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8720373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8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解答(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习题及答案例1-1 根据题1-1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b与c,d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2) 画出系统方框图。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例1-2 题1-2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题1-2图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

2、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例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增高,炉温就上升,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

3、,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正好等于给定电压。此时,故,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当炉膛温度C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C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CC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第二章习题及答案例2-1 已知机械旋转系统如图2-1所示,试列出系统运动方程。图2-1 机械旋转系统 解:

4、(1)设输入量作用力矩Mf,输出为旋转角速度w 。(2)列写运动方程式 式中, fw为阻尼力矩,其大小与转速成正比。(3)整理成标准形为 此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若输出变量改为q,则由于 代入方程得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式 2-2 已知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脉冲响应。解 单位阶跃输入时,有,依题意 2-3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且初始条件为,试求系统在输入作用下的输出。解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1)考虑初始条件,对式(1)进行拉氏变换,得 (2) 例2-4RC无源网络电路图如图22所示,试采用复数阻抗法画出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Uc(s)/Ur(s)。图2-2 RC

5、无源网络 解:在线性电路的计算中,引入了复阻抗的概念,则电压、电流、复阻抗之间的关系,满足广义的欧姆定律。即: 如果二端元件是电阻R、电容C或电感L,则复阻抗Z(s)分别是R、1/C s或L s 。(1) 用复阻抗写电路方程式: (2) 将以上四式用方框图表示,并相互连接即得RC网络结构图,见图23(a)。(3) 用结构图化简法求传递函数的过程见图23(c)、(d)、(e)。(a)(b)(c)(d)图2-3 RC无源网络结构图 (4) 用梅逊公式直接由图23(b) 写出传递函数Uc(s)/Ur(s) 。独立回路有三个:回路相互不接触的情况只有L1和L2两个回路。则 由上式可写出特征式为: 通向

6、前路只有一条由于G1与所有回路L1,L2, L3都有公共支路,属于相互有接触,则余子式为1=1代入梅逊公式得传递函数例2-5 已知机械系统如图2-4(a)所示,电气系统如图2-4(b)所示,试画出两系统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证明它们是相似系统。(b)电气系统(a)机械系统图2-4 系统结构图 解:(1)若图2-4(a)所示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遵循以下原则并联元件的合力等于两元件上的力相加,平行移动,位移相同,串联元件各元件受力相同,总位移等于各元件相对位移之和。微分方程组为: 取拉氏变换,并整理成因果关系有: 画结构图如图25: 图2-5 机械系统结构图 求传递函数为: (2)写图2-4(b

7、)所示电气系统的运动方程,按电路理论,遵循的定律与机械系统相似,即并联元件总电流等于两元件电流之和,电压相等。串联元件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元件分电压之和,可见,电压与位移互为相似量电流与力互为相似量。运动方程可直接用复阻抗写出:整理成因果关系: 图2-6 电气系统结构图 画结构图如图2-6所示:求传递函数为: 对上述两个系统传递函数,结构图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两个系统是相似的。机一电系统之间相似量的对应关系见表2-1。 表2-1 相似量机械系统xix0yFF1F2K11/K2f1f2电气系统eie0ec2iii1/RRC1C2例25RC网络如图2.7所示,其中u1为网络输入量,u2为网络输出

8、量。(1)画出网络结构图;图2.7 RC网络 (2)求传递函数U2(s)/ U1(s)。解:(1) 用复阻抗写出原始方程组。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中间回路 (3)整理成因果关系式。即可画出结构图如图2.8 所示。图2.8 网络结构图 (4) 用梅逊公式求出:例2.6 已知系统的信号流图如图2.9所示,试求传递函数C(s)/ R(s)。图2.9 信号流图 解: 单独回路4个,即两个互不接触的回路有4组,即三个互不接触的回路有1组,即于是,得特征式为从源点R到阱节点C的前向通路共有4条,其前向通路总增益以及余因子式分别为 因此,传递函数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例3.1某系统在输入信号r(t)=(1+t)1

