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18911758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王筱萌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残疾人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残疾人社会和心理康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制订全面的社区康复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入户访谈式调查,对62例残疾人用自编社会生活状况调查表及SCL-90评定效果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65例非残疾人作对照。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康复人员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后运用SCL-90评定效果并作前后对照研究。结果 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于非残疾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就业情况、文化程度、年龄有关。经过一年的心理干预,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

2、普遍提高,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4项无差异外,其他项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加强残疾人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残疾人;心理干预;社区;心理健康状况1 前言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1,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方面的障碍使残疾人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而心理问题的产生又阻碍了肢体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残疾人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社区对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康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

3、益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落实,他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康复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因而在残疾人的社区康复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干预,促进其全面康复。2 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对芜湖市鸠江区残疾人联合会登记的残疾人按照对照研究原则,进行随机抽样的入户访谈式调查,选取62名残疾人(研究组)为调查对象,其中男35名,女27名,平均年龄(42.815.12)岁。从婚姻状况看,已婚25人,未婚、离异和丧偶37人。从残疾状况看,其中视力残疾10人,肢体残疾40人,智力残疾4人,精神和综合残疾8人。从文化程度看,文盲5人,小学32人,初中23人,高中以上2人。从就业情况看,有工作16人,无工作46人。选取65名

4、与残疾人同性别、年龄5岁及邻居的非残疾者为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22研究工具221自编社会生活状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残疾类别、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内容,由心理康复志愿者调查填写,用于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及社会生活状况。2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共90个项目,通过被试者自评了解一些可能有的病痛或问题对个体的影响程度,进而反映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9个因子的发生情况。分为5个等级评分(1、2、3、4、5级)。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各因子分2提示有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 各因子分3表明心理痛苦水平

5、达到中等程度以上。223方法在当地残联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培训的心理康复志愿服务人员深入社区中,采用集体授课,家庭访问,行为训练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包括残疾人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家庭成员沟通的技巧等内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进行危机干预,安排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单独咨询与治疗。每周安排家访,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在心理干预一年的前后,分别进行SCL-90测量,文化程度低的残疾人,由工作人员逐项念出,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地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被试4。224统计方法调查结果运用SPSS11.0 for

6、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生活状况相关性研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005。3 结果31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测评结果差异比较(见表1)62名受试残疾人SCL-90总分均值为205.21分,高于对照组均值150.72分及全国常模均值160分,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均高于2分,提示有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将该社区残疾人各因子的均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因子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测评结果差异比较()项目研究组(n=62)对照组(n=65)t值p值总分205.215

7、3.44150.7229.237.170.00躯体化2.180.751.570.495.430.00强迫症状2.560.762.010.584.580.00人际关系2.340.811.780.534.630.00抑郁2.420.801.700.476.160.00焦虑2.290.721.660.396.220.00敌对2.320.831.700.545.020.00恐怖1.990.701.410.435.650.00偏执2.090.811.580.464.350.00精神病性2.130.701.620.474.850.0032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生活状况的逐步回归分析(见表2)表2残疾人心

8、理健康状况与社会生活状况的逐步回归分析变 量偏回归系数(B)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Sb)标准化偏回归系数()t值P值就业情况44.50814.5440.3673.0600.003文化程度-19.9479.804-0.254-2.0350.046年 龄-0.9550.424-0.270-2.2540.028根据残疾人的生活状况特点,拟选取了性别(0男,1女)、年龄(实际年龄,岁)、婚姻状况(0未,1已)、残疾类别(0视力,1听力,2肢体,3智力,4精神,5综合)、文化程度(0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学)、就业情况(0有,1无)等6个指标作为影响因素。以SCL-90总分为应变量,社会生活状

9、况为自变量,进入水准=005,剔除水准=0.10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选入就业情况、文化程度、年龄3个影响因素。就业情况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无职业者SCL-90总分高,心理健康水平低,反之,心理健康水平高。文化程度,年龄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文化水平越高,年龄越大,SCL-90总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高,反之,心理健康水平低。33残疾人心理干预前后SCL-90测评结果差异比较(见表3)表3残疾人干预前后SCL-90测评结果差异比较() 项目干预前(n=62)干预后(n=62)t值p值总分205.2153.44172.9733.684.020.00躯体化2.180.751.610.4

10、85.010.00强迫症状2.560.762.320.681.880.06人际关系2.340.812.100.571.930.06抑郁2.420.802.000.533.400.00焦虑2.290.721.880.463.700.00敌对2.320.832.120.631.570.12恐怖1.990.701.710.472.600.01偏执2.090.811.860.561.780.08精神病性2.130.701.860.452.600.0162名受试残疾人心理干预后SCL-90总分均值172.97分,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等4项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2分,总分低于干预前均值

11、205.21分。干预后各因子均分低于干预前,显示出经过一年的心理干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4项无差异,其他项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 讨论本研究显示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与非残疾者相比总体水平较低。按照应激理论的原理5,作为负性生活事件的各种残疾是残疾人的应激源,他们在应激状态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在本研究中表现为心理健康状况测量的各项因子分均高于非残疾者。孤独感、自卑感、过于敏感、情绪反应强而不稳定是残疾人常见的心理特征6,王革等人研究显示肢体残疾人的抑郁症状较正常人群严重7。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残疾的类别、致残原因、性别等。本研究显

