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18905058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老子》: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子》: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老子》: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老子》: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导读:我们读一读老子充满朴素辩证法的慧语,体味一下 他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可以感觉到他的许多话语,启迪心 灵,不时在敲打,长鸣警钟,使人醉之复醒。做人,是一个古老 常新的话题,但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老子认为,注 重修养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活在世上,如何对待功名利禄?或者说如何认识和对 待权欲、物欲、名誉地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专为自己升 官而不择手段,还是为广大民众谋福利?我们读一读老子充满朴 素辩证法的慧语,体味一下他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可以感 觉到他的许多话语,启迪心灵,不时在敲打,长鸣警钟,使人醉 之复醒。做人,是一个古老常新的话题,但反映了

2、一个人的价值 观、人生观。老子认为,注重修养是做人的根本(我欲独异于人, 而贵食母老子二十章)。*(一)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要顺其自然地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八十章),他不主张去欲、无 欲、绝欲。但是,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 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就必须减少到最低程度,根 绝了私欲就可以得到安静(不欲以静老子三十七章)的地步。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 四十四章)。老子提出,名誉与生命,哪一个重要?生命与财

3、富,哪一个珍贵?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吝啬必定 会付出更大的耗费;聚财过多(过多的收藏)而不施以济众,必会 引起众怨,最终会招致更惨重的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 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这样,就可以 长久平安。因而,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罪莫大于 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 子四十六章)。这就是说,罪恶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祸患没 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灾殃没有比掠夺侵略更惨。所以,知道满 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常常由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 止,而栽进了罪恶的泥潭。清朝的和珅就是典型

4、一例。和珅少时 即在銮仪卫当差,19 岁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由于他巧言佞色, 曲意奉承,又办事利落,幸得乾隆帝欢心,官职屡升,充户部尚 书、四库全书馆正裁、兵部尚书,后为军机大臣,其子丰绅殷德 与和孝公主结婚。和珅位高权重,他借乾隆之名作威作福,凡是 对他有意见者则设法诬陷之,而且贪心无限,所以给他送礼者无 数。他安排乾隆帝游江南,沿途借机捞取金银珠宝以饱私囊;又 奉旨去云南,将不送贿赂的云南总督参奏革职;对于陕西抚台送 来的20 万银两,和珅连正眼也不看便吩咐家人收下;南方各省 和海外各国送事的珍宝礼品,和珅总是设法占为己有。嘉庆四年 (1799)正月,乾隆帝去逝,嘉庆帝根据给事中王念孙的揭发

5、,逮 捕了和珅,查明他执政 20 余年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后诏令和 珅自尽,宣布和珅 20 大罪。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家产为 8 万万 银两,超过当时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难怪,嘉庆皇帝即位抄了 和坤的家后,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笑谈。再说现代,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特别是一些 处于一把手位置的领导干部,把权利当作为个人、家庭和小集团 牟取利益的手段,最后私欲膨胀,贪污受贿,成为阶下囚。原江 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原上海市委书记陈 良宇、原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等不少省部级领导堕落为腐败分子 相继落网。这不是印证了老子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的告诫

6、吗!*(二)圣人不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一个人如何避免成为金钱财富的俘虏?老子认为,应该保持 平凡,坚持朴实;减少私念,降低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十九章)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保持一种平凡 朴实的心态,其思想和精神世界就必然会偏离正轨。庄子说得好: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也。寥寥数语,道出了欲望与一个人的精 神世界,乃至与其人生观的关系。为什么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呢?老子认为,缤纷的物欲世 界使人目盲,靡靡的音乐使人思想麻木,鲜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 念,纵马打猎行乐使人心性浮躁发狂,稀有难得的货物使人行为 不轨。(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 人口爽,驰

7、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庄子也认为,那些贪财、追名、迷权者,整日战栗不安,悲 苦不堪,还无休止的追求,这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以富为 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 操之则慄,舍之则悲,而一无所监,以门规其所不休者,是天之 戮民也(庄子天运)。这是说,把贪图钱财看作是正确的人, 不会让人利禄;把追求显赫看作是正确的人,不会让人名声;迷 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一点小权利。掌握了利禄、名声和权势, 以唯恐丧失而整日战栗不安,而放弃它们又悲苦不堪,舍不得, 心中一点鉴别力也没有,还在不停止、无休止的追逐。最终,利 禄、名声和权势将会变成工具而杀戮了自己。所以

8、,老子提倡,圣人不要多积蓄,自己的财富要用来济众, 完全为人民;给予别人越多,自己越感富足充裕。按天道行事, 就是利于万物而不为害;按圣人之道行事,就是只施济于民众, 而不与相争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 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章)。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要人的清正廉明美德,值得后人学习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发扬光大。著名史学家司马光(1019一1086)进士出身,官至御史中丞、 尚书左仆射,除主编历史巨著资治通鉴(294卷,300余万字) 名世千古外,还以勤奋工作,生活简朴而传为美谈。他为了实现 著书立说以资治国

9、借鉴,近20年不分日夜,废寝忘食,经常抱 病工作。朋友劝他说宜少节烦劳。他回答说:死生命也。这种置 生死于度外的精神,使资治通鉴的主要助手范祖禹、刘恕、 刘攽和司马康深受感动。司马光生活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 食取充腹,从不购买并穿戴华贵衣服以摆阔显赫地位为了教育培 养儿子崇尚俭约的美德,司马光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 文章。其中详细列举历史上的史事以为戒。他说:西晋时何曾日 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 世寇准生活豪侈冠于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因此,历 史上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司马光文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两 句话,已经成为人们传诵的名言。司马光的儿

