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19460234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质学基本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的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地质学重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多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 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

2、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达到合适的场合后,由于条件发生变化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本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性和生物特性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构造,构造发生变化

3、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顿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级别的阶段和拟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 17、平行不整合: 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畴内层面是平行的, 但地层时代不持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明显变异,岩 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存。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4、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19、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涉及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 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0、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阐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21、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期代的地层里,而相似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然保存着相似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 群。 22、将今论古:通过多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成果,运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

5、过程及其特点。 2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长100米升高的温度。 24、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5、地质构造:指由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体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6、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27、地下水:存在于地表如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多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28、承压水:饱水带中布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29、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可以流出地下水的岩体。 30、透水性:指在一定压

6、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容许水透过的性能。 31、成矿作用: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32、矿床:发现矿石的地方或地段。 33、矿石:若有用矿物含量达到为现代工业技术水平所能运用的限度那么这种岩石就称为矿石 34、矿产资源: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开采运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35、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汇集所形成的矿床。 36、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37、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38、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浮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

7、不规则开面叫做断口。 39、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多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40、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汇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所有过程称为岩浆作用,重要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方式。 41、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42、变质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受到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以及搬运沉积和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3、风化作用:暴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多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4、剥蚀作用:多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

8、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总称为剥蚀作用。 45、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本来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46、成岩作用:由岩石的风化剥蚀产物通过搬运、沉积而形成松散的沉积物再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以及其她的变化和改造变为结实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 47、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叫做变质岩。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叫做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48、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49、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近来一种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50、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持续弯曲现象。

9、 51、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52、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构造中,由性质相似的其他离子或原子占据了本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构造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53、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持续薄壳(层)。 二、填空 1、地质学重要研究地球的物质构成、构造构造及其形成演化规律。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3、常用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 角度不整合三种。 4、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任何类型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

10、整合)都代表岩层的不持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 5、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广泛陆相沉积的时代是志留纪。 6、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7、岩浆分异作用是指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分异使同一种岩浆冷凝成成分不同的岩浆岩。 8、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只要测出岩层的倾向就可求知岩层的走向。由于两者始终是90的关系。 9、风化作用发生后来,本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形成某些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的新矿物,构成陆壳表层风化层,风化层之下的完整的岩石称为基岩,露出地表的基岩称为露头。 10、沉积作用按沉积环境可分为大陆

11、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11、沉积作用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12、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阶 13、地质时代单位为:宙、代、纪、世、期。 14、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相应关系:宙(宇);代(界);纪(系);世(统);期(阶)。 15、古生代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进一步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进一步划分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16、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繁盛,到二叠纪末期所有灭绝。 17、由两条倾向相背的正断层构成,其间相对上升的岩块为地垒;由两条倾向相向的正断层构成,其间相对

12、下降的岩块 地堑。 18、按照工业用途,矿产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19、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20、根据成矿过程的不同外生矿床可分为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 21、火山矿床根据成矿作用可以分为火山岩浆矿床、火山汽液矿床和火山沉积矿床 22、矿物是多种元素在多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多种自然化合物 ,常用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3、煤矿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地质问题有 煤层厚度变化、构造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24、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 地形地质图, 勘探线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 ,

13、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 煤、岩层对比图。 25、古生代可划分为 六纪,由老到新分别为(涉及代号) 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 26、成煤作用的必要条件有 古植物, 古气候, 古地理和 古构造。 27、岩浆是由地下深处上来的,具有气体物质的,灼热的熔融状,成分及其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根据 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酸 性、 中 性、 基性和 超基性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28、矿井水的来源涉及 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 老窑水 。 29、火山构造又称火山机构,涉及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等。30. 岩层产状三要素是 走向、 倾向和

14、 倾角。 31、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叫做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32、构造运动按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33、从岩层产状的来看,岩层可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 34、断层的几何要素涉及: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位移。35、褶曲的基本形态为背斜和向斜。 三、单选 1、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2、花岗岩属于(A) 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3、标志某两个地质时代之间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的地层接触关系称为( C )。 A整合; B平行不整合;

15、 C角度不整合 4、世界最早的成煤期为(B ) A.侏罗纪;B.石炭纪;C.寒武纪;D.泥盆纪 5、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 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6、黄铁矿属于( D ) A氧化物矿物;B卤化物矿物;C含氧盐矿物;D硫化物矿物 7、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 D ) A断口;B节理;C片理;D解理 8、寒武纪最重要的原则化石是(D) A.笔石;B.珊瑚;C.半淡水鱼;D.三叶虫 9、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点是(C) A.震源浅而震级大;B.震源深而震级大;C.震源浅而震级小;D.震源深而震级小。 10、拟定地层时代重要根据(

