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污泥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分析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2079502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零污泥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零污泥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零污泥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零污泥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污泥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零污泥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分析摘要:在说明发生“零污泥排放本质的根底上,对其在工程费用、运行本钱、电耗、运转管理等方面进展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其特点与适用范围。一般而言,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零污泥排放或低污泥量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工业废水处理站宜视处理规模、产生污泥量的大小及企业的管理程度来确定。而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大,有专业的管理力量施行科学管理,采用此工艺会较大幅度增加工程投资与运行费用,不适宜中国的国情。随着生物与工艺技术进步,研究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低剩余污泥排放生物处理工艺,将是努力的方向。关键词:零污泥排放活性污泥接触氧化一、概述“零污泥排放或低污泥量排放的好氧生物处

2、理工艺在部分小型污水处理工程得到应用。然而,本公司认为“零污泥排放并非是系统中没有污泥产生。根据本公司的成功案例,现将“零污泥排放加以阐述,同时分析其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以供环保同行参考。二、成因分析形成“零污泥排放的主要原因为:有机负荷非常低,微生物在曝气池内长期处于内源呼吸,增长的污泥量大部分自身氧化,剩余污泥量很少;有少量的剩余污泥随沉淀池出水带出,从而形成生化处理系统无剩余污泥排放的表象。表1为2个根本无剩余污泥排放的生物处理工程实例数据分析。表1根本无污泥排放生物处理工程实例工程名称处理工艺实际处理量t/d实际运行BD5负荷出水SSg/l备注印染污水处理站活性污泥法19000.06k

3、g/(kg.d)21-463个月处理一次污泥生活污水处理站接触氧化法6000.2kg/3.d18-459-12月处理一次污泥由nd有机底物降解与微生物增长动力学方程得:XY(S-Se)QKdVXv(1)X每日增长的挥发性污泥量(VSS),kg/d;(S-Se)Q每日有机底物降解量(BD5),kg/d;VXv曝气池混合液中挥发性污泥总量,kg/d;Y产率系数;Kd活性污泥微生物内源呼吸自身氧化率,d1;S、Se进水、出水BD5浓度,g/L;Q日处理污水量,t/d;活性污泥法BD5污泥负荷Nrs表达式为:Nrs(S-Se)Q/VXv,(2)将式(2)代入式(1)并整理得:X(S-Se)QYKd/N

4、rs(3)由式(3)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污水,其S、Se、Q、Y、Kd相应确定,增长污泥量是污泥负荷Nrs的函数。以生活污水为例,取Y0.58,Kd0.075d1,当进水BD5浓度S200g/L,出水BD5浓度Se20g/L,处理流量Q6003/d,其增长挥发性污泥量为:X1080.580.075/Nrs其增长污泥量与污泥负荷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式(3)中,当YKd/Nrs时,说明增长的微生物量与微生物内源呼吸减少量相等;但微生物通过内源呼吸,理论上被氧化成无机物的极限值为80%,仍有20%为不能分解的残留物质,再加上进水携带入的无机性固体与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系统必然还是有很少量的剩余污泥

5、产生,与出水带出的SS量根本相等时,系统显示出无污泥排放的表象。以表1某印染厂为例,类似印染废水1试验得到Y0.74,Kd0.053d1,其增长挥发性污泥量VSS为:X0.74(186-10)190010-3-0.0531800210010-347.12kg(VSS)/d;取VSS/LVSS0.75,那么全部污泥增长量为:X47.12/0.7562.83kg(LSS)/d;相应地出水携带出的SS为:X1900(2146)10-339.987.4kg(LSS)/d;理论计算污泥增长量与出水带出的SS量根本相近。系统从表象上显示出无污泥排放的现象。同样,以表1某生活污水处理站为例进展分析。据有关研

6、究,生物接触氧化法BD5负荷在1.0kg/(3.d)以下时,微生物每降解1kgBD5所产生的剩余污泥为0.18kgLSS2,那么系统从理论上产生的剩余污泥量为:X600(152-5)0.1510-313.23kg(LSS)/d;相应地出水携带出的SS为:X600(1845)10-310.8027.0kg(LSS)/d;理论计算污泥增长量与出水带出的SS量也根本相近。三、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系统产生的增殖污泥减量化有多种途径。除低负荷自身内源呼吸减量外,主要有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及堆肥等。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中,剩余污泥在浓缩后可以进展厌氧消化后脱水;对小型污水处理站,活性污

