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赵永军)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18714109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7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赵永军)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赵永军)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赵永军)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赵永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赵永军)(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篇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主讲人 赵永军一、编报审批管理(一)编报审批管理5号令(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令第5号公布于2005年7月8日修订,依据为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1、约束范围凡从事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2、时限要求审批制项目,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核准制项目,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备案制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项目开工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二)初步设计的落实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应当纳入下阶段设计文件中。开发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依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经批准的水土

2、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篇章,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投资概算。初步设计审查时应当有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参加。(三)方案的分类方案报告书:凡征占地面积在一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方案报告表:其他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四)审批权限中央立项,且征占地面积在五十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五十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或者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中央立项,征占地面积不足五十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五十万立方米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地方立项的开

3、发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由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跨地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应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审批的项目,如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变化时,项目单位或个人应及时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本规定的程序报原批准单位审批。(五)方案的作用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方可办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立项审批或者核准(备案)等其他有关手续。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

4、行设计、施工。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工程不得投产使用。水土保持方案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者进行施工准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当事人从事非经营活动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当事人从事经营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六)审批条件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标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水土流

5、失防治措施合理、有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达到主体工程同等设计深度。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可靠、方法合理、结果正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得当。(七)审批手续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向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各一式三份。 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组织审查,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技术评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或者应当自受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审批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但是,技术评审时间除外。对于特殊性质或者特大型开发建设

6、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审查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或者个人。(八)方案报送方案送审稿直接行文至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分支机构,如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或技术评审单位,送审单位也可为部门或分支机构,甚或筹建处。方案报批稿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行文(与印章对应,不能为分支机构),并说明何时委托何单位开展编制工作,何时通过技术评审或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审查,何时完成报批稿,现报请审批。并将方案报批稿作为附件。报批单位必须为独立法人。建设单位应于评审会议前5天将方案送达有关专家和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还应于批复后将方

7、案(报批稿)送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九)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规定1、法律基本规定方 针 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原 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制 度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 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进展定期报告制度;设施补偿与不治理交费制度。分区管理 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同级人民政府公告)。禁 区 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禁止取土、采石、挖沙; 25度以上坡地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县级以上政府公告) 禁止毁林及烧山开荒、在陡坡地和干旱地区铲草皮、

8、挖树兜。2、法定责任保护水土资源,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废弃的土、石、渣必须在专门存放地,并采取拦挡措施,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倾倒;建设场地的边坡必须护砌或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工程竣工后,取、弃料场、开挖面必须恢复表土层和植被。(十)水土保持方案作用与意义1、国家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关口否决权;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突破口权利与义务对等。2、项目法人开发建设项目履行法定责任的基础;预防和治理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技术保障;维护项目法人权益的有力措施。3、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切入点;依法对社会实施管理的基础;计算防治和补偿费用的依据。(十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1

9、、防治责任准确范围明确:图、文、表界定及说明;责任准确:建设区(永久、临时占地);直接影响区(移民区、库区周边、泄洪排水区、基础设施改建区等)。2、概算编制规范编制依据合法有效;费用构成全面清晰;概算正确附件齐全。3、预测科学情况清楚;方法正确;内容全面;结论可信。4、目标明确措施可行目标具体明确;分区科学合理;措施有效可行;工程安全可靠;进度安排合理;监测简明易行。5、实施措施落实组织、管理有机构;技术、监理有保障;检查、验收有章程;经费落实使用有方;监测、监督有依靠。6、结论正确影响程度全面准确;恢复能力真实可靠;防治效果符合实际;项目利弊综合评判。二、编制格式依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关于印

10、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保监200115号)。版面格式:用A4幅面(210mm297mm),插图(表)可适当加大。图件格式:各类图件要求用CAD制作,制图格式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一)方案封面的要求颜色:方案及所有附件的封面均应为彩色皮纹纸印制,送审稿为墨绿色,报批稿为浅湖蓝色。版式:封面左上角为设计单位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号和工程设计证书号,用3号或4号宋体字印制。右上角为年号和本年度所编制的项目序号。封面上方为文件标题,第一行为工程名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第二行为水土保持方案,用初号或小初号黑体字;第三行

