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工程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0429555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456.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工程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工程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工程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工程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工程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家高速公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线(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路改扩建工程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长 安 大 学二一年五月前 言国家高速公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线(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路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横向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在陕西省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省“2637”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交通运输主动脉和“黄金干线”的重要路段。西宝高速公路自建成通车以来,充分发挥了其经济拉动效应。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领域的不断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强,沿线城镇化建设不断拓展,西宝高速公路交通量

2、增长十分迅速,西宝高速公路目前的承运能力已大大不能满足公路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为了增强西宝高速公路承运能力,适应该公路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促进关中-天水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实施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十分必要。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阿房宫立交,止于宝鸡市石嘴头,与现有的连霍高速公路衔接。项目自东向西途经西安市未央区、长安区、户县、周至县,咸阳市秦都区、兴平市、武功县,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宝鸡市扶风县、眉县、岐山县、陈仓区、渭滨区等四市(区)十三县(区),路线全长157.756公里,项目总投资124.52亿元。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

3、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拟申请用地总规模为774.7929公顷,其中农用地679.1796公顷(其中耕地581.3613公顷,园地74.8991公顷,林地11.4621公顷,牧草地3.3326公顷,其它农用地8.1245公顷),建设用地73.9499公顷,未利用地21.6634公顷。为了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统筹区域

4、协调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依据关于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做好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41号)及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的通知(陕国土资规发200864号),长安大学受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委托编制国家高速公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线(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路改扩建工程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作为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用地预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该项目用地提供参考依据。前 言国家高速公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线(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路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

5、“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横向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在陕西省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省“2637”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交通运输主动脉和“黄金干线”的重要路段。西宝高速公路自建成通车以来,充分发挥了其经济拉动效应。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领域的不断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强,沿线城镇化建设不断拓展,西宝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十分迅速,西宝高速公路目前的承运能力已大大不能满足公路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为增强西宝高速公路承运能力,适应该公路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路网运输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

6、输的需求,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实施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十分必要。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西安市绕城高速公路阿房宫立交,止于宝鸡市石嘴头,与现有的连霍高速公路衔接。项目自东向西途经西安市未央区、长安区、户县、周至县,咸阳市秦都区、兴平市、武功县,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宝鸡市扶风县、眉县、岐山县、陈仓区、渭滨区等四市(区)十三县(区),主线全长157.756公里,项目总投资124.52亿元。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拟申请用地总规模为774.7929公顷,其中农用地679.1796公顷(其中耕地581.3613公顷,园地74.8991公顷,林地11.4621公顷,

7、牧草地3.3326公顷,其它农用地8.1245公顷),建设用地73.9499公顷,未利用地21.6634公顷。为了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依据关于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做好实地踏勘和论证工

8、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41号)及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的通知(陕国土资规发200864号),长安大学受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委托编制国家高速公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线(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路改扩建工程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作为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用地预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该项目用地提供参考依据。目 录第一章 研究概况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1三、研究依据2四、研究内容4第二章 项目基本概况5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二、项目地理位置和线路走向8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0四、项目主要技术指标11第三章 项目区域概况12一、西安市概况12二、咸阳市概况

9、13三、杨凌示范区概况13四、宝鸡市概况14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性分析16一、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16二、项目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分析16三、项目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分析17四、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分析18五、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性分析结论18第五章 项目用地选址合理性分析19一、基本要求19二、基本原则19三、局部线路对比分析20四、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结论32第六章 项目用地规模合理性分析33一、项目拟用地情况33二、项目用地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37三、项目建设拟采用的节约集约用地措施52四、项目用地规模合理性分析结论53第七章 耕地补充方案可行性分析54一、项目拟占用耕地

10、情况54二、耕地补充依据54三、耕地补充拟采取方式55四、耕地补充方案56五、耕地开垦费缴纳标准及金额58六、制作补充耕地图件58七、耕地补充方案可行性分析及建议59第八章 结论61第一章 研究概况一、研究背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的重要制度措施,是落实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审批建设用地的第一个环节,起着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用地第一道闸门的作用。通过预审介入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性、项目用地选址合理性、项目用地规模合理性、项目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查,便于找出项目报建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把项目用地的

