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法——国家会计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9652793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308.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预算法——国家会计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预算法——国家会计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预算法——国家会计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资源描述:

《预算法——国家会计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算法——国家会计法(9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预算法预算法国家会计法国家会计法 预算法基础理论预算法基础理论 预算实体法预算实体法 预算程序法预算程序法第一节第一节 预算法基础理论预算法基础理论 一、预算概述一、预算概述 (一)预算概念(一)预算概念 经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批准经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财政收支一览表。的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财政收支一览表。(二)预算年度(二)预算年度 实行公历年(实行公历年(11)(旧)(旧10)(三)预算体系(三)预算体系 1、设立原则:、设立原则:一级政府一级政府 一级预算一级预算 2、预算体系构成(、预算体系构成(3)(旧)(旧2)中央预算中央预算 省、自治区

2、、直辖市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 乡、镇预算乡、镇预算 3、各级预算的组成、各级预算的组成 中央收入预算中央收入预算(1)中央预算的组成)中央预算的组成 中央支出预算中央支出预算 中央本级组织的收入中央本级组织的收入 中央收入预算中央收入预算 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 中央支出预算中央支出预算 中央各部门的支出中央各部门的支出 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补助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补助(2)地方预算)地方预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总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总和 本级政府预算本级政府预算 地方

3、各级总预算地方各级总预算 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 (3)各部门预算的组成)各部门预算的组成 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单位预算: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二、预算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二、预算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一)概念(一)概念 国家制定的关于预算活动中各当事人国家制定的关于预算活动中各当事人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预算法的调整对象(讨论)(二)预算法的调整对象(讨论)(2)在预算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

4、关系。在预算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三、预算法历史三、预算法历史(一)他国(一)他国(二)我国(二)我国 1、清宣统二年:十九信条、清宣统二年:十九信条 2、中华民国:天坛预算法案、中华民国:天坛预算法案 3、建国以来、建国以来(1)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纲领(2)1951预决算暂行条例预决算暂行条例(3)1991国家预算管理条例国家预算管理条例(4)1994预算法预算法 四、预算原则、预算原则 (3)()(4-6)(讨论)(讨论)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支平衡(5)()(3)(讨论)(讨论)预算活动法定原则预算活动法定原则 贯彻执行政府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政府方针政策

5、坚持统一、真实、公开(查阅)坚持统一、真实、公开(查阅)荐:詹姆斯荐:詹姆斯M布坎南布坎南 阿道夫阿道夫瓦格纳瓦格纳 王绍光王绍光 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 赤字中的民主赤字中的民主 五、预算法的作用五、预算法的作用 (一)美国(美国(一)美国(美国“进步时代进步时代”的启示)的启示)1、“进步时代进步时代”之前之前 一笔烂账一笔烂账 2、“进步时代进步时代”之后之后 预算与会计法预算与会计法 (二)我国(二)我国 1、“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之前之前(1951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2、“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之后之后(2007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6、第二节第二节 预算实体法预算实体法 一、预算管理职权一、预算管理职权(一)各级权力机构的职权(一)各级权力机构的职权 1、最高权力机构的职权、最高权力机构的职权(1)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大的职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撤销人大常委会预决算不适当的决议改变或撤销人大常委会预决算不适当的决议(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

7、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2、地方权力机构的职权地方权力机构的职权(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职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职权 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总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总预算执行

8、情况报告 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改变或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预决算不适当决议改变或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预决算不适当决议 撤销本级政府预决算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本级政府预决算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职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职权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

9、、命令和决议决议(3)乡、民族乡、镇的人大职权乡、民族乡、镇的人大职权 审批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批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 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 撤销本级政府预决算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本级政府预决算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二)各级行政机构的职权二)各级行政机构的职权 1、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职权、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职权(1)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2)向全国人大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向全国人大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

10、报告;告;(3)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备案;汇总后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备案;(4)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5)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的动用;)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的动用;(6)编制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编制中央预算调整方案;(7)监督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监督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8)改变或撤销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关于预算、)改变或撤销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9)向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和地方预)向全

