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0190597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二(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万州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统编版高二 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曹文华审题:谭庆华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务必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务必将答案规范写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否则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饮茶中“中和”的美学思想,体现在煮茶时的“水火相济”上。唐中期以后,人们更加关注煮茶过程中的细节

2、对茶饮味道的影响。陆羽所著茶经五之煮对此做了详细的说明。首先,火苗要稳定,火力受热要均匀。“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炙凉不均。”另外,陆羽对煮茶用水也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荈赋所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浸流者上;其瀑涌湍濑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即是说,煮茶最好选用活度适中的水,何谓活度适中?也就是说,水流的速度既不能快,也不能不流动,即“石池漫流者上”。 水火相济以为和,不温不火以为和,不急不慢以为和,达到协调融合的境界时,才能将茶叶最天然清香的本质味道体现出来,齿颊留香。只有把握事物本身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度;才能实现

3、“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的审美意境。同时,在这品茶的个中滋味中,有了“一碗喉吻润”,探寻其中妙理,原来茶中滋味已散向毛孔,“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摘编自余沐阳唐代茶文化审美意蕴) 材料二: 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离不开佛教的推动。僧侣习惯于从饮茶中品味苦,进而帮助对佛法进行参悟,最终参破苦谛。唐开元之后,寺院普遍饮茶,并设有专门掌管茶事的“茶头”。至中晚唐时,福州长乐百丈怀海禅师整顿和建立新的禅宗戒律,鼓励僧徒坐禅饮茶,详细规定了禅门饮茶的制度,饮茶成为寺庙日常修行必不可少的部分。 唐代文人雅士多喜游佛寺,茶成为僧俗交往的媒介,在煎茶品茗间玄谈

4、悟道成了一种常态。除了可煮作茶粥食用,在茶水中增添盐、姜等调料在唐中期以前甚为流行。陆羽的茶经中对此也有记载。但陆羽对此种原始、粗放的饮茶方式极为不满,称其为“沟渠间弃水”。陆羽系统地改进了烹茶之法,使得烹茶更加精细,更具雅兴,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唐代名茶尽出自长江流域,以春茶为贵,每至出春茶时节,长江流域的文人墨客将当地新茶封缄之后寄赠亲友,或派专人或由驿递送达对方。对方收到新茶后,往往酬之茶诗。若交情特别深厚的朋友,还会“乞茶“索茶”。这种风雅的馈茶分甘的交往方式,体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意重的旨趣。 除了寄茶分甘,名士往来常常举办茶宴、茶会。除了赋诗联句,茶会上有时

5、会通过击鼓传花方式营造氛围,行“传花饮”之法。安史之乱后,士子文人纷纷渡江避难,湖州、常州成为新的文化中心。官方开始在这两州举办茶会。茶会除了给两州人才提供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斗新”提升了长江下游茶叶的品质。 (摘编自刘礼堂唐代长江流域饮茶习俗及其特点,有删改) 材料三: 云南省社科院历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蒋文中老师,担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曾荣获“中国陆羽奖首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称号。光明日报记者就“茶文化”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而源于自然的茶可谓大自然给人类的宝贵馈赠。请问? 蒋文中:从“茶”字演化形成看,历史上称谓和写法较复杂。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有

6、荼、槚、桡、蔎、茗、荈、葭等。至唐代及至陆羽撰写茶经之后,“荼”字才被划掉一横成为“茶”字。 “茶”字是会意字,分三部分。“木”表示草木,“人”表示中国人,上面是树叶,证明了中国人与茶密不可分的关联。“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又有长寿之意,源于“廿”(草字头)+“人”(中间的“人”字)+“八十”(“木”字)=一百零八,故一百零八岁的老人被称为“茶寿老人”,寓指爱茶饮茶,遵循“人在草木间”生态自然简单的生活,人便能健康长寿,活到一百零八岁。从一个“茶”字还可看出,只有建设生态文明,走健康绿色、有机环保的路才有未来更大的发展,才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记者:感谢您精彩的解读,“茶”字中

