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PPT学习教案

上传人:牛*** 文档编号:120164415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397.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PPT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PPT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PPT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PPT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PPT学习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仪表系统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控制系统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及其理论分析第1页/共36页第2页/共36页一、分类一、分类按使用性质划分按使用性质划分标准表专用于校准,不直接用于生产,需定期检验合格实验室表使用条件较好,无防尘、防水要求工业用表为数众多,工作环境恶劣,分为现场安装和控制室安装按测量方式划分按测量方式划分直读式可直接读出被测量值,包括读出经过一定传递后的被测量的值,如浮子重锤式液位计和水银温度计比较式通过未知量与已知量相比较而得出被测量的值,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天平测质量。按原理性连接方式划分按原理性连接方式划分串联(开环)-各功能模块首尾相连反馈(闭环

2、)-某功能模块输出又回到自身的输入端或其前的某模块的输入端,从而构成正反馈或负反馈作用按信号传输方式划分按信号传输方式划分电动以电量为传输信号,信号的变换、放大容易,可远传,但防爆性能差。气动使用压缩空气来传递信号,反映慢。10.2.常用仪表的分类及特性第3页/共36页按组成方式划分按组成方式划分基地式通用性差,是为特定被测量在特定范围内使用而设计,可直接读数单元组合式通用性强,只完成单一功能,因其输出信号标准,可灵活构建系统组件组装式利用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形成各种不同的插件,可选择多个插件以构成需要的仪表,常用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按安装和使用方式划分按安装和使用方式划分现场安装具有良好的防护

3、结构,能提供防爆、防腐和抗振能力盘后架安装不需要显示和操作盘装具备操作和显示功能;这三个均为工业用表台式实验室环境携带式野外工作环境第4页/共36页按放爆能力划分按放爆能力划分普通型没有采取任何防爆措施隔爆型采取了某种措施以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如安全栅安全火花型试图从根本上杜绝爆炸事故,如采用低压直流小电流供电,并控制储能元件,使正常工作或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及达到的温度均不足以引燃周围的爆炸性的混合物。防爆性能最好。按运算处理方式划分按运算处理方式划分模拟式核心运算采用模拟信号数字式运算和处理过程都是以数字信号为基础第5页/共36页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及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及DDZ-型和型和

4、DDZ-型仪表比较型仪表比较1.电动单元组合仪表:D(电动)D(单元)Z(组合)发展阶段:(电子管)(晶体管)(线性集成电路)特点:只完成单一功能,输出信号标准化,可根据需要灵活构建系统。差压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指示仪表记录仪表恒流给定器和分流器PID调节器、位式调节器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角行程及直行程电动执行器计算单元:加减器、乘除器及开方器等转换单元:频率转换器,气-电转换器等 辅助单元:操作器、阻尼器第6页/共36页 仪表型号项目名称DDZ-型DDZ-型主要组成元件晶体管线性集成电路供电电源AC220VDC24V信号制DC010mADC420mADC15V负载01.5k或0 3k250750防

5、爆能力隔爆安全火花防爆特点恒电流保证传输过程中不受传输线电阻变化的影响;可远距离传送;电流可与电磁场作用产生力,可用力平衡原理实现各种功能;有利于多个单元串接,能保证接受信号的一致性克服了型的无法判断断线及不易避开死区和非线性段的电流制式的缺陷;可将电流转变为电压信号,以实现各单元之间并联方式信号传递;直流24V低压供电,并辅以安全栅,具备安全火花防爆能力表表10-1 DDZ-型和型和DDZ-型仪表比较型仪表比较第7页/共36页一、输入输出特性分析一、输入输出特性分析仪表输入输出特性是衡量仪表性能的重要指标定义:常用仪表输出相对于输入的变化曲线来表示,即以仪表的输入为横坐标、输出为纵坐标而得到

6、的特性曲线。组成: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理想情况:两条曲线重合且为一条直线,说明仪表具有线性特性实际情况:非线性,原因有二:其一是仪表具有的元件老化、滞环、死区或其他效应,可通过对仪表的适当调整及补偿而使特性近似线性;其二是某些被测量与输出值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是固有的,只能通过特殊方法来改变。目的:通过分析仪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可以知道仪表特性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同时也可以知道任何输入点不同方向上的仪表放大倍数、灵敏度、量程、输入输出范围、滞环和死区等指标。10.3.仪表输入输出静态特性分析第8页/共36页根据仪表的开环和闭环特性有不同的方法二、仪表特性线性化处理分析二、仪表特性线性化处理

