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初高中物理衔接报告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120453315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9.5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4初高中物理衔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04初高中物理衔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04初高中物理衔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资源描述:

《04初高中物理衔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初高中物理衔接报告(1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高中物理衔接初高中物理衔接 1、初中课标与高中课标、初中课标与高中课标内容标准要求不同内容标准要求不同 初中、高中教材版本不同初中、高中教材版本不同教材内容不衔接教材内容不衔接 2、学科基本知识、学科基本知识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简单电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简单电路计算路计算,电路图,光路图等电路图,光路图等 3、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等效,联想类比,模型,等效,联想类比,模型,对称,图象,比值法,过程与状态分析等对称,图象,比值法,过程与状态分析等 4、学科之间的衔接、学科之间的衔接 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科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一、小学一、小学

2、科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二、初中二、初中物理物理课程标准简介课程标准简介 三、高中三、高中物理物理课程标准简介课程标准简介一、小学一、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二、初中二、初中物理物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初中初中物理物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科学内容科学内容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分析与论证评估评估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物物 质质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物

3、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及其应用运动和相互作用运动和相互作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力,声和光,电和磁能能 量量能量、能量转化与转移,机械能,能量、能量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初中初中物理物理内容内容 物质物质:材料,形态,尺度,结构,属性,材料,形态,尺度,结构,属性,呈现方式呈现方式 运动: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力: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 声学:声学:声音,声

4、波(波速声音,声波(波速=波长波长*频率)频率)光学:光学:光的反射与折射,平面镜,透镜,色光与颜色光的反射与折射,平面镜,透镜,色光与颜色 电学:电学:电路,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安全用电电路,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安全用电 磁学:磁学:磁场,磁场力,电动机磁场,磁场力,电动机 电与磁:电与磁:电磁感应,发电机,电磁波电磁感应,发电机,电磁波 功与能:功与能: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三、高中三、高中物理物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文科文科技术技术理科理科电与磁电与磁振动与波,光学振动与波,光学(一一)力学力学热学

5、热学动量,原子,光学动量,原子,光学(二二)第二部分:物理基础知识的衔接第二部分:物理基础知识的衔接 一、光的反射与折射,平面镜成像一、光的反射与折射,平面镜成像 1、光的反射;平面镜、光的反射;平面镜 3、光的折射;透镜、光的折射;透镜走近物理高考走近物理高考像像1像像3像像24m8m4m20m24m28m右镜右镜左镜左镜8m2009年全国高考湖北卷第年全国高考湖北卷第15题题(6分分)2010年高考湖北卷第年高考湖北卷第20题题2010年高考湖北卷第年高考湖北卷第20题解答题解答凹面镜凹面镜 奥运火种奥运火种如果是透镜,就如果是透镜,就演变成今年物理演变成今年物理中考题。中考题。二、力二、

6、力 力的作用效果:形状改变,体积改变,运动力的作用效果:形状改变,体积改变,运动状态改变。状态改变。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3、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 4、重力、重力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5、摩擦力的本质、摩擦力的本质 1凹凸啮合说凹凸啮合说是从是从15世纪至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互相接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互相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的物

7、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摩损,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摩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2粘附说粘附说这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这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的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1734年提出,他年提出,他认为两个表面抛得很光的金属,摩擦会增大,可以用两个认为两个表面抛得很光的金属,摩擦会增大,可以用两个物体的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的分子引力

8、将增大来解释物体的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的分子引力将增大来解释上世纪中期,诞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上世纪中期,诞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 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看还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尺度看还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凸起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面间大约有凸起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面间大约有10-8 m的间隙的间隙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承受了接触面上的法向压力如果这个压力很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承受了接触

9、面上的法向压力如果这个压力很小,微凸起的顶部发生弹性形变;小,微凸起的顶部发生弹性形变;如果法向压力较大,超过某一数值(每个凸起上约千分之几牛顿),超过如果法向压力较大,超过某一数值(每个凸起上约千分之几牛顿),超过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便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便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这时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距离变小到分子引力发生作用的范围,于是这时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距离变小到分子引力发生作用的范围,于是,两个紧压着的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粘合这时要使两个彼比接触的表,两个紧压着的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粘合这时要使两个彼比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