11、合理性、合规性等问题解决在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阶段,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引导建设用地合理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耕地,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目标的实现。针对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和土地政策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为保证在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得到落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2008年4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做好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41号),2008年11月12日,国土资源部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以国土资源部2008年第42号令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

12、项目预审材料时,对符合本通知规定情形的,应当按照实地踏勘和论证要求,编制建设项目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鉴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在项目审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国家有关部门对用地预审的相关要求,有必要对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性、项目用地选址合理性、项目用地规模合理性、规划修改和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合理性及耕地补充方案可行性进行综合论证,为建设项目及时、顺利的通过用地预审,促进建设项目节约、合理用地提供保障。二、研究目的开展建设项目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研究,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建设项目涉及土地利用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论证,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引导建设项目科学选址、统筹规划,

13、促进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落实,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三、研究依据1、法律、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5)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6)关于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做好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41号)(7)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885号)(8)陕西省实施办法(1999

14、年)(9)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的通知(陕国土资规发200864号)2、行业规划、规范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年)(3)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4)陕西省“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2006年)(5)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报告)(2008年)(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7)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8)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9)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10)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11)西安市土地利用总

15、体规划(19972010年)及(2006-2020年)(送审稿)(12)咸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及(2006-2020年)(送审稿)(13)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及(2006-2020年)(送审稿)(14)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及(2006-2020年)(送审稿)3、其他资料依据(1)国家高速公路网连云港至霍尔果斯(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国家高速公路网连云港至霍尔果斯(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总说明书(3)国家高速公路网连云港至霍尔果斯(G30)陕西境西安至宝鸡公

16、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用地图(4)陕西省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案(5)未央区农用地分等成果(6)长安区农用地分等成果(7)户县农用地分等成果(8)周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9)秦都区农用地分等成果(10)兴平市农用地分等成果(11)武功县农用地分等成果(12)杨凌区农用地分等成果(13)扶风县农用地分等成果(14)眉县农用地分等成果(15)岐山县农用地分等成果(16)陈仓区农用地分等成果(17)渭滨区农用地分等成果四、研究内容(一)项目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供地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为依据,从统筹安排合理用地出发,深入分析项目建设方案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

17、体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等,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是否符合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防止重复建设造成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二)项目用地选址的合理性分析在统筹项目建设工程技术等特殊要求的基础上,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在选址多方案比较过程中,是否把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作为方案优选的基本指标,是否存在为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拆迁等多占耕地或基本农田等问题,引导设计单位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尽量少占耕地和基本农田。 (三)项目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分析根据国家供地政策和有关用地定额标准,论证项目用地总规模及相关定额指标是否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规定,项目建设是否在国家定额的基础上进行了

18、深化,是否采取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否存在“搭车”征地、多征少用等问题,严格核定项目用地规模,引导建设单位集约节约用地,提高用地效率。(四)耕地补充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根据国家耕地保护政策,论证项目建设是否将补充耕地资金纳入工程预算,资金预算标准是否符合相关定额要求,是否提出资金保障措施,拟补充耕地选址是否合理,开发复垦方案在组织安排、时间安排、资金、技术等方面是否有保障,以此确保补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第二章 项目基本概况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连霍高速公路在陕西省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省“2637”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交通运输主动

19、脉和“黄金干线”的重要路段。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绕城高速公路阿房宫立交,止于宝鸡市石嘴头,与现有的连霍高速公路衔接。项目自东向西途经西安市未央区、长安区、户县、周至县,咸阳市秦都区、兴平市、武功县,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宝鸡市扶风县、眉县、岐山县、陈仓区、渭滨区等四市(区)十三县(区),主线全长157.756公里。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促进交通结构调整,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举措连霍线横跨6个省区,是我国最长的横向快速陆路通道,具有承东启西、提升西部区位优势、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作用。作为国际“新丝绸之路”的重要构成部分,连霍高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区域间、国际间合作的支撑平台,是国

