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19714791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英汉语言物质构造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英汉语言物质构造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众所周知,中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标准和思维方式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譬如,考虑问题时,中国文化重综合,而西方文化那么重分析1;在标准人的行为上,中国文化重德轻律,而西方文化那么重律轻德;对象都是病人,中医和西医在对待病人的出发点上却迥然不同2;同样是下棋,中国人喜欢围棋,而西方人那么倾爱国际象棋;都是进餐,中国人就餐用筷子,而西方人那么用刀叉。为什么中西方文化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呢?学界从地缘学3、社会形态、经济构造等多种角度对这些差异进展了有益的讨论4。这些讨论对于我们深化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颇具启发意义。笔者

2、认为,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因素深化影响着中西方文化,那就是他们的语言。语言本是文化的一局部,但反过来也影响和制约着文化的形成和开展。本文拟从英汉语言物质构造文字构造、句子构造、语篇构造的特点来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成因。一、从英汉语言的文字构造看中西医学观的差异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所采用的外部建筑材料5,是语言的物质实体。英汉语言文字构造迥然不同,其对使用语言的人的世界观的形成和开展有着很大影响。汉字都是用一些构造单位以不同方式一层一层组织起来的6,是音、形、意三位合为一体的;而英语是单纯的拼音文字。也就是说,汉字是一个综合体,它所反映出来的世界是一个有组织的全方位的世界;阅读汉字的人看到的汉字所

3、表达的语意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一个整体,阅读者是在全方位地感受,而不是在剖析;比方,男字,任何阅读者只要认识这个字,一个雄赳赳、力拔山河的完好的男人就展如今阅读者面前。与之相反,英语却是单纯的拼音文字,其单词的构成是由26个字母,按照一定的规那么构词法组合而成。这种方式形成的单词,其自身无法显示其含义,是非常抽象的,需要用语音和别的文字进展解释说明,方知其详细含意。比方,an这个单词,阅读者首先关注到的是、a和n这三个字母,以及这三个字母是否按照规那么构词法正确排列拼写,然后在此根底上才能去认识和理解an这个单词。也就是说,英语单词的构造所反映出来的世界,是一个把零散部件字母安放在它所应该在

4、的位置上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个无血无肉的静物,阅读者首先需要对它进展剖析。由此可见,汉字是有血有肉的、活灵敏现的有组织的综合体;英语的单词那么是机械不动的一个组合物。这两种语言在文字构造上的差异,正好表达了中西方综合式和分析式两种不同思维方式,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医学观的形成和开展。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萨丕尔EdardSapir认为正像数学推理非借助一套适当的数学符号不能进展一样,没有语言,思维的产生和日常运用未必更能想象7。萨丕尔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语言决定思维。文字构造的差异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差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异。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影响到人们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与病理过程的观察和分析。中

5、医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局部,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因此,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根底,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症型,以辨证论治原那么,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到达阴阳调和而康复。因此,中医的核心观点是整体、辩证、综合。而西医那么是把人体当作一部机器来对待,这台机器是由一个个的部件各种器官、组织、细

6、胞、分子按一定的规那么生理构造组装而成。当某个部件出问题时,西医采取的是头痛医头的定位式、剖析式的治疗方法。中医强调人体调理、阴阳平衡的观点,实际上就是把人看成是有机统一、恒动、和谐的综合体;而西医侧重于人体构造的剖析,实那么强调了局部、静态的分析,表现了西方典型的分析式思维方式。二、从英汉语句子构造看中西法治观的差异句子是语言运用的根本单位,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可以表达完好意思的语言单位。英汉语句子构造的差异极大,他们的差异极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西方人重律轻德而我国重德轻律的法治观。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就句子的构造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835。英语句子构造受严格的、外在的规那

