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分析研究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0321477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分析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绪 论食品的色泽是人们对食品的第一感性接触,色泽美观的食品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感观性质,给人以美的享有,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并且还能增进食欲。因此,色泽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为了保持或改善食品的色泽,在食品加工中往往需要对食品进行人工着色。食用色素就是一种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食品色素按其来源分为天然的及化合的两类。化学合成色素一般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坚牢度大,性质稳定,曾一度广泛应用。但随着食品色素安全性实验技术的发展,发既有的合成色素有致癌作用和诱发染色体变异,因而许可使用的合成色素品种有所减少,产量减少。近年来,国外在合成色素方面正在致力开发大分子聚合物合成色素。

2、天然色素色泽较差,但安全性高,有的尚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或药理作用,且来源丰富,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注重,增长趋势不久。在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日本居世界前列。在目前食用色素的使用方面,天然色素已占主导地位。开发天然色素是世界食用色素发展的总趋势。叶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在国内已有30余年的历史,重要产品是糊状叶绿素和叶绿素铜钠盐。生产叶绿素的原料诸多,最早使用的是蚕沙,近年来有人实验用竹叶、芦苇、芭蕉叶、甜菜叶、菠菜叶等多种叶子作为生产叶绿素的原料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就游离的叶绿素来说很不稳定,对光、热敏感,易氧化裂解而褪色,故用作食品添加剂有其局限性。而将叶绿素用碱水解,除

3、去甲基和叶绿醇基,并将中心离子镁用铜或锌取代生成叶绿素铜(锌)钠盐,其稳定性增长,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食用色素3。本研究以茶叶为原料提取叶绿素并用铜代和锌代分别制得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通过研究其溶解性的强弱、PH值的影响、稳定性的差别、安全性的异同及着色能力的强弱,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作为食用色素的优劣性,探求影响其稳定性的条件及为三种色素的应用优劣性提供科学根据。1. 叶绿素、叶绿素铜(锌)钠盐的形成机理及其性质研究1.1 叶绿素叶绿素(chlorophyll)属卟啉类化合物,和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同步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子或微生物体内,在植物和微生物的光合反映中起重要作用。对叶绿素的系统

4、研究始于18,19Willstatter 拟定了叶绿素a和b的分子式,本世纪30年代,Fischer4.5拟定了叶绿素a和b的构造(图1-1):图1-1 叶绿素a和b的构造叶绿素a:R=CH3; 叶绿素b:R=CHO叶绿素a和b的分子中的镁离子易被铜、铁、锌等离子取代而成为叶绿素衍生物(chlorophyllin) 6。叶绿素作为绿色色素早已被开发运用,但叶绿素稳定性极差,遇光、热、酸和碱等作用瞬间变色,且不溶于水,故其应用不是很广泛。1.2 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钠盐(S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 (图1-2),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可治疗传染性肝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5、慢性肾炎、胰腺炎、白血病等疾病7,8已有研究报导运用浮萍、菠菜、苜蓿等为原料制备叶绿素及其衍生物9,12,但这些原料中叶绿素含量较低,制备成本高国内蚕砂资源丰富,叶绿素含量高,作为制备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原料,已投入工业化生产13 图1-2 叶绿素铜钠盐构造叶绿素铜钠,别名绿菲材是墨绿色粉末,略带金属光泽,无臭或微有特殊的氨样气味,有吸湿性,对光和热较稳定。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和氯仿,微溶于乙醚和石油醚。水溶液呈蓝绿色澄清透明液,钙离子存在时则有沉淀析出14,15,是国内规定的九种天然色素之一,是国内食品工业中唯一容许使用的绿色色素。广泛用作化妆品、食品和医药上的着色剂 16。目前,美国每年从1