10、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分子引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分子引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在现代摩擦理论中,还加进了静电作用。光滑表面摩擦过程中可能带上异在现代摩擦理论中,还加进了静电作用。光滑表面摩擦过程中可能带上异号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也是摩擦力的一个原因。号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也是摩擦力的一个原因。摩擦现象的机理是很复杂的,必须在分子尺度内才能加以摩擦现象的机理是很复杂的,必须在分子尺度内才能加以说明。由于分子力的电磁本性,摩擦力说到底也是由于电说明。由于分子力的电磁本性,

11、摩擦力说到底也是由于电磁相互作用引起的。磁相互作用引起的。上述理论,已经否定了上述理论,已经否定了“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的说法。在非常平滑的物体表面之间,摩擦力是存在的。的说法。在非常平滑的物体表面之间,摩擦力是存在的。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表面光滑表面光滑”,其含义是指无摩擦,其含义是指无摩擦或摩擦因数等于零的表面,即没有摩擦力。这是教学中的或摩擦因数等于零的表面,即没有摩擦力。这是教学中的一种约定,而并非真的是说两个表面光滑。一种约定,而并非真的是说两个表面光滑。在平玻璃板上推木块很容易,而在平玻璃板上推与木块相在平玻璃板上推木块很容易

12、,而在平玻璃板上推与木块相同质量的玻璃时就不容易了,这说明摩擦力增大了。同质量的玻璃时就不容易了,这说明摩擦力增大了。6、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输液装置空气空气7、库仑力:、库仑力:8、磁场力:、磁场力:9 9、分子力、分子力 核力核力三、简单机械:三、简单机械: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有有/W总总=Gh/FS 在在、G、h、F、S五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第五个物理量。五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第五个物理量。(2)由)由S=nh可得可得 =Gh/Fnh=G/nF 在在、F、G、n四个量中,四个量中,已知其中三个量

13、,求第四个物理量。已知其中三个量,求第四个物理量。(3)若不计摩擦,则)若不计摩擦,则 =W有有/(W有有+W额额)=G物物h/(G物物h+G轮轮h)=G物物/(G物物+G轮轮)在在、G物物、G轮轮三个量中,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两个量,求第三个物理量。已知其中两个量,求第三个物理量。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地震地震机械效率机械效率21(9分)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的抢险队作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移动通信分)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的抢险队作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移动通信抢险队,队员们用鲜血和生命架起了一条条抗震救灾无形的生命线,为抢险队,队员们用鲜血和生命架起了一条条抗震救灾无

14、形的生命线,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如图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如图15所示,在通讯线路的抢修现所示,在通讯线路的抢修现场,起重机正将一箱箱设备吊装到场,起重机正将一箱箱设备吊装到3m高的施工台上。其中起重臂下的钢高的施工台上。其中起重臂下的钢绳是绕在一个动滑轮上的。若绳是绕在一个动滑轮上的。若每箱设备均重每箱设备均重4000N,施工台距离地面的高,施工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度为3m。如果起重机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一箱设备时,动滑轮上每段钢。如果起重机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一箱设备时,动滑轮上每段钢绳的绳的拉力为拉力为2500N,在忽略钢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在忽略钢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

15、。(1)起重机提升一箱设备时,对箱子做的有用功是多少?)起重机提升一箱设备时,对箱子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动滑轮在提升这箱设备时的机械效率是多大?)动滑轮在提升这箱设备时的机械效率是多大?(3)在安全操作的前提下,为了节省时间,加快施工进度,起重机同)在安全操作的前提下,为了节省时间,加快施工进度,起重机同时将两箱设备以时将两箱设备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到施工台。求这种情况下,动滑轮的速度匀速提升到施工台。求这种情况下,动滑轮上钢绳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多大?上钢绳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多大?联想与类比联想与类比 拓展与迁移拓展与迁移四、运动和力四、运动和力1、运动模型:、运动模型:匀速直线运

16、动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 简谐运动简谐运动2、牛顿定律、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种状态。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外力成正比,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向相同。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

