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化学1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20296358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495.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属有机化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金属有机化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金属有机化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金属有机化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有机化学1(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金属有机化学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一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基本概念中文:金属有机化合物(常用)有机金属化合物:台、港、日用此名称英文: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ganometallics定义: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金属碳键或氢键(键或键)的化合物。第1页/共73页 1)含M-C 金属有机化合物 M-H M-O 金属烷氧基化合物 M-S 金属硫基化合物 M-N 金属卟啉 M-P 2)硼、硅、砷作为类金属元素,所以,含B-C,Si-C,As-C的化合物,称为类金属有机化合物(organometaloid)。它们的制法,性质,结构类型与金属有机化合物非常相似,所以,习惯上

2、也放在金属有机化学中讨论。第2页/共73页 3)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应是有机基团中的碳,下列二元金属碳化合物,如CaC2,金属氰化物,如Hg(CN)2和Zn(CN)2,氰基配合物,如K4Fe(CN)6,K2Ni(CN)4,虽然含有M-C键,但一般不看作是金属有机化合物。4)金属羰基配合物,也列入金属有机化合物,如Ni(CO)4等,因为 Ni-CO是配位 金属羰基配合物及其衍生物在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很多催化反应中都有重要的意义CO=Ni第3页/共73页5)金属有机化学是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无机化学(欧美)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中国)实际上处于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之

3、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第4页/共73页二、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金属有机化学是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直到1951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茂铁的合成及其结构的确定之后,过渡金属的有机化学才真正发展起来。自六十年代起,金属有机化学已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分出,形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专门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性质,结构,化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第5页/共73页 近50年以来,金属有机化学发展极为迅速,已逐渐成为介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催化科学,物理有机,高分子化学,立体化学等学科的内容广泛的边缘学科,成为当前

4、化学领域的最热门领域和最前沿学科。第6页/共73页 1827年:丹麦化学家(药剂师)W.C.Zeise制得了世界上第一个金属有机化合物,称之为Zeise盐。当时人们不知道它是什么结构,后来才知道,这是铂和乙烯的配合物KPt(CH2=CH2)Cl3。这个化合物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注意。氯铂酸钾 金黄色结晶 140多年以后,经X衍射测定结构,存在铂与烯烃的配位。稀HClK+Pt(C2H4)Cl3-K2PtCl4+C2H4第7页/共73页 1849年:E.Frankland合成了二乙基锌Zn(C2H5)2,(C2H5I+Zn粉)这是最早在有机合成上获得广泛应用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这个工作真正标志了金属有机

5、化学反应的开始。此后,人们陆续合成了一系列的金属烷基化合物。例如:SbEt3,BiEt3,HgMe2,B(CH3)3,SiEt4,AlEt3,与此同时,开始将金属有机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中。第8页/共73页 1887年瑞福马斯基(Reformatsky)发现有机锌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这是有机锌最重要的应用实例之一。Zn+BrCH2CO2RBrZnCH2CO2RRRORCRCH2CO2ROHH2O第9页/共73页 1890年:L.Mond合成Ni(CO)4 这是第一个合成的金属羰基化合物,金属羰基化合物是合成其它金属有机化合物常用的基本原料。起因是L.Mond观察到CO对镍制阀门的腐蚀作用。189

6、1年:L.Mond和M.Berthelot,Fe(CO)5的合成Ni+CO1atm25。CNi(CO)4+COFe(CO)5Fe250。C压力第10页/共73页 1899年法国化学家巴比尔(P.Barbier)和格林雅(V.Grignard)在研究锌有机化合物基础上,发现了镁有机化合物RMgX并将它用于有机合成。由于他及以后百余年各国化学家的努力,形成了用镁有机化合物进行有机合成的巨大宝库。现在人们称镁有机化合物为格林雅试剂(Grignard Reagent)。镁有机化合物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称为格林雅反应(Grignard Reaction)。为此,1912年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是第一个获诺

7、贝尔奖的金属有机化学家。第11页/共73页 1922年:T.Midgley T.A.Boyd Pd(C2H5)4作为汽油中的抗震剂。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1925年:Fischer-Tropsch发现FT反应(费托反应)水煤气合成汽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寻找石油代用品,直接进行工业规模生产。1936年获得成功,1944年年产60万吨。nCO +(2n+1)H2FeCnH2n+2 +nH2O 第12页/共73页 1930年齐格勒(K.Ziegler)将锂有机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虽然,1917年许林克(Schlenk)和贺尔兹(Holtz)就分离出锂有机化合物,但齐格勒改进了制法