7、么约束,句型根本都是围绕主谓语构造而旋转,这个主谓语之间有着强迫性的一致关系。一般来讲,英语的句子构造在主谓构造的根底上,形成了以下五种根本句型:第一类包含一个不及物动词:Heae;第二类包含一个及物动词及其宾语:Herteletters;第三类包含一个双宾语一个间接宾语和一个直接宾语:HetaughteEnglish;第四类包含一个系动词及主语补语:Heisateaher;第五类包含一个宾补动词、宾语及宾语补语:eadehiking.另外,一个句子假设要增加其他的附加成分或构造,就必须借助各种关联词,该句子才能进一步延伸开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英语句子不管有多复杂,它都是在主语+谓语这样

8、一个主框架下运行,印欧语的语句生成机制是以大制小,以主谓构造的框架为纲去处理各层构造单位9。而且,在这个框架中,主句的动词是核心,该动词首先受制于句子的主语,其次它的性质决定着整个句型的开展变化,也就是说,一个英语句子只能有一个动词,假设需要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动词来表达更复杂的语意时,就必须借助相关的语法规那么,如连词、不定式、分词构造、从句等才能使用这些动词。而且,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也因受语法规那么的约束而固定不变。英语句子构造的这些特点正好表现了西方人的法律观:他们首先设定人本性恶,认为人从本质上来讲是向恶的,所以其行为正如英语句子中的动词一样必须受

9、语法规那么的约束;假设没有规那么的约束,必然会犯错,甚至犯罪。在这样的观点支配下,西方人早在古罗马时代的十二铜表法中,就提出了充分表达西方现代立法理论的三个重要原那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财产所有权不容进犯。这三大原那么实际上说明的就是:任何人,不管其地位、身份、财富有多大差异,其每一步行为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都受到法律的约束;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人的一切活动均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框架下进展。这种法治观不正是英语句子构造中的法治吗?而汉语句子没有明显的外在的规那么约束,其句型构造很难进展归纳总结。句子主谓语之间没有强迫性的一致关系,句子构

10、造的延伸和变化也不受主谓框架的限制,动词的使用不受约束,动词不是句子的核心,也不决定句型的走向和开展,动词、名词、形容词等都可以作谓语,句中词语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词序和使用虚词来表达,句子构造主要受语意的约束,随意而行。所以汉语句子构造更多地受使用者的支配,恰似王力先生所说:中国语言是人治的835。因此我们常说:一个句子,只要达意就行。比方,元代散曲作家、词人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春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作者把描绘六种自然景物的名词铺排叠加:孤春、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和寒鸦就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萧瑟寂寥的秋景图。当然汉语句子的构造并非真的就完全随意而行,无拘无束。实际上,汉语句子也有其遵循的规

11、那么,只不过其规那么不像英语句子那样,有外显的、明确的语法规那么,汉语句子遵循的是隐性的有弹性的规那么。而且这些所谓的规那么常常需要使用者通过感悟才能体会到。比方,句子构造要求语意通顺连接,形散而神不散,整体和谐完美等。汉语句子构造的这些特点也反映和影响了中华民族对法律和道德的取向,汉民族不是重律轻德,而是重德轻律。因为汉文化坚信人的本性是仁慈的,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既然是仁慈的,那么人的行为,就像汉语句子中的动词不用明确的规那么约束一样,也不需要靠强迫的规那么法律来约束,而是通过行为人的自省和反思来标准的,指导其自省和反思的是仁、义、礼等道德理念10。而这些道德理念不是强迫性的法律条文,

12、他们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奉劝性和感悟性的,是通过行为人主观上的自身修养来到达的,需要行为人通过对汉文化的感悟才能去体会。故汉民族重德轻律。三、从英汉语文章的语篇构造看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好语义的自然语言,语篇构造指的表示完好语义的文章的组织、构造。从语篇构造来看,英汉语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反映了西方民族直线型思维方式和汉民族螺旋型思维方式的特点11。英汉语篇的目的都是为了阐述一个主题。但英语的语篇,通常是开门见山地点出主题,然后对此主题进展层层推演,最终到达对主题的全面说明。这就是英语思维先总述再展开的所谓直线形形式12

13、469;请看下面这段文字材料:Allfthesi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alsienesareinterestedinpatternedregularitiesinhuansialbehavir.Thedistintinsangthesialsienesarehieflyinthekindsfregularitiesfinterest.Enisfusesnpatternsintheprdutin,distributin,andnsuptinfgdsandservies;Plitialsieneinvestigatestheayspeplegverntheselvesraregverned