17、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 神奇的行星运动(行星的逆行),第谷的观测数据神奇的行星运动(行星的逆行),第谷的观测数据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只适用于太阳系的行星,所以我们还远不能称它为只适用于太阳系的行星,所以我们还远不能称它为“万有万有”的引力的引力 牛顿的创造性工作是设想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跟地球与月球、牛顿的创造性工作是设想

18、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跟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一种力,并且证明了这一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一种力,并且证明了这一点。不但如此,他还把这种力推广到一切物体之间。点。不但如此,他还把这种力推广到一切物体之间。观测数据支持观测数据支持“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地球与地球与地面物体的引力地面物体的引力”的猜想的猜想 推广到一切物体(万有引力定律)推广到一切物体(万有引力定律)测定引力常量(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卡文迪许)称量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航天事业称量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航天事业科学方法科学方法 不完整的事实(或不严谨的推理)不完整的事

19、实(或不严谨的推理)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 可检验的结论可检验的结论 新事实的检验新事实的检验伽利略纪念碑伽利略纪念碑空间技术:空间技术:遥感卫星遥感卫星 通讯卫星通讯卫星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三个宇宙速度三个宇宙速度载人航天载人航天黑洞黑洞五、功和能五、功和能1、功、功2、功率、功率3、动能、势能、机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4、温度、内能、热量、各种温度计、温度、内能、热量、各种温度计 1、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2、内能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

20、和;(热能是内能的通俗但不确切的说法)的总和;(热能是内能的通俗但不确切的说法)3、热量热量:内能的变化量;(末状态的内能减初状态:内能的变化量;(末状态的内能减初状态的内能)的内能)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注意:分清楚状态量、过程量注意:分清楚状态量、过程量淡水、盐水(海水)、糖水结冰速度的快慢淡水、盐水(海水)、糖水结冰速度的快慢 实验:拿三个玻璃杯,放入相同多的水,再在其中两个杯子实验:拿三个玻璃杯,放入相同多的水,再在其中两个杯子中放入同样多的盐和糖,搅拌至完全溶解,并在纸杯外标上中放入同样多的盐和糖,搅拌至完全溶解,并在纸杯外标上盐水

21、、淡水和糖水。盐水、淡水和糖水。时间时间淡水淡水盐水盐水糖水糖水1515分钟后分钟后 变凉变凉 变凉变凉 变凉变凉2525分钟后分钟后表层结了一层冰表层结了一层冰表面浮着几块小冰块表面浮着几块小冰块表层结了一层不太牢固的冰表层结了一层不太牢固的冰3030分钟后分钟后外层的冰厚了一点外层的冰厚了一点上层浮着的冰大了一点上层浮着的冰大了一点上层的冰稍微牢固了一点上层的冰稍微牢固了一点4040分钟后分钟后外层冰更厚,但中间外层冰更厚,但中间仍有一些水仍有一些水上层的冰块继续扩大上层的冰块继续扩大外层结了一层薄冰,很不牢固外层结了一层薄冰,很不牢固5050分钟后分钟后外层的冰继续加厚,外层的冰继续加厚

22、,但速度很慢但速度很慢上层的冰块快要连成一片上层的冰块快要连成一片外层基本结冰外层基本结冰5555分钟后分钟后冰层继续加厚冰层继续加厚上层冰块完全连成一块,上层冰块完全连成一块,但很薄但很薄结冰的速度似乎突然加快,外结冰的速度似乎突然加快,外层的冰有些牢固层的冰有些牢固淡水、盐水(海水)、糖水结冰速度的快慢淡水、盐水(海水)、糖水结冰速度的快慢 饱和食盐水的凝固点可下降到约饱和食盐水的凝固点可下降到约-22。因为盐水、糖水是溶液,是混合物,在相同压强下,其凝固点不因为盐水、糖水是溶液,是混合物,在相同压强下,其凝固点不再是再是0。而且结冰的快慢和含盐量有关,含盐量越高,结冰越慢。而且结冰的快慢