7、泥法或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运行中产生的增量污泥,可以进入污泥好氧消化池减量化或直接浓缩脱水。这些方法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在投资、运行本钱及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以日处理量为100003/d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不同污泥减量与处理方法进展比较分析。3.1工程费用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为比较分析简化,不考虑脱氮除磷因素),BD5污泥负荷为0.3kg/(kg.d),污泥浓度2.0g/L,由微生物增殖产生的含水率为99%的污泥以1503/d计;低负荷活性污泥法BD5污泥负荷为0.075kg/(kg.d),污泥浓度3.5g/L;采用不同污泥减量与处理方案的工程费用测算见表2。表2不同污泥减量与处理方

8、案的工程费用测算万元方案污泥调节池污泥消化池浓缩脱水机房低负荷曝气池增加容积合计1:浓缩厌氧消化脱水2.3-3.564.435.1-46.80101.8-114.72:浓缩脱水2.3-3.535.1-46.8037.450.33:低负荷污泥自身氧化2.0233.3235.31)低负荷工艺仍有少量污泥排放,故仍需建污泥池。2)曝气池土建费用以550元/3容积计,因供氧增加的鼓风设备投资增加量未计入。从表2可见,采用低负荷活性污泥法工艺减少了污泥排放量,但大幅度进步了工程的投资费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常规1100元/(3.d)工程造价估算,整个工程费用方案3比方案1增加了11%左右,比方案2增加了1

9、7%左右。3.2运行本钱供氧耗电本钱是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本钱的主要部分,活性污泥法需氧量计算式为:2a(S-Se)QbVX2(S-Se)Qab/Nrs(5)一般生活污水取a0.48,b0.15,其负荷变化与需氧量的关系式为:2(20020)100000.480.15/Nrs需氧量与负荷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同表2各方案工艺参数一样,采用不同处理方案的供氧耗电本钱及其它运行本钱测算比较见表3。从表3可见,尽管低负荷工艺省却了多项污泥处理费用,但其供氧电耗增加量很大,最终的运行费用还是明显超过了普通负荷工艺。表3不同污泥减量与处理方案运行本钱测算元/d方案浓缩消化脱水填埋运输供氧污水处理合计(元/3

10、)浓缩厌氧消化脱水65.094.5114.045.090.01260.00.18浓缩脱水65.0-114.090.0180.01260.00.17低负荷污泥自身氧化3150.00.323.3其它方面占地上,方案1增加了污泥消化与浓缩脱水的场地;方案3曝气池占地面积较大,但总体上低负荷工艺占地面积更大。管理上,方案3最简单,它省去了管理要求严格的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降低了运行管理要求。污泥处置上,方案3防止了寻找污泥处置场地以及组织运输的过程,使污泥处置过程简单化。四、适用范围及技术进步讨论41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通常情况下,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规模小,一般为物业管理部门监管,管理力量很薄弱,采用污泥

11、脱水等设备不仅占地,影响周围环境,而且从运行管理上而言也较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采用低负荷工艺增加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绝对值较低,经济上实际增加的负担有限,而在管理上能抑制诸多困难,使处理设施能有效运行。因此,一般而言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零污泥排放或低污泥量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可行的。4.2工业废水处理站工业废水处理站宜视处理规模、产生污泥量的大小及企业的管理程度来确定。规模孝增量污泥少、企业管理程度较薄弱时,采用“零污泥排放或低污泥量排放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合理的。反之,那么会较大地增加工程投资与运行费用,经济上的可行性较差。4.3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由于规模较大,又有专业的管理力量施

12、行科学管理,显然采用此工艺会较大幅度增加工程投资与运行费用,根据中国的国情,是欠适宜的。除非在污泥出路特别困难的场合可以考虑采用。4.4技术进步据报道,一些新开发的复合微生物菌群具有互相共生的增殖体系和低污泥增长率,从而到达低剩余污泥排放量,这一类型的工艺有待于一定规模的工程理论。另外有报道,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有机废水,通过浓缩污泥的微生物水解、酸化,进步污泥在系统中的氧化分解效果,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实现根本无剩余污泥排放。因此,随着技术进步,研究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低剩余污泥排放生物处理工艺,将是努力和开展的方向。参考文献:1、唐受印,戴友芝?水处理工程师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2、小休默尼克J,李春华,黄长盾译?水和废水处理物化学工艺流程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