6、.45多万吨苜蓿中抽提出36t多的叶绿素铜钠盐,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医药,涉及除臭剂、多种口服保健用品。据报道,美国Lake Worth生产的叶绿素有90%用于制备叶绿素铜钠盐。1.3 叶绿素锌钠盐叶绿素锌钠是一种墨绿色细小晶状物质,带金属光泽,它是叶绿素锌钠a(RCH3)与叶绿素锌钠b(RCHO)的混合物,叶绿素锌钠水溶性好,水溶液在中、碱性条件下呈现亮绿色,在较强酸性条件下(PH4溶液呈现绿色,但略带浑浊。溶液微溶于乙醇、甲醇、氯仿,不溶于石油醚、丙酮、正己烷。叶绿素锌钠盐的耐光、耐热的稳定性要强于叶绿素,但叶绿素锌钠盐的耐光性较差,进一步加强其耐光性尚有待于研究。叶绿素锌钠盐具有较好的抗氧化

7、性和抗还原性。蔗糖、葡萄糖、食盐、Vc、柠檬酸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不大。2. 三种茶绿色素的研究措施及其应用前景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的研究措施诸多,但是其基本原理是同样的。制备叶绿素铜(锌)钠,一方面必须提取叶绿素。叶绿素重要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现已有报道以竹叶、地椒草、三叶草、苜蓿叶、芝麻叶、羊蹄甲树叶,蚕砂等为原料,用溶剂萃取,经皂化与铜(锌)代来制备叶绿素铜(锌)钠盐。对叶绿素铜(锌)钠盐的研究一方面从其制备着手,以叶绿素作为参照,研究其稳定性。在不同的PH值、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光照时间和不同的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研究其稳定性。通过与叶绿素的对照实验,可直观地研究叶绿素

8、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现以茶叶为原料,提取叶绿素并制成脂溶性茶绿素粉末。再由叶绿素粉末经皂化和铜(锌)代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制备脂溶性茶绿色素粉末的实验环节如下:将新鲜的茶老叶清除大叶脉并剪碎,混合玻璃碎渣碾碎,然后用90%的酒精按1:10的固液比混合,在常温下浸提10小时,过滤,滤液置于500ml的圆底烧瓶中进行减压浓缩,然后经冷冻干燥,得脂溶性茶绿色素粉末。叶绿素铜钠盐与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工艺如下:叶绿素粉末0.1%溶于90%乙醇溶液以4:1体积比加入5%NaOH乙醇溶液60-70水浴皂化1h减压蒸馏回收乙醇至1/3处分液漏斗中等体积石油醚震荡萃取未皂化液静置分层取下层

9、水相(墨绿色)6N盐酸调酸(PH为2.03.0)再加入10%CuSO4溶液(4:1体积比混合)水浴60-70加热1h铜代过滤水洗铜代产物90%乙醇溶解5%的NaOH溶液成盐过滤干燥成品。*注: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与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一致,只是在锌代时加20%的ZnSO4叶绿素铜钠盐是叶绿素的衍生物,它“来自植物”,是一种“绿色产品”,它在食品、化妆品及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阔。国内绿色植物资源丰富,又是产桑大国,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原料,不同的技术规定采用不同的措施生产。因原料价格低廉,提取制造工艺简朴,设备投资少。故它必会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如今叶绿素铜钠盐得到广泛应用,但人体需要的铜量很少,且

10、一般食物中普遍含铜,如果摄取过量的铜,会导致铜中毒。而叶绿素锌钠盐具有补锌和色素的双重作用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日用化工等行业,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天然绿色素叶绿素锌钠盐作为新型食用色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3.实验措施与研究内容3.1 叶绿素、叶绿素铜(锌)钠盐的光谱特性取一定量的叶绿素粉末及叶绿素铜(锌)钠盐制品配成0.4%的水溶液(叶绿素用90%的乙醇作为溶剂),在可见光下370700nm波长下每隔10nm测一次吸光值。在光谱波峰波谷(拐点)处加测多次测吸光值,制作并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的特性吸取光谱图。3.2稳定性研究3.2.1 三种色素的热稳定性研究分别取配好的0.4%的这三

11、种茶绿色素水溶液10ml于4支25ml的具塞试管中,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20,40,60,80)水浴加热1h,冷至室温后,与加热前的比较,观测它们的颜色变化,并于370700nm波长下测吸光值,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吸取光谱图。3.2.2 PH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将这三种色素配成0.4%的色素溶液,分别取10ml于11支25ml的具塞试管中,分别用2N的HCl和2N的NaOH溶液调酸碱度,使PH值分别为1.0,2.0,3.0,4.0,5.0,6.0,7.0,8.0,9.0,11.0,13.0,充足振荡均匀后静置,并观测其颜色,每个PH值于370700nm测吸光值,并制作特性吸