23、和含盐量有关,含盐量越高,结冰越慢。海水就是溶有盐的水,在冬天海水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海水就是溶有盐的水,在冬天海水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这个原因。这个原因。水结冰时,内部的氢、氧原子都必须规则地排列以结晶,而盐、水结冰时,内部的氢、氧原子都必须规则地排列以结晶,而盐、糖对水而言就是杂质,排列速度慢,故结冰慢。水中加食盐后,糖对水而言就是杂质,排列速度慢,故结冰慢。水中加食盐后,它结冰的温度大大降低,最低要到它结冰的温度大大降低,最低要到-22才结冰!因此,冰和盐的才结冰!因此,冰和盐的混合物,通常称为混合物,通常称为发冷混合物发冷混合物。北方的城市在冬天下大雪时,常常北方的城市在冬天

24、下大雪时,常常往公路的积雪上撒盐往公路的积雪上撒盐,只要这,只要这时的温度高于时的温度高于-22,适量的盐总可以使冰雪熔化。,适量的盐总可以使冰雪熔化。5、能的转化与守恒、能的转化与守恒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六、电与磁六、电与磁 空白点:简单的混联空白点:简单的混联 难点:等效电路难点:等效电路 弱化点:部分电路计算弱化点:部分电路计算母题母题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30(8分分)图甲和图乙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测量温度的原理图电源电压均为图甲和图乙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测量温度的原理图电源电压均为20V且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的阻值为30则:则:(1)图甲中电流表

25、的示数为图甲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消耗的功率分别是多少时,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消耗的功率分别是多少?(2)图乙中电压表的量程为图乙中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热敏电阻,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试求此电路能测量的最高温度示,试求此电路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母题母题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14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元件甲的电阻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元件甲的电阻是是,将元件甲、乙,将元件甲、乙并联并联后接在电压为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

26、,则流过元件甲的电流是的电源两端,则流过元件甲的电流是A,流过元件乙的电流是流过元件乙的电流是A。20.有两个电路元件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甲)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把它们所示把它们串联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在电路中,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这时电流表,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的示数为0.4A,则电源电压和元件,则电源电压和元件B的电功率分别是的电功率分别是A.2.0V 0.8 W B.2.5V 1.0WC.4.5V 1.0 W D.4.5V 1.8W2008年襄樊年襄樊 44(6分)在学习分)在学习“串联电阻的总电阻与

27、各串联电阻之间关系串联电阻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关系”的时候的时候,小强和小刚利用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小强和小刚利用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 1A)、两个定值电阻()、两个定值电阻(5和和10)、电压表、电源等器材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设计了如图)、电压表、电源等器材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设计了如图11甲所示的电路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根据电路图,请你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没有连接完的实)根据电路图,请你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连接好(导线不允许交叉且电流表的量程选取要适当)物电路连接好(导线不允许交叉且电流表的量程选取要适当)(2)请你根据电路图分析:在闭合

28、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请你根据电路图分析: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到 。(3)右表是小强和小刚在这次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请你根据他们三次)右表是小强和小刚在这次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请你根据他们三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008年襄樊年襄樊(4)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出现该现象)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示下面哪一种情况?的原因可能示下面哪一种情况?(只填字母序号即可)。(只填字母序号即可)。A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 B只有只有R1被短路被

29、短路C只有只有R2被短路被短路 D电压表的某一个接线柱接触不良电压表的某一个接线柱接触不良(5)在这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在这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电热毯电热毯40某电热毯某电热毯只有一个挡位只有一个挡位,使用不方便。,使用不方便。小明小明想用一电阻丝作发热体与想用一电阻丝作发热体与其串联,将它其串联,将它改造改造成有两个挡位的电热毯。已知原电热毯的额定电压为成有两个挡位的电热毯。已知原电热毯的额定电压为220V,为了测定它的额定功率,小明把它与一个标有,为了测定它的额定功率,小明把它与一个标有“220V 25W”灯泡串灯泡串联在家庭电路中联在家庭电路中(如左图所示如左图所

