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19790976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一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摘 要 本文通过对 XX 技工学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特色的案例分析,介绍了具有公路与 桥梁工程、汽车驾驶与维修为背景的老牌技工学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自己 的一孔之见。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产教结合 对口培养XX 技工学校始建于1979 年,29 年来,我们先后经历了“省交通部重点技工学校湖北省重点技 工学校恩施州交通技术培训学院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的发展历程,在二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们 一直坚持“面向市场、校厂同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格局、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定位,公路与桥梁工程、 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办学的

2、传统特色一直保持良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不断明确市场定位,坚持走校 企合作,“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基本定型。努力构建“校厂一体,校企结合”的培养平台,营造“产教 结合”的人才培养环境,实行“双向互动”的管理方式,办学特色鲜明。1 我校校企合作的特色领域1.1 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的基本条件1.1.1 建立互利互惠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要实现多赢,必须确立和遵循互利互惠机 制,才能使校企合作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持续向前发展。就技术、人力、资本等而言,企业(行业)能从 学校得到什么?学校又能从企业(行业)得到什么?回答好这个问题,才是校企每一次合作的基础。在市 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互得互

3、惠机制越来越明显,因此校企合作中认真建立互利互惠机制,才会实现 多赢,主要是三方受益:第一、学校利用企业事业的场地、管理模式、技术设备和信息等资源对学生进行 全方位教育,提升教学水平。第二、学生学到了本领,顺利找到了工作,专业对口率高。第三、我们还极 为注意在校企合作时企事业单位的利益,企事业单位招到了素质优良的员工,企业对口率高。1.1.2 多元参与机制。 校企合作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合作的形式多样化。学校和企业 (行业)的合作、学校专业和企业部门的合作、技术的合作、人力的合作、信息的合作、研发的合作等等 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社会等以多方的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

4、术、效益为结合 点,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发挥各自优势为条件,遵守市场经济规律,职业教育规律;逐步 形成互利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多元参与机制。1.2 与企业创建“战略伙伴”关系1.2.1 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成为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比如:我校与中铁十三局、 高速公路指挥部、地方公路段、洪林汽车修理厂、华硕电脑集团、红星制衣厂等企业建立了长久的合作机 制、合作协议和计划,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地方公路段、汽车修理厂等伙伴单位是我们借鉴德国双元 制模式的最早实践基地,也是首先突破专业对口与企业对口的“零距离”上岗的基地,更是订单式培训型 的首次试验基地。我们与深圳红星制

5、衣厂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指导我们今后与各类企业合作。近年来 我校计算机学科建设组主持开发的办公用品采购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无纸化考试系统 多功能证件打印系统等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各行业,得到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高度赞扬。1.2.2 通过伙伴合作关系,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与地方公路段、汽车修理厂, 电脑公司等伙伴合作的过程中,已经多年形成一个制度,即专业教师下厂(企业)参加学习、研究制度。 从 2002 年起,每个专业学科每学期都要安排 1-2 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实践学习。教师通过在 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向一线的科技人员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部分教师还参

6、与了企业 管理及产品研发等工作,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迅速提高。这一合作,成功地显示了伙伴关系式的校企合 作确实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我们在校企合作引进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充实 到教师队伍,部分人才还成我校的学科带头人。开展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形成相得益彰的战略伙伴。2 我校校企合作的主体措施2.1 建立“校企一体”的培养平台“校企一体”是我校办学 29 年来逐步发展形成的组织结构形式,也是人才培养全过程所依托的坚 实平台。我们明确办学方向,找准市场定位,对这一人才培养平台实行了必要的扩充和完善,其主要措施 是:实行校内实训力量的优化重组,组建技术(实训)中心;加大教学硬件设

7、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实 验室 校内实训基地(专业学科建设组+专业实训室) 校办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训基地和产业 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明确校办工厂既是实习工厂又是生产企业的功能定位,使其功能结构更 加科学、合理、高效、实用。该平台的基本结构如图一所示。在实际运行中,专业学科建设组和校办工厂都是学校构成单位。其中,专业学科建设组的发展目 标是建成教学、培训、生产、科研四位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培训基地;校办工厂则作为人才培养的“两地、 两场”,即不仅作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而且要成为高科技 产品的生产场所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场所。教学工作上,工厂作

