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9076168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1.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桃花源记教材分析一、文章的主旨本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二、结构层次桃花源记 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首句至“欲穷其林”,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长长的绿水,夹岸的桃林,纷飞的花瓣,芬芳的嫩草,使人赏心

2、悦目,心旷神怡。作品一开始就以特有的魅力紧紧抓住了读者,使你非跟着渔人这个导游走下去不可。第二部分,从“林尽水源”至“不足为外人道也”,写渔人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作者借人民不满秦始皇暴政这一历史事实来抒发对刘裕弑君篡位暴行的不满,并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的主体和核心。作者是通过形象的描写,神话式的虚构故事和美的激情来打动读者心灵的。第三部分,从“既出”至末句,写渔人离开桃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可得其路径的种种情景。以此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这结尾,也可能是暗示读者:这美

3、好的境界在现实中是并不存在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读准下列字音:豁然俨然衣着阡陌鬓要邑诣骥语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1)通假字:具、要;(2)古今异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3)一词多义:舍、寻;(4)辨析同义词:悉、并、具、咸、皆;(5)句式:省略句。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7 页 -2-3了解文学家陶渊明。(二)能力目标1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查找有关词的意思。2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这样可以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表现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三)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

4、义和消极意义。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二、学法引导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再用归纳比较法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辩证地评价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最后熟读成诵,汲取文化营养。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学习一词多义、句子成分的省略等古汉语知识。2理解和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可通过讨论课后练习一至四题来完成。3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4如何理解文章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开头渲染神秘色彩,结尾又不知所踪都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似真而幻的虚构境界。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投影片:生字词;有关

5、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同义词的辨析表格;随堂练习。2有关课文的插图。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背诵接龙,其中如有人背错,就让他(她)表演一个节目,最后评出优胜者。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读准生字的字音。2了解作家陶渊明。3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7 页 -3-4理解和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社会。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二)整体感知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

6、”色彩。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带动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l 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2在桃林尽头渔人看到了什么?3渔人在桃花源作客时,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谈?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三)教学过程1简介陶渊明。陶渊明(365 427),又名潜,东晋时人,祖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陶渊明少年时代深受儒家学说影响,有着“大济苍生”的志向。二十九岁出什,但几次做官都不过担任祭酒、参军一类低微的职务,不仅济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而且还要屈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他十分厌恶官场生活。四十一岁时,他出任彭泽县令,但上任只有八十几天,就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

7、生活。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亲自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较多地接触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他此后的创作起了积极的作用。陶源明的作品,大都是归隐后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因而成为我国有名的“田园诗人”。桃花源记(原名桃花源诗并记,诗未收入教材)是作者57 岁时所作,标志着作者思想发展的高度。作者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想象出了“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要求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希望。这既是作者在思想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2读准下列字音:3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老师稍加指点,让学生弄清全文内容。4第一自然段

8、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讨论明确:描写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来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作了气氛上的渲染,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弄清以下词句的含义:“忘路之远近”中的“远近”是偏义复词;“夹岸数百步”,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7 页 -4-指两岸数百步之宽,不是指沿岸之长;“渔人甚异之”中的“异”为意动用法。5讨论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从这些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明确:第二自然段写了两层意思,即先写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再写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初入桃花

9、源的所见所闻,一是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鸡犬相闻。二是人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作者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在这一段中要弄清下列语言现象:一是一词多义现象,如“便舍船”和“屋舍俨然”中的“舍”,前者是动词,作“舍弃”讲,后者是名词,作“房舍”讲。二是古今词义的区别,如“阡陌交通”的“交通”作

10、“交错相通”讲,是两个词。三是同义词的辨析,如“悉”和“并”两个词意思基本相同,作“都”讲,但这两个词也有差别,“悉”指数量上的全部,“并”指各种类别合并在一起。四是句子成分的省略,如“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6讨论学习第三段的内容。在桃花源里,村中人怎样对待渔人?村中人见到渔人,先是“大惊”,然后听了渔人的回答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热情招待。这些描写说明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民风淳朴。村中人与渔人的谈论之语有何含义?通过村中人之口,补充交代了他们的来历和长时间与世隔绝的缘由。作者还有意用秦末暴政

