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吟”和“猱”技法详解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120538482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琴“吟”和“猱”技法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琴“吟”和“猱”技法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琴“吟”和“猱”技法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古琴“吟”和“猱”技法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琴“吟”和“猱”技法详解(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琴“吟”和“猱”技法详解吟猱界说 吟猱界说学琴者感觉琴谱和各种论著里,有关古琴技法的解说最觉困扰的就是吟猱两种基本技法,真是众说纷纭,各师各法。旧论不明确是难怪的,而近年来出版的琴学入门书,也是模棱两可,未能给初学者一个清晰的概念。 吟猱这两个技法,在不同的琴派中有不同的处理,在老师的口传心授下,是较易领会的。然而有时在弹奏的实践和理论上的理解有所矛盾时,就会产生模糊和混乱。即以一代宗师杨时百为例,他在琴粹和琴镜中的吟猱理论,基本上是以其老师黄勉之的观点为据。然而当他编琴镜补时,老师已不在世,他则推翻前说,另提一套解说。而其实,以现今的分析,黄勉之的理论倒是明确合理,反而杨时百的后论却有失偏

2、颇。 在这个琴学复兴,普及琴艺的新世纪,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极需弄清楚的,希望在此能从各种解说论述中,以音乐观点给吟猱理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现将常用琴谱和近年来的论著中,有关吟猱的解说分列如下:五知斋琴谱 吟:吟者,按弦以取音,在指所按之位,往来动摇,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后小,一转一收,约四五余转,仍用定吟方收本位而止。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有恰好之理,以圆活完满为度。吟之缓急,俱要圆满,若吟哦然,致有音韵耳。 猱:指于按处,往来摇动,约过本位五六分,大于吟而多急烈。音取阔大苍老,兼求古淡,有如猿猱升木,音取恰好,圆满为度。又曰:轻清小者为吟,重大带急者为猱;吟取韵致,猱取古劲,各有所宜。春草堂

3、琴谱 吟:所按之位,往来摇动。猱:随声向徽下注摇得音。琴学入门 吟:吟者,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收归本位定吟而止。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以恰好二字为真诠,即圆湛饱满之谓也。凡吟之缓急长短,俱不外圆满一诀,若吟哦然,方有音韵。 猱: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取音大于吟者,苍老浑厚,亦以恰好圆满为法。大抵小者为吟,大者为猱;吟取生动,猱取古劲,各有所宜。琴粹黄勉之用“吟” 吟:五转,如以某徽某分作直线为本位,得音后自本位绰上一二分,随注下过本位一二分,再上过本位一二分,复下过本位一二分,即还上本位而止。上下俱以腕力行之。审其音,则先一声微停,

4、次二声相连,又次二声略停顿,凡五声。四转,如前法,得音后即下,随上随下,复上至本位而止。审其音,则先二声相连,次二声略停顿,凡四声。或五或四,审其节奏而用之。旧谱所谓四五余转,以圆满为度者也。 猱:定为三转,得音后自本位注下二三分,急上至本位,再如法上下两次而止。运指纯用腕劲,如物有伸缩力,随伸随缩。审其音,则三声缓急相等,连而不断为佳。大致吟略急,猱略缓。琴镜补 吟:有五吟四吟两种。五吟者,从本位退下二分,复上至本位,又作两退复。若唱弦,则略去首一退字,唱为复退复退复。论板,则第一复字一板,第二退字一板。四吟者,即如前法,唱为退复退复。论板,则第二退字一板。 猱:得音后,就本位进二分,复本位

5、,再作两遍,为三进复,皆以复为猱。凡猱必在本位之上,吟在本位之下。琴粹以猱在本位下,吟在本位上下,实传习之误。欲扬以连下声,则用猱,欲抑以连下声,则用吟。梅庵琴谱 吟:得音后,将指急急摇动约三四转,犹吟哦之余韵,上下不出四五分。虽动摇不离其位,要至匀至实,不可轻摇漫动。然必松活,得灵动之机为妙。 猱:得音后,稍偏下复摇动约一二转。如猱之悲啼,较吟稍大而缓。沈草农等古琴初阶 吟: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然后仍回到得音的位上。上下动作的范围不得超过二分。指法取势要圆。 猱: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下后上,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仍回到得音的位上。