8、并将它用于有机合成上,成为能与格林雅试剂相提并论,又各有特点的一种有机合成新方法。有机锂与格氏试剂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溶剂。有机锂可以在惰性溶剂,如戊烷,石油醚等烷烃中制备,而格氏试剂不溶于烃类溶剂,只有少数能在这类溶剂中制备。第13页/共73页 1931年:W Hieber制备了第一个过渡金属氢化物H2Fe(CO)4 1938年:德国鲁尔化学公司Rolen发现Oxo法:这一反应应称之为氢甲酰化反应,但在工业界常称作Oxo反应,这是起初误以为是氧化反应,故称为“Oxonation”或Oxo反应。由这一过程产生的醇,已习惯地称作Oxo醇。这个反应是第一个均相催化工业应用的例子。RCH=CH2+CO

9、+H2Co or RhRCH2CH2CHO+RCH3CCHO第14页/共73页 1951年鲍森(Pauson)和米勒(Miller)分别发现了二茂铁Fe(C5H5)2。次年威金森(Wilkinson)等确定了它具有夹心面包式分子结构及新的化学键理论,激起了化学家对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的热情,大大推动了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到上世纪50年代,处理空气中敏感物质技术日臻完善,加上相关学科的发展,如X-射线结晶学、IR和NMR的出现,使过渡金属有机化学逐渐变成金属有机化学的主角。金属有机化学也自然地成长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第15页/共73页 1953-5年齐格勒(K.Ziegler)发现TiCl

10、4/Et3Al体系在低压催化乙烯聚合反应。纳塔(G.Natta)将此体系用于丙烯或二烯烃聚合催化剂,得到等规聚合物。他们的工作开创了现代聚烯烃工业的新纪元,同时有力地推动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1963年他们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第16页/共73页 1954年维蒂希(G.Wittig)发现磷叶立德与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结构确定的烯烃。1956年布朗(H.C.Brown)发现了烯烃的硼氢化反应。1979年布朗与维蒂希分享诺贝尔化学奖。第17页/共73页 1958年齐格勒的学生维尔克(Wilke)发现镍配合物催化丁二烯的环齐聚反应并第一次通过分离鉴定反应活性物种来确定反应机理。他还发现了CpMo(CO)

11、32金属之间存在共价键,为过渡金属原子簇合物奠定了基础。1959年肖(Shaw)发现了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氧化加成性质。次年,瓦斯卡(Vaska)系统地研究了IrCl(CO)(PPh3)2(俗称瓦斯卡配合物)的氧化加成反应,它是配位催化中重要的基元反应。第18页/共73页 1961年克诺福特-霍特金(D.Crowfoot-Hodgkin)发现辅酶维生素B12是钴卟啉并存在Co-Co共价键。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为数不多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他的工作也表明,生命科学与金属有机化学之间的关系。为此,他获得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第19页/共73页 1964年费雪(E.O.Fischer)发现金属卡宾化合物。

12、随后邦克斯(R.L.Banks)发现了烯烃的交互置换反应,现在公认,该反应经过金属卡宾活性中间物。1973年又发现金属卡拜化合物,这年他与威金森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威金森(G.Wilkinson)发现RhCl(PPh3)3,俗称威金森催化剂。这个铑-膦配合物是高选择性的加氢催化剂,也为以后的不对称催化做了前期准备。1973年他还分离出WMe6。这年他与费雪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第20页/共73页 1968年孟山都公司的鲍里克(F.E.Paulik)发现在铑催化下甲醇羰化制乙酸的反应。这是原子经济反应典型代表之一。1974年孟山都公司(Monsanto)用低压法和BASF公司用高压法分别

13、实现了工业化,解决了过去乙酸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1976年哈康公司(Halcon)实现了铑催化下甲醇羰化制乙酐工业化。1971年黑克(R.F.Heck)发现钯催化烯烃的偶联反应,俗称黑克偶联反应。同年,孟山都公司的诺尔斯(W.S.Knowles)用含手性膦的威金森催化剂催化加氢合成L-Dopa,是第一个不对称催化成功范例,200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第21页/共73页 1976年里浦斯康勃(W.M.Lipscomb)提出了二电子三中心共价键理论,解释了的硼烷结构。这是一种全新的价键概念。为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77年齐格勒的学生凯姆(W.Keim)发明了乙烯齐聚合成直链高碳-烯烃的

