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的简介和使用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0058258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轮椅的简介和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轮椅的简介和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轮椅的简介和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椅的简介和使用(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轮椅的种类_I轮椅分为普通轮椅、电动轮椅和特形轮椅两类。特形轮椅是根据乘坐轮椅患者残存的肢体功能及使用目的从普通轮椅中派生出来的,常用的有站立式轮椅、躺式轮椅、单侧驱动轮椅、电动式轮椅、竞技用轮椅等。2、普通轮椅的结构普通轮椅一般由架、轮(大车轮、小车轮)、刹车装置、椅坐、靠背四部分组成。乘坐轮椅者承受的压力主要部位是坐骨结节、大腿及腘窝部、肩胛区。因此,在选择轮椅时要注意这些部分的尺寸是否合适。避免皮肤磨损、擦伤及褥疮。3、轮椅的选择选用轮椅时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2 (1)座位宽度:测量坐下时两臀间或两股之间的距离,在加5cm即坐下以后两边各有.5cm的空隙。座位太窄,上下轮椅比较困难

2、臀部及大腿组织受到压迫;座位太宽则不易坐稳,操纵轮椅不方便,双肢易疲劳,进出大门也有困难。(2)座位长度:测量坐下时后臀部至小腿腓肠肌之间的水平距离,将测量结果减6.5cm。若座位太短,体重将主要落在坐骨上,易造成局部易受压过多;若座位太长会压迫腘窝部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并易刺激该部皮肤。对大腿较短或有髋、膝屈曲挛缩的患者,则使用短座位较好。(3)座位高度:测量坐下时足跟(或鞋跟)至腘窝的距离,再加4cm,在放置脚踏板时,板面至少离地5cm。坐位太高,轮椅不能入桌旁;座位太低,则坐骨承受重量过大。(4)坐垫为了舒服和防止褥疮,轮椅的椅坐上应放坐垫。常见的坐垫有泡沫橡胶垫(510cm厚)或凝胶垫

3、。为防止座位下陷可在坐垫下放一张0.6cm厚的胶合板。(5)靠背高度:靠背越高,越稳定,靠背越低,上身及上肢的活动就越大。低靠背:测量坐面至腋窝的距离(一臂或两臂向前平伸),将此结果减10cm。高靠背:测量坐面至肩部或后枕部的实际高度。(6)扶手高度:坐下时,上臂垂直,前臂平放于扶手上,测量椅面至前臂下缘的高度,加2.5cm。适当的扶手高度有助于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平衡,并可使上肢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上。扶手太高,上臂被迫上抬,易感疲劳。扶手太低,则需要上身前倾才能维持平衡,不仅容易疲劳,也可以影响呼吸。(7)轮椅其他辅助件:是为了满足特殊患者的需要而设计,如增加手柄摩擦面,车匣延伸,防震装置,扶

4、手安装臂托,或是方便患者吃饭、写字的轮椅桌等轮椅的使用普通轮椅适合于下列疾病:脊髓损伤,下肢伤残,颅脑疾患,年老,体弱,多病者。在选择轮椅时要考虑到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至少有一侧上肢功能正常,能比较熟悉的操作轮椅。1 .打开于收起打开轮椅时,双手掌分别放在轮椅的两边的横杆上(扶手下方),同时向下用力即可打开。收起时先将脚踏板翻起,然后,双手握住坐垫终于两端,同时向上提拉。2 .自己操从轮椅向前推时,操纵前先将刹车松开,身体向后坐下,眼看前方,双手向后伸,稍屈肘,双手紧握轮环的后半部分。推动时,上身前倾双上肢同时向前推并伸直肘关节当肘完全伸直后,放开轮环,如此重复进行。对一侧肢体功能正常,另一侧功

5、能障碍(如偏瘫),一侧上下肢骨折等,可以利用健侧上下肢同时操纵轮椅。方法如下:先将健侧脚踏板翻起,健足放在地上,健手握住手轮。推动时,健足在地上向前踏步,于健手配合,将轮椅向前移动。上斜坡时,保持上身地前倾,重心前移,其他方法同平地推轮椅。如果上坡时轮椅后倾,很容发生轮椅后翻。3 .轮椅转移以偏瘫患者为例。(1) 床一一轮椅之间地转移:轮椅放在健侧,于床成3045夹角,刹住车轮,移开足托。患者健手握住轮椅外侧扶手站起,站稳后以健足为轴缓慢转动身体,使臀部对着椅子缓慢坐下。轮椅一一床之间转移:从健侧靠近床,使轮椅于床之间成3045夹角,杀M主车轮,移开足托。健手抓住扶手站起,站稳后,向前放到床上,以健足为轴,慢转动身体,然后坐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