16、A) A.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B.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C.地层的接触关系 11.下列不是矿物的是(A) A、琥珀;B、石英;C、方解石;D、自然金 12、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但两翼倾角不等,称为( B )。 A倾伏褶曲; B倾斜褶曲; C倒转褶曲 13、若拟定各地层时代则必须根据(A) A.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B.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C.地层的接触关系 14、魏格纳在系统总结当时地学有关资料后觉得,在( B)时全球只有一种巨大的原始大陆,她称之为泛大陆(Pangaea或联合古陆) 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侏罗纪 15、岩土透水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B) A.空隙的

17、多少;B.空隙直径的大小和连通限度;C.岩土的位置;D.岩土层次 16、根据物理学性质,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可分为气态水、结合水、毛管水、重力水和固态水。从地下水资源运用的角度看( D)最为重要。 A.气态水;B.结合水;C.毛管水;D.重力水;E.固态水 18、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A) A、含砾的粉砂质砂岩;B、含粉砂的砾质砂岩;C、砾质粉砂岩;D、粉砂质砾岩。 19、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20、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叫做(B) A 纵断层B

18、逆断层C.横断层D.正断层 21、燕山构造运动阶段属于(B)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22、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B、抱负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3、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B) A断口;B节理;C片理;D褶皱 24.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有关的是(A)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四、多选 1、海水的运动方式重要体现为(ABCD) 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 2、原岩在变质作用中的变化方式有(ABC ) A.重组合;B.重结晶;C.交代作用 3

19、、地层的接触关系一般有(ABC) 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 C.角度不整合;D.交错接触 4、中生代涉及(BCD) A.二叠纪;B.三叠纪;C.侏罗纪;D.白垩纪 5、煤的形成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ABC) A.有大量植物繁生;B.植物遗体堆积后必须与空气隔绝; C.有节奏的地壳运动 6、成煤作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ABC) A.菌解阶段;B.煤化阶段;C.变质阶段;D.腐化阶段 7、在下列地层中发现煤最多(ABC) A.石炭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 8、根据大陆地表如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如下几种温度层(BCD) A.高热层;B.外热层;C.常

20、温层;D.内热层。 9、岩层的产状要素涉及 (ABC) A.走向;B.倾向;C.倾角;D.厚度 10、河水流动时能量的大小与(BC)有关 A.河床宽窄;B.河水流量;C.河水流速;D.河床地形高差 11、沉积相的分类有(ABC) A.海相沉积;B.过渡相沉积;C.陆相沉积;D.河流沉积 12、根据劈开的难易和肉眼所能观测的限度,解理可分为(ABCDE )下列级别: A.最完全解理;B.完全解理;C.中档解理;D.不完全解理;E.极不完全解理 13、矿物分类的措施诸多,目前常用的是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分为5 大 类(ABCDE)。 A.自然元素矿物;B.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C.卤化物;D

21、.氧化物及氢氧化 物矿物;E.含氧盐矿物 14、地层层序律具体涉及(ABC) A.叠置律;B.原始持续律;C.原始水平律;D.分散律 15、根据变质矿床成因,可以分为(ACD) A.受变质矿床;B.变成矿床;C.变质重结晶矿床;D.混合岩化矿床 16、大陆地壳由(AB)构成 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 17、断层的几何要素涉及(ABCD) A、断层面B、断层线C、断盘D、位移 18.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ABC)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岩石圈 20、按沉积岩物质的沉积方式和构造特点之不同,可将沉积岩分为(ACD)几大类 A、碎屑类B、泥页岩类C、黏土岩类D、化学岩及

22、生物化学岩 21、地质环境条件评价的具体内容涉及:(ABC)A、工程地质条件B、地质灾害C、环境地球化学D、自然资源评估 2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BCD) A、土壤水 B、潜水C、承压水D、上层滞水 五、判断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对具有解理的矿物来说,同种矿物的解理方向和解理限度总是相似的, 性质很固定,因此,解理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性之一。() 3、外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4、浊积岩的物质成分和层理构造在垂向上的变化遵循鲍玛序列,自然界中的浊积岩剖面都应当呈现出完整的鲍玛序列。() 5

23、、岩石和矿床都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它们在成因上并没有联系。() 6、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构成。() 7、过去、目前和将来,火山活动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但火山活动的规模、强度和类型往往发生变化,随着地球的演化和地壳的加厚,火山活动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8、节理是指有明显位移的脆性断裂。() 9、第四纪后来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10、矿点的经济价值视其储量而定。() 11、震级大小重要取决于震源深度。() 12、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所有保存或者主线不保存,因此一种沉积旋回一定是完整的() 13、根据沉积旋回、岩性、岩层接触关系和古生物划分地层