7、分析1.串联式仪表:串联式仪表:可以通过多串联一个非线性环节,并且适当选择该环节的非线性,使其能够补偿前面各环节造成的非线性特性,从而使仪表呈现线性关系。两个非线性环节的串联可采用4象限的坐标来确定补偿环节第9页/共36页3个及以上的情况可将一个坐标系的输出信号映射到另一个坐标系,并作为新坐标系的输入信号继续进行线性化处理。第10页/共36页2.反馈式仪表反馈式仪表:由于y有限,如果环节1的稳态放大倍数K1足够大,可以认为偏差十分微小,并可以忽略,此时输入值u近似于反馈信号f。所以仪表的灵敏度或稳态放大倍数K可以表示为:21KfyuyK说明前向通道有足够的稳态放大倍数时,输入输出特性仅取决于反

8、馈环节,K与K2是互逆关系互逆关系。当仪表具有开方特性时可在其反馈回路中设计带乘方特性的环节而补偿。第11页/共36页建立仪表系统的数学模型是 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可分为时域模型、频域模型和离散模型。一、时域模型一、时域模型以时间t为参变量描述仪表输入输出的关系的一个函数,一般采用微分方程。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微分方程:1.具有0阶特性(比例环节)的仪表,其微分方程可表示为:10.4.仪表系统建模化简为:第12页/共36页2.具有1阶特性(惯性环节)的仪表,其微分方程可表示为:并可以简化成实际的积分环节:和实际的微分环节:第13页/共36页3.具有2阶特性即振荡环节的仪表,其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9、并可以简化成振荡环节的标准型式:式中,是阻尼系数,0是固有角频率,K是系统增益。时域模型是描述仪表特性的基本形式,也是其他模型形式的基础,可直接用于仪表特性的时域分析,可以方便的获得各种扰动的响应结果。第14页/共36页以复变量s为参变量描述仪表输入输出的关系的一个函数。对时域模型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即可得仪表的频域模型,常用传递函数表示。仪表的传递函数为:二、频域模型频域模型第15页/共36页1.具有0阶特性即比例环节的仪表,其传递函数可表示为:2.具有1阶特性即惯性环节的仪表,其传递函数可表示为:并可以化简为实际积分环节和实际微分环节:第16页/共36页3.具有2阶特性即振荡环节的仪表

10、,其传递函数可表示为:并可化简成振荡环节的表示式:是从频率响应角度来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可以从频域来分析和了解仪表,方便地获取和分析仪表的频率响应的范围、带宽及特性随频率变化的程度等。是从频率响应角度来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可以从频域来分析和了解仪表,方便地获取和分析仪表的频率响应的范围、带宽及特性随频率变化的程度等。第17页/共36页是数字式仪表的产物,是对连续信号进行等间隔(步长)采样所获得的输入输出特性函数。还可以看作是对连续系统的时域或频域模型离散化而得到,常用采用差分方程差分方程来描述仪表的输入输出关系。三、离散模型三、离散模型21221221TkTyTkyTkyTdttdyd

11、ttdydttdykTTkTyTkydttdykTtTktkTtkTt )()()()()(为非负整数为采样周期,而离散化相当于在微分方程两端令t=KT故与原微分方程相对应的离散模型为:第18页/共36页1.具有0阶特性即比例环节的仪表,其差分方程可表示为:2.具有1阶特性即惯性环节的仪表,其差分方程可表示为:并可化简为实际积分环节:和实际微分环节:第19页/共36页2.具有2阶特性即振荡环节的仪表,其差分方程可表示为:并可简化成振荡环节的表达式:式中第20页/共36页在时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在不同输入情况下输出响应的 过渡过程,可知仪表的一些时域特性(动态特性)-对输入的响应快慢、准确程

12、度和抗干扰能力等。10.5.仪表系统时域分析一、时域分析指标一、时域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对仪表施加某种扰动,分析其响应的过渡过程。考虑具有2阶特性即振荡环节的仪表,其微分方程为:第21页/共36页e0为静态偏差,并定义误差带为理想输出值y0的3%5%。第22页/共36页为分析仪表响应的过渡过程,特引入Vi(i=1,2,.,n,n+1,n+2,.)表示响应过程中每次超调量的绝对值,于是可定义代表过渡过程的衰减程度的衰减率为:显然,扰动发生后经过若干次衰减,仪表输出y从此全部进入误差带。仪表为此所花费的时间就称为过渡(过程)时间,记为t0。由此可见,衰减率代表了仪表响应的稳定性稳定性,衰减