9、(t)作用下,测得输出响应为: (t0)已知初始条件为零,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解 因为故系统传递函数为 例 3.2 设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1所示。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h(t)t0.1034图3-1 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解 首先明显看出,在单位阶跃作用下响应的稳态值为3,故此系统的增益不是1,而是3。系统模型为bs然后由响应的、及相应公式,即可换算出、。(s)由公式得换算求解得: 、 解毕。例3.3 设系统如图3-2所示。如果要求系统的超调量等于,峰值时间等于0.8s,试确定增益K1和速度反馈系数Kt 。同时,确定在此K1和Kt数值下系统的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

10、1+Kts图3-2C(s)R(s)解 由图示得闭环特征方程为即 ,由已知条件 解得于是 例3.4已知系统特征方程式为试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情况。解 劳斯表为 1 18 8 16 由于特征方程式中所有系数均为正值,且劳斯行列表左端第一列的所有项均具有正号,满足系统稳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所以系统是稳定的。例3.5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求: (1)位置误差系数,速度误差系数和加速度误差系数;(2)当参考输入为,和时系统的稳态误差。解 根据误差系数公式,有位置误差系数为 速度误差系数为加速度误差系数为对应于不同的参考输入信号,系统的稳态误差有所不同。参考输入为,即阶跃函数输入时系统的

11、稳态误差为参考输入为,即斜坡函数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参考输入为,即抛物线函数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例3.6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输入信号为r(t)=A+t,A为常量,=0.5弧度/秒。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解 实际系统的输入信号,往往是阶跃函数、斜坡函数和抛物线函数等典型信号的组合。此时,输入信号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系统的稳态误差,可应用叠加原理求出,即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各部分输入所引起的误差的总和。所以,系统的稳态误差可按下式计算:对于本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本题给定的开环传递函数中只含一个积分环节,即系统为1型系统,所以系统的稳态误差为例3.7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如果要

12、求系统的位置稳态误差ess=0,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4.3%,试问Kp、Kg、T,各参数之间应保持什么关系?解 开环传递函数显然 解得:由于要求故应有 0.707。于是,各参数之间应有如下关系本例为I型系统,位置稳态误差ess=0的要求自然满足例3.8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已知系统的误差响应为 (t0)试求系统的阻尼比、自然振荡频率n和稳态误差ess。解 闭环特征方程为由已知误差响应表达式,易知,输入必为单位阶跃函1(t),且系统为过阻尼二阶系统。故即,系统时间常数为令 得 代入求出的时间常数,得,稳态误差为实际上,I型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其稳态误差必为零。第四章习题及答

13、案例4-1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解 根据绘制根轨迹的法则,先确定根轨迹上的一些特殊点,然后绘制其根轨迹图。(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是根轨迹各分支的起点。由于系统没有有限开环零点,三条根轨迹分支均趋向于无穷远处。 (2)系统的根轨迹有条渐进线渐进线的倾斜角为取式中的K=0,1,2,得a=/3,5/3。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三条渐近线如图4-13中的虚线所示。(3)实轴上的根轨迹位于原点与1点之间以及2点的左边,如图4-13中的粗实线所示。(4)确定分离点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即利用,则有解得 和 由于在1到2之间的实轴上没有根轨迹,故s2=1.577显然不是所要求的分离点。因此

14、,两个极点之间的分离点应为s1=0.423。(5)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方法一 利用劳斯判据确定劳斯行列表为 12 32 0 2由劳斯判据,系统稳定时K的极限值为3。相应于K=3的频率可由辅助方程确定。解之得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处的频率为方法二 令代入特征方程式,可得即 令上述方程中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等于零,即,所以 (6)确定根轨迹各分支上每一点的值根据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当从开环极点0与1出发的两条根轨迹分支向右运动时,从另一极点2出发的根轨迹分支一定向左移动。当前两条根轨迹分支和虚轴在K=3处相交时,可按式求出后一条根轨迹分支上K=3的点为x=3。由(4)知,前两条根轨