12、取光谱图。3.2.3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将不同PH值的系列溶液,分别在室内自然光照下放置12h、24h、36h、48h、60h、72h、84h、96h,观测其颜色变化,并于370700nm测吸光值,制作并分析其特性吸取光谱曲线。3.2.4 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取0.4%的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溶液5ml,分别加入5ml0.05%的Al2(SO4)3,NaCl,KCl,CaCl2,FeSO4,MgSO4,CuSO4,FeCl3和ZnSO4溶液,充足混合后,观测其颜色变化,并于370700nm测吸光值,制作并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在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的特性吸取光谱图。3.

13、2.5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3.2.5.1维生素C 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取5ml0.4%的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及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0%,0.5%,1.0%,1.5%,2.0%,2.5%)溶液定溶至10ml,并在100的水浴锅中加热3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后观测其颜色变化,并在370700nm测吸光值,制作并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在不同维生素C浓度条件下的特性吸取光谱曲线。3.2.5.2 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取5ml0.4%的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及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浓度分别为0%,0.1%,0.5%,1.0%,1.

14、5%,2.0%)溶液定溶至10ml,室温下观测其颜色变化,并在370700nm测吸光值,制作并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在不同苯甲酸钠浓度条件下的特性吸取光谱曲线。3.2.5.3 食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取5ml0.4%的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及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食盐(浓度分别为0%,0.5%,1.0%,1.5%,2.0%,2.5%)溶液定溶至10ml,室温下观测其颜色变化,并在370700nm测吸光值,制作并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在不同食盐浓度条件下的特性吸取光谱曲线。3.2.5.4 葡萄糖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取5ml0.4%的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及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

15、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2.0%,4.0%,6.0%,8.0%,10.0%)溶液定溶至10ml,室温下观测其颜色变化,并在370700nm测吸光值,制作并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的特性吸取光谱曲线。3.2.6常用氧化剂、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3.2.6.1 双氧水(H2O2)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取5ml0.4%的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及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分别等体积比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浓度分别为0%,0.2%,0.4%,0.6%,0.8%,1.0%)溶液,室温下静置1小时后观测其颜色变化,并在370700nm测吸光值,制作并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在不同H2O2浓度条件下

16、的特性吸取光谱曲线。3.2.6.2 亚硫酸氢钠(Na2SO3 )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取5ml0.4%的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及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分别等体积比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O3(浓度分别为0%,0.02%,0.04%,0.06%,0.08%,0.1%)溶液,室温下静置1小时后观测其颜色变化,并在370700nm测吸光值,制作并分析比较这三种茶绿色素在不同Na2SO3浓度条件下的特性吸取光谱曲线。4. 成果与分析4.1 溶解性比较叶绿素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其只是一种脂溶性色素;叶绿素铜钠盐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和氯仿,微溶于乙醚和石油醚,水溶液呈蓝绿色澄清透明液,是国内规

17、定的九种天然色素之一,是国内食品工业中唯一容许使用的绿色色素;叶绿素锌钠易溶于水,水溶液在中、碱性条件下呈现亮绿色,在较强酸性条件下溶液呈现绿色。溶液微溶于乙醇、甲醇、氯仿,不溶于石油醚、丙酮、正己烷。4.2 光谱特性比较/nm图4-1 三种常用茶绿色素的吸取光谱图 a:叶绿素锌钠盐;b:叶绿素铜钠盐;c:叶绿素图4-1为三种茶绿色素在370700nm波长下的特性吸取光谱曲线。由上图可知,叶绿素在430nm和660nm处有强吸取峰,叶绿素铜钠盐在415nm和645nm处有强吸取峰,叶绿素锌钠盐在420nm和640nm处有强吸取峰。叶绿素铜钠盐与叶绿素锌钠盐溶液两者的吸取光谱曲线形状极其相似,仅