8、为实习基地,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 统一要求,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和专业教师的技术培训与工程实践活动,保证完成年度实习、实训任务。在利益关系上,大多数人员享受财政工资,其生产经营的收益主要用于设备更新。工厂的部分后勤 服务工作也由学校负责。这种政策措施和管理方式,使校办工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其最大效能, 同时也保证了工厂的良好运营和健康发展。2.2 “产教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如果说,能力培养平台是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础,而培养环境则是人才培养的软件条件。培养环境 的优劣和特色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育人环境贵在真实:真实的生产、 科研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直接感

9、受到职业氛围的熏陶;真实的岗位实习、实训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专 业技术及操作技能训练,接受职业训导,从而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构筑适应企业要求的“匹配性接口”和 具有发展后劲的“基础性平台”。学校“产教结合”的培养环境有两个显著特点:1、“一个环境,两个主体”的结构框架与其他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而形成的“两个育人主体,两种育人环境”之通用模式不同,我 校培养环境具有“一个培养环境,两个执行主体”的特定模式,即学校整体培养环境和教学系统、生产基 地(校办工厂)两个执行主体。在两个执行主体中最具特色的是校办工厂提供的“企业化育人环境”,由“生产实践环境”、“教学实习环境”、“职业训导环境”三个要素组成

10、:1)生产实践环境。由于我校学生实习的地方是“两路”、汽车修理厂等成熟企业环境,拥有先进 生产设备和成熟管理机制是我院“校厂一体、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依托,也是我校 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和行业办学所形成的独特优势。2)教学实习环境。校办工厂不仅具有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真实工程环境,而且努力营造实践教学所 要求的良好教学环境:在思想上,校办工厂坚持“既出产品、又育人才;以教促产、以产育人”的指导方 针,把实习教学作为年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组织领导上,组建由校长亲自挂帅、各学科建设组为单 位的教学实习小组,配备职业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有扎实专业技术功底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各工种专职指

11、 导技师和管理人员;在教学实施上,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编制实习教学大纲和技能训练教材,由专业技 术人员现场讲授车间生产流程、典型零部件加工工艺;在实习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 生产相结合、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形式,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 主,轮换工种实习与固定工种实习相结合,以固定工种实习为主”的实习模式。3)职业训导环境。校办工厂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之一,是以其良好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传统 和规范、科学的企业管理,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提供职业素质训导。学生在工厂生产实习期间,直接在第 一线顶岗训练,完成适量的生产定额和工作任务。通过真实生产环境与企

12、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加上职业 岗位“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过硬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规则,而且 使他们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要求,初步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 素质。3 “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 教学系统与生产基地(校办工厂)之间“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在“校企一体”平台上、 “产教结合”环境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制度。在这一运行机制中,学校教学系统及各有关部门则为 工厂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管理运行环境。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3.1 工厂培训 “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达到“双师素质”。为了解决好这一

13、问题,我们注 意发挥校办工厂、伙伴企业在环境条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优势,将其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在 不影响工厂完成生产和实习任务的前提下,制订培养规划,合理安排培训计划,收到了较好效果。学校制 定了专业教师的管理文件,规定中青年专业必须教师下厂锻炼,并将其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3.2 工厂与学校共建实验室 在29年间,先后有多家企业为学校实验室捐赠“经纬仪”、“汽车故障检查仪”等众多设备,满 足了学生教学、实训的需要,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相关论文、可研、改进方案、等技术攻关难题。4 创建“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重要启示4.1 准确定位学校、正确认识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形成我校水平、特色

