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档案工作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9180499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278.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档案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档案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档案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档案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档案工作(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档案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档案工作 第一节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展信息技术的展及对档案工作影响的历史考察及对档案工作影响的历史考察 历史考察就是要了解事历史考察就是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只物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只有当我们对这两者有了比较清有当我们对这两者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的时候,我们才有一晰的认识的时候,我们才有一点智慧的灵光。点智慧的灵光。l信息科技革命在档案工作的发展过信息科技革命在档案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原发作用。程中,具有原发作用。l档案工作是以上层建筑的具体表现档案工作是以上层建筑的具体表现形式存在的,因此人类社会技术经形式存在的,因此人类社会技术经济形态对档

2、案工作的影响是决定性济形态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的。l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创造工具,档案科技创造档案的载体造工具,档案科技创造档案的载体工具、保管与管理工具、信息传递工具、保管与管理工具、信息传递工具等,并进而影响档案工作的模工具等,并进而影响档案工作的模式、社会关系与地位;二是科技创式、社会关系与地位;二是科技创造知识,并以此决定着档案的内容造知识,并以此决定着档案的内容与档案学理论的发展。与档案学理论的发展。l科技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工具的进科技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工具的进步。新旧工具之间具有两个基本关步。新旧工具之间具有两个基本关系:一是它们之间是

3、依次递进的关系:一是它们之间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二是这种依次递进不是依次取系;二是这种依次递进不是依次取代,而常常是一个依次迭加的过程代,而常常是一个依次迭加的过程。l人类的历史始于工具的发明。但人类最人类的历史始于工具的发明。但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主要用于物质生产,用于早发明的工具主要用于物质生产,用于精神生产工具的发明必然晚于用于物质精神生产工具的发明必然晚于用于物质生产的工具。生产的工具。l人类首先经历了一个无物质工具时代。人类首先经历了一个无物质工具时代。无物质工具时代又可称为示现时代,是无物质工具时代又可称为示现时代,是指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时代。指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时代。l示现媒介主

4、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示现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括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没有任何物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没有任何物质工具参与信息的传递过程。无物质工具参与信息的传递过程。无物质工具时代就是无档时代质工具时代就是无档时代 。l在口语时代,口头语言所创造的在口语时代,口头语言所创造的“语义世界语义世界”是是非固化的。它的记录与传播方式是从人体到人体。非固化的。它的记录与传播方式是从人体到人体。这种记录与传播方式具有即时性、狭窄性、不准这种记录与传播方式具有即时性、狭窄性、不准确性

5、,作为一种信息记录与传播工具,其对人类确性,作为一种信息记录与传播工具,其对人类文明的记忆迭加功能比较弱,使人类文明的发展文明的记忆迭加功能比较弱,使人类文明的发展比较缓慢。将这个比较缓慢。将这个“语义世界语义世界”以某种体外化、以某种体外化、形式化的东西固化起来,是人类信息技术更进一形式化的东西固化起来,是人类信息技术更进一步的追求。严格地说,在人类未发明体外工具的步的追求。严格地说,在人类未发明体外工具的时候,人类社会共同拥有的记忆是不存在的,那时候,人类社会共同拥有的记忆是不存在的,那时所有的记忆都是个体的易逝的。时所有的记忆都是个体的易逝的。l再现时代产生的信息记录与传播工具包再现时代

6、产生的信息记录与传播工具包括文字、印刷、摄影及其相关载体等。括文字、印刷、摄影及其相关载体等。再现时代的技术工具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再现时代的技术工具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单一再现技术工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单一再现技术工具时代。其基本特点如下:具时代。其基本特点如下:l第一,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记第一,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记录来说需要在人本身之外使用技术录来说需要在人本身之外使用技术工具或机器;对信息接收来说则不工具或机器;对信息接收来说则不需要新的技术工具(接收器),信需要新的技术工具(接收器),信息接收的工具还只是人本身。总之,息接收的工具还只是人本身。总之,在信息记录与

7、接收过程中只须使用在信息记录与接收过程中只须使用单一技术工具。单一技术工具。l第二,其所采用的基本档案载体的第二,其所采用的基本档案载体的单一性也比较强。档案信息对载体单一性也比较强。档案信息对载体的选择只一种可能性。纸张就是纸的选择只一种可能性。纸张就是纸张,胶片就是胶片,它们都是以单张,胶片就是胶片,它们都是以单一的独立的形式出现,它们之间不一的独立的形式出现,它们之间不能互通。能互通。l第三,记录手段也具有单一性。绘第三,记录手段也具有单一性。绘画、文字、摄影等直接表现信息内画、文字、摄影等直接表现信息内容,在它们之上不存在类似数码的容,在它们之上不存在类似数码的另一层次的表现手段,它们

8、是单一另一层次的表现手段,它们是单一层次的信息记录工具,不存在迭加层次的信息记录工具,不存在迭加的的“工具的工具工具的工具”。l手抄时代的档案工作手抄时代的档案工作 l印刷时代(硬拷贝文献复制时代)印刷时代(硬拷贝文献复制时代)的档案工作的档案工作 l迭加技术工具时代又可称为机器时代,迭加技术工具时代又可称为机器时代,这些机器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电影、这些机器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在微观意义上,机器时代主要指计算机时微观意义上,机器时代主要指计算机时代。代。l第一,这一时代的信息记录与传播第一,这一时代的信息记录与传播都