15、迹分支离开实轴时的相应根值为0.423j0。因此,后一条根轨迹分支的相应点为 所以 ,x=2.154。 因本系统特征方程式的三个根之和为2K,利用这一关系,可确定根轨迹各分支上每一点的K值。现在已知根轨迹的分离点分别为0.423j0和2.154,该点的K值为即,K=0.195。系统的根轨迹如图4-1所示。图4-1 例4-1系统的根轨迹j例4-2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解 (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0,3,(1j)和(1j),它们是根轨迹上各分支的起点。共有四条根轨迹分支。有一条根轨迹分支终止在有限开环零点2,其它三条根轨迹分支将趋向于无穷远处。(2)确定根轨迹的渐近线渐近线

16、的倾斜角为取式中的K=0,1,2,得a=/3,5/3,或60及180。三条渐近线如图4-14中的虚线所示。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3)实轴上的根轨迹位于原点与零点2之间以及极点3的左边,如图4-2中的粗线所示。从复数极点(1j) 出发的两条根轨迹分支沿60渐近线趋向无穷远处。(4)在实轴上无根轨迹的分离点。(5)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即 劳斯行列表 18 5 0 6 若阵列中的s1行等于零,即(6+3K)150K/(34-3K)=0,系统临界稳定。解之可得K=2.34。相应于K=2.34的频率由辅助方程确定。解之得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s=j1.614。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处的频率为

17、=1.614。(6)确定根轨迹的出射角根据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自复数极点p1=(1j)出发的根轨迹的出射角为将由图4-2中测得的各向量相角的数值代入并取k=0,则得到系统的根轨迹如图4-2所示。 0-j3-126.69045135j3j2j1-4-3-2jS平面图4-2 例4-2系统的根轨迹例4-3试用根轨迹法确定下列代数方程的根解 当代数方程的次数较高时,求根比较困难,即使利用试探法,也存在一个选择初始试探点的问题。用根轨迹法可确定根的分布情况,从而对初始试探点作出合理的选择。把待求代数方程视为某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作等效变换得Kg=1时,即为原代数方程式。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因为Kg0,

18、 先做出常规根轨迹。 系统开环有限零点z1=2,z2=4;开环有限极点为 p1=p2=0,p3=1,p3=3。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为-4,-3,-2,-1。根轨迹有两条渐近线,且a=1,a=90。作等效系统的根轨迹如图4-3所示。图4-3 例4-3系统的根轨迹-4-3-2-10jS平面图知,待求代数方程根的初始试探点可在实轴区间4,3和2,1内选择。确定了实根以后,运用长除法可确定其余根。初选s1=1.45,检查模值由于Kg1故应增大s1,选s1=1.442,得Kg=1.003。初选s2=3.08,检查模值得Kg=1.589,由于Kg1,故应增大s2,选s2=3.06,得Kg=1.162。经几次

19、试探后,得Kg=0.991时s2=3.052。设 运用多项式的长除法得解得例4-4 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解 按照基本法则依次确定根轨迹的参数:(1)系统无开环有限零点,开环极点有四个,分别为0,4,和2j4。(2)轴上的根轨迹区间为4,0。(3)根轨迹的渐近线有四条,与实轴的交点及夹角分别为a=2;a=45,135(4)复数开环极点p3,4=2j4处,根轨迹的起始角为p3.4=90(5)确定根轨迹的分离点。由分离点方程解得,因为 时,时,所以,d1、d2、d3皆为闭环系统根轨迹的分离点。(6)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列写劳斯表如下 1 36

20、 8 80 26 Kg当Kg=260时,劳斯表出现全零行。求解辅助方程得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概略绘制系统根轨迹如图4-4所示。图4-4 例4-4系统的根轨迹jS平面第五章习题及答案例5-1 已知一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5-1所示,当输入r(t) = 2sint时,测得输出c(t)=4sin(t-45),试确定系统的参数x ,wn。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系统幅频特性为相频特性为由题设条件知c(t) = 4sin( t -45) =2 A(1) sin(t + j(1) 即整理得解得wn = 1.244x = 0.22例5-2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确定使相位裕度g = 45的a 值。解 w