14、的重要前提,是学校的准确定位与我校对校企结合作正确认识。在长期的发 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定位,把握着教育与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及时正确的认识企结 合作,并进行了教育结构调整,正确地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辨证关系,做到了与时俱进。4.2 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的培养模式是关键因素职业教育是以进入职业生涯为目的、以满足岗位要求为前提的专业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必须以 能力培养为中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对口培养,为学生构筑与企业要求相匹配的技术能力 “接口”。我校在长期办学中一直坚持,并不断提炼完善的“精练实用的教学与快捷有效的培训相融合” 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为形

15、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一基本模式,针对不同专业方向、不同 人才规格、不同教学方案,可以有不同的组织、行为方式,但其本质特点则万变不离其宗文化素质、 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三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3 强大的实训体系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必备条件职业教育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使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真正贯彻实施,必须具备必不可少 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并完全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主要是以各大型的成熟的企事业单位为依托,按不同培养阶段,在不同层面上提高 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技术才干,促进学生“岗位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16、收到了良好效果。这 是形成我院办学特色的必备条件。4.4 合理的管理体制是组织基础学校办工厂及与企业一同培养学生,是一件非常艰巨复杂的事情。不同时期,也曾发生过管理不 良、关系不顺、利益不清等多种问题,有些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从总体上看,我校在学校 办工厂、校企合作方面,始终坚持了正确的管理思想,建立了比较科学合理,既遵循教育规律,又适合企 业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我校校企合作办学打下了扎实的组 织基础。结束语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专业、企业的再生、分化、重组和消亡现象层 出不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动态变化着。高校

17、培养学生的过程总是遵循着 “用昨天成熟的知识 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明天的市场服务”的一般教育规律。学校教育的相对稳定性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需要, 就业市场需要的各种专项技能培训是专业培训机构的特长。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高校培养的人才如何 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接轨从而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 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 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

18、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 切结合”。校企合作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时代不同,合作的内容、形式、机制也不同。就全国而言,职业教 育决策者、实践者、研究者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已经或正在进行研究和探索。但是对于建立适合我国 国情、模式能大力推广的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尚未进行研究。为此,本人选取已经步入成熟阶段的恩 施市交通技工学校为背景,进行工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案例研究,旨在探索、推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成 功之路。(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我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警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认真分析我省经济社会 发展状况结合学院实际,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

19、特色求发展理念,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治建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 契机,以青海政法人才培养需求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汉藏双语教学特色,推进在职民警培训 和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教育训练规模与效益的有机统一,把学院办成全省公安政法干警的培训、轮值 轮训基地和教学科研基地,为青海公安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二)学院定位准确,发展目标清晰我院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行业支持和地处藏区的特点,主动适应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 要,突出汉藏双语教学特色。坚持 在职民警培训和学历教育协调发展 ,形成了公安

20、和法律两大类专业体 系,。我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机制;队伍建设适应全省公安政法教育培训的要求; 教育培训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公安教育训练需求。到2015 年,公安政法招录改革 试点班人数 400 人,普通学历生人数控制在1000 人,在职民警培训能力年达到3000 人,努力把学院打造 成为特色鲜明的公安政法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全省公安政法民警教育训练基地。(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育训练体系学院认真贯彻“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突出警察职业教育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建立“实战牵引、战训

21、衔接”的教学训练体 系,构建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校局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培养政治 坚定、作风优良、身心健康,既有较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后续发展能力,又有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适 应藏区和胜任基层公安政法工作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基础。3、领导牵头加强与公安政法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带领教师深入公安政法工作第一线与实战岗位零距离接触,聘请一线教官参与、指导专业、课程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紧紧围绕青海公安政法工作实际和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开发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积极实践“校局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专业 课程建

22、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得到优化,课程建设 效果显著。(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人才需求调研工作,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 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特别是注重吸收业务专家和实战部门的骨干参加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建 设工作。针对警察、法律职业人文素养、法律素养、警务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以及学生 职业生涯需要,结合公安、法律工作技能特点设置课程模块。法律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行“三大平 台六个模块”;公安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行“三大平台八个模块”,每个专业都作了能力