6、动作范围稍大,但不得超过三分。指法取势要方,或直上直下。许光毅怎样弹古琴 吟: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归本位定吟。以圆湛饱满,仿佛吟哦,方有音韵。 猱: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取音。以苍老浑厚圆满为妙。龚一古琴演奏法 吟: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左右作小幅度快速摆动。传统“吟”法中,也有得声后,在音位的右侧或左侧作两三次固定节奏的小幅度摆动。 猱: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两侧作较大幅度的摆动。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 吟:得音后,在指所按之位往来移动,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而后小,约四五转,仍于本位用定吟而止

7、,要以圆满为度。 猱:指于按处轻下重上,过本位五六分,重大带急,须避指甲声,然后动荡有情。丁承运论吟猱 吟:左指于按弹得声后,带音在本位上摇摆三四分许,动荡有声,须实上虚下,约四五转,先大后小,仍归本位为止。取音圆活生动。 猱:左指摇摆幅度约五六分许,较大于吟,须虚上实下,约四五转,运指如折矩,取音苍老浑厚。叶明媚古琴音乐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吟: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转动三四次,最后收音于本位。除本位音外,其余渐次转动之音因右手已无弹奏,故此余音已是虚音。这些余音是应当只取其意而非以实音出之的。 猱:得音后,于本位音之左或右往来移动数转,幅度先大后小,最后仍归本位收音。无论在本位音

8、之左或右,用猱运指均向本位音用力,如猱在本位音之上则指法动作虚上实下,如猱在本位音之下则指法动作虚下实上,这样力度才会稳定于本位音之上,指法虚实相间,动荡有请。二、以下是上述各解说对吟猱的运指方向、幅度和速度说明的归类总结:吟猱运指方向 吟: 本位往来动摇:五知斋、春草堂、琴学入门、梅庵、桐荫山馆、研易习琴斋、许光毅、龚一、丁承运。 本位往来动摇,强调先上后下:琴粹指法析微古琴初阶、张世彬、叶明媚。 本位往来动摇,强调实上虚下:指法析微、丁承运。 本位下:琴镜补。 本位上或下:龚一。 猱: 本位往来动摇:五知斋琴学入门桐荫山馆、许光毅、龚一、丁承运。 本位往来动摇,强调先下后上:指法析微古琴初

9、阶。 本位往来动摇,强调实下虚上:指法析微丁承运。 本位下:春草堂琴粹梅庵研易习琴斋、张世彬。 本位上:琴镜补。 本位上或下:叶明媚。吟猱运指幅度 猱大于吟:五知斋(分)、琴学入门(分)、琴粹(分)、梅庵(分稍大)、桐荫山馆(分)、古琴初阶、许光毅(分)、张世彬(分)、丁承运(一分)、龚一。 猱吟相同:琴镜补(分)、指法析微(分)。吟猱运指急缓 吟急猱缓:琴粹、梅庵、桐荫山馆。三、从各种吟猱解说中,可以看到运指的方向的差异外,最混乱的是衡量运指幅度中的“分”量,从一二至五六不等。究竟“分”这个单位如何定义?在彭祉卿的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有段很详细的分析: 分指律分,盖两律相距谓之律度。每一律度,长

10、者中含四律分有余,短者四律分不足,兹取二分,则半度也。合上下两半度为一全度,仍属本律之音,过此则侵入他律界内矣。 旧谱于吟云往来三四分许,或云二三分许,所取何分,并未注明。如以寸分言,则三准之度,实相倍半。中准用三四分者,下准当用七八分,上准只用一二分,不得统云三四分也。若谓徽间之分,则更有广狭不同。六七徽间之二三分,在十与十一徽间,当加倍而为四五分,更就下准再加,必为八九分,以至全徽矣。尤不得以二三分概之也。今据律分为准,自能随律度伸缩,以通用于全弦。 从现代的律学观点看,彭祉卿的分析是很对的,五度律的小半音(音分)即“短律”,半个大全音(音分)是“长律”,平均的二个律分(约音分)即相等于十

11、二平均律的半个律(音分);也即是四分之一音。将吟或猱的运指幅度规范为二律分,或四分之一音,是很合理的。很巧,这幅度刚好和小提琴吟音波动的幅度(构成吟音的原音和另一稍高的音在高度上的差距)一样。(参考:缪天瑞著律学)四、在古琴的技法中,吟和猱两个基本指法下,还可以依运指幅度的大小有相对应的大吟、大猱和细吟、细猱的区分;也可依运指的速度有急吟、急猱和缓吟、缓猱的区别;因此运指幅度的大小和速度的急缓不应该是区别吟猱的要点。一般琴人之所以有“猱大吟小”和“吟急猱缓”的错觉,主要是源于感性意识的相对性。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对此也有段很详细的分析: 旧谱于猱作往来五六分许,较大于吟。今按吟上下二分,