30、示),电压表的示数为,电压表的示数为176V。(电源电压恒为电源电压恒为220V,不考虑温度对电阻阻值的影响,不考虑温度对电阻阻值的影响)。求:。求:(1)原电热毯的额定功率多大原电热毯的额定功率多大?(100W)(2)为了使改造后的电热毯为了使改造后的电热毯(如右图所示如右图所示)在低温挡位时的总发热功率为原电在低温挡位时的总发热功率为原电热毯额定功率的五分之三,小明需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丝热毯额定功率的五分之三,小明需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丝?(322.7)(3)改造后的电热毯在低温挡位时工作改造后的电热毯在低温挡位时工作10min,R0消耗多少电能消耗多少电能?(21600J)2008年荆州年

31、荆州23、(6分分)冬天,李霞同学使用电热毯时,发现电热毯有高温档和低温档冬天,李霞同学使用电热毯时,发现电热毯有高温档和低温档,她找来说明书,发现电热毯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电热毯,她找来说明书,发现电热毯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电热毯工作时工作时电路电路要么处于要么处于A状态:状态:S1闭合,闭合,S2断开,断开,S3接接1;要么处于;要么处于B状态:状态:S1闭合,闭合,S2闭合,闭合,S3接接2。判断判断A、B状态分别对应电热毯哪个档,并说明理由;状态分别对应电热毯哪个档,并说明理由;已知电热毯在已知电热毯在220V电压下工作时,低温档工作时消耗的功率是电压下工作时,低温档工作时消耗的功率是

32、48.4W,高温档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是高温档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是160,试求,试求R1、R2分别为多少?分别为多少?(已知已知R1R2)(1)A状态对应低温档,状态对应低温档,B状态对应高温档。状态对应高温档。理由:理由:A状态,状态,R1、R2串联,电功率串联,电功率 B状态,状态,R1、R2并联,电功率并联,电功率 R串串R并并,所以,所以PAPB串RUPA2并RUP2B1000W4.48)V220(2221APURR16011121RR(2)R1800 R2=200(对称解)(对称解)电热毯电热毯 一、控制变量一、控制变量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滑动摩

33、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

34、因素有关;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物理思想方法物理思想方法 二、理想模型与理想实验二、理想模型与理想实验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受到作用力的模型;受到作用力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柱体模型柱体模型液片模型液片模型三、联想与类比三、联想与类比 电压与水压;电压与水压;电流

35、与水流;电流与水流;内能与机械能;内能与机械能;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四、等效与替代四、等效与替代 等效电路;等效电路;等效电阻;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分力与合力等效;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五、转换五、转换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影子的形成可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可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

36、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六、比较六、比较 质量与重力的比较质量与重力的比较 压力与重力的比较压力与重力的比较 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比较 电流表和电压表用法的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用法的比较 串、并电路电压、电流、电阻的比较串、并电路电压、电流、电阻的比较 功率与效率的比较功率与效率的比较 电与磁的比较电与磁的比较七、比值法七、比值法比值法比值法

37、第六章第六章.数学知识数学知识cjm20090712.doc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学科之间的衔接学科之间的衔接一、课堂教学三要求一、课堂教学三要求 实:双基要扎实,不虚华实:双基要扎实,不虚华 新:教学设计新,教学内容新,新颖鲜活新:教学设计新,教学内容新,新颖鲜活 活:善于启动学生思维,会联系、会拓展活:善于启动学生思维,会联系、会拓展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学二、四种学习方式二、四种学习方式人类的学习方式有许多,无优劣之分,互为补充。运用什么学习方式是根人类的学习方式有许多,无优劣之分,互为补充。运用什么学习方式是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而定的,而且在学习中经常是综合运用。只有

38、灵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而定的,而且在学习中经常是综合运用。只有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老师驾驭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活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老师驾驭新课程实施的能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境界,新课程理念得到落实。使教学活动进入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境界,新课程理念得到落实。四类主要学习方式各自指向的四类主要学习方式各自指向的目标取向目标取向以及以及基本学习流程基本学习流程列表列表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目标取向目标取向接受式接受式学术性学术性情境情境感知感知理解理解反思反思拓展拓展认知性认知性探究式探究式经验性经验性问题问题尝试尝试验证