11、国人大、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算的执行情况。2、各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权、各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权(1)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编制本级预决算草案;)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编制本级预决算草案;(2)向本级人大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向本级人大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3)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人大常委会备案;(4)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预备)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费的动用;(5)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6)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

12、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7)改变或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改变或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8)向本级人大、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总预)向本级人大、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算的执行情况。乡、民族乡、镇政府预算职权:乡、民族乡、镇政府预算职权:(1)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案;(2)向本级人大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向本级人大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3)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4)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决

13、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5)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6)向本级人大报告本级预算的执行情况。)向本级人大报告本级预算的执行情况。(三)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三)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1、财政部预算职权、财政部预算职权(1)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2)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3)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4)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5)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

14、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2、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职权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职权(1)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2)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3)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4)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5)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四)各部门的职权四)各部门的职权 1、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2、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15、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3、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况。(五)各单位的职权五)各单位的职权 1、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2、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二、预算收支范围(比较草案)预算收支范围(比较草案)(一)预算收支分类的概念(一)预算收支分类的概念 对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对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

16、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据。(二)现行预算法预算收支范围(二)现行预算法预算收支范围 1、收入范围、收入范围(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3)专项收入)专项收入(4)其他收入)其他收入 2、支出范围、支出范围 (1)经济建设支出)经济建设支出(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支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理费用支出)国家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各项补贴支

17、出(6)其他支出)其他支出(三)现行预算收支范围的问题(三)现行预算收支范围的问题 1、与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与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 2、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3、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 4、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 5、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适应、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适应(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政府收支分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政府收支分类 1、收入分类、收入分类 (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 (2)社会缴款)社会缴款 (3)赠与)赠与 (4)其他收入)其他收入

18、2、支出按功能分类、支出按功能分类 (1)一般公共服务)一般公共服务 (2)国防)国防 (3)公共秩序和安全)公共秩序和安全 (4)经济事务)经济事务 (5)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6)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 (7)医疗保障)医疗保障 (8)娱乐、文化和宗教)娱乐、文化和宗教 (9)教育)教育 (10)社会保护)社会保护 3、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 (1)雇员补偿雇员补偿 (2)商品和服务的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使用 (3)固定资产的消耗固定资产的消耗 (4)利息利息 (5)补贴赠与补贴赠与 (6)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7)其他开支其他开支 (五)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指导原则

19、(五)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指导原则 1、公开透明、公开透明 2、符合国情、符合国情 3、便于操作、便于操作 (六)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六)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收入分类、收入分类 (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3)非税收入)非税收入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5)债务收入)债务收入 (6)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2、支出按功能分类支出按功能分类(1)一般公共服务)一般公共服务 (2)外交)外交(3)国防)国防 (4)公共安全)公共安全(5)教育)教育 (6)科学技术)科学技术(7)文化体育与传媒)文化体育与

20、传媒 (8)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障和就业(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10)医疗卫生)医疗卫生(11)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12)城乡社区事务)城乡社区事务(13)农林水事务)农林水事务 (14)交通运输)交通运输(15)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6)其他支出)其他支出(17)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3、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1)工资福利支出)工资福利支出 (2)商品和服务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3)对个人和家庭补助)对个人和家庭补助 (4)对企事业单位补贴)对企事业单位补贴(5)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6)赠与)赠与(7)债务利息支出)债务利

21、息支出 (8)债务还本支出)债务还本支出(9)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 (10)其他资本性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11)贷款转贷)贷款转贷 (12)其他支出)其他支出 及产权参股及产权参股 附附“12本账本账”(少部分账本)(少部分账本)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 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 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 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表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表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 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中央

22、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预算表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预算表 10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 11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12 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收支表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收支表 第三节第三节 预算程序法预算程序法 一、预算编制一、预算编制(一)预算编制准备(一)预算编制准备 1、修订政府预算科目和预算表格、修订政府预算科目和预算表格 2、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3、拟订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指标、拟订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指标 4、颁发编制预算草案的批示和具

