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 选修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19087100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四 选修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历史四 选修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历史四 选修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历史四 选修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四 选修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四选修部分n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知识整合与重点深化攻大题 决胜全国卷增分制高点决胜全国卷增分制高点知识整合与重点深化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 1主干知识排查人物时代主要贡献局限评价秦始

2、皇秦朝封建社会初期(1)完成统一大业。(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1)繁重役税。(2)严刑峻法。(3)焚书坑儒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封建社会盛期(1)制度调整。(2)善于用人。(3)开明的民族政策。(4)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晚年骄奢开启“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康熙帝清朝封建社会后期(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等宗教领袖)。(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1)大兴文字狱。(2)实行闭关政策维护了国家主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二、东西方的先哲二、东西方的先

3、哲1.孔子(1)政治思想“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德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礼”:“克己复礼”“正名”。“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3)思想影响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2.柏拉图(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2)政治思想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

4、学。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1)主要活动:反对王权思想的形成;铁骑军统帅;担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2)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打败王权、建立共和国方面贡献重大;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军事独裁统治。2.华盛顿(1)主要活动:1774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成立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2)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5、。3.拿破仑(1)主要活动:军事起家,历经土伦之战、保卫巴黎、远征意大利、雾月政变,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巩固革命成果,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法典;长期进行对外战争。(2)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法律平等思想、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资产阶级法典。对外战争,一方面将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将整个欧洲带入战争深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导致帝国的覆灭。四、四、“亚洲觉醒亚洲觉醒”的先驱的先驱1.孙中山(1)贡献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三

6、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2.甘地(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绝英授奖章、改穿土布。(2)评价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3)地位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五、无产阶级革命家五、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1)1848年,发表共产

7、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3)恩格斯指导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3.毛泽

8、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1)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六、杰出的科学家六、杰出的科学家人物活动地位精神李时珍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詹

9、天佑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李四光(1)创立地质力学。(2)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3)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牛顿(1)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创立“归纳演绎”研究方法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20世纪的科学伟人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1.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

10、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2)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2 2热考重点深化(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资本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4)道德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肃反”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

11、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真题例证真题例证1陈云的经济思想及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陈云的经济思想及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2017课标全国卷,46)材料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

12、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答案答案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解析解析第一小问“主要经济思想”结合“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

13、分和市场调节部分”可得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第二小问“时代背景”可结合材料中的三个时期“全国解放后、中共八大、1979年春”对计划和市场的看法,得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断探索;结合材料中“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可以得出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答案答案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解析结合材料中三个阶段“全国解放后、中

14、共八大、1979年春”陈云经济思想的变化,分别从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突破苏联模式的限制以及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贡献思考。2.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1)天人关系: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儒家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孔子说过“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体现了孔子“畏天命”的思想。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达到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境界。董仲舒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二程、

15、朱熹、王夫之等也指出人道与天道的同一性。道家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庄子希望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与人的关系:古代思想家希望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孔子倡导通过“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墨家: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贤”等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老子推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离关系。庄子则

16、提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追求人与人之间各得其所,逍遥游世的和谐。(3)身心关系: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身心和谐。儒家:强调通过修身达到身心和谐,还提倡要讲中庸之道,要言行一致,文质兼胜,以此达到身心和谐。道家:老子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合一。真题例证真题例证2中国古代中国古代“贤人贤人”季札季札(2017课标全国卷,47)材料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

17、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答案答案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

18、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解析解析注意是“儒者”尊季札为“贤人”,要从分析材料中季札的行为符合儒家思想的哪些原则等方面来分析原因。答案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答案答案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吴国”“中原诸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利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答案解析3.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

19、那就可以作出不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2)确定评价标准: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但同时要遵循大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历史贡献。(4)克服英雄史观: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真题例证真题例证3中国古代历史人物颜回中国古代历史人物颜回(2017课标全国卷,47)材料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

20、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答案答案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学家说不遗余力。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答案答案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答案解析决胜全国卷增分制高点攻大题一、题型特点一、题型特点题目多考查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