39、验证发现发现报告报告思维性思维性体验式体验式经验性经验性经历经历感悟感悟交流交流认同认同升华升华情感性情感性实践式实践式经验性经验性参与参与操作操作习得习得应用应用创造创造技能性技能性三、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三、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用多媒体模拟实验的课件代替传统的真实的物理实验,违背了实事求是用多媒体模拟实验的课件代替传统的真实的物理实验,违背了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的基本原理;地认识世界的基本原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物理实验不能做到有机结合(演示磁感线);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物理实验不能做到有机结合(演示磁感线);对策对策:再现再现延时延时瞬时瞬时放大放大危险(电子射线

40、管中的电子束在磁场中偏转,等)危险(电子射线管中的电子束在磁场中偏转,等)中学无法(或很难)完成的实验(如回旋加速器,中学无法(或很难)完成的实验(如回旋加速器,a粒子散射实验,等)粒子散射实验,等)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说一说:说一说: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必修(必修1-P25)例: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做物理实验例: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做物理实验引入教学仪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仪器的最新研究成果:DIS实验室实验室(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山东远大网络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远大网络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四、探究四、探究提

41、出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分析与论证评估评估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课程理念的体现,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课程理念的体现,贯穿于整个课程科学探究要素科学探究要素中学物理课堂的探究性教学内涵:含有科学研究过程要素的教学。中学物理课堂的探究性教学内涵:含有科学研究过程要素的教学。探究的探究的“泛化泛化”:是把无需探究的内容拿来探究,这只能是对探究价值是把无需探究的内容拿来探究,这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某参

42、赛选手在主讲某参赛选手在主讲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时时探究瞬时感应电动势探究瞬时感应电动势与夹角与夹角的关系?(推导)的关系?(推导)探究的探究的“神化神化”:是把探究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是把探究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屑一顾,或者过分关生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屑一顾,或者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科学科学基本素养基本素养”的提高上的提高上 某参赛选手用某参赛选手用1717分钟分钟

43、探究如何发射一颗卫星呢?探究如何发射一颗卫星呢?某参赛选手主讲某参赛选手主讲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却用了,却用了2020多分钟的时间将学生分成多分钟的时间将学生分成6 6组组探究开普勒第三定律探究开普勒第三定律R R3 3/T/T2 2=K=K 习题课中的探究习题课中的探究2008年广东省中考试题年广东省中考试题19(6分分)如图如图l4所示,小明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设他在跑步机上以所示,小明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设他在跑步机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动的速度匀速跑动30min,跑动的总动力为,跑动的总动力为40N求:求:(1)他在这段时间内相当于跑了多少路程他在这段时间内相当于跑了多少路程?(2)

44、他在这段时间内做了多少功他在这段时间内做了多少功?(3)他他做功的功率做功的功率是多少是多少?19:解:解:(1)由由V=S/t 得:得:S=vt=5ms3060s=9000m=9km(2)W=Fs=40N9000m=3.6105J(3)P=W/t=3.6105J/1800s=200w复杂的机器复杂的机器 输出的机械功输出的机械功关于人的功率关于人的功率人要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包括体力的和脑力的活动),就必须消耗能量做功。人要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包括体力的和脑力的活动),就必须消耗能量做功。在不同情况下消耗的功率大小是不同的。在不同情况下消耗的功率大小是不同的。一个成年人在熟睡的时候,消耗的功

45、率大约是一个成年人在熟睡的时候,消耗的功率大约是80W,这个功率用来维持其身体的,这个功率用来维持其身体的代谢,因此把这个功率叫做基本代谢率。代谢,因此把这个功率叫做基本代谢率。在进行一般脑力劳动时,例如学生在上课时,消耗的功率约为在进行一般脑力劳动时,例如学生在上课时,消耗的功率约为150W,其中约,其中约80W为基本代谢率,约为基本代谢率,约40W消耗在脑的活动中。消耗在脑的活动中。在中等激烈的运动中,例如以在中等激烈的运动中,例如以5米秒的速度骑自行车时,骑车人米秒的速度骑自行车时,骑车人消耗消耗的功率约为的功率约为500W。在比较剧烈的运动中,例如打篮球时,人消耗的功率约为在比较剧烈的