20、家高速公路网中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交通主脉,对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要素合理配置、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宝高速公路是连霍线陕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西安、咸阳、杨凌、宝鸡三市一区,沿途区域是关中城市人口密集区、西部智力资源聚集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明显的产业优势、较强的城市间互补性。随着区域间合作的不断加强,区域路段交通量必将快速增长,为适应交通量增长的需求,满足交通“适度超前”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公路的通行能力与服务能力,避免对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及时促进交通结构调整,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势在必行,对其实施改扩建十分必要。(二)是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高速公路枢纽省份的有利措施在200

21、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指出:“公路水路交通要进一步发挥技术经济和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强化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和骨干作用”。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增强路网通行服务能力,是公路运输要提高竞争实力、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落脚点。西宝高速公路位于关中平原,是连接西北、东南地区的一条黄金大通道,通道内运输需求旺盛,运能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西宝高速公路是该通道的核心构成部分,连接着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中西咸、宝鸡两大公路运输主枢纽,沿线三市一区2007年的公路客货运输量占全省总量的50%以上,而西宝高速承担了55%的运量。实施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能够

22、激发公路运输潜在需求,强化高速公路在运输走廊内的核心作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建设全国高速公路枢纽省份做出贡献。(三)是加快关中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西部强省的基本条件全国生产力布局重点区域陕西关中经济区聚集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龙头区的域。其中,“一线两带”为核心建设区,该区域以西安为中心,以境内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为轴线布设,目前已形成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区内聚集着6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示范区、16个省级开发区,拥有全省62.6%的人口、63.8%的生产总值、80%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是全省

23、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连霍线西宝段是“一线两带”的重要布局轴线,连接了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重地西安市、西部能源接续地咸阳市、农业科技创新源和辐射源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宝鸡市,是上述城市生产要素流通配置的重要通道,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实施西宝高速改扩建,将推进西咸一体化、“一线两带”及整个关中经济区的发展,增强关中经济的积聚力、带动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速区域内资源自由流动,加强特色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支持西安、宝鸡、杨凌等国家级开发区“二次创业”,推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西部强省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四)是强化经济合作,打造“关中天

24、水”经济增长极的根本保证“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成渝”等一批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崛起,为陕西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而通过“西咸一体化”、“一线两带”等区域发展策略的实施,为关中地区充分利用其工业基础、资源储备和区位优势,实现率先发展,抢抓更大区域范围经济合作的机遇拓宽了思路,积累了经验。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交通必先行。作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依托于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等交通枢纽,紧紧抓住天水与关中平原在地理位置上毗邻的特点,将充分挖掘两地的工业基础、产业优势、经济互补性及文化内在联系,携手进行捆绑式发展。区位与资源优势的发挥,并最终转化为

25、经济实力,首先需要利用运输大通道,将两个地区便捷地联系在一起,早日形成关中天水4小时交通圈,更好发挥两大区域在经济、产业、文化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与互补,推动区域经济振兴。实施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可有效缩短两地的时空距离,通过便捷的运输通道加强两大区域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增长极迅速崛起。(五)是加速关中城市群崛起,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方式2007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关中城市群加快发展”的战略构想,将加速关中城市群的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全省的城镇化水平,争取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城市人口达到1720万人,通过加快核心板块建设,做大做强关中城市

26、群,构建关中城镇空间格局。西安、咸阳主城功能将进一步升级,宝鸡市区将向东继续扩张,通过整合,将县功、长青、陈村、柳林、阳平等纳入市区,形成联系便捷、功能互补、辐射带动力强大的特大城市区域;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将凭借其鲜明的产业特色,成为关中城市群中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和中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城和西宝沿线中部新兴区域中心城市。目前,西宝高速沿线城市化水平已接近40%,步入了郊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为副中心,沿陇海铁路和现有高速公路分布的关中城市群。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扩大西安、咸阳、宝鸡等大城市的辐射范围,形

27、成“空间布局合理,规模结构有序,城市功能互补、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关中组团状城市群,并利用城市化推动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关中“率先发展”构建载体,确保关中地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陕西省在西部乃至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辐射影响力。(六)是优化区域交通环境,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关中地区是我国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区域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国家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4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为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制定了“培植旅游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旅游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战略,将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