12、示就业情况,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作用有显著作用,有职业,文化水平较高的残疾人较无职业,文化水平较低者心理健康水平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躯体残疾所造成的家庭经济和社会压力,在无职业,特别是在无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使残疾人产生丑恶感、负罪感8,甚至动摇了生存信念。因此在残疾人的康复训练中应加强生存技能及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生活水平。在本研究中,经过一年的心理干预,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这与国内外相关报告相一致9,10。这可能与心理康复人员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与残疾人的有效沟通以及对其心理问题的及时处理有关,这使残疾人得到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学会了更多的沟通方法,从而表现为他们在躯体上对其自身残疾的认同,

13、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但我们也看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等4方面得分仍高于2分,显示有轻度心理问题,可能是作为负性生活事件的残疾对他们的深远影响造成的,因而反映出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其社会功能的建立与恢复而忽视心理功能的康复,使得残疾人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而在不能改变残疾人生理现状的前提下,只有加强有效沟通,培养积极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应付方式,才能促进残疾人社会功能的全面恢复。作为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张毅宏等11 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家庭干预的康复研

14、究中,证实社区家庭干预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大大增加。吴清平等12研究也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相关。根据各种心理学理论,并结合社区心理康复的实践,我们建立了“一条纽带、四个层次、五条途径”的心理康复方法。“一条纽带”是指心理康复工作人员,包括专业的心理康复者、志愿者等人员。他们主要负责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四个层次”指的是残疾人自身、残疾人家庭成员、社区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心理康复工作人员根据每个层次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五条途径”是指具体心理康复工作的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在四个层次上进行的,五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第一:心理健

15、康知识的教育与辅导。对于残疾人,我们我们给予一般的心理支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方式的指导,让他们学会保持相对健康的生活技巧。二是通过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实例调动残疾人的生活勇气与希望。对于残疾人家属,我们指导其学习与残疾人有关的生理与心理知识,让其帮助残疾人更好的面对自己的残疾。对于社区成员,我们通过发放心理健康宣传册、出黑板报、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等形式,让他们了解残疾人存在的心理问题,理解他们在家庭或小团体中出由于现残疾人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从而为我们进行残疾人心理康复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我们加强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其形成服务残疾人,提高残疾人心

16、理健康水平的意识。可以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提高文化水平,加强技能训练,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对有劳动能力的肢体及听力残疾人,可以协同相关部门联系当地企事业单位,解决就业问题。第二:建立心理调节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实现残疾人的角色转换。按照社会角色理论(Role Theory)的观点,个体在社会环境、工作职务或自身状况等发生改变时,其心理、行为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并产生与其新的社会角色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反应13。对于因车祸、外伤等意外原因导致残疾的残疾人,由于其伤前在社会、家庭等方面所扮演的一系列社会角色都会发生变化,我们在其肢体康复的同时定期安排家访,帮助他们认同新的社会角色。伴随老龄人

17、口的增加,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各类瘫痪不断增多,对于这类残疾人我们安排一对一帮扶,安装康复器械,同时给予角色认同和心理康复训练,使他们适应当前身体状况的改变,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社会功能、增强自信心和劳动能力。第三:加强沟通与交流。由于残疾人生理功能的缺陷,是他们在与周围人沟通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产生孤独感、冷落感、无用感、自卑感等。我们安排志愿者定时定户到残疾人家庭中去,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各种问题,并力所能及地予以解决。同时我们组织了一些活动促进残疾人之间,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之间的交流。如设立残疾人工疗站,安排有动手能力的残疾人学习各种编制技术和绘画方法;还有就是举办残疾人运动会,发挥他们的

18、体育特长,提高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第四:对心理问题严重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建立社区残疾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发挥家庭、居委会、社区以及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的作用。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热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五: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规范社区残疾人服务。通过入户调查,收集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所反映的问题、心理需求状况和康复训练计划等信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从而为构建残疾人心理健康的预防体系打下基础。作为残疾人社会康复的一部分,心理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只有以四个层次为着眼点,五条途径为手段,以心理康复人员为纽带,形成心理康复网络,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康复

19、水平。参考文献1薛静.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最新数据公报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1:382彭涛,李欣,等.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发展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7:47-48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4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 Coholls, Willis TA.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5, 98(2):

20、3056朱丽莎.残疾人心理健康探讨J.医学文选,2006,7(4):733-7357王革,成君.肢体残疾者抑郁症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88-898马洪路.残疾者的心理问题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2,9(17):2508-25099Hughes RB, Robinson-Whelen S. Stress self-management: an intervention for women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J. Women Health Issues. 2006 Nov-Dec;16(6):389-399.10万书玉.社区残疾人群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 1:87-9111张毅宏,金冬, 等.社区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工作中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2(3):266-26812吴清平, 刘筱娴.肢体残疾人社会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康复.1999,6:96-9813宓忠祥.角色转换在残疾人心理康复中的意义和运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1):34-3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