21、c4 = a2wc 2 + 1awc = 1联立求解得 例5-3 最小相位系统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如图5-65所示,请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解 由图知在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0,故系统为0型系统。渐近特性为分段线性函数,在各交接频率处,渐近特性斜率发生变化。在w = 0.1处,斜率从0 dB/dec变为20dB/dec,属于一阶微分环节。在w = w1处,斜率从20 dB/dec 变为0 dB/dec,属于惯性环节。在w = w2处,斜率从0 dB/dec变为-20 dB/dec,属于惯性环节。在w = w3处,斜率从-20 dB/dec变为-40 dB/dec,属于惯性环节。在w = w4处,斜率从-

22、40 dB/dec变为-60 dB/dec,属于惯性环节。因此系统的传递函数具有下述形式式中K,w1,w2,w3,w4待定。 由20lgK = 30得K = 31.62。确定w1: 所以 w1 = 0.316确定w2: 所以 w2 =82.54确定w3: 所以 w3 =34.81确定w4: 所以 w4 =3.481于是,所求的传递函数为例5-4 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5-66所示。要求:(1) 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 利用相位裕度判断系统稳定性;(3) 将其对数幅频特性向右平移十倍频程,试讨论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解 (1) 由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可知,系统存在两个交接频率

23、0.1和20,故且 得 k = 10所以 (2) 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为 从而解得 wc = 1系统开环对数相频特性为j(wc) = -177.15g =180 + j(wc) = 2.85故系统稳定。(3) 将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向右平移十倍频程,可得系统新的开环传递函数其截止频率wc1 =10wc =10而g 1 =180+ j1(wc1) = 2.85g 1 = g系统的稳定性不变。由时域估计指标公式ts = kp /wc得 ts1 = 0.1ts即调节时间缩短,系统动态响应加快。由得 Mp1 = Mp即系统超调量不变。例5-5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用奈氏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解 将传递

24、函数按典型环节分解幅相曲线的起点和终点 当w为有限值时,ImG(jw) 0,幅相曲线与负实轴无交点。由于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T1 = 0.2,小于不稳定性环节的时间常数T2 = 1,故j(w)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作系统开环幅相曲线如图5-68所示。由于n =1,故需从幅相曲线上w = 0的对应点起,逆时针补画半径为无穷大的p/2圆弧。由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知,s右半平面系统的开环极点数p =1,而幅相曲线起于负实轴,且当w 增大时间上离开负实轴,故为半次负穿越,N = -1/2。于是s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z = p -2N = 2表明系统闭环不稳定。例5-6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求系

25、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解 由题给传递函数知,系统的交接频率依次为1,2,10,20。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20,且过(1,40dB)点。系统相频特性按下式计算作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于图5-71。由对数幅频渐近特性A(wc) = 1求得wc的近似值为wc = 21.5再用试探法求j(wg) = -180时的相角穿越频率wg,得 wg = 13.1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分别为例5-7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判断系统的闭环稳定性。解 开环系统有虚极点s = j2。 系统开环幅相曲线如图5-72所示。由于n =1,从幅相曲线上对应w = 0的点起逆时针补作90且半径为无穷大的虚圆弧。因为

26、存在一对虚极点s = j2,故从w =2- 的对应点起,顺时针补作180且半径为无穷大的虚圆弧。作虚圆弧如图5-72所示。因为p = 0,由开环幅相曲线知N = -1,s右半平面闭环极点的个数z = p -2N = 2闭环系统不稳定。第六章习题及答案例6-1 设火炮指挥系统如图6-1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系统最大输出速度为2r/min ,输出位置的容许误差小于2。(1) 确定满足上述指标的最小k值,计算该k值下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2) 前向通路中串联超前校正网络Gc (s)=(1+0.4s)/(1+0.08s),试计算相位裕度。解 (1) 故 令L(w)=0,可得wc =3.5所以系统不稳定

