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0000900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61.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教材编写方面,过去的教材把学生认知起点定格为零,脱离购物活动教学人民币的知识。现在的教材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简单的购物技能。下面是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结构:小面值人民币(1元、1角、1分)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5角、2角,5分、2分 小面值换币,小金额付钱与找钱大面值人民币(2

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大面值换币,较大金额的付钱与找钱实践活动(在自办的小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活动 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购物经验)从表中可以看到,教材编排是很有层次的。先教学小面值的人民币,再教学大面值的人民币,是合理的认知线索。先教学1元、1角和1分,因为它们是人民币的主币,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后教学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这些都是辅币,分别由若干个1元、1角或1分组成的。还安排了许多换币、付钱、找钱等使用人民币经常进行的活动,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利用已有经验,设计多种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部分

3、学生还有购物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第页利用小朋友在商场门口的画面,引出本单元的课题。前后共3次提问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交流中互补,在合作中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想想做做第页第1题、第页第1题根据价钱把物品与相应面值的人民币用线连一连,不仅再次认识人民币,而且联系物品的价钱,感受了人民币的面值。教材没有对元、角、分间的进率采用灌输式教学。第页插图中笔记本1元钱,引导学生认识到付10角也是可以的,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1元10角,并类推到1角分。再通过第页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进率。在学生知道1元角

4、以后,教材通过试一试在换钱活动中巩固进率。1张1元币可以换2张5角币,5张2角币可以换1张1元币,因为2个5角与5个2角都是10角,也就是1元。第7页第3题先通过1张5元币可以换5张1元币,体会几元就是几个1元。然后进行大面值人民币的换钱活动,让学生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验证换的钱是否正确。有了换钱的经验,才能在购物时合理付钱。2、付钱的方案往往有多种,要看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从而灵活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案。买东西要付钱。教材第7页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思考从1张5角币、2张2角币、5张1角币里怎样拿出5角钱。这道题取钱的方案很多,可以取同一种币(1张5角或5张1角),也可以

5、取几种币合起来(2张2角与1张1角、1张2角与3张1角)。第5题怎样付8角钱的问题能使学生明白,付钱时要根据自己有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并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案。付几种不同面值的钱是比较难的,第7页第2题和第7页第2题为此作了铺垫。第7页第4题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第7页第6题可以怎样付钱、第7题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等问题能让学生知道,付出的钱可以刚好与所购物品的价钱相同,也可以略多于物品的价钱,同时还要根据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灵活地确定付钱方法。如果付出的钱多于物品的价钱,应该找回一些钱。为此,教材里安排了一些算找回多少钱的练习。如第页第4题、第7页第4题。教材让学生在付钱的问题中进行简单的

6、判断和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第7页第5题提出买1个单价48元的足球,都付10元的人民币,应该付几张的问题,再次体会应付的钱不能少于、尽量接近物品的价钱。这题如果付40元显然是不够的,付60元是不合理的。第7页第8题也以付钱经验为基础,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购物活动中经历买东西的过程,积累经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参加购物实践是认识人民币的最好方式。第7页第9题引导学生走进商店了解物品的价钱,观察他人的购物过程,体会买东西时的主要活动,为自己购物作准备。小小商店是一次实践活动,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在购物环境中回答几个问

7、题(第7页)。这些问题涉及买东西时经常进行的计算、估计和判断,都是买东西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二是在教室里办一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第7页)。商品由学生带来,价钱由学生规定,买什么由学生自己选择。几名学生当营业员,负责收钱和找钱,其他学生当顾客。教材中你能和同伴说一说买东西的经过吗这一问题是学生参加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后,对买东西过程的回忆和反思,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

8、九的数。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数位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二)导入:“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说一说数的组成。(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写作:24读作:二十四)(三)新课: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写作:42读作:四十二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

9、3颗“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板书:写作:43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读作:四十三3、练习巩固:(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4)巩固练习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

10、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 能力目标: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教具准备:课

11、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100倒数到50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二)新授:1、教学例七:(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板书:横看、竖看、斜看)特点: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

12、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3、比大小。(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2)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一年级数学教案4一、指导思想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

13、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教材简析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三、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

14、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四、 时间安排单周四下午3:404:40五、主要措施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

15、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六、 内容安排1、认数2、我的位置3、趣味拼图4、折一折,比一比5、我会编故事6、猜一猜7、找规律8、生活中的数字9、巧摆火柴棒10、有趣的数学题一年级数学教案5课题:8加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计算方法课

16、前准备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复习数的组成2连算8( )108( )108( )10104( )103( )107( )822( )825( )826( )828( )3口算949795939698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二、学习新课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1教学例1出示例1 8311(1)出示黄花、红花图师

17、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指名说计算方法(2)直观演示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

18、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3)讲计算过程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师问: 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计算83时怎样想?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8加2等于10, 10再加1等于112教学例2出示例2 84 87(1)摆小棒,算一算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师问:你们都

19、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师连线: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2)摆圆片,算一算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指名说算式:87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3教学例3出示例3 想一想:85 86 88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现

20、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教师出示:85 86 88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4教学例4出示例4 89(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齐读黑板上的算式5小结提问:(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老师指课题:8加几(

21、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三、巩固反馈1看图写算式2口算82282682582384888785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4猜一猜,花是几?8389858786888108284板书设计8 加几教案点评: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

22、不大,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四个例题在设计教案时是这样安排的:例1,通过观察小花图,看老师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8加几的凑十法是8和2凑成10例2、例3,老师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例4,老师引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的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巩固练习的安排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第一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二层次是基本练习第三层次是抢答,要求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探

