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器物观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0528142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化的器物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的器物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的器物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文化的器物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的器物观(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为“文化极品”招魂:中国老式文化不是器物文化摘要近几年“汉服运动”屡掀高潮,也有学者将“昆曲、书法、普洱茶”列为中国的“文化极品”,但若仔细思量,便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文化极品”都停留在器物层面。近几年“汉服运动”屡掀高潮,有人称这是“借老式服饰,弘扬中华礼教文化的精髓”,更故意思的是,有学者将“昆曲、书法、普洱茶”列为中国的“文化极品”、“文化命穴”。但若仔细思量,便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文化极品”都停留在器物层面,如果中国老式文化只剩余这些东西,那果真是恐怖至极了。一、中国的老式文化历来不单指器物1.中国文化重精神教化 西方文化源于物质生产文化含义宽泛,目前尚无精拟定义,建国后的几代人,从教科书

2、上习得的文化概念源自苏联,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因此,现代人对文化的理解,仍然停留着在这个范畴。在中国,“扶老奶奶过马路”等行为,早已超越道德范畴,上升到了“有文化”的高度。其实,多数人并不理解文化的内涵。“文”与“化”在先秦典籍中多单独使用,内涵丰富。最早将两者合用的是易经中的那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基本含义是以人伦礼仪、道德规范来教化“蛮夷”,使之文明开化。西方主流语言中的“文化”概念都源自拉丁语,原意具有耕作、培养、尊重、教育、发展的意思,最初与土地开垦和植物栽培有关。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偏重精神教化,而西方的文化概念源于物质生产。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译

3、自日文,与欧洲的文化概念相似。欧洲的文化概念在18世纪演化为个人的素养、社会知识、思想成就、艺术和学术作品的汇集,并被引申为一定期代、地区的所有社会生活内容。到19世纪,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兴起,文化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初期受西方与日本学术的影响,后来受苏联的影响,笼统地以物质、精神两层面将其概括。2.从老式到老式文化 三个层面的解读目前意义的文化含义有数百种,结合梁漱溟、钱穆等学者的观点,可以将文化归为三个层次: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中发明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二是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历史遗迹、典章制度等;三是与政治、经济、军事并列的一种形态。从文化概念在中国的发展脉络

4、来看,多数中国学者都觉得,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倾向于从观念形态来理解文化。这种对文化的理解催生了“老式文化”的含义。老式是由“传”和“统”两个层面构成。“传”指的是纵向的延续性,即过去有而目前仍然存在的东西;“统”指的是横向的拓展性与权威性。老式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中国老式文化可以理解为,中国老式社会中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心理层面,涉及知识、信奉、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制度层面,涉及考试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实物层面,涉及长城、故宫、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作品等。中国老式文化

5、记录了中国人发生、演变的历史,留下了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二、中国老式文化重在精神价值1.实物与制度并非中国老式文化的核心虽然上文将中国老式文化的概念提成三个层面,但这三个层面并非并列关系,而有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分出主次。学者庞朴觉得,实物层面的文化是最表层的,也是最直观的,是一种民族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心理层面的文化是最深层的,深刻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并左右着其行为方式与思考方式;而制度文化介于两者之间,其内核偏向于心理层面,而外在形式偏向于实物层面。因此,由浅入深地排列,应为实物层面、制度层面、心理层面。实物层面与制度层面互相牵动和制约,心理层面又不断渗入到实物与制度层面。三个层面

6、彼此交错,构成有机整体。这三个层面不是完整的,而是互相融通的。老式文化的复杂性、历史的复杂性让这个三个层面容纳不同的东西,具有开放性。如果各层级浮现断裂的话,就会导致社会的断裂。心理层次的老式文化反映在制度上与实物上,而制度与实物上的推动,影响着群体心理层面的成长与变化。与实物和制度层面的老式文化相比,心理层面的文化变化缓慢。老式文化的内核不是死的东西,而是从过去始终发展到当下状态。从实物层面看,它们是老式文化的直观体现,体现的是老式技艺的水准,以及历史文化的遗存。技艺有延续,但实物多为静止的,难以归到老式文化的核心里。如,人们用什么器具或喝什么茶已经国际化,与具体所在国的文化内核关联不大。此