14、SHOP法。他组合了乙烯齐聚、烯烃双键异构化和交互置换三个反应使原料乙烯全部转变成有用的产品。另外,他还开创了均相催化反应复相化的方法,解决了均相催化剂与原料、产物难分离的缺点,成绿色化工的典型代表之一。第22页/共73页 1981年霍夫曼(R.Hoffmann)和福井谦一(K.Fukui)因提出等瓣类似性概念而分享诺贝尔化学奖。1983年涛勃(H.Taube)因研究配位催化甲烷C-H键的活化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82-5年卡敏斯基(W.Kaminsky)发现了Cp2ZrCl2/MAO乙烯聚合催化剂,成为新一代高活性的工业催化剂。它活性可与酶催化相比。第23页/共73页 1996-9年吉柏

15、生(V.C.Gibson)和布罗克哈特(B.L.Brookhart)同时报道了后过渡金属吡啶二亚胺配合物/MAO烯烃聚合催化体系。打破了后过渡金属不能催化烯烃高聚合的传统观念,开辟了一片烯烃高聚合催化剂的新领域。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当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诺尔斯(Knoweles),夏普莱斯(K.B.Sharples)和日本科学家野伊良治(Noyori),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和氧化反应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这表明不对称催化已成当今金属有机化学及配位催化的研究的新领域。第24页/共73页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把这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化学家秋文(Ch

16、auvin),美国化学家格鲁伯斯(Grubbs)和希洛克(Schrock)表彰他们在建立用交互置换反应进行有机合成及开辟药物、塑料等工业,经济、环境友好的过程中做出的卓越成就。说明交互置换反应已成为化学领域的新生长点。第25页/共73页 瑞典皇家科学院2010年10月6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Richard F.Heck)、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和铃木章(Akira Suzuki)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是今天的化学家所拥有的最为先进的工具,使人类能有效合成复杂有机物,极大地提高了化

17、学家们创造先进化学物质的可能性,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第26页/共73页 现在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催化已形成了一门学科,成为化学与化工领域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从金属有机化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可看到:化学学科内的互相交叉、渗透产生了金属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的壮大与化学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金属有机化学是配位催化、酶催化的基础;后者又是前者主要应用方面。第27页/共73页三、研究内容1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新技术,新设备,新途径:电化学合成法,金属蒸汽合成法,低温,高压,高真空,超声,微波 新型化合物的制备:allyl,金属杂环,稀土(f轨道),锕系。卡宾(carbene

18、,MC);卡拜(carbyl,MC)。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化学模拟生物酶,探索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第28页/共73页2金属有机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 新催化反应 不饱和键(烯,炔)的活化,小分子活化(N2,CO,CO2,SO2,CH4),高选择性合成(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不对称合成)新催化方法 均相催化剂多相化:无机载体,有机载体(天然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均相催化高选择性 多相催化容易分离 顺序多步催化 水相催化第29页/共73页 催化剂构效规律,机理,动力学 金属烯丙基机理 机理 卡宾 杂环 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有机合成方法学)试剂:格氏试

19、剂,有机锂试剂,Wittig试剂,硼氢化反应,硼氢化试剂 催化 第30页/共73页目标:(1)高产率(2)温和反应条件(3)高选择性(4)催化 (5)原料易得 (6)少污染 MC的形成与转化规律:形成 合成 转化 反应 水相金属有机化学第31页/共73页3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材料,医药 除作为催化剂,有机合成以外PbEt4 汽油抗震剂(Pb的污染)有机镉聚氯乙烯的稳定剂,防老化剂,杀菌剂有机汞杀菌剂二茂铁光敏剂,高分子添加剂,农药引发剂Pt,Ti,Mo的化合物抗癌剂羰基化合物制备高纯金属,镀膜材料金属烷基化合物MOCVD技术由于电、磁等特殊性能,开发应用大有潜力第32页/共73页4金属有

