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对比》PPT课件.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9689877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色彩的对比》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色彩的对比》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色彩的对比》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色彩的对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的对比》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 色彩的对比,主讲:李纪伟,对比的种类: 色相对比、 纯度对比、 明度对比、 从色彩的形象来划分,对比的种类有: 形状对比、 面积对比、 位置对比、 虚实对比、 肌理对比、 从色彩的生理与心理效应来划分, 对比的种类有: 冷暖对比、 轻重对比、 动静对比、 胀缩对比、 进退对比、 新旧对比、,从对比色数来划分,对比的种类有: 双色对比、 三色对比、 多色对比、 色组对比、 色调对比、 另外还有: 同时对比、 连续对比、,一、色相对比,定义:色相对比是由色相间的差别造成的对比。,色相对比关系的强弱,可以色相在色相环上距离与角度来表示。以 24 色相环为例,任选一色作为基色,则可把色相对比分

2、成邻近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与互补色等多种类。,色相对比的种类:,中差色,对比色,邻近色,类似色,在 24 色相环上指间隔 60度一 120度 ,相差 4 7 色之色。,在 24 色相环上指间隔 120度一 170度 ,相差 7 1l 色之色。,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在 24 色相环上指间隔 15度一 60度 ,相差 2 3 色之色。,互补色,是色相环中相 180度的两色。,中差色 如红与黄、红与蓝、蓝与绿。它的对比效果间于类似色与对比色之间,因色相间差异比较明确,色彩的对比效果比较明快。,特例: 如红与蓝之间明度差很小,相配时就需在明度、纯度和面积等方面加以调整,不然亦会产生沉闷

3、的感觉 。,对比色 色彩对比效果鲜明、强烈,具有饱和、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 注意:它的使用有可能产生不协调感 。,邻近色: 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 从色相环上可以看出,邻近色之间在色相上差别很小,一般看作同色相的不同明度与纯度的对比,是最微弱的色相对比。,如: 以邻近色作配合就会感觉单调,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之不足。邻近色又称为同类色 。,类似色和邻近色,如: 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 绿与蓝、蓝与紫、紫与红, 均属于类似色。,特点: 类似色比邻近色的对比效果要明显些,类似色相之间含有共同的色素,它既保持了邻近色的单纯、统一、柔和,又具有耐

4、看、明确的优点。 提醒: 类似色和邻近色要在明度或纯度上求变化,不然亦会流于单调,还可以用小块对比色或灰色作点缀以增加变化与生气。,如: 以蓝为主色,再加进小面积的黄色或橙黄色,或者以冷灰色用小块对比,就会觉得比较生动和丰富。这种方法也适应于邻近色对比。,补色对比是色相对比中最强的一种对比。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大的鲜明度。 从三原色看,补色关系是一种原色与其余两种原色产生的间色对比关系, 一般来说只有三对,即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互补色相配,能使色彩对比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对人的视觉具有最强的吸引力并获得满足。 ”补色对比强烈可以用来改变单调平淡的色彩效果,但是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乱杂、刺激、生硬

5、等弊病 。,哥德在色彩论中说:“当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便会立即行动起来,它的本性就是必然地和无意识地立即产生另一种色彩,这种色彩同原来看到的那种色彩一起完成色轮的总和。”指的就是补色关系。 伊顿则在色彩艺术中进一步阐明:“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互补色:,总结: 人们喜爱色彩,往往是喜爱有一定纯度的色相,不同程度的色相对比,有利于人们识别不同程度的色相差异,也可以满足人们对色相感的不同要求。各种色相对比都有其特定的色彩效果,色相对比是诸种色彩对比中最赋魅力的。,纵观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色彩调配形式,运用色相对比是最常见而巧妙的方法之一。,如敦

6、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 ,都采取用了色相对比并取得了饱满的色彩和视觉心理效果,在建筑 、织绣图案 、民间年画 和其它民间美术品的配色中,更是积累了使用高纯度的色相对比经验 。,二、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指色彩间深浅层次的对比。 由于色彩的明度概念包括着两个内容,一是指同一种色之间的明度差,一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差,所以明度对比也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 。 如果用黑色和白色按等差比例相混,建立一个 9 个等级的明度色标,最深为 1 ,最亮为 9 。,三个明度基调: 由 1 3 级的暗色组成的低明基调; 由 4 6 级的中明色组成的中明基调; 由 7 9 级的亮色组成的高明基调。 低明基调具有沉静、厚重