23、结构分析 图,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培养岗位能力来确定,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均有课程标准。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和可持 续发展的需要,在“素质拓展平台”中增加“文化素养模块”,各专业都安排行政职业能力、申论 等报考公务员的必考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经验,侦查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行业依 托、过程融合、练战一体、能力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警务技战术课程教学团队始终按照“战训合一” 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各级公安机关的欢迎。(人才培养模式放在专业特色里面写) 参加安保等(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学院根据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特点,积极推行“教、学、练

24、、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倡利用多媒体、 实训场所、现代网络技术组合式的教学手段。每个专业的业务主干课普遍采取案例教学法,具备条件的课 程设置模拟现场进行教学;公共基础课体现出“一基础、二素质、三服务”的特色;公安信息系统运用 等 3 门课程完全实现网站教学和考核。多媒体教学手段基本普及,并在公安业务课教学中体现了生动性、 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效果良好。(五)依托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局合作1、学院与公安政法机关联系,针对青海社会治安特点和地域特色合作开发 9门课程,根据需求已初步 完成藏区刑事案件侦查、藏区风俗习惯与纠纷处理、民族宗教与政策、警务沟通与群众工 作等 9 门课程。邀请公安机关的

25、业务专家和骨干一并参与公安部组织的侦查讯问、刑事技术、 治安案件查处等 9 门课程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公安系、法律系与西宁市城北公 安分局合作研发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办案程序教材也完成初稿,并在2010 级试点班试用。与省公安厅科 技信息处合作开发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模拟实训平台,使用效果良好。2、聘请公安司法机关的专家来院给师生讲授有关业务领域发展计划、政策、文化理念和发展动向等, 学院也积极选派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到一线讲学,及时了解和掌握业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双方互动,互利互 惠,实现双赢。3、共同开发、研究课题 为提高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学院加强与公安政法机关的合作,深入开展

26、课题研究。2007 年以来与相关 部门共同开发完成地厅级课题28 项、省部级课题3项,其中,与省委政法委共同完成的“我省汉藏双语政 法干警的需求与培养问题研究”课题荣获全省综治工作课题一等奖。四、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投入(重点是条件)建立校局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机制,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实训,取得较好的 成效。(重点谈实践教学条件)(一)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各专业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形成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削枝强 干,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根据专业特点把实践教学时数调整到 40%70%。充分发挥校 内外实训基

27、地的作用,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大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单项实训、单元实训 综合技能演练和顶岗(随岗)实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投入 学院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制定和修订了实习(训)守则、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 列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实践教学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同时,学院加大实践 教学投入,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达1253.720 万元,实训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基本可以满足各专业课程实 践教学的需要。(三)实训基地使用效率较高,顶岗(随岗)实习效果良好学院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作用,2008 年2011 年共安排

28、2285 名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随岗) 实习,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岗位,每个实训基地都能保证按1:1 配备实训指导教师,都能保证落实实习学 生的住宿,绝大部分实训基地能发给学生伙食补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保证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另外 还组织学生参加 2008 北京奥运会、2011 广州大运会和我省重大庆典活动、集会的安全保卫工作,受到社 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的体系 再谈特色专业建设(一)根据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学院十分重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根据青海藏区公安政法工作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从专业设置和 专业特色上寻找突破口,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在全国同类院

29、校中率先开设了法律事务(汉藏双语教学)专 业,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陆续开设了法律类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2008 年又开设了治安管 理(汉藏双语教学)专业。在省级和院级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2010 年将法律事务(汉藏双语教学)、 治安管理(汉藏双语教学)两个专业确定为学院特色专业。治安管理(汉藏双语教学)专业教学内容直接 针对青海藏区公安基层治安管理岗位,地域针对性强;法律事务(汉藏双语教学)专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 用,带动其他法律类专业(群)的共同发展。(二)重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1、经过多年努力,建设了一支在青海藏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双语”师资队伍。2、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