12、已至本位律界,长吟大吟加倍,上下四分,已至本位声界(注:这里的声即音,一个全音包含两个律)。若猱加大,必过本律,而长猱大猱再加倍,更越出本声之外,侵及他声。故不可用。或谓吟可缩小至上下一分,然而细吟再缩小,必在半分以内,用于上准,将无法以取之矣。 彭祉卿的分析是很合理的,即将基本的吟和猱的运指幅度限在本位音上四分之一音(即彭说的二律分)和本位音下四分之一音之间。大吟、大猱可界限于本位音上下半个音(即彭说的四律分)之间;而细吟、细猱则是小于四分之一音。而不论吟或猱,按指的摆动须先大后小,最后以定吟或定猱收音。定吟或定猱是在吟猱后,指下继续以骨节微微起伏,血脉动荡;是外观不觉的意中律动。五、要真正

13、区分吟和猱,应该是在余音的效果上:即吟是圆活完满,猱是方折苍劲。从这个基本点上分析,就能确定较合理的吟猱运指方向。 吟要达到圆活完满,运指必须平衡均匀,即在音本位的左右摇动。如果只在本位上或本位下摇动,就会产生偏颇,何来完满。另方面,运指的虚实也不能过于强调,“虚上实下”就会造成失衡,破坏了圆活。 猱的方折苍劲,应该是由运指力度的虚实造成,或虚上实下,或虚下实上;这样一来,就涉及了运指的方向性。如果运指是在本位音左右摇动,而又要强调运指力度的虚实就会产生本位音游移的现象,那是达不到“苍劲”的效果的。因此,猱的运指必须在本位音之上到本位音之间,或在本位音之下到本位音之间。无论在本位音之上或下,运

14、指均须向本位音用力。如猱在本位音之上则要虚上实下,如猱在本位音之下则虚下实上,这样力度才会稳定于本位音中,从而得到方折苍劲之效。 那么怎样决定在本位上猱或本位下猱?基本上可以旋律的进行方向为准:旋律上行,音从低音上进或绰上,应在本位下猱。旋律下行,音从高音下退或注下,则在本位上猱。否则就会和旋律的走势相勃。 同样,吟也有先上或先下的问题,这就要以本位音的巩固为准:旋律上行,音从低音上进或绰上,吟须先下后上。旋律下行,音从高音下退或注下,吟则要先上后下。否则就会使本位音模糊。 至于吟猱的摆动次数,琴粹中的“五吟”和“三猱”,并将时值定为中板的两拍,这是相当合理的。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界说,在弹奏实

15、践上,不应过于拘泥,须依乐曲的需要而灵活处理。 另外,吟猱也可以依时值的长短分出长吟、长猱和少吟、少猱。长吟、长猱是吟和猱的加倍,按指摆动次数倍之,幅度也加倍。少吟、少猱是吟和猱的减半,按指摆动次数和幅度也相应减半。六、至此,吟和猱可定义为: 吟按弹得音后,在指所按本音位上和下四分之一音幅度内,先大后小,往来动摇五次,(旋律以低音上进绰入本音,先下位左,转上位右,又下位左,又上位右,复归本位。旋律以高音下退注入本音,先上位右,转下位左,又上位右,又下位左,复归本位。)然后以定吟收归本音。时值约为中板的两拍。吟需以圆活完满为度。 猱按弹得音后,在指所按本音位上或下四分之一音幅度内,先大后小,向本位音往来移动三转,运指均向本位音用力,(旋律以低音上进绰入本音,先下位左,转上本位,又下位左,复上本位,再下位左,复归本位,指力虚下实上。旋律以高音下退注入本音,先上位右,转下本位,又上位右,复下本位,再上位右,复归本位。指力虚上实下。)然后以定猱收归本音。时值约为中板的两拍。猱需以方折苍劲为度。 以上,仅是对吟和猱在理论上的初步探讨,可能对初学者,尤其是自学者有些帮助。其实,学琴应重实践,更需灵活处理,这可能就是艺术和科学的差别。琴学到高境界,要求心中无谱,音随意出,那又何必拘泥于吟与猱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