11、标明,送审稿或报批稿,用括号表出,用2号或3号宋体字。封面下方为建设单位及编制单位全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上行为建设单位,下行为编制单位,左方盖建设单位印章,右方盖编制单位印章。再下为出版年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2号或3号宋体字。其它:可在适当位置印制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的标识等内容。(二)方案扉页的要求扉页中上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资质证书和工程设计证书的彩色复印件,注意有效期。扉页下部:逐项列出设计单位地址、设计单位邮编、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内容,用3号或4号黑体或宋体字。加盖方案质量专用章。(三)方案责任页批准:应为证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核定:方案编制单位证

12、书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审查:处室的技术负责人;校核:编制小组成员;编写:编制小组成员,主要执笔人;参加工作人员:编制小组成员,可分章节或分专业、分工注明。注:分工用黑体小3号字,姓名须先用4号字印刷,后为签名;审查、校核、编写和参加工作人员须有编制方案上岗证书,并注明证书号。(四)方案附件方案特性表;方案编制委托书;方案送审稿技术评审意见;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水土保持设施的确认函;说明项目可行性的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协议书;说明防治责任转移的说明书;开展水土保持监理的合同、协议书或承诺书;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合同、协议书或承诺书。(五)会议要求会议形式:成立专家组,会议形成专家评审意见,会后由建设单

13、位组织修改;现场踏勘:在征求主体设计和地方代表的意见,确定现场踏勘的重点,但要保证安全;会议介绍:必须用多媒体介绍,一般控制在40分钟左右,要求站姿、面向专家组汇报,还须有现场照片或录像,必要的还有挂图;会议讨论:专家分工或分专业负责,逐章讨论;参加人员还须有主体设计单位的设总参加。(六)方案编制总则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编制依据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与标准、相关资料等;设计深度与设计、设计水平年、方案服务期;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七)综合说明工程及项目区简述;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及典型设计;施工组

14、织(含工程量);投资及效益分析;主要要求与建议。三、项目概况的介绍项目名称:项目全称,与规划的关系,还需说明组建的建设单位和主要投资方。地理位置:点式工程说明主体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距周边城镇、交通干线等的距离。线型工程说明起迄点的行政区划,与其它工程的关系,线路经过的行政区划。工程特性:说明工程类别、建设性质、主要指标及规模等级等情况。生产工艺:列生产工艺流程图,说明原料的供给方式、产品的出厂方式及相应的建设内容项目组成:点式工程需分项说明建设内容及相对位置,与既有工程的关系,交通情况。线型工程分段说明路由、跨越及比选方案的情况,主要控制点,高填深挖路段及主要构筑物。土建内容:分项或分段说明

15、各单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土石方开挖量、回填量及流向,线型工程还需分段说明土石方调运情况。需明确表土剥离、保存情况。工程占地:分项或分段说明工程占地类型、占地性质及数量。进度安排:说明施工准备期,分段或分项说明各单项工程及主要构筑物或控制点的动土时间。施工组织:施工生产、生活区的布置情况,力能供应(水、电、路),施工材料及来源,进入施工场地的条件、施工便道的布设情况。征地、搬迁、移民情况。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与结论。与其它项目的依托关系及水土保持情况。(一)项目区概况1、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2、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支柱产业、交通、人均耕地及水资源情

16、况。3、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点式工程需说明项目所在地及工程占地范围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线型工程需说明沿线所经区县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所属的水土流失类型区、土壤侵蚀容许值;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情况。4、区域内生态建设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可借鉴的经验。(二)自然环境概况 1、地质项目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结构,岩层,断层和断裂结构和地震烈度、不良地质及灾害等。2、地形地貌项目建设区域的地貌类型、地表形态要素,地面物质组成。3、水文项目建设区域周边地表、地下水状况,河流泥沙平均含沙量、产沙环境、径流模数等情况。防治责任范围内水文特征值,线型工程可分段论述,如不

