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学概论)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9965529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七章(文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七章(文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七章(文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文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文学概论)(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关于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主要从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相互渗透的环节入手,阐释文学创造发生阶段的动态过程。(1)材料储备?主要阐释文学创造的材料、材料来源、获取过程、途径、作用等问题。?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端点)。?文学创造的材料不是独立于创造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存在其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记忆中的表象)。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和信息。?材料虽是精神现象,但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的社会生活。?材料的获取过程不是直线式的简单收受,而是记忆机制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

2、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材料获取途径有如下方式:从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看,分为无意获取、有意获取;从渠道看,分为书本获取、实践获取。?只有那些进入作家大脑并且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刺激和信息,才可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材料。因为笔记或卡片上再整齐的东西,如果没有转化为记忆因子,就很难在作家创作中发挥作用。(2)艺术发现?主要阐释艺术发现及其形式、心理特征、作用等问题。?艺术发现只有产生在作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艺术发现是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观察并审视外在事物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艺术发现的形式,往往表现为作家在习见的事物中独具慧眼地觉察出蕴涵于其中的非凡意蕴。艺术发

3、现是文学创造发生的契机。没有它,不可能进入创造过程。凝合;它是外在机缘的某一突出质点与作家某一内心体验的契合;它并不改变原来事物,只是把新成分注入其中,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它是作家心理的蓦然顿悟;它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3)创作动机?主要阐释创作动机及其心理轨迹、类型、作用等问题。?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的一股内在动力。没有它,任何文学创造活动都不可能完成。?创作动机的动态轨迹描述如下:它是由需要产生的,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形成易感点,遇有外部刺激,便产生出极强的行动力量,并对整个创造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或?创作动机可分为远景动机、近景

4、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一种创作动机中可能有几种子动机的冲突,叫作动机簇现象。动机冲突造成文学创造过程的多种复杂行为模式,并给作品打上深重的冲突印记。第二节关于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主要阐释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及其方式,重点了解文学活动中创造主体的内在状况,把握创作过程中最复杂、最玄妙难解的阶段。(1)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艺术构思以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为基础,以创作动机为指导、为动力。?艺术构思指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象及其序列的过程。?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包括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等

5、内容。回忆与沉思?回忆是积极地和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回忆的发生是外在刺激或内在需要与创作中心意念挂勾时的神经传导活动,作家于此时在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常见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瞄法、按层次推论法等。?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象或意念的深沉思索,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叉活动过程,也是独特体验获得之时。想象与联想?想象就其本义来说,就是“想出一个象”。其类型有再现想象和创造想象,后者又分为比拟想象、虚构想象。所谓形象思维,就是借助想象所从事的思维。?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想象。联想是由记忆痕迹而引起的对另一事物的回忆、复现或创造。?联想的类型

6、有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此外,还有较为复杂的意义联想、关系联想等。鼓鼎铃古乐时间钟楼教堂死亡审判节奏韵律沉寂超尘响亮光黎明温暖情爱赤诚?卡希尔说:“形象里具有捕捉不不尽的丰富性”。?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灵感与直觉?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特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其特点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灵感的机制虽复杂但并不神秘,从心理学角度讲,它产生于大脑集中注意的优势兴奋之后。因此,其发生虽是偶然的,却是长期思考的结果。?直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作出的直接了解和

7、认知。直觉不是“不要”而是“省略了”推理过程,因此,它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老辣的推理训练。?直觉有两大作用:一是作家对某事物、现象的直观式把握,由此他可能迅速建构整部作品;二是作家在某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使人深省的内蕴。?直觉与灵感的区别有三:灵感是艰苦思索的结果,直觉却是对事物的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却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理智与情感?理智指作家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和思维。?情感分为情绪与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理智与情感在文学创造中

8、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促进,共同对同一创作过程起作用。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识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指作家没有明显地觉察到但暗中却对排列、组合材料发生作用的心理能力。?意识和无意识共存于同一创造过程。意识对无意识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无意识机制使用的材料要靠意识机制提供;第二,无意识机制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机制指引。2)构思方式主要阐释多种构思方式的内容。综合?综合,指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综合不是拼凑,因为它有定向性、选择性,和新颖、鲜明的整体性。突出

9、和简化?突出,指作家在构思时抓住一个意象或意念,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其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突出有两种途径:其一是浓涂重抹;其二是淡化背景。?简化,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以便传神地把握一个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突出与简化的区别是:前者以浓墨重彩、淡化背景吸引读者注意力,后者则将意象或意念上的遮蔽物剥掉,只留下最核心、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变形和陌生化?变形指作家在构思中调动想象力、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意象。?其方法有:扩大法和缩小法;粘合法;漫画法;夸张法;幻事法等。?波德莱尔说:“不变形,就无法感知。”?艺术感染力的大小取决于情感的独特、

10、明晰、真诚,固然不错,但不完全,同时还取决于与情感相联系的感觉知觉的独特变异,这种变异是深刻的,是通向理性思维的,因而是明晰的,这种变异不是故弄玄虚的,不是违心的,而是从生活与心灵的交结点上激发出来的,因而是真诚的。?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而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地具体地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的描写不会落入“套板反应”,产成一种奇特的新鲜感。第三节关于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主要阐释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如何将基本酝酿成熟的意象、意念转换为文字符号、形成作品(即由心到物)的过程。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意图与作品(即由心

11、到手、到物)的过程是统一的,但由于具体写作时,构思活动还在继续,因而,展纸落笔的瞬间,已具雏型的意象有时会“倏作变相”,造成心手不一,表现为意图与作品的矛盾。?形式有二:一是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二是作家创作动机中途交换。(2)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语调提炼的任务是寻找最准确的文字符号,把心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技巧运用则应注意如下原则:为物化心象的内在物理服务;为心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念服务。(3)即兴与推敲?即兴与推敲既是物化阶段的两种操作方式,又是作品定型的两种手段。即兴是在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作用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情况。3综合心力?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足够的材料和情感积累;特殊的气氛和契机;的开发;作家先天禀赋、气质,后天的本领、技巧。?推敲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意象物化为定型作品的过程。?由于文学创造的工具和媒介都是文字符号,因而推敲的妙处在于精雕细刻。?即兴与推敲是同一操作过程的不同侧面,不可绝对分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