18、叶绿素锌钠盐的前吸取峰较叶绿素铜钠盐的向后推移,后吸取峰向前推移,但变化不是很大,阐明这两种茶绿色素的性质基本一致。4.3 三种色素的稳定性研究图4-2 在420nm处三种绿色素的光谱曲线B:叶绿素铜钠盐;C:叶绿素锌钠盐;D:叶绿素温度()4.3.1 热稳定性研究将三种茶绿色素水浴加热1h,冷至室温后,与加热前的比较,发现它们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在 370700nm波长范畴内其吸取光谱曲线与加热前比较也基本相似。如图4-2为420nm处在加热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加热温度由080逐渐升高时三种绿色素的光谱曲线图。由图可知,叶绿素在040时基本不变化,在4080时明显有下降的趋势;对叶绿素铜钠盐和叶

19、绿素锌钠盐,在080时基本不变化,其耐热性良好。两种色素的耐热稳定性远高于叶绿素。4.3.2 PH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由表4-1和图4-3可知,PH值对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对叶绿素的稳定性。从总体趋势来看,PH值从1.013.0的溶液条件下,叶绿素的吸光值变化幅度很大,色泽变化也很明显,这表白叶绿素受PH值的影响很大,稳定性较差;对叶绿素锌钠盐,随着PH值的增长,溶液的吸光值略有上升,并且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锌钠盐溶液为浅绿,而在碱性条件下,溶液颜色为绿色,其颜色和吸光值变化不很明显,因而叶绿素锌钠盐溶液受PH值的影响较小,稳定性良好;而对于叶绿素铜钠盐,其随着PH值增大,

20、吸光值无明显变化,其颜色变化也不是很明显,这表白叶绿素铜钠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存在的PH值范畴内是稳定的。图4-3 不同PH值对三种色素的稳定性影响a:叶绿素;b:叶绿素锌钠盐;c:叶绿素铜钠盐表4-1 在420nm处三种色素于不同PH条件下吸光值和色泽变化PH值1.02.03.04.05.06.07.08.09.011.013.0叶绿素0.235黄绿0.383黄绿0.474黄绿0.584深绿0.698深绿0.81深绿0.942深绿1.108深绿1.136深绿1.251深绿1.559深绿铜钠盐0.159浅绿0.151浅绿0.155浅绿0.148浅绿0.153浅绿0.154浅绿0.152亮

21、绿0.161亮绿0.159亮绿0.148亮绿0.138亮绿锌钠盐0.119浅绿0.126浅绿0.148浅绿0.162浅绿0.202浅绿0.241浅绿0.268绿色0.284绿色0.284黄绿0.302黄绿0.368黄绿4.3.3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同PH 值条件下的三种色素溶液通过持续几天的自然光照射,其吸光值和色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实验的各PH值下,通过自然光照射,三种色素溶液的颜色均逐渐减退,但PH值不同,减退的速率也不同。一般在酸性条件下,变化的速率相对要快,碱性条件下变化不是不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PH值为6.0条件下,叶绿素的颜色由绿色浅绿无色(有沉淀);叶绿素铜钠盐颜色由深

22、绿绿色浅绿(有少量沉淀);叶绿素锌钠盐由绿色浅绿(有少量沉淀)。这三种绿色素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颜色也不同,随着PH值的增长,三种色素的颜色均由浅变深,特别是叶绿素的时间/h图4-4 光照对三种色素的稳定性影响a:叶绿素铜钠盐;b:叶绿素锌钠盐;c:叶绿素变化最明显。由实验可知,这三种色素的耐光性能均比较差,因此对原料的解决,产品的使用、储藏、运送都应有一种避光的环境。图4-4为三种色素在PH为6.0时420nm处的特性吸取光谱曲线图。相对而言,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锌钠盐的耐光性稍好。4.3.4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由表4-2可知,这三种溶液加入Fe2+、Cu2+和Fe3+金属离子颜色都明

23、显发生了变化,颜色变深,吸光度增长,这阐明Fe2+、Cu2+和Fe3+金属离子影响这三种色素的稳定性;而加入Al3+ 、Na+、 K+ 、Ca2+ 、Mg2+ 和Zn2+等金属离子后,吸光度和色泽无明显变化,阐明色素稳定性受这些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小。表4-2 金属离子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金属离子对照Al3+Na+K+Ca2+Mg2+Cu2+Fe2+Fe3+Zn2+叶绿素0.256浅绿0.268绿色0.259浅绿0.258浅绿0.252浅绿0.261浅绿0.298深绿0.302深绿0.3.6深绿0.258浅绿铜钠盐0.322浅绿0.321浅绿0.323浅绿0.325浅绿0.322浅绿0.326浅绿0