11、影射当时东晋社会兵连涡结、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似乎想给人们指出一条出路,要想摆脱黑暗统治,可以像村中人“避秦时乱”一样,去找一个“绝境”,过着男耕女织的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仅是作者的幻想,在封建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本段结尾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此语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在情节发展上,则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理下了伏笔。本段应掌握的古汉语知识为:一是一词多义现象,如“见渔人,乃大惊”与“乃不知有汉”中的“乃”,前者作“是”讲,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关联,而后者作“竟”解,表示出乎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12、-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7 页 -5-意料。二是古今词义的区别,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作“妻子儿女”解,是两个词,而现代汉语中是指“男子的配偶”,是双音词;“绝境”是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也是两个词,而现代汉语中是指“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魏晋”中的“无论”是“更不用说”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是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三是同义词辨析,“具”、“咸”、“皆”可作“都”解,但“具”作“详细”讲,表示无所遗漏;“咸”作“全”、“都”讲,指人的全体,“皆”为“都”之意,指人、物、事的全数。四是通假字的归纳,具(俱),要(邀)。五是省略主语和宾语的现象,如“(村中人)见渔人,乃

13、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7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在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又“诣太守”,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明确: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渔人回来时顺着原路处处作了标记,生怕以后再来时找不到,可谓小心极了!回到武陵,还向一郡之长太守做了报告,可谓慎重极了!像刘子骥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听到后,也高兴得想去探访,可见真实极了!总之,作者不厌其烦地写这些,都是为了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真实感。但与此同时,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结局的安排是很巧妙的。这样一写,不仅增

14、强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个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世界。学习本段要弄清以下词语的含义:向(从前),志(作标记,动词;标志,名词),诣(到去),寻(不久,随即,副词)。(四)随堂练习一、陶渊明又名_,字 _,是 _(朝代)著名诗人,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诗 _,首句是“种豆南山下”。二、本文以 _为线索,以 _为顺序,写渔人_桃花源,_桃花源,_桃花源,渔人和其他人_桃花源。三、解释加黑的词。1屋舍俨然 _ 2便舍船 _ 3阡陌交通 _ 4诣太守 _ 5悉如外人 _ 6并怡然自乐 _ 7处处志之 _ 8寻向所志 _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5、 5 页,共 7 页 -6-9寻向所志 _ 10寻病终 _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 12无论魏晋 _ 四、作者写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的目的是什么?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摈弃陈旧思想,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我在设计桃花源记第一课时的时候,打算从这几方面入手:1、课前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梦入桃花源的歌曲。看着同学们入神的表情,应该是效果不错;2、检查预习的环节中,我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本

16、篇文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陶渊明,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是很有必要的;3、加强文言文学习的语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自己的大声朗读、学生的示范读教师加以指导,这些环节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4、整体感知内容的环节老师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最概括的语言概括事件?这个环节的设置我有些茫然,不知道是提还是不提?5、第一课时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梳理课文大意,文言文教学学生最感枯燥的往往是疏通文意环节,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更甚。若老师指定学生翻译,要么哑口无言,要么不动脑筋拿着参考书照念;若以老师串讲为主,学生便无所事事,亦不愿主动记笔记。对于这一问题,我一直在

17、苦苦思索,想法走出困境。我就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 1、2段,然后各小组在质疑相关的字词句,教师加以点拨,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活动还不够积极。6、本文的重点就是感悟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我先让学生感悟桃林美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居然没有举手,出示了桃林的图片,才有一个同学妙语连珠,描绘了桃林美景。再次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时,我认为这是较难的,并且是教学的重点,就设置了合作探究的环节。但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桃花源的美这个问题可以不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偏难,可

18、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的启发引导,我也出示了相关的图片,但这些图片所起到作用不大,我又在黑板上画了桃源美景图,但由于水平有限,画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启发引导她们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还没用我去启发,学生就很顺利的回答出来,(可能是他们已经讲过的原因)7、在拓展迁移的环节我让学生畅谈现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7 页 -7-美好的生活,但由于讲课剩下的时间已经很短,只让一个学生来回答,这里缺少过渡语,“我们已经过上了桃源般和平宁静幸福美满的生活,”8、由于课堂时间后半节课比较紧张,学生配合又不是很好,复习巩固的环节丢掉了,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总之,我想这节课突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由于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强,显得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各环节的衔接语言、教师心理素质较差,如当学生不配合时,教师有些慌张、启发引导还不够到位、教师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如毛笔字书写及绘画还不够好等等。“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课堂的细节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调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7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