23、体规定、颁发编制预算草案的批示和具体规定(二)预算编制时间(新(二)预算编制时间(新29条)条)1、预算年度开始的、预算年度开始的5个月前(原:个月前(原:“按时按时”)2、预算管理周期问题、预算管理周期问题 (1)我国多年做法)我国多年做法 (2)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 (3)他国的做法)他国的做法 (三)编制方式(三)编制方式 复式预算复式预算(26比比31)(四)编制依据或方法(四)编制依据或方法 参考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参考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本年度收支预测(本年度收支预测(25比比33)(五)预算收支编制要求(五)预算收支编制要求 1、预算收入编制应当(、预算收入编制应

24、当(36比比29)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真实真实 2、预算支出编制应当(、预算支出编制应当(37比比30)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 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统筹兼顾、确保重点 3、收支差额的安排、收支差额的安排(1)余额的安排()余额的安排(41比比34)上年节余可在下年用于上年结转项目支出上年节余可在下年用于上年结转项目支出有余额的,可以补充预算周转金有余额的,可以补充预算周转金再有余额的,可用于下年必须的预算支出再有余额的,可用于下年必须的预算支出 (2)赤字的安排()赤字的安排(34-35比比27-28)赤字管理权限:中央与省级政府赤

25、字管理权限:中央与省级政府 赤字限制赤字限制 中央赤字:资本性支出中央赤字:资本性支出 地方赤字:公益性、资本性支出地方赤字:公益性、资本性支出 4、安排充足的扶助资金、预备费和预算周转金、安排充足的扶助资金、预备费和预算周转金 扶助资金扶助资金用于经济不发达地方发展经济文化用于经济不发达地方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建设。(38比比31)预备费预备费用于自然灾害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用于自然灾害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特殊开支。(1%3%)()(39比比32)预算周转金预算周转金为调剂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为调剂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按支出总额一定比例设置的周转金。时用款而按支出总额

26、一定比例设置的周转金。(40比比33)5、关于部门预算编制(问题)、关于部门预算编制(问题)(1)部门支出预算应当按照具体用途,分)部门支出预算应当按照具体用途,分别编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别编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2)部门预算应当将预算年度内实行政府)部门预算应当将预算年度内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及资金列出;采购的项目及资金列出;(3)部门预算的结余应当在编制下年度部)部门预算的结余应当在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时反应,并按照规定使用。门预算时反应,并按照规定使用。崔运政:当前我国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崔运政:当前我国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六)预算编制程序:两上两下(六)预

27、算编制程序:两上两下 1、中央预算草案的编制程序、中央预算草案的编制程序 2、地方预算的编制程序、地方预算的编制程序 3、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 二、预算审查与批准二、预算审查与批准(一)初步审查(一)初步审查 1、主体和时间、主体和时间 主体:各级权力机构下设财经委主体:各级权力机构下设财经委 时间:中央预算为人大的时间:中央预算为人大的45日前日前 地方预算为各级人大地方预算为各级人大30日前日前 县级主体和时间:县级主体和时间:主体:人大常委会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主体:人大常委会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 时间:人大时间:人大30日前日前 2、初步审查问题的处理、初步审查问

28、题的处理 (1)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询问;涉及)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询问;涉及专门性问题的,可以向有关方面的代表和专专门性问题的,可以向有关方面的代表和专家征询意见。家征询意见。政府有关预算部门应当对本级人大会财经政府有关预算部门应当对本级人大会财经委的审查意见进行研究,并在委的审查意见进行研究,并在15日内将意见日内将意见采纳情况反馈给财经委。采纳情况反馈给财经委。(二)报告预算(每年(二)报告预算(每年3月份)月份)1、中央预算报:全国人大、中央预算报:全国人大 2、地方预算报:本级人大、地方预算报:本级人大(三)预算再审(三)预算再审 1、再审权力主体:各级人大、再审权力主体:各级人

29、大 2、再审事宜、再审事宜(1)各级人大财经委应根据代表、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各级人大财经委应根据代表、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对预算的审议意见,结合初步审查意见,向大会委员会对预算的审议意见,结合初步审查意见,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审查结果报告,经大会主席团审议通过后,主席团提出审查结果报告,经大会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印发会议。(2)大会主席团根据预算审查结果报告,提出预算决)大会主席团根据预算审查结果报告,提出预算决议草案,印发代表审议,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草案,印发代表审议,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表决,全体代表过半数赞成,预算草案即获通过。议表决,全体代表过半数赞成,预算