23、究活动加法转盘活动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活动准备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活动过程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一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

24、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训练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生:给物品分类。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25、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三、拓展巩固1.给人物分类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生1:我分两类,

26、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2.给图形分类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3.给算式分类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1)读一读这些

27、算式卡片(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4.给图片分类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四、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一年级数学教案7一、预期效果1.应掌握的知识通过说一说

28、、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2.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3.应培养的情感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二、设计要旨1.课标解读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

29、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3.学情认识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4. 经验介绍“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

30、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三、实施要

31、领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2、教学流程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 轻 重)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生1:大象重、小

32、狗轻;生2:大象重、小熊轻;生3:小猴重,小狗轻。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实践操作,发展认知1.掂一掂(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

33、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2.称一称(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2)猜一猜:谁轻谁重?掂一掂:谁轻谁重?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5)分小组活动。拿出你们身边的

34、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再掂一掂、称一称。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学生猜测结果。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

35、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出示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

36、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3.第3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4.第4题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四、学业诊断1.常见错误分析:常见错误分析1.比较轻重时,判断

37、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2.诊断问题诊断1:()比()重?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一年级数学教案8活动一:认识我的前后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教学。1、今天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谁愿意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你愿意在介绍你自己的同时,把你的前面、后面同学也一起介绍一下吗?2、我也想介绍一下我的前后。我的前面是一(三)班43个可爱的同学,我的后面是黑板。今天在这里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前

38、后(板书)3、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好像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4、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5、他说的对吗?那什么是前?什么是后?师:我现在明白前后与我站的方向有关。我面向着你们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学;我的背对着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6、你们的前后是什么呢?全体起立,面向老师,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面向听课老师,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果面向窗户,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想像一下,如果面向走廊,你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要求:同桌合作,一人说,一人仔细听,听的小朋友就是小评委,听伙伴说完后还要评一评。活动二:排队买票

39、过程:在情境活动在中体验前后1、上课前,笑笑向我透露一个消息,说今天动物园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她作为一个记者要去现场做采访报道。现在她正在排队买票呢。(电脑出示)2、笑笑排到哪儿?你怎么知道的?她前面有几个人?她后面有几个人?3、从前面数或从后面数,你能说一说你在组里的位置吗?(同桌互说)4、请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站在最前面来,再观察一下,你的位置变了没有?两人说一说。你的同桌说的对吗?在说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活动三:按要求做动作1、那我们也要进场了,为了方便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编号,按顺序第一排1号,第二排2号依此类推。2、教师讲解规则教师要哪些人起立,那些人要迅速起立,做得又好又快的可得

40、到红花。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游戏的要求有哪些?生复述。师:同学小耳朵灵3、活动开始:2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5号后面的同学拍拍手。3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1号后面的同学跺跺脚。2号后面4号前下、面的同学请起立。3号后面6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6号前面的同学请起立。活动四:百米赛跑过程:在情境中理解前后变化的相对性。1、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谁得冠军。nhb2、比赛开始,跑了一会,情况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两人说一说。3、学生反馈,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谁跑在最后呢?谁在它的前面?你还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4、如果跑步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

41、么现象发生呢?你想一想,猜一猜。马上要到终点,现在你又看到什么?谁能说一说现在每只动物的位置?四人一组,说一说每只动物现在的位置。活动五:卡丁车赛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前后位置与顺序。1、紧张的百米赛跑刚刚结束,更加激烈刺激的卡丁车大赛就要开始了。笑笑赶快来到卡丁车赛场准备进行现场报道。忽然信号不好,没有画面了。真遗憾,我们没办法看到比赛。比赛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也不知道。没关系,笑笑用手机给我们发来了这样一个信息,小朋友听仔细:2号车排在最前面,1号车在4号车和3号车的后面,3号车的前面是4号车。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手中卡丁车图片摆出比赛的画面吗?3、四人一组摆图片(其中一组在黑板摆

42、)4、反馈交流5、回答几个问题:1号车是第_X名,4号车在_X号车的后面,在_X号车的前面。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活动六:机动(数车的辆数,动画出现)活动总结: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本领?2、现在应用我们所学“前后”的知识,来做一个游戏。(1)我的前面是你,你的前面也是我;(2)我的后面是你,你的后面也是我;一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复

43、习导入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学生口答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二、引导探索 解决问题1.数圆片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红圆片13个生:蓝圆片8个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

44、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2.摆圆片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学生摆,教师巡视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3.领悟算法(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学生列式(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教师适当的引导如:13-8=5可表示

45、为:小明有13朵花,小红有8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花?学生表述,教师评价。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营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开展游戏 设问解答1. 分6组2. 交代游戏规则:(1)每组选三人抓棋。(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

46、名字的下面。(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一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教具准备:课件 ,小棒。教学过程:一、演示百

47、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习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1、实物数数。(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2)学生自由数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2、讨论

48、。(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2)师: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几?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呢?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3)抢答:一十一十

49、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学生边添小棒边数。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

50、,再指名数。)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四十二 ( )个十( )个一七十六 ( )个十( )个一九十四 ( )个十( )个一六十 里面有( )个十 一百 里面有( )个十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过?自由汇报。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五、小结师:说一说,你今天

51、学会了什么?六、练习活动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一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教具准备:钟模型、多媒体课件。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

52、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生:钟表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1、认识钟面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

53、)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1)。认读整时、半点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54、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过渡:日常生活中

55、你还见过哪些表)1.认识电子钟。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1、认一认。播放课件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2、拨一拨。(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3、动脑

56、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板书设计:小明的一天时针短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分针长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一年级数学教案12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57、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教学重、难点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