24、.386深绿0.396黄绿0.378黄绿0.328浅绿锌钠盐0.298浅绿0.296浅绿0.301浅绿0.298浅绿0.296浅绿0.302浅绿0.384黄绿0.392黄绿0.364黄绿0.306浅绿4.3.5 常用氧化剂、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4.3.5.1 双氧水(H2O2)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由表4-3可见,双氧水对三种色素的影响不明显,即这三种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表4-3 H2O2对色素溶液稳定性影响H2O2%00.20.40.60.81.0叶绿素0.586(绿色)0.592(绿色)0.604(绿色)0.606(绿色)0.601(绿色)0.608(绿色)铜钠盐0.638(绿色)0.

25、642(绿色)0.646(绿色)0.650(绿色)0.648(绿色)0.642(绿色)锌钠盐0.626(绿色)0.661(绿色)0.673(绿色)0.668(绿色)0.659(绿色)0.672(绿色)4.3.5.2 亚硫酸钠(Na2SO3)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由表4-4可见,亚硫酸钠对这三种绿色素的影响甚微,即这三种色素具有良好的抗还原性。表4-4 Na2SO3对色素溶液稳定性影响Na2SO3%00.020.040.060.080.1叶绿素0.592(绿色)0.596(绿色)0.606(绿色)0.609(绿色)0.603(绿色)0.611(绿色)铜钠盐0.643(绿色)0.642(绿色)0.64

26、5(绿色)0.658(绿色)0.658(绿色)0.649(绿色)锌钠盐0.622(绿色)0.648(绿色)0.643(绿色)0.648(绿色)0.649(绿色)0.642(绿色)4.3.6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4.3.6.1 维生素C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在三种色素溶液中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等体积比混合,在100的水浴锅中加热30min后,溶液颜色都由浅变深,吸光值增大,阐明维生素C对色素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随着维生素C浓度的增大,对色素稳定性的保护作用增强。特别是叶绿素锌钠盐体现最明显。浓度/%图4-5 维生素对色素的影响a:叶绿素锌钠盐;b:叶绿素铜钠盐;c:叶绿素4.

27、3.6.2 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cab浓度/%图4-6.苯甲酸钠对色素的影响a:叶绿素;b:叶绿素铜钠盐;c:叶绿素锌钠盐由图4-6可见,在三种色素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后,三种色素的吸光值无明显变化,溶液的色泽也没多大变化,阐明苯甲酸钠对这三种茶绿色素的影响较小。4.3.6.3 食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浓度/%图4-7:食盐对色素稳定性影响a:叶绿素;b:叶绿素锌钠盐;c:叶绿素铜钠盐acb由图4-7可见,三种茶绿色素溶液与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混合后,三种色素的吸光值无明显变化,溶液的色泽也没多大变化,这阐明这三种绿色素对食盐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4.3.6.4 葡萄糖对色素稳定性的影

28、响由实验成果可知,这三种色素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条件下,在370700nm波长范畴内其吸取光谱曲线差别不是很大。这阐明葡萄糖对这三种色素的稳定性影响甚微。但是相对而言,叶绿素锌钠盐和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叶绿素的稳定性。浓度/%图4-8:葡萄糖对色素稳定性影响a:叶绿素锌钠盐;b:叶绿素铜钠盐;c:叶绿素5. 结论5.1 叶绿素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溶液;叶绿素铜钠盐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和氯仿,微溶于乙醚和石油醚;叶绿素锌钠水溶性好,微溶于乙醇、甲醇、氯仿,不溶于石油醚、丙酮、正己烷。作为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明显优于叶绿素。5.2 叶绿素是一种脂溶性色素,其应用范畴很窄;而