30、草案即获通过。(3)会议期间议案处理)会议期间议案处理 主体:有提议案权的单位或个人主体:有提议案权的单位或个人 时间:在大会审议预算议程结束前时间:在大会审议预算议程结束前 修正案的处理:命运握在大会主席团修正案的处理:命运握在大会主席团(四)未获批准预算的处理(四)未获批准预算的处理 1、审批权:本级人大授权其常委会、审批权:本级人大授权其常委会 2、预算草案报告未获批准的,由各级政府、预算草案报告未获批准的,由各级政府进行修改,并在进行修改,并在20日内提交本级人大常委会。日内提交本级人大常委会。(五)预算备案与修正(五)预算备案与修正 1、预算备案、预算备案(1)设立预算的乡政府应及时

31、将经批准的预算报上一级)设立预算的乡政府应及时将经批准的预算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及时将批准的本级预算政府备案。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及时将批准的本级预算及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报上一级政府备。县及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报上一级政府备。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2)国务院将省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全国人)国务院将省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大常委会备案。2、预算修正、预算修正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

32、依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依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相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的的决议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决议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六)预算批复(六)预算批复 预算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各预算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增加)(增加)他国情况他国情况 三、预算执行、预算执行 (一)执行主体(一)执行主体 总负责总负责各

33、级政府各级政府 具体负责具体负责各级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 具体参与主体:财政、税务部门、海关具体参与主体:财政、税务部门、海关 (二)收支执行原则(二)收支执行原则 合法、及时、足额合法、及时、足额 不得擅自减征、免征、缓征预算收入不得擅自减征、免征、缓征预算收入 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三)预算批准前执行的依据问题(三)预算批准前执行的依据问题原:可先按照上一年同期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原:可先按照上一年同期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新:中央预算草案未能在新的预算年度开始前获新:中央预算草案未能在新的预算年度开始前获得得批准的,国务院应当编制批准的,国务院应当编制临时临时预

34、算草案,并在预预算草案,并在预算年度开始前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执行。算年度开始前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执行。(四)预备费的动用(四)预备费的动用 提出提出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本级政府财政部门 决定决定各级政府各级政府 (五)预算周转金的动用(五)预算周转金的动用 原则原则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管理权管理权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六)超收收入的安排(买什么?)(六)超收收入的安排(买什么?)1、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可以用于弥补赤字。、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可以用于弥补赤字。2、当年确需用于其它支出的,应当按照预算调、当年确需用于其它支出的,应当按照预算调整方面的规定处理。整

35、方面的规定处理。3、当年不使用的,作为当年结余,转下年统筹、当年不使用的,作为当年结余,转下年统筹安排。安排。额外收入的安排?额外收入的安排?四、预算调整四、预算调整 (一)概念(一)概念(53比比69)经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经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大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情况发生变化人大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情况发生变化需需要追加、追减收入或支出、或需要调剂预算科目要追加、追减收入或支出、或需要调剂预算科目而而引起的预算变动。引起的预算变动。下列情况之一的,须报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批:下列情况之一的,须报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批:1、预算支出总额比原批准总额超过

36、、预算支出总额比原批准总额超过1%的;的;2、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比原批准预算增加、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比原批准预算增加或减少超过或减少超过1%的;的;3、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预算资、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预算资金比原批准预算调减的;金比原批准预算调减的;4、原批准的类级科目之间发生资金调剂的;、原批准的类级科目之间发生资金调剂的;5、中央财政国债余额超过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中央财政国债余额超过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限额的。会批准限额的。(二)预算调整编制与审批(二)预算调整编制与审批(54)1、预算调整编制与审批、预算调整编制与审批 编制权:各级政府编制权:各级政