7、外,制度层面的老式文化在现代中国多数都被连根拔起了,从中探寻老式文化的核心更为不也许。2.中国老式文化内核需从精神层面找寻心理层面或称精神层面是老式文化内涵的最深层次。现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审美情趣、心理特性、价值观念与老式文化关系密切,是老式文化在今天的体现。这层朦胧又晦涩的心理帐幕,将不同文化隔开,是辨别“我们”与“她者”最主线的因素。木心在文学讲义中强调,西方汉学家无论汉语多好,都读不懂中国的诗歌,那种美的意境只有中国人能懂。同样道理,中国人很难理解西方的音乐,但对那些加入了中国元素的东西,一下子就能听出来,如雅尼的夜莺。全球化的今天,人的价值观与心理认知浮现巨大变化,但仍然留有老式的烙

8、印。近来有关“富二代杀人案”的报道中,有一种细节较为醒目,她与朋友约会时,常常抢着买单,这算是典型的文化性格。这种文化性格与孟尝君散财接济士人等历史公案一脉相传,即老式伦理“义”的现代反映。老式文化在现代人身上留下的印痕绝不止此,而这些才是探讨老式文化内核的着眼点。心理层面的老式文化,可以理解为涉及知识、信奉、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在内的精神学术,但也可理解为,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多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多种民间信奉、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文化形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有两点对后世影响最大,一是以人为核心的伦理观,二是修齐治平的价值观。

9、把握着两点,就容易把握中国老式文化的精神内核。三、老式文化的内核是伦理观与家国观1.以人为核心的伦理观老式伦理观的核心是人,人与她人关系的原则是“仁”。从仁中推表演忠、孝、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许嘉璐将其稍作简化,总结为忠、孝、仁、义、信,本质上没有多少区别。“仁”的核心延续了孔子的说法“仁者爱人”,体现的是个人对她人的爱。“仁”的原则一方面产生了爱。尽忠职守,推而广之,为朋友谋而忠,便有了忠的含义。个人解决对社会、国家的原则就叫义。这里的义就是竭力做好自己所在位置上可以做的事。贯穿于人与家庭、人与国家、人与社会关系的是信,人无信不立,这是古代判断人最为重要的指标。两千年来,忠、孝、仁、义

10、、信的伦理观念建构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社会伦理,变成中国人血液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伦理观念浮现过修正或变化,但从未从中国人动脉深处消失过。晚近以来,虽然西方思潮涌入和文化运动的兴起,但这些伦理观念在中国底层社会仍然根深蒂固。在近代,这套老式文化的伦理观念受到竭力批判。通过几场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涤荡,某些观念受到动摇甚至变化。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威权体制和引自苏联的新型伦理对老式以人为中心的伦理思想冲击很大。但,随着社会控制的宽松,老式的伦理观念慢慢回转。从整体来看,忠、仁、信以便变得弱了些,但孝与义的观念仍然十分强烈,只是加入了诸多时代的元素。2.修齐治平的家国价值观老式

11、中国的价值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一方面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然后,通过自己影响身边的家人、朋友。自己修养提高的同步,能让身边人的修养也提高,这就是齐家。将这套治家的伦理措施运用到国家层面,那就是治国。治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天下,即让天下获得均衡与平均。这一套价值观念来自儒家,被历代知识分子演绎成一种体系。由于承当这套价值的更多是读书人,因此这也成了老式的士大夫精神。这套价值观基本奠定了中国人的格局。宋代以来,老式中国人修身的格局变得越来越大。以张载的概况最为精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千近年来,中国读书人向来立志高远,有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2、的感觉。这种士大夫情怀并没有消失,至今犹存。士大夫精神随着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边沿化而形式有所变化,但实质价值观照没有变。今天的中国人喜欢立志,喜欢大格局,拥有天下情怀,基本上都是出于这种老式的文化价值。这套士大夫精神与人本主义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老式文化的内核,也是中国人血液深处的东西。如何传承这些精神价值,在目前社会发挥功能,是现代人要好好思考的。四、传承文化精神 不是要传承玩弄器物1. 文化无极品 老式文化不是供人把玩的器物中国老式文化的内核在精神,是一种延续千年的价值体系。传承中国老式文化,应从这里着手,而不是停留在表层。近年来,老式文化成了热门,多种国学大师、气功大师竞相登台,甚