27、。(2) 串联超前校正网络Gc (s) = (1+0.4s) / (1+0.08s) 令L(w)=0,可得wc = 4.8可见串入超前校正网络后,g 增大,系统变为稳定。 例6-2 设开环传递函数单位斜坡输入R(t)= t,输入产生稳态误差e 0.0625。若使校正后相位裕度g*不低于45,截止频率wc* 2(rad/s),试设计校正系统。解 令L(w)=0 ,可得 wc = 4不满足性能要求,需加以校正。系统中频段以斜率-40dB/dec穿越0dB线,故选用超前网络校正。设超前网络相角为jm,则中频段 所以 验算 = 48 45 所以超前校正网络后开环传递函数为例6-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

28、传递函数试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校正后开环增益等于5,相位裕度g * 40,幅值裕度h* 10(dB)。解 选 k = 5对于校正前的系统 令L(w)=0 ,可得 wc = 2.9 g = 180 - 90 - arctanwc - arctan(0.5wc) = -36.5 -180满足幅值裕度条件,所以例6-4 在图6-28所示系统中,当k =10,T =0.1时,截止频率wc = 5。若要求wc不变,如何选择k ,T值,才能使系统相位裕度提高45。解 当k =10,T =0.1时,系统截止频率wc = 5,可知因而 j(wc) = - arctan(wc) 若要重新选择k ,T值,使g

29、提高45。设 当wc = 5时,jc1(wc) = arctan(T1wc) - arctan(wc) 由 jc1(wc)= j(wc) + 45 可得 arctan(T1wc)= arctan(0.1wc) + 45即 T1 = 0.6另外,在增大g 的同时,要Gc (s)|s=jw 保持的幅值不变,才能不改变系统截止频率,因此 Lc1(wc) = Lc (wc) 从而解出 k1 = 3.54。例6-5 设复合控制系统如图6-29所示,图中Gn(s)为顺馈传递函数,Gc(s)=kts为测速电机及分压器的传递函数,G1(s)和G2(s)为前向通路中环节的传递函数,N(s)为可测量的干扰。若G1

30、(s)= k,G2(s)=1/s2,试确定Gn(s),Gc(s)和k1,使系统输出量完全不受干扰n(t)的影响,且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等于25%,峰值时间为2s。解 当R(s) = 0时,令C(s) = 0得 所以 已知G1(s)= k,G2(s)=1/s2,闭环传递函数特征方程由Mp% = 25%,tp = 2,求得理想闭环极点由系统特征方程得用长除法可得k1=2.93,kt = 0.47所以 G c = 0.47s Gn = -s2 -1.37s k1 = 2.93第七章习题及答案例7-1 具有饱和非线性的控制系统如图7-1所示,试求。(1) K=15时系统的自由运动状态。(2) 欲使系统

31、稳定地工作,不出现自振荡,K的临界稳定值是多少。图7-1 例7-1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解 查表7-1可知饱和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为其中k=2,a=1,于是起点A=1时,-1/N(A)=-0.5。当A时,-1/N(A)= -,因此-1/N(A)曲线位于-0.5 -这段负实轴上。图7-1 例7-1系统的G(jw)和-1/N(A)曲线系统线性部分的频率特性为: 令ImG(jw)=0即1-0.02w2=0,得G(jw)曲线与负实轴交点的频率为:代ReG(jw),可求得G(jw)曲线与负实轴的交点为:(1) 将K=15代入上式,得ReG(jw)= -1。图7-1绘出了K=15时的G(jw)曲线与-1/N(

32、A)曲线,两曲线交于(-1,j0)点。显然,交点对应的是下一个稳定的自振荡,根据交点处的幅值相等,即:求得与交点对应的振幅A=2.5。因此当K=15时系统的自由运动状态为自振荡状态,其振幅和频率为A=2.5,w=7.07rad/s。(2)欲使系统稳定地工作,不出现自振荡,由于G(s)极点均在左半s平面,故根据奈氏判据知,应使G(jw)曲线不包围-1/N(A)曲线,即故K的临界稳定值为:例7-2 非线性系统如图7-2 所示,试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确定自振荡的振幅和频率。图7-2 例7-2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解: 由图7-2可知,系统的结构图不是描述函数应用时的典型结构,因此首先变换