7、的感觉,中明基调具有柔和、稳定的感觉,高明基调具有优雅、明亮的感觉 。,如: 明度弱对比相差 3 级以内的对比,又称短调,具有含蓄、朦胧的特点; 明度中对比相差 4 5 级的对比,又称中调,具有明确、爽快的特点; 明度强对比相差 6 级以上的对比,又称长调,具有强烈、刺激的特点。 黑白之间跨越 9 级明度为最强的明度对比。,明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彩明度差别跨度的大小。,运用低、中、高基调和短调、中调、长调等六个因素可以组合成许许多多明度对比的调子 以第 8 级色为基色 ( 即面积较大之色 ) 以第 1 、 9 级色为搭配色 ( 即面积较小之色 ) 可构成高长调 ; 以第 8 级色为基色,第 5

8、 、 7 级色为搭配色可构成高短调 ; 以第 5 级色为基色第 1 、 9 级色为搭配色可构成中长调 ; 以第 5 级色为基色,第 7 、 9 级色为搭配色可构成中高短调 ; 以第 5 级色为基色 ,第 3 、 1 级色为搭配色可构成中低短 调 ; 以第 2 级色为基色,第 1 、 9 级色为搭配色可构成低长调 ; 以第 2 级色为基色,第 1 、 4 级色为搭配色可构成低短调 ; 以第 9 级色为基色,第 1 级色为搭配可构成最长调 。,这是以三色配置为例所总结出来的配色规律,须要提醒的是:在色立体中,每一个明度级差的水平断面上,是包含各种不同色相与纯度的色标的,各取一二种色、或有的取一种有

9、的取二三种色相配合,便可产生无数种变化各异的配色效果。所以,这里说的高短调或中长调可以是三色配合,也可变化成四或五、甚至更多的色种配合。,假如我们将色彩的诸种要素和对比关系想象成一个色彩逻辑的网络,色彩的明度性质就是这一网络的枢纽,通过这一枢纽,我们可以把色彩的视觉规律贯穿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色彩三要素中,明度作为隐藏在色彩华美肤肌内的骨骼,对色彩的构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明度关系在色立体中的位置,也说明了它在色彩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在各种形式的色立体中,明度色阶表总是一个中心轴,任何一个位置的颜色都限定在明度色阶表的一定位置上,孟塞尔色立体最清楚地说了这一点 。 这个无彩色的中心轴顺着纯度系

10、列逐渐向外扩散越变越鲜明,反过来说,所有鲜艳夺目的色彩都顺着纯度系列逐渐变得失去光彩,直至最后,只留下了它们的内骨架明度。,明度对比小结,据估测,色彩的明度对比的视觉反映要比纯度对比强三倍,这个数据的精确性虽难以肯定,但是明度对比的重要性足见一斑。 色与形总是同时发生的,在色彩三要素中,明度关系对图形所产生的突出影响,是协调形与色的表现手段的重要环节。,明度对比是色彩现象中重要的因素之一,色彩的层次与空间的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 只有色相对比而无明度的对比,图形的轮廓形状难以辨别,只有纯度的区别而无明度的对比,图形的光影与体积更难辨别。,三、纯度对比,纯度对比是指色彩间含有标准色成

11、分多少的对比,即色彩间鲜艳程度的对比。,可以是鲜艳色彩与带灰色彩之间的对比 ,也可以是各种带彩的灰色之间的对比 ,还可以是鲜艳色彩之间的对比等 。,色彩可以由 4 种方法降低其纯度:,加白:纯色中混合白色,可以减低纯度、提高明度,同时各种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如曙红加白,得出带蓝味的浅红,色性变冷; 加黑:纯色混合黑色即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各种颜色加黑后,会失去原有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着、幽暗; 加灰:纯度混入灰色,会使颜色变得浑厚、含蓄。相同明度的灰色与纯色混合,可得到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 加互补色:纯度可以用相应的补色掺淡。纯色混合补色,相当于混合无

12、色系的灰,因为 一定比例的互补色混合产生灰,如黄加紫可以得到不同的灰黄。如果互补色相混合再用白色 淡化,可以得到各种徽妙的灰色。,纯度基调分类,纯度对比也可以用明度对比中分级差的办法加以分析。我们可将一个纯色与无彩色灰 按等差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 9 个等级的纯度色标,,在此划分为三个纯度基调: 由 1 3 级的低纯度色组成的低纯度基调, 由 4 6 级的中纯度色组成的中纯度基调; 由 7 9 级的纯度较高的伍纲成的高纯度基调。 运用纯色相组成的基调为全纯度基调,是极强烈的配色。,纯度差决定纯度对比的强弱 纯度中的对比,是纯度差间隔 4 6 级的对比 纯度强对比,是纯度差最大的对比,如: 纯度

