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学计划合集8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9761386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8.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合集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合集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合集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合集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生物教学计划合集8篇(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一生物教学计划合集8篇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篇1一、教材分析:1、本期教学内容包括:探索生物的奥秘、生物体的结构、形形色色的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生活四部份,一学期上完,总计约45课时含单元检测及评讲。2、各部份的安排:探索生物的奥秘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二、怎样学习生物科学?2课时生物体的结构主要介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以及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5课时形形色色的植物主要介绍植物的主要类群。10课时被子植物的生活主要介绍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各有什么用处,并引导学生开展13个实验包括5个探究性实验各3个实践活动。20课时二、学生情况:由于是平行班,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

2、,悬殊较大。学生来自于各乡中心校以及各村小,小学自然课开设情况差异大,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三、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 完成有关新课的教学任务。讲授序言、生物体的结构、形形色色的植物、被子植物的生活。 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平时授课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其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类学生成绩都能提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除按课本要求外,还要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能力培养上有进一

3、步的要求,以适应参加生物竞赛的需要。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加强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创造时机、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多动脑,积极思维,训练其灵活多变的能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生物实验。让学生学会一些生物仪器的使用、使学生能通过实验验证一些科学结论以提高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结合一些科普读物、竞赛试题,给他们拓宽、拓深知识面。 培养全体学生会阅读、能正确理解一些现象、一些知识。 要求其作业规范化,不抄作业,培养多动脑的习惯。 培养其诚信的品德,做到无人监考也秩序井然。结合实例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和勇于探索、勇于奉献的精神。五、教学进度

4、表。课 题授课时数课 题授课时数序 言探索生物的奥秘2单元检测2第一部分生物体的结构6第三部分被子植物的生活13章14单元检测2单元检测246章10单元检测2第二部分形形色色的植物7期末复习15计划人:年 月 日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篇2一、教学重点难点初一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不考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二、三年级为会考,记入中考成绩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习目的。1、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本教

5、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活动课。2、突破难点,靠结合现今实情,强调其知识应具有其多面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从本质上学习生物知识。尽可能结合当地实际作物,以及学校的多媒体教具,以使生物课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二、教学工作理念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

6、发展。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三、教学工作策略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自己。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内容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

7、动的教学新境界。4、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习进修机会,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可以增长见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较大的进步,对学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5、积极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6、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使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促进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和毅力。7、汇总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对学生

8、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进行生物与生活相关知识的联系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能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共性和区别,知道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方法。3、能说出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大致过程及意义。4、能够运用细胞分裂、生长的知识解释生物生长的现象。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进一步熟练使用显微镜。2、练习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的简图。3、会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分析并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情感目标:1、通过在_中的各项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并能够遵守实验纪律。2、通过学习有关

9、细胞的知识,初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认识_于实践的观点。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细胞重点: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的知识。2、临时装片的制作。难点:1、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2、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动态过程。教学手段: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同步教学。教学设计思路:1、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中详细地列出了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具体步骤的图片。要求学生熟记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并得到初步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可以利用第一课时中的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让学生初步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利用第2课时中

10、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进行巩固。2、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也是本节的重点。学生只有了解清楚细胞的结构和结构,才有可能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及后面各章里的知识。由于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不完全清楚,所以在学生观察临时装片,要给出相应的挂图或用实物投影展示装片中的实际状态。并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要详细的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准备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可把实验器材的品名顺序写

11、在一块小黑板上,便于学生检查。)3准备示范镜。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3课时)第一课时: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一、引言:请一位同学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由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大家一起回忆显微镜的使用。引入课题:“在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我们曾使用了永久装片。但当我们要研究某一新的生物材料时,就必需不断的进行显微观察,这时,我们就要制作临时装片。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二、讲授新课:1、临时装片的制作:(1)让学生按要求将显微镜安放好,对好光,准备使用。(2)介绍实验用具及其用途: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碘酒等等。(3)制作临时装片:教师先示范并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跟着教师一

12、步一步完成。强调:擦拭的重要性。滴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滴水太多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撕取或洋葱鳞叶表皮,以0.5cm0.5cm为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盖玻片时防止出现气泡及气泡的识别。调焦观察应严格按照显微镜的操作规程进行,为在急于看临时装片的内容(4)在完成后可让学生独立地再做一次。(5)小结,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归纳为“擦”、“滴”、“取”、“放”、“盖”、“染”、“观”等(染色不是必须的基本步骤)。2、临时装片的观察及植物细胞的结构:(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与挂图所示相对应的各个结构,并认清它们的位置。(2)老师利用挂图和细胞立体模型