22、人物,而且多以考查中国历史人物为主,尤其是历史转折时期的历史人物(如“明清之际”“鸦片战争前后”“民国初年”等重要时期的人物)。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设问方式一般为两问,或考查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历史人物行为、思想的原因,或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系列八全国卷选考题题型突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二、题型示例二、题型示例例题例题(2016课标全国卷,48)(15分)材料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

23、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三、做题流程三、做题流程第一步第一步审题,明确题目求答的内容。例如本题设问

24、要求回答的是“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及“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步第二步依据材料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依据所学知识,将历史人物的活动置于时代背景中去分析。例如本题依据材料,可从艺术表现手法、艺术题材等方面入手概括,如“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体现的是“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特点。郑板桥是明清时期的画家,要考虑到其籍贯是在江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以及当时经世思想对绘画的影响等时代背景来分析。分析原因,要依据时代背景去回答;评价历史人物一要运用时代和阶级的分析法:在对古代人物进行分析评价时,一定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同时注意阶级属性;二是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以偏

25、概全,要做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注意评价艺术家不能站在政治立场上去评价,评价政治人物的活动,不能只依据人品去评价等。第三步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书写。答案答案(1)特点: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2)历史背景: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答案四、增分定律四、增分定律1.注意依据设问的分值选定答题要点,可适当多答12条。例如本题第(1)题为8分,要点一般为4条,回答时至少要答4条,最好适当多答几条。2.概括归纳时,不能照搬原文,可摘取关键词句,否则只能得很少的分。例如本题中“衙斋卧听萧萧竹郑

26、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属于材料原文,是不得分的,若概括为“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即可得2分。3.回答选修模块的题目,如果结合相关必修模块的知识来回答,能拿到高分。例如本题第(2)题可结合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来回答。多答出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可得1分);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可得1分)。五、针对训练五、针对训练(2017广西三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西汉末年,匈奴攻入西域,在西域“敛税重刻”,使“诸国不堪命”,莎车、鄯善等十八国“遣使入侍”,“愿请都护”。东汉明帝派出大军出塞,大败北匈奴,班超屡立战功。战后,他又奉命出使

27、西域诸国。班超率36名随从,首先抵达鄯善。鄯善王对班超使团先热情后冷淡。原来是匈奴使者也到达鄯善活动,使鄯善王莫知所从。班超得知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夜袭匈奴使团,一举而歼。这次行动促使鄯善王下决心断绝同匈奴的关系,重新和东汉交好。到公元94年,西域南北道终于再次畅通。班超壮年出使,70岁才返回洛阳。班超在西域时,欧亚大陆上几个大帝国同时并存,各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往来,那是在所难免的。德国学者斯坦因认为班超对西域的经营使“帝国的声威在全塔里木盆地又树立起来了”。根据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班超成功出使西域的原因。(8分)答案答案原因:班超智勇双全和对西

28、域风俗的了解;匈奴贵族的残暴统治,西域人民渴望安定生活和中原王朝的保护;东汉对匈奴战争的胜利。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中“匈奴攻入西域,在西域敛税重刻,使诸国不堪命,莎车、鄯善等十八国遣使入侍,愿请都护”得出:匈奴贵族的残暴统治,西域人民渴望安定生活和中原王朝的保护;根据材料中“东汉明帝派出大军出塞,大败北匈奴,班超屡立战功”得出:东汉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根据材料中“班超率36名随从,首先抵达鄯善。鄯善王对班超使团先热情后冷淡。夜袭匈奴使团,一举而歼”得出:班超智勇双全和对西域风俗的了解。答案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班超经营西域的意义。(7分)答案答案意义:为西域营造出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东汉的疆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中“到公元94年,西域南北道终于再次畅通”“欧亚大陆上几个大帝国同时并存,各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往来,那是在所难免的。德国学者斯坦因认为班超对西域的经营使帝国的声威在全塔里木盆地又树立起来了”得出答案。答案解析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