13、弱对比,是纯度比较接近的色彩对比, 如: 亮红与纯红,亮红与纯蓝等配色;,如: 饱和色与含灰色的对比; 含灰色与无彩色系黑白灰的对比;,如: 高纯度色或纯色与无彩色系黑白灰的对比。色彩的模糊与生动是纯度对比引起的,用一种灰色来衬托鲜艳的纯度,由于色彩同时对比的作用,鲜艳之色会更加生动,纯度对比的特点,六个标准色之间不存在纯度差而有明度差,从而造成不同纯色之间很难划定出一个区分高、中、低纯度差的统一标准,这在孟塞尔色立体中有明显的体现。,例如: 若 10 个阶段以上的纯度对比应称为纯度强对比, 弱3 个阶段以下的称纯度弱对比,其余称纯度中对比。,不同基色评定标准不同,纯色的纯度相当低的色相,差

14、4 个阶段以上的纯度对比就应称为纯度强对比,差一个阶段的称纯度弱对比,差二至三个阶段的称纯度中对比。,1、 纯色明确、艳丽,容易引起视觉的兴奋,色彩的心理效应明显。 2、 含灰色等中纯度基调丰满、柔和、沉静,能使视觉持久注视。 3、低纯基调单调耐看 ,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4、 纯度对比还能增强用色的鲜艳感。即增强色相的明确感。,由于纯度倾向和纯度对比程度的不同,色彩的视觉作用与感情影响各有特点,单一纯度对比表现的形象比较模糊。,在同色相、等明度条件下的纯度对比, 总特点是柔和、细腻、微妙。 越是纯度差小,这种特点愈强烈。 清晰度低越低,柔和感越强烈。,小结,严格地说,加入黑白灰色是造成明度差的

15、主要手段,由于从理论上讲黑和灰中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所以同时也可以造成纯度差。所以加白应该被排除在外。 但是复色本身包含了三原色成份,复色加白实际上起了加灰的作用,而复色是大量的,所以复色加白亦成了间接地造成纯度差的手段之一。用黑白灰造成纯度差,一定要理清其中的转换关系,不然就会模糊对纯度概念的认识。 原色和间色之间不存在纯度差,而只有明度差。三原色和三间色合而为六个标准色,所以纯度是以各种包含标准色的比例为依据的。,利用纯度变化可以造成数不清的中间灰色,这些色彩在配色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带有色彩倾向的灰色,有柔和而悦目的视觉效果。 如果用色过于强烈而刺目,就可以用 低纯度的灰色来起调

16、和作用。当然,过多用低纯度灰色会显得贫弱无力如在其中加少量鲜 明的色块作点缀,就会变得生气盎然,这是一种很保险的配色办法,所以经常被采用。,纯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的色相越鲜明。 纯度对比过强时,则会出现生硬、杂乱、刺激、眩目等感觉。 纯度对比不足,则会造成粉、脏、灰、黑、闷、火、单调、软弱、含混。,对视觉来说,一个阶段差明度对比的清晰度等于三个阶段差的纯度对比程度。,利用纯度差的配色方法创作一组风景画,四、冷暖对比,冷暖对比是将色彩的色性倾向进行比较的色彩对比。冷暖本来是人皮肤对外界温度高 低的条件感应,色彩的冷暖感主要来自人的生理与心理感受。,太阳、炉火、火炬、烧红的铁块本身温度很高,它们射

17、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使空气、水和别的物体的温度升高,人的皮肤被它们射出的光照所及亦会觉得温暖。 相反,大海、高天、远山、雪地等环境是蓝色光照最多的地方,蓝色光不导热,这些地方的温度总是比较低,人在这些环境中只会觉得冷。,可见冷暖的提法,不但来源于色光的物理特性,更大量的来源于人们对色光的印象和心理联想。而视觉对色彩冷暖的判断,主要不是依赖于眼睛本身对色光的触觉,而是依赖这种联想。,例如: 蓝绿色能使血液循环减慢, 红橙色能使血液循环加快。 人们对蓝绿色和红橙色的冷暖感觉大约相差 3 5 度在这方面科学家们做过大量的有效的实验加以证实。,因此,人们把冷暖色彩看成是比较抽象的,似是而非的、不