46、运动中,例如打篮球时,人消耗的功率约为700W。在更加剧烈的运。在更加剧烈的运动情况下,例如在百米赛跑中,一个优秀运动员消耗的功率可超过动情况下,例如在百米赛跑中,一个优秀运动员消耗的功率可超过1000W。人在一秒钟内能做多少机械功人在一秒钟内能做多少机械功呢?呢?研究表明,人在长时间做功的情况下,即使消研究表明,人在长时间做功的情况下,即使消耗的功率超过耗的功率超过1000W,其中只有约,其中只有约100W的功率可作为机械功输送到体外。的功率可作为机械功输送到体外。而马可以在长时间内以而马可以在长时间内以500W的功率做机械功,在短时间内的机械功率可以达到的功率做机械功,在短时间内的机械功率

47、可以达到700至至800W,可见,人输出机械功的本领比起马的本领小多了。,可见,人输出机械功的本领比起马的本领小多了。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物理考试物理考试中考中考 试卷严格遵循试卷严格遵循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的命题原则,没有偏题、难题、的命题原则,没有偏题、难题、怪题、超纲题,试题表述科学、严谨、规范。怪题、超纲题,试题表述科学、严谨、规范。试题考查考生对所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模型、基本方法试题考查考生对所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分

48、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养的考查。试卷物理特色鲜明,知识层次清晰,能力考查到位,能使各试卷物理特色鲜明,知识层次清晰,能力考查到位,能使各个层次的考生充分发挥水平,是一份难度合理,区分度、信个层次的考生充分发挥水平,是一份难度合理,区分度、信度及效度较高的优秀试卷度及效度较高的优秀试卷。1 1、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 “4G”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基本规律 基本方法基本方法 基本模型基本模型 主干主干运动与力运动与力 功与能功与能 路与场路与场2 2、关注热点、关注热点关注生活生产关注生活生产关注身边物理关注身边物理并尝试

49、解释并尝试解释 3 3、注重探究,培养科学素养、注重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4 4、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能力、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能力 第七部分:物理学习第七部分:物理学习走近物理高考走近物理高考2006年全国高考湖北卷第年全国高考湖北卷第23题题(16分分)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

50、面。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1/3km/s。1td爆炸点爆炸点AO观测点观测点hs解答解答 如图,如图,A表示爆炸处,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表示爆炸声从声从A点直接传到点直接传到O处所经时间,则有处所经时间,则有 用用t2表示爆炸声从表示爆炸声从A点经云层点经云层B点反射到达点反射到达O点所经历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点所经历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22222tdh已知已知ttt12联立联立式,可得式,可得 tdth2)(212代入数值得代入数值

51、得 h=2.0103m d/2B反射点反射点2006年湖北卷第年湖北卷第23题评析题评析 学生所犯的最大错误是物理模型建立错误,认为声音传播经云层反射后竖直向下传播学生所犯的最大错误是物理模型建立错误,认为声音传播经云层反射后竖直向下传播到人耳。到人耳。不经过仔细审题而作出错误判断,比如认为爆炸点在云层高处。不经过仔细审题而作出错误判断,比如认为爆炸点在云层高处。解题格式不规范所造成失分,如不写出第二个勾股定理的表达式,而是直接用文字说解题格式不规范所造成失分,如不写出第二个勾股定理的表达式,而是直接用文字说明明“由勾股定理得由勾股定理得”,这样的描述在平时是不扣分的,而在高考阅卷中不仅扣掉了

52、该式,这样的描述在平时是不扣分的,而在高考阅卷中不仅扣掉了该式的的5分,而且连带扣掉了余下的分,而且连带扣掉了余下的6分,也就是说因为没有写出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就只分,也就是说因为没有写出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就只能最多得能最多得5分。分。若无若无式,式,式正确,得式正确,得式的式的6分;分;式错误,式错误,式不给分,若式不给分,若式仅有效数式仅有效数字不正确,则只扣字不正确,则只扣式式3分。若分。若式错误,式错误,式无论正误都不给分。式无论正误都不给分。由于由于“国标国标”的最终结果是的最终结果是h2.0km,这里涉及到有效数字的运算,因为有效数字错误,这里涉及到有效数字的运算,因为有效数字