7、原来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美好的期待和心愿。请问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里又蕴藏着中国人怎样的宇宙观和价值观? 蒋文中:中华文明对人类世界的一大贡献,就是生动诠释了什么是“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道家最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产生于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命流动,也由此形成在中国茶道精神上始终追求自然、讲究质朴、向往真实的朴素价值观,在茶艺茶道中体现着道法自然,以简为德,在精行简德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怡然自得返璞归真中,修身养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记者:原来,。那么在今天,我们弘扬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又应该着重倡导怎样的精神追求呢? 蒋文中:

8、中国茶文化中,饮茶不只是一种生活行为,也是一种礼仪之道。“和敬怡真”乃中国的茶道追求。“和”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之意大处来说是整个宇宙、自然界呈现统一的状态,小处来说是任何事情都要和谐、协调。茶的质朴、简约、温和、淡定是“中和”“包容”的最佳内涵体现。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怡”者有和悦、愉快之意,“真”则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对于大部分的底层百姓而言,通过饮茶感受到愉悦便算是圆满。然而对于文人雅士、茶学大师而言,饮茶是修身养性的方式,饮茶即饮人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在日常生

9、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摘编自任维东、李曾骏茶文化,蕴藏着哪些内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中期以后,人们更加关注煮茶过程中的细节对茶饮味道的影响,饮茶逐渐成为一种风雅的活动,陆羽认为山中清流是煮茶的上品水。 B.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源于佛教的推动,寺院普遍饮茶,饮茶成为寺庙日常修行不可缺少的部分,后来茶成为僧俗交往的媒介。 C.“茶”又有长寿之意,由拆字而得,一百零八岁的老人被称为“茶寿老人”,寓指爱茶饮茶,遵循生态自然简单的生活,人便能健康长寿。 D.“和敬怡真”乃中国的茶道追求,人们认为只有达到协调融合的境界时

10、,才能将茶叶最天然清香的本质味道体现出来,齿颊留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墨客以茶赠友,友人收到新茶后,需要以诗酬谢,这种馈茶分甘的交往方式,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B.唐代名士举办茶会,以茶会友,茶会上文人赋诗联句,展示才华,这吸引官府参与其中,茶会因此成为人才交流平台。 C.陆羽鄙弃原始、粗放的饮茶方式,他改进了烹茶之法,使烹茶具有了文人雅兴,因此王公朝士无不喜欢。 D.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情趣,是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一个侧面映照。 3.下面的茶俗或与茶相关的掌故中,体现了茶道追求中“和”“敬”的一项是(3分) A.宋代文

11、人雅士流行“分茶”游戏,诗人李清照便是个高手,即煮茶时待茶汤上浮细末如乳,就用箸或匙搅动,使其变化出各种形状。 B.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候火、配具、环境和品者修养,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故言“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C.在四川的茶馆,既能看到长嘴茶壶倒茶、四川扬琴、金钱板等特色表演,也能交上几个朋友摆摆龙门阵,所以四川的茶馆具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D.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所以在古代婚礼中人们馈送“茶礼”,就包含着对婚姻忠贞不渝的祝愿。 4.联系上下文,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记者提问补充完整。(4分) 5.美国作家埃伦迪萨纳亚克说

12、:“当纯粹的感觉经验,被赋予文化与美学的意义,就会产生新的心理感受。”请据此谈谈品茶这一活动带给中国人哪些独特的心理感受。(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战争【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

13、,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

14、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

15、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16、。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

17、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3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暗含狡黠,为两人能进一步交往,“我”委婉地表达了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 C结尾“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8、3分) A.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B.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生动再现了两人相识、相知、相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刻画出鲜明的性格特征。 C.这个故事表现的是残酷的战争对美好爱情的摧毁。但作者笔调冷峻,情感节制,让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拥有了更强的张力,从而使整个文本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更加强烈持久。 D小说通过两个在战争中孤独寂寞、渴望能够和人交流、倾诉的人邂逅相恋、永别的叙述,表达对战争的痛恨,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 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

19、要分析。(6分) 9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

20、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

21、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徒以畏汉威灵,逼惮南虏,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今若遣使,恐失南虏亲附之欢,而成北狄猜诈之计,不可”。固议曰:“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威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