28、开发建设周文化城、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阳陵博物馆、法门寺旅游区、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大唐西市遗址等历史文化景区以及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陇县关山草原等自然景区,进一步提高陕西旅游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西宝高速公路沿线的西安、咸阳、宝鸡均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名城,都城遗址、帝陵遗址、古建筑等各级各类文物资源富集,以兵马俑、华山、法门寺、太白山、帝王陵墓等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旅游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针对现代旅游业“快旅慢游”对交通便捷性、舒适性提出的更高要求,西宝高速目前已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特别是在周末和“黄金周”期间,交通拥堵现象更为严重,难以满足旅游舒适

29、性、快速性的要求。实施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对优化区域交通环境,适应旅游出行需求变化,逐步形成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新格局,有效提高陕西省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并促使其强势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二、项目地理位置和线路走向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西安市绕城高速公路阿房宫立交,止于宝鸡市石嘴头,与现有的连霍高速公路衔接。项目自东向西途经西安市未央区、长安区、户县、周至县,咸阳市秦都区、兴平市、武功县,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宝鸡市扶风县、眉县、岐山县、陈仓区、渭滨区等四市(区)十三县(区),主线全长157.756公里。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地

30、理位置如图2-1所示。图2-1 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位置示意图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主要由主线工程、联络线工程和连接线工程组成。主线工程包括西安至兴平段、兴平至虢镇东段、虢镇东至石嘴头段,联络线工程为潘家湾联络线,连接线工程包括武功连接线、眉县连接线。(一)主线工程西安至兴平段路线全长26.558公里。其中新建段路线长25.710公里,采用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的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42米;改扩建路段长0.848公里,采用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的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41米。兴平至虢镇东段为改扩建路段,采取两侧加宽技术路线,形成双向八车道高速

31、公路标准,路线全长102.400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与原设计对应),整体式路基宽度41米。虢镇东至石嘴头段全线为新建段,路线全长28.798公里,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其中虢镇东至预留凉泉立交段路线长22.390公里,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33.5米;预留凉泉立交至石嘴头段路线长6.408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米。(二)联络线工程宝鸡过境段新建潘家湾联络线,路线全长3.684公里,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6.0米。(三)连接线工程武功连接线为改扩建路段,路线全长9.150公里。原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2.0米,该路段改扩建采用沿旧

32、路加宽方案即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4.5米。眉县连接线为改扩建路段,路线全长3.172公里。原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2.0米,该段改扩建采用沿旧路加宽方案即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4.5米。四、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指标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B2001-2003),该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1所示。表2-1 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指标名称单位西安至兴平兴平至虢镇东虢镇东至石嘴头潘家湾联络线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100路基宽度m42.041.033.526.026.0平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1000700极限值m650400不设

33、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m55004000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600500最小值m200170停车视距m210160最大纵坡%/m3/9004/800最小坡长m300250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m17000/111100010000/6500(凹型)m6000/40004500/3000视觉要求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m2000016000(凹型)m1200010000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250210最小值m10085设计荷载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桥及路基1/100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交22处,其中预留4处;服务区3处,停车区1处;收费站12处,其中主线收费

34、站1处,匝道收费站11处;监控通信分中心1处,养护工区3处。连接线工程包括武功和眉县2条连接线。第三章 项目区域概况西宝高速公路改处关中天水经济区,该区位于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拟改扩建项目在该经济区自东向西途径西安市、咸阳市、杨凌示范区、宝鸡市等四市(区)。一、西安市概况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现辖9区4县,

35、总面积9894平方公里,人口837.52万人。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中国重要的机械制造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工业的核心基地,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是活力四射的内陆新特区,中国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国科技资源统筹试验特区、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国家赋予西安的目标定位为

36、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08年西安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是西安经济1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5亿元,增长7.6%,占生产总值的4.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87.70亿元,增长17.0%,占生产总值的45.1%,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89亿元,增长15.1%,占生产总值的50.2%,下降1.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6259元,比上年增加4920元,增长14.5%。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2007年末西安市土地总面积1010801.746

37、7公顷。其中农用地798075.146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8.95%(耕地313345.520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1.00%);建设用地119473.133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1.82%;未利用地93253.466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9.23%。二、咸阳市概况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南与西安市隔水相望,距西安仅17公里,北与甘肃相连,东与渭南、铜川市毗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0055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辖2区1市10县。咸阳自古素有交通要冲之称。古时,咸阳北有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泾河谷地;南扼渭水漕挽天下;