37、府 审批权: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权: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 县以上各级:本级人大常委会县以上各级:本级人大常委会 乡级:本级人大乡级:本级人大 未经批准,不得调整未经批准,不得调整 (三)预算调整备案(三)预算调整备案 地方各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地方各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五、决算五、决算 (一)概念(一)概念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各预算主体年度预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各预算主体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它包括报表和文字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它包括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说明两部分。(二)决算的编制(二)决算的编制 1、编制时间:年度终了、编制时间:年度终了 2、编制的准备工作、编制的准备工作 3

38、、编制原则:合法、编制原则:合法 准确准确 完整完整 及时及时(三)决算草案审批权的分配(三)决算草案审批权的分配 1、中央决算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决算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 2、地方决算草案:本级人大常委会、地方决算草案:本级人大常委会 设立预算的乡:本级人大设立预算的乡:本级人大(四)决算编制与审批程序(四)决算编制与审批程序 1、编制程序与预算相同、编制程序与预算相同 2、审批程序、审批程序(1)初步审查的主体和时间)初步审查的主体和时间 主体:各级权力机构下设的财经委主体:各级权力机构下设的财经委 时间:本级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时间:本级人大常委会召开的30日(县日(县10)前)前(2

39、)再审)再审 方式:多种方式,并可提出询问、质询。方式:多种方式,并可提出询问、质询。审批结果:除国家机密,应向社会公开。审批结果:除国家机密,应向社会公开。3、决算未被通过的处理、决算未被通过的处理 决算草案没有获得本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人决算草案没有获得本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人大常委会应当责成政府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大常委会应当责成政府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及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议意见及人大常委会的要求重新编制重新编制决算草案,决算草案,提请下一次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提请下一次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4、决算批复、决算批复(1)时间:批准之日起)时间:批准之日起15日内日内(2)对象:向本

40、级各部门)对象:向本级各部门 抄送:本级人大财经委抄送:本级人大财经委 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 5、决算的备案与修正、决算的备案与修正 (1)备案:报上一级政府)备案:报上一级政府 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报本级人大常委会 (2)修正: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修正: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有其他不适当之处。六、监督(六、监督(66-72比比88-98)(谁监督?监督什么?)(谁监督?监督什么?)(一)权力机构监督(一)权力机构监督 1、全面监督、全面监督 最高权力机构最高权力机构中央和地方预决算中央和地方预决算县以上权力机构县以上权力机构本级和下级

41、政府预决算本级和下级政府预决算乡人大乡人大本级预决算本级预决算人大财经委人大财经委预决算(具体)预决算(具体)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预决算(具体)预决算(具体)2、重大或特定问题监督、重大或特定问题监督 就预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就预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或者要求政府审计部门对有关问题织调查,或者要求政府审计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项审计。进行专项审计。3、各级政府在接受权力机构监督时的义务、各级政府在接受权力机构监督时的义务 (1)会议期间的义务)会议期间的义务 受询问或者受质询问有关的政府或者财政部受询问或者受质询问有关的政府或者财

42、政部门必须及时给予答复。门必须及时给予答复。(2)平常义务)平常义务 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二次向权力机构作预算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二次向权力机构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执行情况的报告。(二)政府机构的监督(二)政府机构的监督 各级政府监督各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预算执行下级政府预算执行 下级政府下级政府上一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上一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 (三)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三)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 1、本级各部门及所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情、本级各部门及所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况 2、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四)政府各部门的监督(四)

43、政府各部门的监督 对所属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所属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反预算的行为。检查,及时纠正违反预算的行为。(五)公民和社会监督(五)公民和社会监督 公民或者组织对违反法律、法规和预算的公民或者组织对违反法律、法规和预算的行为,有权向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或者其他行为,有权向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或者其他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任何人不得压制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和打击报复。七、法律责任(、法律责任(73-75比)比)(一)任何单位、任何人违反预算的法律责任(一)任何单位、任何人违反预算的法律责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责令有

44、下列行为之一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轻重采取以下方式处理:改正,并可视情节轻重采取以下方式处理: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行政处分;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于由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于由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决定免职,对非由常委会任命的关工作人员依法决定免职,对非由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责成政府作出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责成政府作出处理:1、故意隐瞒事实或虚列收支,造成预决算失实的;、故意隐瞒事实或虚列收支,造成预决算失实的;2、不按规定程序、时限和内容报送或提交预决算草案、不按规定程序、时限和内容报送或提交预决算草案、