18、易言传的概念,又把色彩的冷暖关系看成万能的、把握色彩技巧的钥匙。,色彩冷暖感觉与生理因素的关系,色彩学家用一些相对应的词语来形容色彩的冷暖效应,,如: 冷色:透明、镇静、阴影、稀薄、空气感、遥远、轻的、潮湿; 暖色 :不透明、刺激、日光,浓密、上质感、近傍、重的、干燥等。,还有一组冷暖概念,即白冷、黑暖,而且一般的色块中混入白会倾向冷,加黑会倾向暖。,如果仅有色相的明度配合,容易单调乏味,如果采用转换冷暖色或点缀以若干与主色调形成冷暖对比的色彩,那么效果就会变得生动起来。,如:深、中、浅红的配合,浅红可以用带黄的暖红、深红可以用带蓝的紫红,深、中、浅蓝色配合中点缀些橙黄色。,冷暖对比在写实性绘

19、画中的地位,1、在光色原理的指导下,画家们发现物象的受光部色彩偏暖时背光部的色彩往往偏冷 ,反之亦然。 2、同一种物象色近暖远冷 。应用这种光色关系,使画家们从单纯的明暗调子塑造形象的狭小天地里解放了出来,直接在外光下作画,直接用冷暖色塑造形象,画出了一幅又一幅光采夺目的作品。 3、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突出的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印象派绘画所掀起的色彩革命是以冷暖色造型为突破口的,也可以说是冷暖对比规律的一大功劳 。,五、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是色彩间对比时在视觉上的产生的一种方式,即不同的色块并置在一起,由于色彩间的视觉作用,此时各色的感觉与色块的原色相产生差异与变化 。,如红、黄两色并置时,猛一

20、看使红的带蓝紫色味,黄则略带绿味。两色并置时,所有色块间都或强或弱地存在着这种对比现象,它存在于一切色彩视域之中,因为任何色彩方式总是由各种色块并置完成的。,方法是把要使用的色彩相互进行平置,从而检验同时对比的效果, 如:纯黄和红在蓝地色上看呈静止状态。为了使色彩更具有跳动感,那么蓝地色就应向绿色转化,以增强同时对比作用。,如果将红黄两色都放在绿底上,对红黄两色而言色变亦会相应减弱。 在进行色彩安排时,最初的上色时会明显地感到所涂的色块只是与地色发生对比作用,比较容易处理,但随着色彩的增加,色彩间的对比发生种种复杂的变化。,六、连续对比,连续对比是相对于同时对比的另一种通过视觉感受形成的色彩对

21、比方式。 即先注视一块色彩后迅速移视另一块色彩,此时会发现看到的不是第二块色的实际色相,与第一块色对比后有所改变。 如先看红,立即就看紫,则不见紫而是呈现青绿色,定视之后才看到紫色。,如果我们对一个绿色方块注视十分钟,然后将眼睛闭起来,就会感到一种作为视觉残 像的红色方块。 如果我们去注视一个红色方块,那么视觉残像就会是一个绿色方块。 可以用任何色彩来重复这种试验,而产生的视觉残像总是它的补色。从生理学的角度可以说,眼睛之所以要安置出补色,是因为它总是需寻求恢复自己的平衡,这正是歌德和伊顿所阐述的补色对比原理的依据之一。,连续对比的特点是造成色彩对比或印象加入了时间因素,因此,又将连续对比称为

22、继时对比。 如电视、电影、戏剧等色彩设计,孤立的镜头画面是同时对比,而观看过程则是连续对比。 幻灯片的放映,展示陈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书籍排版设计的色彩前后安排,都可以可通过连续对比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电影中经过好几个柔和的冷调色或灰调色镜头之后,转换成明亮的暖调色镜头时会有豁然开朗的视觉效果。 而在进行陈列布置不同的展室或展板的色彩设计时,也可以用相似的手法达到类似的效果。,七、面积对比,色彩的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块在构图中所占据的量的比例关系,这种对比与色彩本身 的属性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对色彩效果的作用非常之大。,等大的红与绿并置在一起其实并不好看,也称不上有什么美感,然而调整面积之间的比

23、例后 如大片的绿色中放进一点红 色,便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成为公认的配色佳句。 面积对比还体现在色块的分割运用上, 如把等大的红色与绿色,分割成许多小条、小块、小点再作交叉排列,其色彩效果与大面积并置就截然不同。这还仅仅是两色之间的面积对比变化,多种色之间的面积变化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同一种色彩,面积小易见度低,面积太小则色彩会被底色同化而难以发现。 面积大的色块,易见度高容易感到刺激,大片红色会使人难以忍受,大片的黑会使人发闷,大片的白色会使人感到空虚。,在进行色彩的构图时,有时觉得某种颜色太跳而显得触目,或某种颜色力量不足而未发挥作用,为了要调整关系,除改变各种色彩的色相与纯度外,合