38、西通陇西;东处泾渭交汇地带。左扶崤函,右控陇蜀,战时兵家必争。渭水于此折向东北,构成关中东西大道的分界线,自古中原和长安来往于川、甘、青、宁、新各地者,均由此处渡渭,咸阳成为西出阳关,北上萧关,东至长安,直抵中原的交通枢纽。尔后,陇海、咸铜、西韩铁路在此接轨,公路网织,四通八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最大航空港之一,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民航相互交融的大交通格局。2008年咸阳市实现生产总值7646亿元,同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76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6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5,比上年下降1个

39、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3,上升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2,下降2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5286元,约合2235美元,比上年提高3496元。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2007年末咸阳市土地总面积926679.1400公顷。其中农用地680666.226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3.45%(耕地371802.973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0.12%);建设用地109462.126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1.81%;未利用地122065.673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4.74%。三、杨凌示范区概况杨凌示范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东距西安82公

40、里,西距宝鸡86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国务院批准的示范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目前城市建成区约16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县级杨陵区,有4乡1镇1个街道办事处,87个行政村,总人口20万,其中城市人口8万人。1997年7月29日,国家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管理,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领导和管理模式。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陕西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国家交给杨凌的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这一地区农业产

41、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2008年杨凌示范区生产总值(GDP)3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亿元,增长7.0%,占生产总值的8.65%;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亿元,增长15.0%,占生产总值的50.95%;第三产业增加值12.98亿元,增长16.8%,占生产总值的40.40%。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2007年末杨凌示范区土地总面积9410.5267公顷。其中农用地5922.2667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62.93%(耕地4252.0933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5.18%);建设用地3029.8667公

42、顷,占全区总面积的32.20%;未利用地458.3933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87%。四、宝鸡市概况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25万,其中城区人口90万,是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全市平均海拔6

43、18m(1985年数据)。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宝鸡市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2008年宝鸡市生产总值7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为近十多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30亿元,增长7.4

44、%;第二产业增加值430.62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205.1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0.6:59.4:30.0变为11.0:60.3:2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992元,比上年增长15.5%,折2779美元。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2007年末宝鸡市土地总面积1877257.4000公顷。其中农用地1608609.046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85.69%(耕地361340.160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25%);建设用地91341.193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87%;未利用地177307.160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9.45%

45、。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性分析一、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和时段内,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对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的总体安排或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龙头”,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连霍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项目用地已列入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且拟列入

46、沿线各地市(区)和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因此,该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项目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将进一步促使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强化区域交流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陕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47、规划纲要(2006年)明确指出:“突破基础设施瓶颈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陕西省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难得机遇,全面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2020年)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扩大规模、完善网络、优化结构,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改扩建国家高速公路连霍线潼关西安宝鸡。”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扩大西安、咸阳、宝鸡等大城市的辐射范围,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规模结构有序,城市功能互补、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关中组团状城市群,并利用城市化

48、推动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关中“率先发展”构建载体,确保关中地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陕西省在西部乃至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辐射影响力。因此,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符合国家、陕西省、“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三、项目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分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指出:“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1.7万公里。”西宝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1

49、8条东西横向线之一的连云港霍尔果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报告)中指出:“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及城镇规划,在原省网规划基础上,按照完善骨架路网、增加迂回线路、畅通省级通道的思路,以加密、连通、对接、扩容为重点,采用纵横网格与辐射线、环线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2条环形线、6条以西安为中心的辐射线、3条南北纵向线、7条东西横向线和18条联络线组成的高速公路网(简称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或 2637网)。”西宝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以扩容为重点,是7条东西横线之一潼宝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建设符

50、合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因此,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及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规划。四、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分析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明确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对淘汰类项目,禁止投资”。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规定,高速公路网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属于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属

51、于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规定,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不在上述目录之列。连霍高速公路属于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西宝高速公路作为连霍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扩能改建符合国家的供地政策。因此,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五、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性分析结论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建设符合陕西省及沿线各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

