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粤教版选修3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0296440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粤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粤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粤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粤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粤教版选修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学年高二语文 电子题库 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粤教版选修3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由核爆炸释放到

2、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着的草、玉米或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至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

3、适应、相平衡的状态。而环境一丝不苟地塑造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这环境既包含有利生物生长的成分,又包含有害的成分。某些岩石放射出危险的射线;即便在一切生物从中取得能量的日光中,也包含着有伤害力的短波射线。经过一定的时间不是过了若干年,而是过了千百年,生物适应了环境,达到了平衡。时间是最基本的因素。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1在节选部分第一句“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中“这种力量”具体是指什么?其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_解析: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这种力量”指代的是人类的各种发明。“发生的变化”应结合对环境的破坏

4、回答。答案:这句话中“这种力量”具体是人类改变大自然的各类科学发明。其性质由改造大自然变为污染、危害大自然。即人类借助大量化学药品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对其周围的环境,如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阿尔伯特施威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_解析:理解的关键词是“自己创造的魔鬼”,即人类制造出的种种危害。答案:人类觉得自己在对世界进行改造,实际是在对世界进行破坏,但自己并未觉察,甚至对污染后的新形势、新情况也难以预料,难以把握,这也正是污染的可怕性。3作者为什么说“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理解这

5、句话的含意,要抓住时间和人类制造的新药物、新污染的速度不成比例分析。答案:时间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最基本的因素,而这个适应时间不是若干年,而是若干世代、千百年的漫长时间,但人类总在不断制造新药物、新污染,人适应这种污染的能力赶不上人制造污染的速度,人短暂的一生是不能够适应的。二、语言运用4(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

6、机制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BC D解析:选C。句说食品产业环节多,容易出问题,句说必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才能消除各环节的隐患,所以关系最密切,排除B、D两项。提出总的观点,说明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其他的几句都是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的,所以在前,排除A项。5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简要概括渤海湾漏油事件经过。不超过25字。搜狐财经讯国家海洋局2020年7月5日在京召开渤海漏油通气会,会上海洋局环保司司长李晓明

7、介绍了漏油事件的先后经过。漏油发生的先后顺序为,6月4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公司的报告,报告称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发现不明来源油膜,6月8日康菲再报告在B平台东北方向附近海底发现溢油点,6月12日,经海洋局分析认定漏油源头为蓬莱193B平台。继B平台之后,6月17日,海洋局再次接到蓬莱193C平台的漏油报告,C平台C20井在钻井作业中发生小型井涌事故。海洋局称,发生漏油事故后,截止7月4日,海洋局共安排4艘海监船、2架海监飞机、40余名现场人员和将近400名陆岸工作人员参与相应工作。B平台溢油于6月19日得到基本控制,C平台于6月21日基本控制。从接到报告,到两座出事平台基本控制,前

8、后17天时间。答:_解析:由于题目要求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压缩至25字以内,所以细节性的介绍应省略,抓住起止时间和结果即可。答案:渤海漏油经过:6月4日和17日先后接到报告,17天后方控制。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慰藉/声名狼藉勾当/长歌当哭栖居/栖栖遑遑B山脉/含情脉脉囤粮/囤积居奇弄堂/弄巧成拙C血泊/一针见血称赞/称心如意累赘/日积月累D互见/图穷匕见载体/载歌载舞冠军/冠冕堂皇解析:选C。C项,分别读xu/xi,chn/chn,li/li。A项,分别读ji/j,dn/dn,q/x;B项,分别读mi/m,tn/tn,ln/nn;D项,分别读jin/x

9、in,zi/zi,un/u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重庆卫视3月1日起全面改版,推出“天天红歌会”栏目推广红歌,此举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各大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B2020年NBA全明星赛在洛杉矶上演,“飞侠”科比献上37分和14个篮板两项全场最高数据,当仁不让地第四次当选最有价值运动员。C当下,改革发展生机蓬勃,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但只要站得高、想得深、看得远,就能见微知著、一叶知秋。D目前,无论是实验区,还是全国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已逐步占据我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的教育结构。解析:选C。C项,见微知

10、著:指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实质。A项,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误用褒贬;B项,当仁不让:应做之事,就应积极主动去做,不能推托。不合语境;D项,半壁江山:指保留下来的或丧失的部分国土。用错对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阶段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B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C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D作为南京城市形象符号