22、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 【注】抑抗:缩小与夸张。亹亹(we):不倦。 10.下列选项中带点词用法、意思全相同的一项。(3分) A.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既来之,则安之。 D.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23、,因遗策。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A.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水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 B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 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4、(3分)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人范晔的后汉书、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C.“关中”,指潼关以西,秦故地。如山坡羊潼关怀古“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过秦论“自以为关中之固”便可知。 D.单于,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与匈奴君主被称“赞普”不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

25、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4分) (2)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4分

26、) 1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3分) (二)古诗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17小题。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黄庭坚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开士:和尚。龙阁老翁:诗人的舅父李公择,他曾经做过龙图阁直学士,这里其实是泛指历代曾来此题诗的墨客骚人。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点出寺院的幽深及寺院吸引着文人雅士去题咏,“深”字是全诗的关键,后三联便从“深”字铺展开去。 B.颈联描写寺院宴寝之处,清香

27、氤氲,画图妙绝,却不为外人所知,作者在这样幽静清雅的环境中寻求精神的栖居之所。 C.尾联“蜂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僧房比作蜂窝,极言僧房多而密。枯藤煮茶,描写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余韵悠长。 D.本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笔致清淡,不加修饰,但仔细品味,却如优雅清唱般动人心弦,可见诗人纯熟的语言功夫。 17.请紧扣“藏”“迟”两词,赏析本诗颔联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并序中表现军队出师时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的盛大阵容的句子:, 。 (2)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

28、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战争和农村题材,是中国文学的重镇,孙犁的创作与这两个题材。但除极少作品外,大都被排斥在文学史论述的“主流”之外。虽然茅盾站出来说表现战争和土地问题这类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笔调,还可以有其他风格”。的确,文学本无题材大小之分,且都有各自的出发和抵达,但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然而,时间是个裁判者,当年有些“主流”作品逐渐被读者淡忘,而与文学主流话语

29、疏离,拥抱生活,拥抱大地,拥抱人民而获得文学价值的孙犁的作品,留下了人间真气,留下荷花淀派的趣味风神,留下了一个战士作家的精神,而经久弥香,风情益增。 孙犁一生漠于人世,拒绝参加无聊的社会活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严格恪守“文人宜散不宜聚”的信条,闭门谢客,苦读诗书,伏案创作,安放自己那颗纯净、高远之心。他一生虽,远离尘世,但他的葬礼,却声动津门,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中国文化塑造的中国文人的优美人格和他的文化风神。 19.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息息相关庄严写真离群索居 B.休戚相关严正写真离群索居 C.休戚相关庄严写照茕茕孑立 D.息息相关严正写照茕茕孑立 20.文

30、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B.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C.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的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D.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

31、22题。 说到减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先减少主食;然而,这种减肥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果底座丧失了,也谈不上合理的膳食结构。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提供总能量的50%-65%,是,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谷类为主是中国人每日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所以,。 对于长期不吃主食的人群来说,缺乏主食摄入会直接导致血糖水平降低,产生头晕、心悸、精神不集中等问题,严重者还会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脑细胞死亡的风险。长期以鸡鸭鱼肉等食物来代替主食饱腹的人群,易养成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习惯,将增加高尿酸血症、痛风、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等疾病风险。更严重的是,不吃主食减肥还有可能引发肥胖。

32、膳食指南推荐成年健康人群的主食应该食物多样、谷物为主,每天每人应该摄入主食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新鲜薯类50100克。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截至3月14日,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18日了,第三轮谈判又失败了。3月11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波

33、格兰迪在其社交媒体上表示,乌克兰难民人数已经超过250万。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是无法忍受的创伤和撕裂。 2.你以为这场战争很遥远,仿佛在你认知模糊的大洋彼岸,搜一下世界地图的图片放大来看,不过是隔了一个哈萨克斯坦。 3.所谓和平,不过是两次战争之间的时日。鲁迅 上述材料能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请结合你对新时代的理解与对未来的期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B(“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源于佛教的推动”,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二“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离不开佛教的推动”。) 2.D(A以偏概全,“友人收到新茶后,需要以诗酬谢”错,原文是“友人收到新茶后,往往酬之以诗”;B“这吸引官府参与其中”错,选项把官方举办茶会和前文名士举办茶会混为一谈;C“使烹茶具有了文人雅兴”错,原文是“使得烹茶更加精细,更具雅兴”。) 3.B。 4您怎样从“茶”字的历史演绎来解释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 在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