24、的成果,常常具有一致性。() 14、现代应用地质学的核心任务是解决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 15、世界上的原生金刚石矿几乎都来源于火山岩浆矿床。() 16、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17、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构成。() 18、引起地震的主线因素在于板块运动。() 19、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0、位于断层面以上的岩块叫做上升盘,位于如下的叫做下降盘。() 21、岩浆岩的重要造岩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白云母。() 20、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1.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

25、块边沿。() 22.褶曲要素重要涉及轴面、翼、核、枢纽。() 六、简答题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球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构成。内部圈层构成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在现阶段,由于观测、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重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涉及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也波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2、地质学的研究措施有哪些? (1)野外调查 (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 (3)历史比较法 3、简述地球外部层圈形成过程。在由吸积作用形成地球的过程中,吸附的星云中的气体部分形

26、成了地球上最早的原始大气圈。在地球进入升温熔融状态时,这些原始大气逃逸消失。之后在火山放气作用下形成了次生大气圈。次生大气圈经后来的植物光合伙用等改造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大气圈。在次生大气圈形成的同步或稍晚,由于地幔放气和矿物排水而释放的大量水蒸气汇集形成了地球的水圈。 4、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方案和重要根据。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构造重要运用地球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成果,其中最故意义的是地震学、重力学和陨石学的资料,它们用来推断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物理状态和性质。此外,高温高压实验、同位素地质学和岩石学探针等研究,为研究摸索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过程提供了重要根据。 地球物理学家研究天然地震波传播方

27、向与速度资料,发现地球内部物质具有明显的纵、横向的非均匀性质。特别是纵向上,在几种深度上波速有明显的变化,阐明地球内部物质的同心圈层构造。 根据地球内部存在的莫霍与古登堡两个不持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在根据次级界面,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带和内核。 5、矿物的概念是什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矿物是在多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 素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它们的原子呈规律的排列。如果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固态矿物均有一定的形态。 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

28、顶各连着一种氧离子 形成四周体,这些四周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构造。非晶体是不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6、地层层律具体涉及哪些? a.叠置律 b.原始持续律 c.原始水平律 7、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由于生物是由低档向高档不断的演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某些原则化石和特定的化石组合。生物演化具有不可转逆的特性,即已经消失的物种和已经退化的特性不会再浮现。因此可运用地层中具有特定的化石组合或类型,对其进行划分和对比。 8、简述地层划分的根据。 (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 (2)岩层接触关系 (3)古生物(化石) 9、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持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步代地层的接触关系

29、,叫整合接触。上下地层持续,无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产状基本一致。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它反映了一种地区长期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 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的产状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特性,不整合分为: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反映整体上升。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反映不均匀升降运动或水平运动,使地层褶皱或倾斜,新地层与不整合面平行,而老地层却与之斜交。 10、简述沉积物是如何转变为沉积岩的。 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重要是通过如下重要成岩作

30、用: 压实作用:压实作用是指疏松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减少,体积缩小转变为固结的岩石过程。 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转变成固结的沉积岩的过程。 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是指深埋于地下的沉积物,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影响下,其颗粒成分部分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细粒晶体变成粗粒晶体,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11、岩相分析的重要根据有哪些? 生物化石; 岩性特性和构造; 特殊物质。 12、论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海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及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

31、。海蚀作用方式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机械剥蚀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积导致岩石破坏,称为冲蚀;一种是运动着的海水所挟带的砾砂摩擦、碰撞海岸或海底使其遭受破坏,称为磨蚀作用。海蚀作用的重要营力是海浪。海浪在基岩构成的海岸带以拍岸浪剧烈冲积海岸以及以其挟带的砾砂磨蚀海岸带海底和海岸岩石。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 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下,一方面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海蚀崖。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

32、前形成由基岩构成的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残留于波切台上未被剥蚀掉的基岩岩柱称海蚀柱。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加宽,使波浪冲击崖基时要通过越来越长的距离,波浪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大。最后,海浪的能量所有消耗在海蚀平台上。海蚀作用趋于停止。此后,如果地壳上升使波切台上升到海水不能沉没的高度时,形成海蚀阶地。 13、解释喀斯特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地下水中具有大量的CO2和有机酸,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地下水沿层面及孔隙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沿途岩石。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

33、表和地下形成某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称喀斯特。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为: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及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 1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外动力地质作用可分哪些类型? 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按地质动力来源分为作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重要类型有: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重要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倒塌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15、风化作用有哪些类型? (1)机械风化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16、

34、何谓成矿作用?自然界存在哪些成矿作用类型? 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按成矿作用动力学和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类型。 17、工业与民用建筑地质调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1)地层的岩性、厚度与分布,重点是岩土工程力学性质的均匀限度; (2)场地及周边地质构造条件,重点是活动构造或重新活动的老构造的性质以及斜坡的稳定性; (3)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深度与含水层的性质与分布,涉及上层滞水的特点,重点是水位与水质的变化及其对地基岩土稳定性的影响。 18、地下水开采需注意哪些问题? (1)地下水容许开采量 (2