10、子司马康,历任校 书郞、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通古今和为人廉洁而称誉于世。这里,我要着重讲一下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的故 事。司马光以石崇的史实来提醒儿子,是有其典型意义的。石崇这个人聪颖,有悟性、才气,能办事,但品德低下,贪 污、受贿、吃喝、嫖赌、抢掠,五毒俱全。他在出任荆州刺史时, 劫掠客商,积财无数。据史书记载,石崇的财产丰饶山积,居室 屋宇宏伟富丽。他的后房的姬妾就有数百人,个个穿着都是丝绸 绣花的长裙拖地,戴的都是黄金翡翠等珠宝耳环首饰。他家的丝 竹管弦乐队选尽了当时的名家,一日三餐都是山珍海味。石崇有一个与皇亲贵戚王恺等人争豪斗富的癖好。他经常与 王恺等人以生活的奢侈、靡费比

11、高低。王恺用蜂蜜涮锅,石崇就 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紫色的丝绸布做了 40 里长的步障,石崇 就用锦缎做 50 里的步障与他匹敌;王恺用红色脂玉石末作涂料, 石崇就用香料椒末涂抹屋内墙壁。贪财、斗富,石崇为自己埋下 了杀身之祸。石崇被杀时年仅 52 岁,连同他的母亲、兄长、妻室、子女 共 15 人全部被杀害。有关部门在查抄石崇家产时发现,在册的 水磨房有3011 处,奴仆800 多人,其他的珍宝财物、田产房宅 不计其数。直到晋惠帝永宁元年平息赵王司马伦叛乱后,才重新 下诏改用对九卿的礼仪改葬石崇,从而得到平反。石崇因贪财而丧命的教训,印证了老子罪莫大于多欲,祸莫 大于不知足这句话的因果关系,和少

12、私寡欲的正确性。无数事实 说明,一个人的私念越少、欲望越低,就能朴实俭约,看淡一切 金钱名利,内心世界就能平静似水,精神境界就越高尚。这正如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孙中山(18661925)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奔走呼号,艰苦卓绝地奋斗了 40 余年,功勋昭著。但他一生廉洁奉公,清正耿介,从未追求过高 薪厚禄,从未给自己和亲属置办过任何家产,私谋过任何特权, 真正实现并承诺了天下为公的誓言。1912 年元旦,孙中山就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由于胡汉民(广东都督)要随孙中山北上南 京供职,广东都督的职位空缺。当时不少广东绅商

13、、百姓联名举 荐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任此职,并要求孙中山委任。孙眉多年来一直扶持其弟弟的革命活动,数次捐献巨款支援 起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出任广东都督一职, 也无可厚非。但孙中山得知后,立即致书广东各界团体及其兄予 以劝阻。孙眉听从孙中山的劝告,没有出任广东都督一职。1925 年 2 月24日,孙中山病危时留下一份家事遗嘱: 余因尽瘁,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 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 余志。此嘱。3 月 11 日,孙中山在遗嘱上签字,第二天便溘然 长逝。孙中山留下的遗产只有生前的一些衣物、2000 余册书籍, 以及华侨为他捐

14、资购买的一所住宅,竟此而已。因而,后人评说: 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实际上是没有存贮私产的平民。*(三)领导者自律不欲以静,天下自正 孰人无欲望?只要是人,渴要饮,饥要食,繁衍需要性。但 是,人不能有太多或过度的欲望。过之,必然会失去理智而妄为, 偏离正途。老子叫人保持恬淡、虚静的心境,就是不要使人走向 罪恶的泥潭。为官者尤应引以为鉴,一个时期的社会风气恶化, 道德沦丧,主要源于掌握公共权利者,特别是处于高层领导者, 他们地位高,权力大,影响面广。好与坏,都影响非常大。古人 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据不完全统计,2007 年,因贪污受贿等 问题而被立案审查的中国公务员超过4 万人,包括地方省市负责 人

15、在内,部长级官员有6人,中央和地方的局级干部有 167人。 与土地开发、房地产建设的贪污受贿案件尤其多,很多贪官都有 多名情妇,没有情妇的贪官几乎没有。不欲以静,天下自正(老子三十七章)。这就是说,当官 的根绝了私欲,社会就自然会风气良好。不欲以静,天下自正八 个字,老子精辟地道出了为官者节制个人欲望的社会意义。因此, 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是摆在每一位领导干 部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和长期任务。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如何独得百丈索,直上 高峰抛俗羁。唐、宋以降,很多士大夫对老子的清心寡欲理论表 示赞赏,应该说,这是老子的这一理论充满了生活的辩证法所使 然。容斋随笔中说:

16、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 军。盖谓上场有下场时也。老去、病去、降职去、升迁去,终有 一去。清代学者汪辉祖解释这段话时说:士人立身处世,对于富 贵利禄应该看得淡薄一点,得到一官半职,只当是唱戏的演员在 戏台上扮演参军一样。有上台的时候,也有下台的时候。因衰老 离职因疾病离职,因降黜离职,因升迁离职,不管怎样,终归是 要离职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老子从圣人即德才兼备最优秀的主 政者、名士的人格高度,提出的理想人格的要求。官也罢,民亦 罢,完美的气节、人格,是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的 一大要事。淡泊明志,肥甘丧节,这是被无数史实所证明了的真 理。一个人的志向要在物欲面前经受考验,而一个人的节操则会 从贪图享乐中丧失。生活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