45、预算调整方案草案、审计工作报告及相关资料的;预算调整方案草案、审计工作报告及相关资料的;3、违反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预算调整的决、违反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预算调整的决议或者决定的;议或者决定的;4、未按规定的程序调整预算的;、未按规定的程序调整预算的;5、对审计报告所提的问题不及时纠正的;、对审计报告所提的问题不及时纠正的;6、其他妨碍人大或其常委会进行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其他妨碍人大或其常委会进行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的。的。(二)各级政府的法律责任(二)各级政府的法律责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一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负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一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令改正,

46、对负责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的行政处分。1、未按规定时间编制、报送预算、决算草案的;、未按规定时间编制、报送预算、决算草案的;2、未按照法律规定将批准的预算、决算报上一级政府备案的;、未按照法律规定将批准的预算、决算报上一级政府备案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举借政府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举借、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举借政府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举借债务的;债务的;4、未经批准设立专用基金项目的;、未经批准设立专用基金项目的;5、改变上级政府专项补助款项用途的。、改变上级政府专项补助款项用途

47、的。(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法律责任(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法律责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负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负责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1、在编制决算草案时擅自将本年度的收支转为下年度、在编制决算草案时擅自将本年度的收支转为下年度的收支的;的收支的;2、未按照期限和内容编制、报送预决算草案的;、未按照期限和内容编制、报送预决算草案的;3、未在规定的期限批复预决算的;、未在规定的期限批复预决算的;4、未按照规定调整预算、预算

48、级次和种类的;、未按照规定调整预算、预算级次和种类的;5、擅自动用预算预备费的;、擅自动用预算预备费的;6、将预算周转金挪作他用的。、将预算周转金挪作他用的。(五)各部门、各单位的法律责任(五)各部门、各单位的法律责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负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负责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1、在编制决算草案时隐瞒、少列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在编制决算草案时隐瞒、少列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的;算的收入的;2、在编制决算草案时擅

49、自将本年度的收支转为下年度、在编制决算草案时擅自将本年度的收支转为下年度的收支的;或者将下年度的收支列为本年度的收支的;的收支的;或者将下年度的收支列为本年度的收支的;3、未按照期限和内容编制、报送预算、决算草案的;、未按照期限和内容编制、报送预算、决算草案的;4、未在规定的期限批复预算、决算的;、未在规定的期限批复预算、决算的;5、未按照规定将预算收入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未按照规定将预算收入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6、未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的;、未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的;7、未按照规定开设银行账户的;、未按照规定开设银行账户的;8、擅自将预算资金在不同科目之间调剂使用的;、擅自将预算资

50、金在不同科目之间调剂使用的;9、擅自动用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国库库款和财政专户、擅自动用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国库库款和财政专户资金的;资金的;10、其他违反预算法的行为。、其他违反预算法的行为。(六)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法律责任(六)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法律责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相关部门给予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相关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负责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报批评;对负责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1、违反规定,征收预算收入的;、违反规定,征收预算收入的;2、违反规定,截留

51、、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的;、违反规定,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的;3、违反规定退付国库库款的;、违反规定退付国库库款的;4、擅自调整预算科目、预算级次的。、擅自调整预算科目、预算级次的。思考与应用:1、论预算法的宗旨、论预算法的宗旨 2、论复式预算方式、论复式预算方式 3、试论零基预算、试论零基预算 4、中外预算审批程序制度比较(讨论)、中外预算审批程序制度比较(讨论)5、中外决算审批程序制度比较、中外决算审批程序制度比较 6、论我国预算年度和预算管理周期、论我国预算年度和预算管理周期 7、各国预算法对财政赤字态度的比较、各国预算法对财政赤字态度的比较 8、各国对地方政府举债的态度比较、各国对地方政府举债的态度比较 9、考察各国预算超收的处理办法、考察各国预算超收的处理办法 10、从预算法分析我国对非洲免债一事、从预算法分析我国对非洲免债一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