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9584685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顺课文,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2了解本文抓住宇宙运动无穷无尽的特征,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说明的行文特征。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文章的说明顺序。为了介绍人们所不熟悉的太空世界,作者先从人们肉眼能看见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介绍恒星系时又是先从大家熟悉的银河系写起,在说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由已经发现的数以亿计的恒星系推测还有别的恒星系。这样由近及远、有已知到未知地说明,便于人们有条理地、清楚地了解宇宙里有什么,更好地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

2、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这些概念,因此是学习的重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看到那深邃、湛蓝的夜空,群星点点,会让人遐想无限,大诗人郭沫若在诗中写到“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多美的地方啊!2005年11月12日中国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五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天空、宇宙。现在让我们跟随郑文光先生去看看宇宙里有些什么。二、教学过程1默读全文,思考:宇宙里有些什

3、么呢?宇宙的特征是什么?画出关键性的词语。2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思路是什么?请列出提纲。这两步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脉络,明白文章抓住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银河系、银河系以外的恒星系。3读读下列画线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人们不熟悉的宇宙说明得通俗易懂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1)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2)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3)每当初冬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差不多在天空正当中有一个纺锤形的小光斑

4、,就是这个恒星系。(4)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5)宇宙里有千千万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点拨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4请同学们在本文或者本单元的课文中就每一种说明方法寻找一个句子,先自己分析,然后与同桌交流,有疑惑的地方再在班上交流。 (强化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及巩固迁移能力。)5请学生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自己认为运用准确的词语,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

5、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这个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三、总结这篇科学小品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多种说明方法、恰当的说明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什么以及宇宙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资料宝藏】 1名师教学案例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什么时,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万万等于多少?”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万万不等于亿吗?”在大家的笑声中,

6、提问题的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但是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却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们都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用亿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亿却听不清楚;第二,万万好像比亿多。”这时同学们又笑了,其实这个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于老师当即给予肯定,并表扬说:“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同学都用钦佩的眼光看着那个学生,而老师却说:“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个新的知识,是谁给予我们的呢?”这时大家都将

7、目光集中到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同学,这个学生十分高兴,这对他以后敢于大胆提出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关于宇宙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有个人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

8、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

9、上,而大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

10、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着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

11、,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赖特、康德和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

12、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3.航天事业的重大事件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在离地面181000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一周,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篇章。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号”飞船,实

13、现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梦想。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时分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4.我国发射卫星状况发展回顾自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卫星研制水平和制造技术不断提高,成功开发研制出了多种卫星,形成了不同的应用卫星系列,使一颗颗中国卫星在太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0多颗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通信广播卫星9颗,气象卫星2颗,资源遥感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2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国外卫星10颗。这些卫星的成功升空,不仅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平,使我国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都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