17、同频率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或产流汇流等情况,洪水(水位、水量)与建设场地的关系。生态用水的来源和保证率。4、气象年均气温、无霜期、10的积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最高最低月均气温;冻土厚度;多年均降水量及降水的时空分布、5年、10年及20年一遇最大日降水量、反映降雨强度的一定频率的1小时、6小时或12小时降雨量;年平均蒸发量、大风日数、平均风速、主害风向等与植物措施配置相关的气候因子。5、土壤与植被防治责任范围内(可适当扩展项目区范围外)的成土母岩、土壤类型、理化性质等。植被类型(乔,灌,草)、当地乡土树(草)种,主要群落结构、植被的垂直及水平分布、覆盖率、生长状况等基本情况。6、其它

18、临河及低洼场地建设项目应说明场地高程、与洪水位的关系;可能被工程影响的其它环境资源,项目区内的历史上多发的自然灾害。(三)社会经济概况对点型工程,可适当扩展到项目区范围外;线型工程以乡、县为单位进行统计调查;不需单独编报移民区水土保持方案的,应说明拟安置或迁建区的位置、面积、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1)项目区人口、人均收入、产业结构;2)项目区域的土地类型、利用现状、分布及其面积,项目征占基本农田、林地的情况,人均土地及耕地。四、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一)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及项目区周边水土流失类型区、流失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流失容许量,并列表说明。2、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

19、周边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主要经验、成功的防治工程类型、设计标准、林草品种和管护经验,项目区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三区”划分成果。3、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种类、数量、保存状况、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等。(二)水土保持经验扩建项目还应详细介绍上一期工程的水土保持情况(包括水土保持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区域现有开发建设项目的成功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类型及标准;当地适生的水土保持树草种;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的执行情况及效果。(三)工程勘测与调查1、主要内容主体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特别是取土场、弃土弃渣场等的地形、工程地质、表土厚度等。2、基本规定1)与主体工程相关的工程情况采用

20、收集资料的方法。2)对100万m3以上的料场、弃渣场以及其它重要的防护工程须收集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及1/10001/5000的地形图,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四)地质调查1、地质调查一般包括:地质构造和地质结构、断裂和断层、地层岩性、地表物质组成、不良地质灾害、地下水埋深、地震烈度、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工程地质情况。地质调查应采用采取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方式。2、地貌调查地貌调查主要包括项目区内的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调查方法应采用地形图调绘(1/50001/10000),也可采用航片判读、地形图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五)气象与水文调查 1、主要内容调查项目区的气温、10有效积温、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

21、量和极值及出现时间、降水年内分配、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风速、年大风日数及沙尘暴日数。一定频率(5年、10年、20年一遇)的一定时段1小时、6小时、24小时)降水量,地表水系、河道不同设计条件对应的洪水位等与工程防护布设和设计标准相关的水文资料。2、基本规定调查方法以为收集和分析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野外查勘;资料系列一般应在30年以上;就近的气象或水文站点资料;线型工程,需注明逐段的情况。(六)土壤与植被调查1、土壤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分布、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等;调查方法应为现场调查、取样化验和收集资料相结合。2、植被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带性植被类型,项目区植物种类、分

22、布、林草覆盖率;植物的分布可采用野外调查或野外调查与航片判读相结合方法;乡土树种、草种的种类和造林经验等情况采取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七)水土流失调查1、主要内容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及强度、土壤侵蚀(流失)量或模数、沟壑密度、土壤流失容许量、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其造成原因。 2、基本规定水土流失类型和面积应采取收集资料并结合现场实地勘察进行。土壤侵蚀(流失)模数应采用本工程和类比工程实测资料分析确定,采用数学模型法应有当地3年以上验证的参数。水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其造成原因以调查和收集资料为主。(八)水土保持调查1、主要内容水土保持“三区”划分成果,水土流失防治主要经验、研