30、基于公安司法机关工作流程,形成了特有的专业课程体系。3、2007-2010 年培养双语毕业生 896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54.4%。毕业生综合素质好,用人单位的满 意度均在 83.37%,就业率达到 75%以上,首届治安管理(汉藏双语教学)专业“试点班”学生的就业率达 到 100%。4、积极开发校本特色教材,编写了藏语文教材,翻译完成了宪法等 11 门法学教材,翻译完 成3 种15 本教学辅助资料。5、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双语教师通过开展干警培训、送教到藏区公安司法机关、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翻译录制法制宣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积极为社会和公安司法机关服务,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誉。(三)在专

31、业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培育、总结和提炼特色以培养对党忠诚,能够在藏区基层公安政法机关运用汉藏双语开展公安政法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与藏区公安政法机关密切合作,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一是坚持以服务青海及全国藏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宗旨,以藏区公安政法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 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校局合作为途径的专业建设理念;二是始终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形成“双 语+双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三是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培养;四是课程内容针对实际需要采用汉藏双语开展教学;五是积极开展特色专业教材建设工作,逐步 形成双语教学教材体系;六

32、是坚持走专兼职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探索合作育人机制,公安司法机关专家或 业务骨干、办案能手直接参与教学或指导等教学。经过几年的探索,治安管理(汉藏双语教学)专业总结出“面向藏区、基于实战、双语教学、练战合 一”人才培养模式。七、社会评价紧密结合青海藏区公安政法工作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托行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 誉良好。(二)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学院把学生就业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落实资金、人员、场地、设施“四到位”。就业指导工作实 行院、部两级管理,建立学院、系部和学生三级工作网络,加强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呈现稳步上升的态 势。学年毕业生就业率(初次)备注20082

33、00935976.32%2009201030577.05%2010201146066.96%201136982.66%(三)办学声誉良好,社会认可度高学院先后为青海培养公安政法类专业毕业生 2 万余人,遍布全省公安政法战线,被誉为“预备警官的 摇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公安政法部门的领导和骨干。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政治素质高、 富有吃苦精神、爱岗敬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较强,特别是能够适应基层工作 岗位。根据对2008、2009、2010 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反映,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满意率达95%以上。八、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为行业和社会服务(要提)根据在职民警

34、培训和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定位,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为行业和社会服务 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一)积极开展在职干警培训工作2007 年-2011年6 月,为全省公安系政法法系统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132期,培训干警10745人(次), 年平均 2000 余人。其中,在“全省民警大轮训”工作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 求,对全省6262 名公安民警轮训了一遍,使我省公安民警队伍素质整体得到提高,警务实战技能和执法水 平明显得到提升;在“全省公安机关所队长轮训”工作中,采取分层次、分地域的方法培训,在教学中形 成了“两优一创”(即优化教学内容、优选教学

35、师资、创新培训方法)的教学训练特色,增强了训练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 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我省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职民警培训工作中总结 出“因警施训、汉藏同频、战训合一、滚动推进”的培训模式。(二)组织教师到基层公安政法机关开展科技服务和参与办案几年来我院组织教师利用业务技能积极为社会开展法制宣传、业务培训、法律辅导、心理解压咨询、 送教下基层、参加公安机关命案考核、案件检查、指导、评审等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 的认可。(三)充分发挥司法鉴定中心、驾驶员培训学校社会服务机构的作用我院司法鉴定中心面向基层公安、检察院、法院、国家安全等机关等提供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法医

36、鉴定等技术鉴定服务。要求公安专业课教师把司法鉴定中心作为一个实训基地,利用自身业务技能为行业、 为社会服务,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教学收集实际案例。2007 年9 月至2011 年8月,办理法医、 痕迹、文书、交通事故等各类案件 845 个。其中交通事故案件组总结办案经验,选择近两年在我省内发生 的典型案件100 例进行剖析,组织编写出版了交通事故百案析一书。2007 年以来驾校为社会培训驾驶 员 2800 名。(一)校局合作的深度不够校局合作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我院与各级公安政法机关开展了不少校局合作项目,有一定的 成果,但深度还不够,没有真正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校局合作问题。如,没有建立、保持长期合作的组 织体制;新技术、新课题研究活动学院教师参与度不够。(二)强化校局合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坚持开门办学的原则,与公安政法机关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办学机 制,带动我院教学体系特别是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