52、。因此,该项目建设方案基本合理。第五章 项目用地选址合理性分析一、基本要求在分析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用地选址合理性时,依据项目建设的要求、技术标准、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的基本要求,结合高速公路项目用地选址的特殊性,对比分析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线路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用地指标,综合评价项目主要局部线路推荐方案的合理性,以此来说明项目用地选址的合理性。二、基本原则根据建设项目所途径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等建设条件的实际情况,按照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指标对用地选址的特殊要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以下原则,对本项目主要局部线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分析项

53、目线路推荐方案的合理性。1、符合规划原则根据国家及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对公路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现有规划,使既定的规划思想、规划目标能够得到充分实现。2、符合工程技术指标的原则选址沿线的地质地形条件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建成通车后形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3、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项目选址要充分考虑占用土地的规模、类型及质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尽量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尤其是减少项目占用耕地。4、保护生态环境原则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力求将项目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在线路设计方

54、面尽可能使之融入区域景观,美化区域环境。三、局部线路对比分析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项目用地选线时,以满足项目建设技术指标的基础上,从影响项目建设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工程造价以及建筑物拆迁、工程占地等方面就项目局部线路进行比选,综合评价分析后,拟定局部线路的推荐方案。本研究在分析项目局部选线用地选址合理性时,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局部线路比选方案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项目局部线路推荐方案的选址合理性。(一)西安至兴平段西安至兴平段路线由绕城高速阿房宫立交出线,向西跨过沣河,由高桥乡北侧跨沙河经西屯、东江渡、西江渡至保安滩,然后路线转向

55、西北跨渭河,经段家、湾里于现有兴平立交东侧约2公里处与现有高速公路相接,新建段路线全长25.71公里。西安至兴平段现有高速公路起于绕城高速帽耳刘枢纽立交,止于兴平西。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该段设计了新线方案(A方案)及沿旧路加宽方案(C方案)进行同深度比选。1、比选方案基本情况说明新线方案(A方案):为给西安咸阳、咸阳兴平城市一体化发展留有充足的余地,提出完全避绕咸阳市规划区的A方案,该方案由阿房宫枢纽立交起,沿镐京遗址北侧、咸阳规划区南侧,向西在渭河南岸布线,经田阜乡、西吴镇后接现有西宝高速公路。旧路加宽方案(C方案):起自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帽耳刘互通立交,沿现有高速公路加宽改建,向西跨沣河

56、后在渭河南岸设线,经郭村、孔家寨、田家堡至曹家寨村南跨过渭河,再向西经过塘村、西吴镇,兴平市至丰仪村。2、比选线路对比分析从符合城市规划方面分析:C方案沿旧路加宽穿过了咸阳规划区,与规划的19条南北向城市道路相交,改扩建后高速公路仍将会置身于城市之中,对城市规划区产生分割,只能通过增加横向构造物来加强南北两大片区的联系,减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A方案对咸阳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没有影响,且有利于促进和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咸阳兴平一体化的发展。从符合城市规划方面分析,A方案占优。从与城市路网的衔接方面分析:C方案与西安市的衔接仍然主要经帽耳刘立交通过东西向的城市快速干道及西安市三环公路集散;A方案则可通

57、过增设阿房宫枢纽立交与西安市规划的昆明路延伸线相接,为西安市新增一个快速西出通道。从与城市路网的衔接方面分析,A方案较优。从交通组成与施工保畅方面分析:交通保畅是高速公路改扩建成败的重要因素,西安至咸阳段是西宝高速公路交通量最大的路段,与C方案相比,A方案采用新线,交通组织便利,施工期间的干扰较小。从交通组成与施工保畅方面分析,A方案占优。从工程投资方面来分析:C方案静态投资20.1亿元,A方案静态投资41.87亿元,A方案静态投资较C方案高21.77亿元。从工资投资方面分析,C方案占优。从占地规模方面来分析: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C方案需征地约1511亩,A方案需征地约3175亩。从节约土地资

