。师:这些比直角小的角,我们把它们叫锐角(板书: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我们把它们叫钝角(板书:钝角)。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角家族中的两个新成员,它们是(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评析】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

5、要让学生经历概念探索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采用分类活动,让学生在比一比、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这些角的大小不一样,帮助学生理解“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从中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三、辩角找角,巩固内化。1、辨认角。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这些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下面这些角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一组角让学生判断) (对号角很顺利地进行判断,对号角进行判断时发生分歧。)师:号角到底是直角还是钝角呢,怎么办?生:用三角板比一比就知道了。师:这方法太好了!谁愿意到前面操作,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动手量,教师及时指导并强调:

6、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帮助判断时,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要与所测角的顶点重合,它们的一条直角边也要重合,再看另一条直角边是否重合。师:这一比发现这个角比直角大,它是(钝角),看来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光也会出点小误差,下一个是什么角?生:号角是锐角。师:还用请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帮忙吗?(不用)为什么?生:一眼就看得出来。师:这个“一眼”用得非常好,说明我们眼睛一看就能作出判断。看来在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我们可以怎么办?生:先看一看,如果观看无法准确作出判断时,我们就请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帮忙。师:唉哟!老师可要祝贺你,你又掌握了一种新方法。2、找角。(1)找景区路牌上的角。(2)找钟面上的角。师:(依次出示1时,3时

7、,7时的钟面图)你能说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什么角吗?师:(隐去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想一想,9时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形成什么角?(由学生先说说是怎么想的,再添上分针和时针,进行验证。)【评析】从辨认图形中的角,到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概念的过程,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断完善,理解不断提升,也让学生感受到“角”切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四、折角变角,深化认识。1、折角。师:(出示圆形的纸片)从这张圆形的纸片上你还能找到我们所认识的角吗?师:动动手,动动脑,利用圆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我们今天所学的锐角和钝角。2、演示活动角,探究角的内在联系。师:刚才我们用灵巧的小手

8、折出了锐角和钝角,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活动角,它会变!大家仔细看,在这个角的变化中,你能发现什么?师: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活动角的其中一条边固定不动,只移动另一条边,使这角的两边的张口变大或变小。(师演示:先呈现一个锐角,慢慢扩大到直角)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角慢慢变大了,现在是直角,直角比锐角大。(师继续演示:逐渐扩大成一个钝角)师: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呢?生:这时的角慢慢变大,现在是钝角,钝角比直角大。(师继续演示:钝角逐渐变小成直角,直角逐渐变小成锐角)师:你们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锐角比直角小,直角比钝角小。3、演示活动角,深化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师:(师演示:呈现一个直角)

9、现在它是锐角吗?生:不是锐角,是直角。师:(把这个角变小些)现在是一个锐角吗?生:是。师:(继续把角变小些)现在是一个锐角吗?生:是。(师继续将活动角逐渐变小,重复以上环节多次。)师:这些角明明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是锐角?生:这些角都是锐角,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小。师:像这样不同大小的锐角能变多少个?生:能变无数个,数也数不清。师:(师演示:再次呈现一个直角)它是什么角?大一点,再大一点呢?你又有什么发现?【评析】活动角的运用恰到好处,从静态的角引导到动态的角,让学生在变化中认识角,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向学生初步渗透变与不变、推理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五、欣赏角,体会各种角的妙处。1、

10、出示坐姿端正的图片,体会直角的妙用。师:看,这是一幅坐姿图,人坐直写作业时上身和大腿成什么角?2、出示路灯图片,体会钝角、直角的妙用。师:这里有三种路灯安装方式,现在如果你是一位路灯安装师,你会把路灯装成哪样?为什么?3、出示钉子的剖面图,体会锐角的妙用。师:(出示第一枚钉子图)这是一幅钉子的剖面图,决定这枚钉子是否容易钉进木板的是哪个角?师:(指着第一枚钉子图的尖角)它是一个锐角,(出示第2枚和第3枚钉子图)如果把它变成直角,效果会怎么样?变成钝角呢?【评析】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既有对课本习题的充分利用,又有来自生活中的鲜活素材。从体会直角、钝角、锐角在生活中

11、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入手,向学生初步渗透辩证思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六、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总评】本课教学设计在处理以下几者关系上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1尊重教材与合理引入学生生活情境的关系。本课设计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如先从学生熟知的家乡的特产茶叶入手,呈现照像机抓拍的一组修剪茶树的照片,再从照片中张开的大剪刀抽取出“角”作为研究对象,引入课题,处理巧妙而自然。又如把教材练习八第4题是“打开折扇,看看角有什么变化。”本课将扇子换成了活动角并穿插于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安排妥贴,层次井然。2课前预设

12、与课堂生成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前提与准备,生成是预设的充实与完善。本课设计对全课教学活动作了较周密的预设,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作了较充分的估计。如给一组角进行分类的交流,9时半的时候分针与时针形成什么角的交流,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教学中如何应对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同时,全课的设计又是灵活的、机动的,留有较大的空间,留待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调整。3动手操作与课件演示的关系。动手操作使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生动。本课的课件演示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如照片的淡化,留下6个“角”,摒除角的非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角的视角表象。在操作活动角、感

13、受角的大小变化后,课件再现生活场景“坐姿图”、“路灯图”、“钉子图”等为数学教学所用,学生理解形象,印象深刻。再如在课件出示一组角让学生判断分别是什么角时,学生难以“一眼看出”号角到底是一个什么角,怎么办呢?自然而然地需要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演示直观清晰,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4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同时也是数学的灵魂,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如演示活动角恰到好处,从静态的角引导到动态的角,让学生在变化中认识角,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质疑“这些角明明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是锐角?”的过程中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在领悟“像这样不同大小的锐角能变多少个?”的过程中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