53、错误引起的丢分非常严重。引起的丢分非常严重。从这一题的评分标准可以看出:学生经过高三学年的强化训练后,对简单的物理问题从这一题的评分标准可以看出:学生经过高三学年的强化训练后,对简单的物理问题基本忽视了,其解题步骤也不严密,然而对高考评分来说,越是简单的题,其解题格式基本忽视了,其解题步骤也不严密,然而对高考评分来说,越是简单的题,其解题格式要求越高,因为大量的分不能全放在一两个式子上。要求越高,因为大量的分不能全放在一两个式子上。题号题号赋分赋分平均分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差难度难度满分率满分率测试内容测试内容测试能力测试能力2316分分7.353.040.4596.6%质点的运动质点的运动波的反

54、射波的反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本题以本题以“测量云层的高度测量云层的高度”为背景立意命题,通过声波的传播、反射(反射角等入为背景立意命题,通过声波的传播、反射(反射角等入射角)和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相结合,着重考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射角)和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相结合,着重考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8年中考试题年中考试题-金属电阻温度计金属电阻温度计31(9分)研究表明,有些金属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物理学中利分)研究表明,有些金属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物理学中利用这类金属的特性可以制成金属电阻温度计,它可以

55、用来测量很高的温度,其原用这类金属的特性可以制成金属电阻温度计,它可以用来测量很高的温度,其原理如图所示。图中电流表量程为理如图所示。图中电流表量程为015mA(不计其电阻),电源的电压恒为(不计其电阻),电源的电压恒为3V,R为滑动变阻器,金属电阻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探头,在为滑动变阻器,金属电阻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探头,在t0时其阻值时其阻值Rt随温度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为的变化关系为Rt=100+0.5t(单位为(单位为)。)。(1)若要把)若要把Rt放入温度为放入温度为0处进行测量,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量程电流处进行测量,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量程电流15mA,则这时滑动变阻器则这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

56、路的阻值为多大?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100)(2)保持()保持(1)中滑动变阻器)中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把测温探头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把测温探头Rt放到某待放到某待测温度处,电流表的示数恰为测温度处,电流表的示数恰为10mA,则此时,则此时Rt的阻值为多大?对应的温度为多高的阻值为多大?对应的温度为多高?(2000)(3)保持()保持(1)中变阻器)中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被测温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被测温度为度为600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大?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大?(0.018W)(4)若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盘换为对应的温度刻度盘,则)若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盘

57、换为对应的温度刻度盘,则温度刻度的特点是什么?温度刻度的特点是什么?(电流刻度值越小对应的温度刻度(电流刻度值越小对应的温度刻度值越大,等)值越大,等)2009年湖北高考理科综合卷年湖北高考理科综合卷24题题24、(、(15分)材料的电阻率分)材料的电阻率 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 ,其中,其中 称为称为电阻温度系数电阻温度系数 是材料在是材料在t=0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是与温度无关的常量。是与温度无关的常量。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

58、相反,具有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度系数负温度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已知:在已知:在0时,铜的电阻率为时,铜的电阻率为1.7 ,碳的电阻率为,碳的电阻率为3.5 ;在;在0附近,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附近,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 -1,碳的电,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阻温度系数为-5.0 -1。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串接成长1.0m的导体的导体,要求其电阻要求其电阻在在0附附近近不随温度变化不随温度变化,求

59、所需碳棒的长度。,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0(1)at810m510m310410000C铜的电阻R1000C碳的电阻R20t0C铜的电阻R1t0C碳的电阻R2110LS220LS22LS11LS110LS220LS2202(1)LtS1101(1)LtS2202LS 1101LS0101120220LL LLL21820212021013.8 10 mLL LRS电阻:12RRR串联时:0(1)at已知:模型与知识模型与知识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获取信息,确定思路获取信息,确定思路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 分析过程,分析状态分析过程,分析状态 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列方程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列方程 运用必要的数学知识运用必要的数学知识求得数学结果求得数学结果分析评估,得出物理结果分析评估,得出物理结果 一、知识、模型:一、知识、模型:二、过程、状态:二、过程、状态:三、物理方法、数学方法:三、物理方法、数学方法: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懂懂会会敢(灵机应变能力)敢(灵机应变能力)感谢!感谢!再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