20、机化学与生命科学 研究金属离子的键合位置,配位条件,配位类型,活性中心周围的微环境,以及其和底物的键合方式,以便阐明金属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具体有以下方面:抗癌药模拟酶金属有机环境化学第33页/共73页在学科发展中的地位:交叉,前沿,热门 1989.9.10-15,美国化学会在迈阿密开会,8000多位化学家参加,为配合这次会议,(Institute of Science Information)ISI(美国科学情报学会)搜集其1988年研究前沿基本数据,以确定目前最热门的化学领域。第34页/共73页 ISI采用“三年直接引用率”(three years immediacy rating)来衡量

21、一个领域的“热度”,直接引用率是一个研究前沿在过去三年(1986,1987,1988)间,中心资料发表的百分比,发现,在有机与无机化学范围内,目前有26个活跃的领域,其平均直接引用率大约为15,而其中有两大最热门的研究前沿:1.金属有机络合物和键;2.生物有机合成。其直接引用率高达45和47。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第35页/共73页 金属有机化学是当前化学领域中的最热门领域,它的发展必将促进和推动一系列相邻学科的发展。第36页/共73页金属有机化学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因为:1 广阔而陌生的研究领域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金属元素 87 类金属元素 5 92 非金属元素 17 109第37页/共7

22、3页第38页/共73页 到目前为止,人们只是对C,H,O,N,卤素等少数元素的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对元素周期表中占大部分的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化学还所知甚少。在这个广阔而又陌生的领域内,可能蕴藏着极为丰富而又新奇的化学现象,有待于人们去开发和探索。因此,可以预言,未来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必然是金属有机化学。第39页/共73页2 交叉学科它是在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相互渗透中发展起来的。此外:配位化学 过渡金属(d轨道)稀土金属(f轨道)络合物化学 结构化学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多种多样的结构类型,键长,键角,空间相对位置与排列对化学活性与反应选择性的关系 量子化学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子轨道计算

23、,键能的计算,反应过渡态的计算 物理有机 金属有机催化反应机理第40页/共73页 立体化学 金属有机催化的高选择性反应与其立体构型的关系 催化 均相催化,分子水平 高分子化学新型高活性聚合催化剂 分析化学 新型金属有机分析试剂 合成化学 高选择性有机合成手段 医药,生物学杀菌剂,药 生化 模拟酶 第41页/共73页3 与当前世界一系列重大课题密切相关开辟新能源:储氢开发新型化学反应,新合成方法合成新型材料探索生命的奥秘:金属的生物效应,光合作用,固氮,抗癌药,特效药环境保护:CO2,重金属污染,迁移。生物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第42页/共73页研究热点精细有机合成方法学不对称合成C1化学新材料,新能

24、源金属茂化学金属有机生命科学第43页/共73页四、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按MC键的类型分类 M L电正性 碱金属 离子键 烷基 碱土金属 共价键 芳基 过渡金属 多中心键 烯基 类金属 键 炔基电负性 链状,环状不饱烃 第44页/共73页1离子型M+-R-M=IA Na,K,Rb,Cs,Fr或M+-R-IIA Ca,Sr,Ba物理性质:通常为无色晶体,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在极性非水溶剂中能导电(离子型),熔点高,性质接近无机盐,难挥发,无法用MS检出。化学性质:不稳定,活性高,易与空气、水、醇、酸发生剧烈的水解,氧化反应,往往难以分离。一般,较大的阳离子,如Cs+,和较小的负离子,如CH3

25、-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离子性最强。第45页/共73页 IA中的Li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是共价型,由于Li的离子半径小,LiR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大。有一定挥发性,可用MS检出。IIA中Be、Mg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也是共价型的。但是,Mg也可形成离子型金属有机化合物。例如:Mg2(C5H5)2,C5H5=Cp是大体系,负电荷分散 于五个碳原子上,使碳负离子比较稳定。同样:Mn2Cp2,Ln3Cp3 第46页/共73页2.共价型的 键金属有机化合物IIB:Zn,Cd,HgIII:Ga,In,TlIVA:Si,Ge,Sn,PbVA:As,Sb,BiVIA:Se,Te 都形成共价型 键金属有机化合物。因为这

26、些元素的电负性与碳的电负性相近,所以,由金属和有机基团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两电子二中心键。第47页/共73页过渡金属的键金属有机化合物比较少见,不稳定,原因在于过渡金属具有未填满的低能量的空d轨道,并能扩大其配位数(配位不饱和),从而使相应的过渡金属键化合物在动力学上不稳定(降低了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因而易于发生氢消除反应(elimination):MCH2HCRRMCH2CRRHMH+CH2=CRR通过此中间体,分解活化能大大降低第48页/共73页3配合物 含碳不饱和键的配体以电子与中心金属形成键,同时以空轨道接受金属的电子而形成反馈键,以此方式与一个金属原子或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称为配合物。碳