11、之一的梧桐树,负载了丰富内涵,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与梧桐树保护的关系,要用经济与文化统一的视角。解析:选D。A项,语序不当,“因为”应放在句首;B项,搭配不当,“越来越重”和“职场竞争”不搭配;“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不能并列;C项,成分残缺。“爱幻想”后加“的特性”之类的中心语。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青衫是文化的,它昭示的一切,来自十年寒窗、秉烛夜读之苦。_。_,_。_,_?更何况还有心中那座黄金屋,在远方熠熠生辉,耀人眼目。只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价值判断,也美若虚幻且不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想即使读遍经史子集,又何苦之有呢苦

12、虽苦矣,但是,苦中之乐,自有个中真味夜深人寂,有红颜相伴,素手秉烛,红袖添香A BC D解析:选C。注意语句的前后承接和最后一句的语气。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断地产生。如今辐射已不仅仅是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便存在的岩石隐秘射线、宇宙射线以及太阳紫外线,它更是人类拨弄原子的奇异产物。同样,逼迫生物与之适应的化学物质也不再只是从岩石上冲刷出来由河流带入海洋的钙、二氧化硅、铜以及其他矿物质,它们还有人类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在实验室里配制而成,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

13、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履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而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毒物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物生长?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5对两个加点的“它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它们”指代的对象相同,都是指化学物质。B两个“它们”指代的对象相同,即是指人工合成物。C两个“它们”指代的对象不同,第一个指钙、二氧化硅、铜以及其他物质,第二个指人

14、工合成物。D两个“它们”指代的对象不同,第一个指化学物质,第二个指人工合成物。解析:选D。从“化学物质也不再只是它们还有”可知第一个“它们”指化学物质,第二个“它们”是“在自然界找不到”的,可知是人工合成物。6下面表述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化学物质的日益增多是人类胜过自然的表现。B作者认为辐射是人类拨弄原子的奇异产物,这里流露了作者对人类智慧的赞扬。C作者把一些化学药品称作“杀生剂”,可见作者对使用这些化学药品持否定态度。D这些化学药品能杀死任何昆虫,说明药力非常有效,这一点作者是肯定的。解析:选C。A项,作者认为化学物质的日益增多是人类急躁轻率的表现;B项,结合全文主旨,作者不

15、会赞扬人类对自然所进行的改造;D项,化学药品能杀死任何昆虫,这是事实,但作者的用意并非肯定药力的效用,而是指责人类对环境的破坏。7为什么作者说“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答:_解析:作者在分析了杀虫剂在铲除杂草和毒杀害虫时不能加以区别而说这句话的,结合这句话的前面语句分析即可。答案:虽然人类使用化学药品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但这些化学药品却同时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大自然在反抗 雷切尔卡森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生物

16、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

17、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上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活动的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的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18、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们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将昆虫充积于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

19、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它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更加严重

20、,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但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选自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改)8“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筛选和对作

21、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从两个方面说明了“两个重要事实”,可据此回答。答案:(1)体现: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曾被化学药物控制的昆虫,不但又回过头来折磨人类,而且还会以更为严重的程度爆发性繁殖。(2)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或人类忽视了自然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9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答:_解析:这是文中的例证,可以从举例说明的作用分析。答案:通过列举黄蚂蚁捕食蚜虫、黄蜂消灭吸血蝇、瓢虫消灭蚜虫等具体事例,证明“大自然有天然保护作用,无须靠人为的干涉”这一观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

22、强了说服力。10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可谓多样,文中有举例论证,可以结合第9题分析,有引用论证,文中多处引用科学家的言论和数据,有力地说明了作者的观点。答案:(1)文章既有文学的生动与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与扎实,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2)引用和举例等多种方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具体分析略。四、语用创新11仿照下面的示例,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的诗文名句贴切合理。中学的许多课程,可以用诗文名句风趣地加以说明或议论。比如,生物课:“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物理(实验)课:“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

23、要躬行。”又如:_再如:_解析:此题考查想象与联想能力,能抓住诗文名句中与课程的相关性即可。答案:(示例)(1)语文课: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2)音乐课: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3)美术课: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4)历史课:念往昔,繁华竞逐。(5)地理课: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2分别以小草、山桃、杨柳作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使句式协调,语序合理。(可增删个别字词)煦暖的阳光最先把山坡上的小草唤醒,多情的春风最后催促着一向慵懒的山桃灿烂成一片云霞,而濛濛细雨则已将河边的杨柳点染成团团碧烟翠雾了。答:_解析:所给语句是以“阳光、春风、细雨”为陈述对象的,基本上采用的是“把”字句,改写时调整陈述对象,采用“被”字句即可。答案:山坡上的小草最先被煦暖的阳光唤醒,河边的杨柳则被濛濛细雨点染成团团碧烟翠雾,而一向慵懒的山桃最后也被多情的春风催促着灿烂成一片云霞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