29、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属于水溶性色素,应用很广泛。5.3 三种色素的特性光谱曲线强吸取峰差别不是很大。叶绿素铜钠盐与叶绿素锌钠盐的光谱曲线极其相似,这阐明两种盐的性质较一致。5.4 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受PH值、温度的影响较小,但是它们的耐光性较差,进一步加强其耐光性尚有待于研究。5.5 金属离子除了Fe2+、Cu2+和Fe3+外, Al3+ 、Na+、 K+ 、Ca2+ 、Mg2+ 和Zn2+等金属离子对茶绿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5.6 苯甲酸钠、食盐、维生素C、葡萄糖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维生素C对其稳定性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7 茶绿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30、和抗还原性。5.8 作为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与叶绿素锌钠盐明显优于叶绿素,且其产品质量好,安全性高,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GB326282的原则17。如今叶绿素铜钠盐是国内食品工业中唯一容许使用的绿色色素,然而人体所需的铜量很少,且一般食物中普遍含铜,如果摄取过量的铜,会导致铜中毒。而叶绿素锌钠盐具有补锌和色素的双重作用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日用化工等行业,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天然绿色素叶绿素锌钠盐作为新型食用色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6.讨论6.1 以茶老叶或中低档茶叶微原料提取叶绿素并制得其衍生物(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在国内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并为综合运用低档茶提出了一条新途

31、径18,同步也提高了茶园的经济效益。6.2 实验中,叶绿素的提取制备不仅应充足提取茶叶中的色素物质,并且要减少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保健成分的损失,因此必须选择合理的浸提剂和合理的浸提工艺。本设计用90%的乙醇为提取剂,按1:10的固液比混合,在常温下浸提10小时19。6.3 叶绿素稳定性较差,易发生脱镁和热分解反映20,因此,脂溶性茶叶绿素提取在常温下用乙醇提取,且由于温度不易过高,故糊状叶绿素的干燥,本设计用冷冻干燥以免叶绿素受高温变性。6.4 通过对三种色素性质比较分析研究可知,叶绿素铜钠盐和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叶绿素。叶绿素锌钠盐和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很相似,锌是人体所

32、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多种酶的构成成分,与人体免疫功能及小朋友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有密切关系,其具有补锌和食用色素的双重作用21,可弥补叶绿素及叶绿素铜钠盐在稳定性和安全面的局限性,它是一种新型的天然绿色素。参照文献1 金时俊.食品添加剂现状、生产、性能、应用.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3,(3):482 胡忠松针绿色素的制备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7,(1):16193 尹莲叶绿素铜钠盐制备工艺的改善J中草药1999,30(2):1071084 Fischer H著张丽萍等译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应用(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5 Vernon L P and Seely G RThe

33、Chlorophyll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666 金秀莲,吴霞琴,蔡仲钦等从蚕砂中提取和研制中药光敏剂现代应用药学.1992,9(2):917 潘云良发展以蚕砂为原料的叶绿素系列产品杭州化工.1993,(2):24288 黄自然蚕粪制取叶绿素衍生物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1(2):145499 姚福取由浮萍制叶绿素铜钠河北化工.1990,(2):313210 马自超,吴伟志,彭洪斌等由竹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5(1):646811 周维纯,王金秋松针叶绿素铜钠的研制和应用林产化学与工业.1986,(2):37

34、4212 谭佳英,周百成底栖绿藻叶绿素的二甲基亚矾提取和测定法海洋与湖沼.1987,18(3):29529913 傅建龙,罩裕佳,雷焕鸣等从蚕砂制叶绿素铜钠广东化工1991,(2):2829 14 GB 3262-82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S北京:国标局,1982.15 朱新星叶绿酸铜钠对光与热稳定性研究J,食品添加剂,1998,(5):2729.16 华南农业学院蚕桑系J化学通报1978,(6):28.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原则. GB32628218 李彦.低档茶及茶副产品有用成分的开发运用.化学世界.1995,36(7):38338519 Sisman A.Saygin

35、H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quantum degeneracy on the work from a Carnot cycleJ.Applied Energy ,68(5):36737520 严鸿德,王泽农.茶叶深加工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11211321 Chloramphenicol Stimulation of Light Harvesting Chlorophyll Protein Complex Accumulation in a Chlorophyll b Deficient Wheat Mutant. Plant Physiol. 1985,73:53153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