27、不饱和键举例:链烯烃,炔烃 苯 环戊二稀 环庚三烯 环辛四烯第49页/共73页(二).按周期表上的位置分类 根本差异在于金属原子结构的不同1.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特点:1)一般以s,p轨道电子成键,d轨道不参与成键2)族次与价电子数一致(即无配位不饱和现象)3)遵循八偶体规则octet rule(八电子规律),外过渡金属与有机基团成键符合八电子规律,如果缺电子的金属成键而电子未达饱和时,则这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倾向于和电子给予体相结合,或它们的分子自相缔合,以满足配位饱和及八电子规律(八偶律)。4)键型有桥式键和多中心键,其中多个金属原子和配位体共享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电子,主要是共价键,能形成稳定的

28、键烃基离子键也是成键方式之一。第50页/共73页2.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特点:1)(n-1)d轨道的能级与ns轨道的能级相近,未充满的d,f轨道参与成键,因而它们具有多种氧化态和较高的、可变的配位数。即s,p,d,f参与成键。2)有空轨道,即空配位位置,配位不饱和3)大多数遵循18电子规则,EAN规则4)空d轨道是良好的电子接受体,而已占的高能量的d轨道可与酸配体和配体的p或d轨道重叠形成反馈键(backdonation bond)或d-p配键,d-d配键。因而形成为数众多的配合物,键型比较复杂,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键第51页/共73页(三).按有机体分类1.按配体在有机化学中的类型1)烃基(

29、烷基,芳基),烯烃基,炔烃基,酰基2)链烯烃,链炔烃,包括共轭,非共轭链状多烯烃3)环烯烃,包括共轭环烯烃,芳烃和含不饱和键的其它杂环化合物4)碳烯 carbene 卡宾 碳炔 carbye 卡拜第52页/共73页2.按键型将配体分类1)配体u配体中碳原子与金属形成键,若把配体基团看成阴离子,则可把这类配体看作给出一对电子的给予体。主要有:烷基,芳基,烯丙基,其他还有:烯烃基,炔基,酰基,碳烯和碳炔(看作与金属形成多重键carbene,carbye)。这些配体均以端式与金属结合,生成金属有机键化合物。(有时是离子型化合物)第53页/共73页2)酸配体u指给出电子,同时又能以空的轨道接受金属电子

30、的配体。CO,NO,N2,R3P(膦),R3Ar(胂),R3Sb(锑),吡啶,2,2联吡啶,也有将碳烯和碳炔列入酸配体的。3)配体u指配体的给电子作用和接受电子作用均通过酸配体轨道来实现的不饱和的有机链状和环状基团或分子。第54页/共73页3.按有机配体中与金属键合的碳原子数目分类1)单碳键合的配体指配体中只有一个碳原子直接与金属原子键合。此类配体均是以端式与金属原子相结合,这类配体包括:a.烃基配体如烷基(如CH3),芳基(如C6H5),烯基(如CR=CR2),炔基(CCR),这类配体一般都能与过渡金属及非过渡金属形成共价型键或离子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第55页/共73页b.酰基配体即酰基上的碳

31、原子直接和金属成键一般,只有过渡金属才能形成金属酰基化合物。c.碳烯、碳炔配体MORCMC MC,第56页/共73页2)二碳键合的配体烯烃和炔烃为二碳键合配体,碳碳多重键的两端的碳原子都与金属原子成键,因而它们与金属成键的方式是侧式的:二碳及二碳以上键合的配体与金属的结合都是通过键引进的。MCCCCMM第57页/共73页3)三碳键合的配体 烯丙基及其衍生物配体环庚三烯负离子 第58页/共73页4)四碳键合的配体例如:丁二烯 环丁二烯 第59页/共73页或是与金属结合的两个双键属于环的一部分:4降冰片二烯 4环庚三烯 C7H8 4C7H84环辛四烯(4C8H8)第60页/共73页5)五碳键合的配