14、;thepriarynernisithpatternsinthedistributinfperandpartiipatininfralrganizatins;Silgyisnernedithpepleandithrulesfbehavirthatstruturetheayinhihpepleinterat.Psyhlgyupiesitselfprinipallyithpatternsflearning,tivatinsandentaldisrders.Anthrplgyhastraditinallyliiteditsinquirytsall,preliteratesietiesandhaste

15、ndedtfusnultureandulturedsyste这段文字材料是从一篇介绍社会科学所属各学科的文章中摘选出来的。该短文的第一句:Allfthesialsienesareinterestedinpatternedregularitiesinhuansialbehavir所有的社会科学都是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形式化规那么进展研究。是主题句,它为整段开展搭建了严密的逻辑框架,并以之统领和约束整段的语义范围,随后针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形式化规那么这一主题,作者分别对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所研究的对象进展阐述,所阐述的内容有序衔接、条理明晰、层层推进,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好的语义场,全面地

16、阐述了本段的主题句。而汉语的语篇构造与英语不同,汉语语篇常常是首先对主题有关的外围话题进展分述,然后据此归纳出主题,这就是汉语语篇的先分述后总结的所谓中文螺旋式12469的思维方式。我们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一段话为例: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里司马迁不是首先说明主题,而是引经据典,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历史典故,把这八个跌宕起伏、充满

17、悲情壮怀的故事,一一展现给读者,一气呵成地使读者在万千的思绪中,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本文的主题: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通过对以上两篇中英文短文的比照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英汉语篇构造差异很大。这些特点和差异反映在中西方思维方式上,就好似是中西方人在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引领下所下的两盘不同的棋:一盘是西方人热爱的国际象棋,另一盘是中国人的国粹围棋。尽管两种棋的目的都是为了赢棋,但行棋的思维方式却不一样。国际象棋这篇文章毫不隐晦,直截了当地就摆出主题句杀死对方的主帅,然后,针对这一主题,以一系列一环扣一环的、极富逻辑推理的连珠妙招,诸如将王和送吃等战术手段完美地演绎了主题句。这样的

18、行棋方式,恰似一篇典型的英语语篇段落写作的思维方式。再看看围棋,它可不像国际象棋一开局就进入主题句,而是首先谋篇布局,从外围入手,以各种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手筋、打劫等战术手段,渐渐地展现自己的主题句或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赢得成功,或以强势追杀对方一大片子而赢得成功。所以围棋的博弈反映的是典型的、符合汉文化螺旋型思维方式的语篇构造。除了以上三大区别以外,英汉语之间许多细微的差异,都能表达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比方,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所以,汉民族对待世界就是以人为本,而西方人那么是轻人重物;汉语的字与字的组合才能极强,英语的单词却常常是单兵作战,一词多意。所以汉民族崇尚整体,讴歌集体主义,而西方人

19、那么突出个人才能,颂扬个人奋斗;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英语句子中的分工非常明确,谓语就只能由动词充当,名词和形容词就没有充当谓语的功能,因此不同词性的词只能各司其职,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句子;而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汉语句子中却没有这么明确的分工,它们均可在句子中作谓语,因此衡量汉语句子正确与否就不能以词性为标准,而更多的是看句子是否通顺、和谐;英汉民族就餐方式上的不同也正好反映出英汉语言的这一特点,汉民族习惯用筷子,两只筷子,没有明确的分工,只要用得和谐顺畅,就能夹菜进餐;西方民族却喜欢用刀、叉、勺,刀、叉和勺的分工就十清楚确,只有当刀、叉、勺都各司其职,其进餐才能完成13。四、结语综上所述,英汉语言的特点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语言和思维的开展过程来看,尽管人类思维的形成先于人类语言的形成,但只有在人类有了语言后,其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构造和内容才有了质的飞跃,因为人们是通过语言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人们习得语言时,也就从语言中习得了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形成了基于本族语言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标准和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