13、来讲述细胞各结构的特点、位置和基本功能。注意:讲述顺序应由表及里。明确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第2课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一、引入:先让一位同学,指出植物细胞结构挂图中的各部分结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总结,并在黑板上画出植物细胞示意图。引出课题:“组成动物的细胞又是怎样的呢?”二、讲授新课:1、临时装片的制作:(1)阅读课本中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指出与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不同的步骤。教师总结。(2)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2、临时装片的观察及动物细胞的结构:(1)提

14、问:动物细胞在结构上与植物细胞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组织学生对照挂图观察临时装片,并进行讨论。(2)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口腔上皮细胞示意图,边总结动物细胞的结构。并组织学生对照板图得出结论: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3、小结:由此可见,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4、画生物图的要求:(结合板图讲解)要求:(1)真实。(2)注意图的大小、比例。在图纸上的位置要恰当、美观。(3)画好图后,要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指示线应水平画在图的右侧,指示线末端注明名称,字迹要工整。图的下方,要注明这个生物图的名称及放大倍数。(4)用3H铅笔。(5)较暗部分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明亮部分

15、则用稀疏的铅笔点来表示。(点点时,要求铅笔与纸面垂直,点出来的点应是细圆点。)要求学生对照显微镜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画生物图。第3课时:生物的生长导入:先请学生描述生活中熟悉的生物生长的现象。提出问题: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引出课题:生物的生长是由基本单位细胞的某些改变引起的。讲述新课:一、设置学习情景:提出问题:一粒种子长成一棵苍天大树,生物体内的细胞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总结:生物体的生长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1、利用挂图、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学习细胞的生长的过程。(录像或课件可以让直接学生建立动态的认识)观察后提出问题:细胞在生长

16、各部分的结构有什么变化?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细胞内液泡增大的结果。2、通过提出问题:细胞的生长是否一直生长下去?组织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问题(详见附录)。教师总结:对于体积相同的个体,如果组成的单位结构最小,总的表面积就越大。3、利用挂图、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学习细胞的分裂。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细胞的不同分裂方式、讨论细胞的分裂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总结: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植物细胞在中部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4、小结: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生物体由小长大。四、设置新情景,引出

17、下节课题。提出问题:生物体内的细胞形态是否都一样?是否都具有分裂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叶横切切片,得出结论:生物体内的细胞的形态是不相同的。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板书:第二节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制作步骤:擦、滴、放、盖、染、观二、植物细胞的结构:三、动物细胞的结构:四、生物的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的生长: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分裂附: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计算:1、正方体边长4cm总体积总面积2、各正方体边长2cm总体积总面积3、各正方体边长1cm总体积总面积结论:探究活动一、对胞间连丝的观察实验课题:茄科植物胞间连丝的观察实验目的:认识多细胞植物体的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联系。实

18、验材料:新鲜的红辣椒果实、显微镜、刀片、载玻片、盖玻片、红墨水实验步骤:用刀片沿新鲜的红辣椒的果皮表面平行方向,切取一薄片(或把辣椒的果皮里面朝上平放桌面上,用快刀刮去肥厚物质,使之很薄),加碘液染色制片观察。在高倍镜下,可以看见其表皮是由不太规则的细胞群构成的,细胞中有着淡黄色的细胞质。细胞壁很厚,着深黄色,壁上有小孔(纹孔),孔里有细胞质丝穿过。此实验可用红墨水染色30分钟,然后吸去多余的染料,加水封片镜检,可见其细胞质被染成粉红色。也可观察到纹孔和胞间连丝。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

19、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

20、、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三、本期教材内容(学科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 到 “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四、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与

21、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8)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五、教学方法及其措施1、认真分析了解学生情况,

22、熟悉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拟订教学计划。2、采用多种措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多实施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主动地学习生物。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好实验课。课前教师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实验操作,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总结,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马上解决,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6、每

23、一章测验一次,随时关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7、期中、期末认真组织学生复习,争取在考试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取得好成绩。8、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做一次教学质量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六、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第四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课时第二节 人三生殖 2课时第三节 青春期 1课时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2课时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课时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2课时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

24、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课时第三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2课时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课时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课时第五章 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1课时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课时第六章 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课时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课时第四节 激素调节 1课时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课时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篇5本期的教学内容: 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

25、“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计划4。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期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及其采取的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

26、习技能和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按大纲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4、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其本质和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打好基础、培养能力。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的养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5、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单

27、元章 节教 学 内 容课 时四1人的由来52人体的营养53人体的呼吸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65人体废物的排出2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77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4期末总复习第四单元的第一章第七章(待定)合计33文 章课件 中国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篇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

28、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教学设计方案重点: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松的形态结构对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难点:松的形态结构与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设计思想:学生对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由于上一节学习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对于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的这方面内容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手段:以学生观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一、导入: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问题:带硬壳的松子是松树