9、依赖于机器,不但传播一方需要都依赖于机器,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器。l第二,在绘画、文字、声像等记录工具之第二,在绘画、文字、声像等记录工具之上,又有了数字,即笔者称之为的上,又有了数字,即笔者称之为的“工具工具之工具之工具”(文字等本身就是信息表现工具,(文字等本身就是信息表现工具,数字是在此之上的迭加工具)。而且数字数字是在此之上的迭加工具)。而且数字化实现了传统记录工具的集合化实现了传统记录工具的集合多媒体。多媒体。数字化与传统媒体之间不但是递进、迭加数字化与传统媒体之间不但是递进、迭加的关系,而且是集合的关系的关系,而且是集合的

10、关系。l第三,载体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是第三,载体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是磁载体,也可以是光载体等,它们之间磁载体,也可以是光载体等,它们之间具有一种互通的关系。以往信息与载体具有一种互通的关系。以往信息与载体的一一对应关系被打破。现代通讯技术的一一对应关系被打破。现代通讯技术创造的网络世界(群载体的连通与集创造的网络世界(群载体的连通与集合),为档案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前所合),为档案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一体化的平台。未有的全球一体化的平台。l档案自身存在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档案自身存在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l档案管理实现了从物理管理为主向逻辑档案管理实现了从物理管理为主向

11、逻辑管理为主的转变。管理为主的转变。l文档一体化与数字档案资源全球化。文档一体化与数字档案资源全球化。l档案工作由边缘回到核心。档案工作由边缘回到核心。l一、计算机发展简史一、计算机发展简史 l1 1什么是电子计算机什么是电子计算机 l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用电子技术来实现数电子计算机是一种用电子技术来实现数字运算处理的工具,它是一种能自动、字运算处理的工具,它是一种能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大量算术运算、逻辑高速、精确地完成大量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l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46年年19571957年年)l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

12、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58年年19641964年年)l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65年年19711971年年)l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2(1972年至今年至今)l其实,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是紧随着电子技术的其实,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是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发展而发展的。l 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是: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是:Electronic tube(Electronic tube(电子电子管管)Transistor()Transistor(晶体管晶体管)IC()IC(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ntegrating Integratin

13、g Circuit)LSI(Circuit)LSI(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arge Scale Integration)VISI(VI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SVLSI(Integration)S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SuperVLSI)SuperVLSI)。l第一,巨型计算机第一,巨型计算机l第二,微型计算机第二,微型计算机 l第三,计算机网络第三,计算机网络 l第四,人工智能机第四,人工智能机 l第一阶段第一阶

14、段(1971(1971年年19731973年年)是是4 4位和位和8 8位微处理器位微处理器 l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74(1974年年19781978年年)是是8 8位微处理器位微处理器 l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78(1978年年19851985年年)是是1616位微处理器位微处理器 l第四阶段第四阶段(1985(1985年年19931993年年)是是3232位的微处理器位的微处理器 l第五阶段第五阶段(1993(1993年至今年至今)是是6464位微处理器位微处理器 l1 1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分类 l第一,从原理上分数字计算机和模拟式第一,从原理上分数字计算机和模拟式计算机计算机 l第二

15、,从规模大小、功能强弱上分为五第二,从规模大小、功能强弱上分为五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和微型机 l第三,从第三,从CPUCPU个数分单个数分单CPUCPU计算机和并行计算机和并行计算机计算机 l2 2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特点 l第一,运算速度快第一,运算速度快 l第二,精度高第二,精度高 l第三,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第三,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l第四,计算机内部操作运算均是自第四,计算机内部操作运算均是自 动控制进行动控制进行 l3 3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l第一,科学计算第一,科学计算(数值计算数值计算)l第二,自动控制系统第二,自

16、动控制系统 l第三,数据处理第三,数据处理 l第四,第四,CADCADCAMCAMCAI CAI l第五,人工智能第五,人工智能 l一、计算机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l1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l2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l (1)(1)局域网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LAN(Local Area NetWork);l (2)(2)城域网城域网MAN(Metropolian Area NetWork)MAN(Metropolian Area NetWork);l (3)(3)广域网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WAN

17、(Wide Area NetWork)。l3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l4 4资源共享的基本范围资源共享的基本范围 l1 1InternetInternet的由来的由来 l2 2InternetInternet的现状的现状 l3 3InternetInternet与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高速公路 l4 4下一代下一代Internet(NGl)Internet(NGl)l1 1中国科技网中国科技网(CASnet)(CASnet)l2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CERNet,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hina E

18、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Network)l3 3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anaNet)(ChanaNet)l4 4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CGBNet)(CGBNet)l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 l 1 1工作流处理工作流处理 l 2 2领导办公子系统领导办公子系统 l 3 3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 l 4 4会议管理会议管理 l 5 5公共信息宣传公共信息宣传 l 6 6自动自动FaxFax服务服务 l 7 7个人事务处理个人事务处理 l 8 8电子邮件电子邮件 l 9 9文档管理文档管理 l 一、一、CADCAD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 l 二、二、CADCAD的特点的特点 l 1 1CADCAD应用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应用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 工具工具 l 2 2CADCAD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效率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效率 l 3 3CADCAD的应用提高了图纸管理水平的应用提高了图纸管理水平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