35、)地面下沉与地面裂缝 (3)海水倒灌 19、简述水体污染的防治应注意的几种方面。 加强对水体及其污染源的检测和管理; 控制或减少废水或污水的排放量; 合理运用水体的自净能力; 污水解决;海洋油污解决。 20、简要论述矿产开发也许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采矿可引起滑坡、倒塌、地面沉降; 露天开采和废石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对植物土地资源破坏的同步破坏了生态环境; 对地下水、地表水导致不利影响,可加速对土壤、岩石的侵蚀,使泥砂排入河道,使地表水、地下水酸化、含重金属和有毒物质; 空气污染,地下与露天采矿的穿孔、爆破、运载矿石、废石产生大量粉尘,尾矿风化或随处表水污染河流,或在干旱气候与大风作用产生尘暴,

36、导致空气污染;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导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1、简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 岩石地层单位重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性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级别的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单位以组为基本单位。按级别可分为群,组、段、层。组的构成强调基本层序。 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根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互相相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相应。 岩石地层单位虽然也有先后顺序之分,但它的划分与对比不受等时面的限制,与时间地层单位也没有互相相应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的界

37、线(即可以穿时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则不受岩石特性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它是严格等时的。两种地层单位的界线局部可以是一致的,但大多数状况下是互相穿越的。 22、简述世界地震地分布。 引起地震的主线因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沿导致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忽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因此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重要集中分布在如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3、简述鲍文反映序列及其用途 美国学者NL鲍文(1922年)根据人工硅酸盐熔浆的实验发现:岩浆在冷却时,重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

38、持续反映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持续反映系列,被称为鲍文反映系列。 根据反映的性质不同,鲍温把岩浆岩中重要造岩矿物分为两个反映系列。持续反映系列为架状的硅铝矿物,矿物成分上有持续渐变关系,内部的结晶格架无质的变化。不持续反映系列为铁镁矿物,矿物成分的变化是不持续的,内部结晶格架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橄榄石变为黑云母,其结晶格架由岛状变为层状。 上述两个系列在岩浆结晶过程中,硅铝矿物与铁镁矿物依次相应浮现共结关系,最后两个系列演化成一种系列,即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它们是岩浆结晶的最后产物。 根据上述反映系列可以解决下列实际问题:(1)拟定矿物的结晶顺序。反映系列上部的矿物比下部的矿物早结晶。显然橄榄石、

39、基性斜长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石英则是岩浆结晶的最后产物。 (2)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由于两种反映系列存在着共结关系,当岩浆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必然同步结晶出一种浅色矿物和一种暗色矿物。例如当岩浆降至1550时,析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基性(钙、培)长石而构成超基性岩。岩浆温度降至1270时,单斜辉石和拉长石同步析出构成基性岩。 (3)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因素。同一种岩浆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4)解释了岩浆岩中某些构造上的特性。如斜长石的正常环带构造和暗色矿物的反映边构造。 24、列举沉积岩层理构造的重要类型,并加以阐明。 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构

40、造等特性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不仅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性,并且也是研究沉积环境或沉积相的良好标志。一般按形态特点把层理分为下列类型: (1)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互相平行,重要形成于细粉砂和泥质岩石中,多见于水流缓慢或平流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内,如河漫滩、牛轭湖、泻湖、沼泽、闭塞的海湾沉积物中。 (2)平行层理:类似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也互相平行,但出目前粒度较粗的砂岩中,常伴有冲刷现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浅的水流条件下。 (3)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其总方向互相平行,并平行于层系面。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往复振荡的波浪导致的,波层对称,多见

41、于湖泊浅水带、海湾、泻湖环境的沉积物中;另一种是单薄的单向水流导致的,波层不对称,多见于河漫滩沉积物中。 (4)斜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且层系之间可以重叠、交错。它是水流(或风)中形成的沙纹或沙波被埋藏后来在岩层剖面上所呈现出的构造特性。细层的倾向反映了介质的流向(风向),细层的厚度(相称于沙纹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质的流速. (5)透镜状层理:砂质小透镜体持续地且较有规律地包裹于泥质层中,砂岩透镜体内部又具有斜层理。它在潮汐沉积物中最常用。 (6)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是无明显的细层界线,整个层理重要体现为粒度的变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细逐渐递变。它是浊流的沉积特性,并且比较常用。 (

42、7)块状层理:岩层自下至上岩性均一,肉眼看不出其他内部层理构造,一般厚度不小于lm,是沉积物迅速堆积的产物。也可为生物扰动所致。 25、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 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重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此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重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合适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2.矿物的概念是什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矿物是在多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它们的原子呈规律的排列。如果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固态矿物均有一定的形态。 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顶各连着一种氧离子形成四周体,这些四周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构造。非晶体是不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