29、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2、学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种子后,出示松树带种子的雌球果(已裂开)和杏的果实(可用刀剖开),引导学生观察松子和杏仁分别长在松和杏的什么结构上?种子是否裸露?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总结:(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实。(2)杏的种子长在果实内,种子是不裸露的,属于被子植物。松的种子长在雌球果上,种子是裸露在外的。这一类种子植物称为裸子植物。二、讲授新课:(一)松的生活环境: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自然界,在电影电视中所见到的松树的情况,说出松树的生活环境,使学生了解松树不仅广泛生活在陆地上,而且还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甚至是岩石的缝隙中。(二)松的形态结构:

30、1、出示有关松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松的根、茎、叶等结构的形态特征,分析松为什么能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2、组织学生讨论、汇报3、总结、补充:松树的根系十分发达;茎杆高大、粗壮;叶呈针状。4、出示录像或挂图:简单介绍松的生殖过程。注意:由于学生没有较多有关传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绍的内容一定要很简单。重点强调一点: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种子,且种子是裸露的,带有翅。(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出示录像:介绍我国的裸子植物。2、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总结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纠正和补充。(四)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和经济意义:1、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裸子植物

31、对自然界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出示有关介绍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3、总结、补充。三、作业:请学生列表总结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篇7新的学期已经来临,为了保证新学期的工作正常和顺利进行,制定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资料本学期要完成七年级上册的全部资料。包括: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奇妙的声明现象、严整的生命结构、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类)二、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2、3、4四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初一的孩子抽象思维潜力还比较弱,加之生物学又是一门新的课程,因

32、此,教学中注意想办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三、教学理念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好处”。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潜力,突出创新潜力培养。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生活,始终渗透STS精神。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用心主动的学习态度。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

33、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四、教学工作策略措施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简单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潜力和锻炼自己。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潜力。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资料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实现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4、用心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习进修机会,从各个方面充

34、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能够增长见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较大的进步,对学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5、用心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6、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使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促进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和毅力。7、汇总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进行生物与生活相关知识的联系练习,提高学生的综

35、合应用潜力。五、教学进度:略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篇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根的功能和形态特点以及根系的类型。2、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根的组成,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使学生建立起植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点。教材分析1、根的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根的形态主要由根的组成决定。只有分清根的组成,才能理解根系分类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了解根系的特点。(2)根系的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原因有二。其一:根系是指,一棵植物生有的所有根的总和。它包括植物地下部分的所有根,也包括地上部分的根,如气生根、

36、不定根等。其二: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应该是很广泛的,所占的体积应超过地上部分的体积(实际往往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体积),至少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根系的支持和吸收的作用。(3)根系的种类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因为:根系的种类可做为植物分类的一个依据,了解这一依据,对认清植物的属性是有帮助的。2、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往往容易把须根系误说成须根,或认为须根系主要是由须根组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说明:主要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也可比喻为:须根系中的根彼此间几乎没有粗细之分(与直根系相比)

37、,外观似胡须,故称之为须根系。强调:植物的根主要有三类,即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侧根(长在主根上的根)、不定根(长在茎、叶上的根),没有须根。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根的组成;根系的概念及种类难点: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设计思想: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根的实物,让学生直观的学习根的组成和根系的特性,分析根的生长特性,并利用探究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提问:种子萌发时,哪部分最先发育出来?2、组织学生回答。3、组织学生分析根的功能。4、总结,引入新的课题。根有固定植物于土中,并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

38、无机盐的作用。无论什么形态的根,它们的作用基本相同。根为什么能吸收水和无机盐?根的结构是怎样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先了解根的形态。二、讲授新课:(一)根的形态:1、组织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根的实物样本,让学生认识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的特征。2、利用实物投影出示菜豆、小麦的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二类幼苗的根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2)二类幼苗的根主要是由什么种类的根组成的?3、总结:(1)主根是由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侧根是在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主根上生出的许多的分枝根;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为不定根。(2)直根系: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3)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可作为鉴别不同类型植物的依据之一。(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1、实物投影出示完整的根系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根系有向地生长的特性-向地性。根系地下分布的深度甚至可以超过地上主茎的高度。2、提出问题:根系的这种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3、组织学生分析原因并设计有关探究根的生长与水的关系的实验。4、讲解:根除了具有向地性,还有向水性和向肥性。这样有利于根广泛的吸收营养物质。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肥料不均匀,就会引起根系生长不均匀。所以在灌溉和施肥时,不仅要使水分和肥料在土壤中分布均匀,而且一次灌溉要浇透、施肥要深层,这样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