32、体 一般为环状分子,最常见的是环戊二烯基(茂基),但也可以是六元或七元的环烯基所形成:环己二烯基第61页/共73页6)六碳键合的配体最常见的是苯,但其它配体为环庚三烯和环辛四烯,也可形成其中只有六个碳原子直接与金属键合的配合物:6C6H6 6C7H8 6C8H8 环庚三烯 环辛四烯第62页/共73页7)七碳键合的配体卓鎓离子能与过渡金属形成七碳键合的配合物:+7C7H7 卓鎓离子第63页/共73页8)八碳键合的配体 环辛四烯分子通常只是其中部分碳原子与金属键合,例如作为二碳键合或四碳,六碳键合的配体,但环辛四烯的负二价阴离子可与某些过渡金属形成八碳键合的配合物,此时,环辛四烯阴离子的八个碳原子

33、位于同一平面上。28C8H82 环辛四烯阴离子第64页/共73页 必须注意,有些配体,如茂基(C5H5)和烯丙基(CH2CHCH2)在与金属键合时,可以作为单碳键合配体,也可作为多碳键合配体。第65页/共73页五、命名 金属有机化学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互相渗透、交叉而产生的,它们的命名也是从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而衍生出来的。1979年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议通过的决议,对金属有机化合物命名做了补充规定。按此规定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如下:第66页/共73页1 对于仅含有机基团和氢/金属-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将化合物中基团的英文名称按字头字母的先后次序排列在金属之前

34、,如n-Bu3GeEt就叫三-正丁基乙基锗;MeBeH称为氢甲基铍。含双金属的Et3GeK,叫三-乙锗基钾。2 缔合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如(Me3Al)2 通常还是叫三甲基铝,当需要强调它的缔合性质时才称为 双-甲基-四甲基二铝。表示桥键,后的甲基是成桥基团。第67页/共73页3 当 金 属 有 机 化 合 物 中 有 负 离 子 时,如BuSnClBr2,有二种命名方式:(1)有机基团仍按英文名称字头字母的顺序排序在金属前面。金属之后加一个“合”字,然后是负离子。负离子的顺序按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的顺序,即丁基锡合二溴一氯。(2)金属有机化合物中有机的、无机的配位体均按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的顺序排

35、列,在金属名称之前加一个合字,即二溴丁基氯合锡。第68页/共73页 4 -配合物的命名法 含-键配位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命名时,首先要指出-配位的配位体中有多少碳原子与金属原子成键,用n表示。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配位体与金属成键的碳原子数目。例如,3-C3H5表示烯丙基中的三个碳原子均参与同金属以-键键合。1-C3H5则表示烯丙基仅以一个碳原子与金属以-键键合。5-CpMn(CO)3,三羰基-eita-5-环戊二烯基合锰。6-C6H6Fe4-CpH,eita-6-苯-eita-4-环戊二烯合铁M nC OC OC OF e第69页/共73页附:金属有机化合物命名时常用基团的英文名称、缩写中文名英文

36、名缩写 甲基 Methy1Me 乙基 EthylEt 丙基 Propy1Pr 丁基 Buty1Bu 乙酰丙酮基 Acetylacetonate anion acac 羰基 CarbonylCO 环辛二烯 Cycloocta-1.5-diene COD 环辛四烯 Cyclooctatetraene COT 环戊二烯基 CyclopentadienylCp 苯基 PhenylPh 吡啶 PyridinePy 四氧呋喃 Tetrahydrofuran THF第70页/共73页中文名英文名缩写 烯丙基 Ally1 2,2-联吡啶 2,2-BipyridineBIPY 四甲基乙二胺N,N,N,N-Tet

37、ramethylethylene diamineTMEDA 三苯基膦 TriphenylphosphineTPP 双(二苯基膦)乙烷Bis(diphenylphosphino)ethaneDPPE 双(2,2-二苯基膦)-1,1联二萘Bis(2,2-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eneBINAP第71页/共73页习题1,判断下列化合物中那些是金属有机化合物?(1)NaCN (2)Bu2SnCl2 (3)EtCO2K(4)Et3Al (5)Co2(CO)82,对下列化合物命名。(1)Bu3GeLi (2)Et2AlCl (3)iPrMgCl (4)(C O)4M n P P h3 (5)k(CH2CH2)PtCl3H2O (6)5-CpMn(CO)3 (7)5-Cp2ZrCl2 (8)Co2(CO)8 (9)IrCl(CO)(PPh3)2 (10)RhCl(PPh3)3第72页/共73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