33、成典型结构。由于在用描述函数分析稳定性和自振荡时,不考虑r(t)的作用,故设r(t)=0。再根据结构图中信号间的相互关系,故图7-2可变换成图7-3的典型结构。(a) (b)图7-3 例7-1结构图变换由结构图知,非线性特性是滞环继电特性:M=1,h=0.2,故画出-1/N(A)曲线与G(jw)曲线如图7-4所示,-1/N(A)曲线是一条虚部为-jph/4M=-j0.157的直线。显然两曲线的交点处决定了一个稳定的自振荡。 图7-4 例7-1系统的G(jw)和-1/N(A)曲线令,试探法解下列方程:0.0157w(1+w2)=1得 w 4(rad/s)将w=4代入ReG(jw): 令 ReG(

34、jw) = Re-1/N(A)-0.588 = -得 A=0.775故自振荡的振幅A=0.775,频率w =4rad/s。例7-3 典型阶线性系统如图7-5所示,试用相平法求系统的阶跃响应和斜坡响应。图7-5 典型二阶系统的结构图解 由于是用相平法求r(t)作用下的系统的响应,故相平面取为e平面,由结构图可写出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因e=r-c,有1阶跃响应此时r(t)=R1(t),则当t0时,有r(t)=R ,。代入上式,得阶跃输入下系统的误差方程:由此绘制相轨迹曲线,奇点为(0,0)。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c(0)=0,(0)=0,则误差的初始条件为e(0)=R,(0)=0。若参数T、K使系统具有

35、一对负实部的共轭复数极点(欠阻尼),则其相轨迹如图7-6(a)所示。若具有两个负实数极点(过阻尼),则其相轨迹如图7-6(b),分析相平面图即可了解系统响应的性质。例如稳态误差为零,当R=1时,超调量如图所示等。(a)欠阻尼 (b)过阻尼图7-6 阶跃输入时的相平面图2斜坡响应设输入信号为r(t)=vt,t 0时, ,代入系统的误差方程,得斜坡输入下的误差方程为它可以写成作变量置换e=e-v/K则误差e的方程为与阶跃输入的误差方程相同。所以,只须把阶跃输入时的相平面图右移v/K即可得出。由此可知此时相轨迹的奇点为(v/K,0)。图7-7(a)、(b)分别对于欠阻尼和过阻尼情况,给出了系统在初始

36、状态c(0)=0,(0)=0下斜坡响应的相平面图。由于(0)=(0) -(0)=v,故相轨迹的起点为(0,v)。显然由相平面图可知系统稳态误差是v/K。(a)欠阻尼 (b)过阻尼图7-7 斜坡输入时的相平面图 应当特别指出,由于在非线性系统中,其非线性特性往往可以分段加以线性化,而在每一个分段中,系统都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因此线性系统在相平面分析是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的基础。例7-4 采用非线性反馈校正的二阶随动系统如图7-8所示,试分析线性反馈校正在改善系统动态性能方面的作用。图7-8 采用非线性反馈校正的二阶随动系统解 由图可知,非线性反馈校正装置为死区特性即在输出c(t)信号较小时没

37、有局部反馈,只在输出c(t)较大时才接入局部。系统存在局部反馈时,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相应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这时的阻尼比x 较大,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7-9中的曲线2,无超调,但响应速度很慢。当系统没有局部反馈时,阻尼比显然较小,阶跃响应曲线如图7-9中的曲线1,超调量很大。接入非线性反馈校正之后,它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7-9中的曲线3,响应快,又没有超调。这是因为:当输出信号较小时(|c|),局部反馈投入,c(t)按曲线2的规律继续上升,从而形成响应曲线3,即快速又平稳的响应。该例题中的死区特性可以用如图7-10所示的线路来实现。 图7-9 例7-4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图7-10 死区非线性特性的实现综上所述,在多数情况下,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控制性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在控制系统中恰当地加入特定的非线性特性,却能使控制性能得到改善,这种人为地加入系统内的非线性特性称为非线性校正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