24、理地安排各种色彩所占据的面积是必要的 .,哥德曾对色彩的力量 ( 视觉强度 ) 和面积的关系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发现明度高的色彩感强,如黄比紫强三倍,也就是一个单位的黄和三个单位的紫色在色彩视觉上才能取得平衡。,许多艺术大师,在创作作品时,非常重视色块的分布与面积间的比例,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在为静物画所设计的图稿中,就详尽地标明了各色块的位置和面积。当我们陶醉在似乎大笔挥挥所造成的马蒂斯的色彩魔力之中时,是很难会想到他在作画前即经过了如此精心的思考 。,色彩强度和色块的面积比例,黄:橙:红:紫:蓝 3 : 4 : 6 : 9 : 8,几乎所有的色彩对比都是以综合对比的方式出现的,单项地分别阐述为的

25、是讲清问题。在色彩艺术的实践中,色彩效果总是在综合对比中产生的,因为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两块颜色的并置,就会同时出现色相、明度、纯度等对比因素。,平时考虑对比习惯的是单项性质的对比,有时也考虑综合对比中主要性质的对比,这种考虑有时往往是孤立的,容易顾此失彼,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综合对比,综合对比,如设计配色一般色数不多,要求却比较多,必须光感明快、形象清晰、用色鲜明、用色效果丰富等,即常说的明快、大方、鲜艳、丰富。而对这么多要求,只考虑单项对比往往不行,那怕最强烈的单项对比也不行,只得求助于。,一些小包装上常用玫红与粉绿,中绿与粉红,深蓝与浅黄,朱红与黑等对比色组,就是综合对比的应用实例,虽然

26、放弃了最强的单项对比,却保留了一定的对比强度,同时使色感丰富、鲜艳和明快起来。有所失则有所得,这就是综合对比的长处。又如色彩的冷暖对比,其实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等都受到这个基本变化的影响,冷暖对比将色彩组织得更严密、更生动,就是因为它具有综合性因素,但又不是超出综合对比之外的。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以为冷暖就是对明度对比关系的否定,或是对纯度对比关系的否定,那就将色彩关系的复杂性、综合性搞错了。,研究综合对比的重点在于研究其中各项对比的相互关系,或者说是研究主要性质的对比与次要性质对比之间的关系。 如最强的明度对比是黑与白的对比,这组对比只能是单项对比。若把白改成浅黄,黑改成暗红,新的色组就属综

27、合对比,这样的改变虽然不影响明度对比作为主要性质对比的地位,但最强的明度的对比却肯定地被改变了,而浅黄与暗红较之于白 与黑却富于色彩效应,因为除了强烈的明度对比之外,还包含了色相与纯度对比。,色彩的错视现象是色彩视觉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色彩对比的结果。加强对比一定会加强错视,削弱对比一定会削 弱错视。,任何一块色彩的色相、明度及纯度感觉,均与它周围色块的对比所造成的错视相联系,对比变了错视即跟着变,物的色彩感觉也跟着变,保持物的色彩感觉不变的唯一方法,是保持它与周围色彩的对比关系,即保持原来的错视影响。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既否认不了也回避不了,不了解这一点,便会在色彩应用实践中碰钉子。 如在进

28、行色彩写生或设计时,有人往往要求自己在调色盒内将色彩调准,可涂到纸面上又觉得不“准”,和感觉中的对象的色彩不一样。为什么不“准” ? 就是不了解任何色彩都不能单独存在这个规律,调色盒中的色彩与周围色彩所形成的视错觉和这块色彩移到纸面上后与周围色彩所形成的新的视错觉是难于相同的。,对比与色彩错视的关系,自然色彩、调色盒、纸面是三个不同的色彩环境,三个地方的对比及错视关系不同。在不同错视条件下觉得相同的色彩,一放进相同的错视条件下,肯定会觉得相同,即“不准”实际上,将调色盒内的色彩关系弄得和对象一样,或者与画面一样都是不必要的。 在观察对象的色彩时必须牢牢地记住色彩间相互的错视作用,在表现对象时千万不要孤立地表现某个色块,而应表现色彩的对比及错视关系,总的感觉“准”了,即基本对比与错视条件准了,个别的色彩才容易“准”。相反,总的感觉不准,个别颜料完全一样,也不可能产生“准”的感觉。有时认为某一色彩好看,但如不懂色彩的美感是一定的色彩对比与错视条件造成的,一旦新的色彩配合保持不了相同的对比关系与错视条件,原来的色彩视觉效果就会被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