13、率越大稳定性越好。仪表响应的准确性准确性由静态误差e e0 0表示。仪表响应的快速性快速性由过渡时间t t0 0决定。第23页/共36页定性了解仪表系统的三大性能指标受参数变化的影响。对于一个具有2阶振荡环节的仪表,当系统增益和自振荡角频率相同(K=1,0=0.2)、阻尼比分别为0.3,1和2时对阶跃扰动响应的过渡过程曲线不同,如图:二、阶跃扰动动态特性分析二、阶跃扰动动态特性分析1)欠阻尼:01,输出为非周期的衰减过程。越大响应越慢,不希望且尽量避免的情况。3)临界阻尼:=1,响应没有振荡,而且在相对最短时间内即能使仪表输出达到稳态。这是仪表在使用中所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但实际很难保持在这个条

14、件。第24页/共36页三、等速扰动动态特性分析等速扰动动态特性分析通过对仪表等速扰动响应的过渡过程分析,可以了解仪表系统的跟踪能力,对输入信号变化的响应速度,以及仪表内部滞后环节的特性等。对于2阶振荡环节的仪表,求等速扰动的稳态误差02021ssseesss)(lim 在等速扰动作用下20020202202002202211221sssssGssssGsssHKkek)()()()(时,当应求得还可以利用时域瞬态响第25页/共36页选择稳态误差相同时的3种扰动响应进行比较阻尼比分别为0.35,1和2。具有二阶特性的仪表,其等速扰动时的过渡过程始终相对于输入信号有一个误差,该误差是由稳态误差和瞬

15、态误差组成,稳态误差是衡量仪表跟踪能力的重要标志。第26页/共36页基于频域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分析仪表的稳定性和确定其工作频率范围一、正弦扰动动态特性分析一、正弦扰动动态特性分析正弦扰动动态响应是指正弦扰动动态响应是指仪表输入为正弦信号时,其输出响应输入而发生变化的过渡过程。10.6.仪表系统频域分析给仪表输入允许的正弦信号时无失真,当输入与输出之间没有任何误差时,输出与输入成比例关系。而当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误差时,则该误差包括幅值和相位两方面的误差。第27页/共36页以2阶特性仪表为例,假设输入为u(t)=U*sin(t+),则输出可表示为: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都与频率有关,因此采用频率分析更

16、方便。U和Y分别是输入输出的幅值,是输入角频率,相位角是输出相对于输入的相位差。第28页/共36页在仪表的传递函数式中用j代替s,于是传递函数变为:整理得:于是可得传递函数的幅值为:第29页/共36页相位为:所以输出响应的幅值与相位为:二阶特性的仪表的响应过程与频率有关,还取决于阻尼比和自振荡角频率,二者的选择是仪表设计中的主要任务。第30页/共36页二、频率响应二、频率响应BodeBode图分析图分析 Bode图采用半对数坐标: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幅值的对数20lg|W(j)|或相位,所以Bode图由幅值曲线和相位曲线组成。以2阶振荡环节仪表为例,其传递函数为图10-11给出了仪表增益K=

17、1、阻尼系数=2和固有频率0=2时的Bode图。此仪表的转折频率为=0.54和=7.5。第31页/共36页可了解仪表的动态增益、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情况、稳定性程度和工作频带等。第32页/共36页三、频带分析三、频带分析通过仪表的波特图可以确定其工作频带范围。在仪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提高其工作频带,以增大应用范围。1.二阶特性的仪表:假设仪表的主要功能是起到测量或变送作用,则具有良好的低通特性是必要的。图10-11所示的2阶仪表的正常工作带为00.54Hz。2.实际PID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分别是积分和微分时间和,分别为积分和微分增益和为比例增益;didipddiidipTTKKKsKTsTKsTsTKsUsYsW1111)()()(第33页/共36页dddiiiTKTTTK4321111低频段,调节器应保持较大的增益,以消除静差,此时积分环节发挥主要作用,工作频带为3第34页/共36页作业作业:P184.10-4 10-5 10-6 10-8第35页/共36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