13、至尚有文化学者恬不知耻地站出来,摇旗呐喊。中国厚重的文化,在现代人的眼中,只剩余了汉服、昆曲、书法、普洱茶了。尚有人买几种古董放家里,觉得能增长自己的品位,并将这种行为看作是“传承老式文化”。其实,这和真正的老式文化主线不搭边。三百多人的汉服表演,但是是一群戏子在商业驱动下玩的把戏。扒开她们的汉服,里面穿的是西式的内裤、胸罩,脚下穿的是西式皮鞋。所谓传承文化,搞得不伦不类,形式同而实质异。她们停留表层,还觉得穿上裙子就成日本人,披上被单就变成古希腊人了。用“三大文化极品”概括中国文化的行为,也算是戏子玩的把戏。目前的文化人,除了在公众面前会表演流泪外,更会表演酸腐的文化情怀。中国文化中原本就没

14、有所谓的极品,只有人才有极品。如果将昆曲、书法、普洱茶定位为中国文化的命穴,这是不是意味着,“大裤衩”是国台的命穴,“大男根”是党报的命穴,“鸟巢”是奥运会的命穴?如果是,三者放在一起,是不是现代中国性文化的命穴?别把“三大命穴”抬得那么高,这种对实物层面文化的过度宣扬,背后多少有商业动机,有越出文化底线之嫌。传承文化,少听极品人谈论极品物,那样只能是玩物丧志。2.传承中国老式文化 任重道远近来几年,老式文化呈现复兴的态势,但中国人复兴老式文化的行为让人搞笑,如孩子们穿着古代衣服摇头晃脑读论语,尚有就是把某些被裁减的中文搬进汉语比赛中。这些行为愚不可及,与传承老式文化没多少关系。这些行为要么是

15、出于商业动机,要么是出于表演动机,没多少情怀性的东西。有些地方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台湾引进教材来教国学。上次台湾行的过程中,李家同告诉腾讯文化,台湾地区的国学教育问题百出,但愿大陆不要盲目学习。这些引进教材的行为对传承文化没多少裨益。传承老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把那些融入到我们血液中的伦理与价值观念总结出来,结合时代状况传给后人。要让中国人懂得,哪些是老式文化的精髓,应当怎么做才干更好地发扬这些精髓。传承老式文化不是怎么去说,如何去演,而是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去做。这是严肃的事情,而不是儿戏。把这些价值观念一代有一代传下去,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有时代性也有民族性。无论穿什么衣服,喝什么茶,看什

16、么戏,只要懂中国老式文化的核心价值,国人的精神气质就一定不同样。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老式文化价值慢慢受到侵蚀。这是非常可怕的时代潮流,需要国人为老式做点事情。传承老式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总结出老式伦理与价值的核心,将这些元素,提炼成普适的价值。价值观念的传播与影响比服饰、普洱茶、戏曲、书法要深刻得多。与其停留在表层,玩物丧志,不如进一步内核,担当老式士大夫的情怀,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文化奠定人的格局,人的格局决定了气度,气度决定了能走多远。中国人应当传承老式文化,在世界上奠定大格局。中国老式文化的核心是人本的伦理与修齐治平的价值观。传承中国老式文化,就是要发扬有时代元素的老式伦理与价值。那种将服饰、戏曲、书法、普洱当作文化极品的行为,是玩物丧志的行为,要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