58、源方面分析,C方案占优。3、比选线路综合评价A方案尽管工程造价较高,土地占用相对较多,但其与咸阳、兴平两市城市规划无干扰,为两市城市发展留有了充足的余地,给西安市新增了一个城市出入口,有利于西安市交通的快速集散及进一步发挥连霍线大通道的作用,且施工时与旧路无干扰,有利于交通保畅及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征地面积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合理设计后确定。因此,经综合比选,西安至兴平段推荐采用A方案。西安至兴平段采用推荐A方案后,线路在渭河桥位段根据该段的地形、地物条件及路线布设情况,又布设了K和B两个方案进行同深度比选。1、比选线路基本情况说明K方案:路线起于西江渡村西北侧,向西至宋家十二户后转向西

59、北,由保安东滩东侧向北跨越渭河,然后由段家转向西北至田阜村北侧,再向西至湾里村北后转向西北至陈南村西侧。全长8.279公里。该方案与渭河交角65。B方案:路线起点与K方案相同,至宋家十二户后继续向西至保安东滩南侧,然后转向西北分别跨涝河、渭河后至田阜村西侧,再沿田阜村和湾里村之间至陈南村南与K方案相接,全长8.380公里。该方案与渭河交角75。K方案和B方案比选示意如图5-1所示。图5-1渭河桥段路线方案示意图2、比选线路对比分析从线路方案走向分析:B方案总体走向不够顺直,路线过于偏向西南,路线长度为8.380公里;K方案路线总体走向顺直,路线长度8.279公里;比B线方案短101米。从技术指

60、标方面分析:B方案平面指标相对稍低且不够均衡,最小半径1800米,同时起点与推荐方案相接段形成3319.3米的长直线,不利于改善行车环境,提高服务水平;K方案平面指较高、线型均衡、协调,平面最小半径2950米,更有利于行车安全。从工程量方面分析:B方案相继跨越涝河、渭河,两河堤之间仅相距550米,纵断面无法降低,需连续设置桥梁。同时在渭河北岸路线穿过大片鱼塘,为保证工程质量,结合纵断面情况,采用了桥梁跨越;K方案跨越渭河处河道宽阔、顺直,受洪水及水流对冲影响小,桥梁总长比B方案短100米,减小了工程量。从征地拆迁和占地规模方面分析:K方案和B方案征地拆迁和占地规模对比分析如表5-1所示。表5-

61、1 K方案和B方案征地拆迁及占地规模对比分析指标名称单位K线B线对比分析(B-K)征地拆迁拆迁建筑物m2277040091239占用土地亩707.03840.14133.11从上表可以看出,K线途经地区乡镇居民稀疏,拆迁量较小,K线较B线拆迁房屋少1239m2,对沿线村民生活影响较小。另外,K线占地数量比B线少133.11亩。经同等深度比较,推荐线路K方案基本合理。3、比选线路综合评价从线路走向、技术指标、工程量特别是征地拆迁及占地规模方面分析,该段推荐线路K方案基本合理。综上所述,经综合比选,西安至兴平段选址采用A方案(局部线路同等深度比选后采用K方案)基本合理。(二)兴平至虢镇东段该段属于

62、改扩建路段,改扩建一般有单侧分离加宽和两侧拼接加宽两种方案,单侧分离加宽又分左侧加宽和右侧加宽两种形式。首先对比分析选择出单侧分离加宽比较合理的方案,再进一步论证单侧加宽和两侧拼接加宽比较合理的方案,得出该段用地选址方案的合理性。1、单侧加宽两种形式比较兴平至虢镇东段地形平坦,路基主要以填方为主,影响单侧加宽方案因素主要为现有道路两侧建筑物、构造物和管线等。(1)影响左侧加宽主要因素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宝鸡延伸线郑西铁路延伸段的西宝高速客运专线也将于近期获得正式立项,铁路设计单位已完成工可研,铁路大致走向为,由西安北站向西,经咸阳市在茂陵站以西跨过西宝高速公路,平行于高速公路左侧设线,经武功、杨凌至常兴镇,设特大桥跨过渭河后沿南岸设线至宝鸡。左侧单侧加宽方案与规划铁路线位影响里程约50公里。局部路段距离渭河、漆水河较近K261+200K262+100原路左侧坡脚紧临渭河河漫滩,K225+400600原路左侧坡脚紧临漆水河主河槽,上述路段左侧加宽需设置纵向桥。对建筑物干扰长度左侧加宽与沿线路侧村庄的干扰长度累计约1790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