23、究成果;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水土保持设施,成功的防治工程类型、设计标准、林草品种和管护经验。2、基本规定主要经验与成果采用资料收集和访问等方法;治理情况应采用实地调查与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九)开发建设与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加剧流失保持水土 气 候地形地貌 地 质 土 壤 植 被影响较小局部小气候变劣采挖堆弃重建地貌地貌巨变边坡变陡面蚀沟蚀滑坡崩塌塌陷扰动岩层基岩失稳水文失衡剥离碾压埋压结构松散肥力下降挖损、占压地表失去保护、植被度下降 改善小气候 土地整治、护坡、固沟、拦渣恢复表土层、增施肥料固基、固坡造林种草增加覆盖重力侵蚀、植被退化表土流失、土地丧失水力、风力直接侵袭开发建设活动与水土流失

24、影响因子关系(十)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考虑的因素地貌类型区或水土流失类型区;相对位置,点式单项工程应集中连片;施工工艺、建设时序、水土流失规律相似性;防治方向、布设防治措施的相似性。(十一)分区原则各分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各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线型工程应按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区;二级及其以下分区应结合工程布局和施工区进行逐级分区;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十二)分区结果的表示1、文字说明列表说明每区包含的建设内容及其空间属性。2、分区图因比例尺的限制,线型工程等可用示意图表示;局部可放大。(十三)点式工程分区示例电厂主厂区,可

25、再细分为冷却塔、出线区等;灰场区;道路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铁路专用线;供水工程;移民迁建区。(十四)线型工程分区示例:公路一般路基段;高填路基段;深挖路基段;桥梁区;隧道、涵洞、通道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便道区;施工区;移民迁建区。五、水土流失预测预测基础;预测内容;预测方法;预测时段;预测参数;结果分析。(一)预测基础1、基建期以没有布设水土保持措施为基础;弃渣的预测,以运到指定地点、没有防护为基础。2、生产初期承认主体设计的基本功能,如电厂排灰的预测不再以没有修建拦灰坝为基础;水土保持措施已经布设,功能逐步发挥。(二)主要预测内容1、开挖扰动地表面积依据工程设计文件、现场复核,图

26、纸调绘。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根据当地规定,依据工程设计文件、现场复核,当地确认。3、弃土弃渣量应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标段划分、地形地貌、运距、土石料质量、回填利用率、剥采比等合理确定取土(石)量、弃土(石)量和开采、堆弃地点、形态等。 4、水土流失包括分区的总量和新增量。5、水土流失危害以选定的位置来分析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或遇不可抗力时可能造成的危害。6、水流失预测位于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南方石漠化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还应进行水流失的预测。 (三)预测方法1、常用方法美国通用方程、经验公式法、类比法、流弃比法等。从各单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2、分时段区分施工准

27、备期、土建施工期、植被恢复期、运行期来进行预测。3、分单元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再划分不同的施工单元,分块进行水土流失预测。4、分类型现阶段,需区分水力侵蚀、风力侵蚀的预测,对冻融和重力侵蚀暂不定量预测,可在危害分析中考虑。(四)预测时段1、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合理进行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1)建设类项目只对建设期(还应包括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2)建设生产类项目应对建设期(还应包括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和运行期分别进行预测。生产运行期只预测运行期扰动范围。2、核准制带来的变化对施工准备期及土建施工期,还应考虑当地的降水及大风分布情况,如果某单项工程的该时段累计长度

28、超过了雨季长度,则应按全年预测,不足的可按比例分析,但总的预测时段不变。(五)预测参数背景值的确定应根据当地水文手册、土壤侵蚀模数等值线图、相关试验研究资料,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并作为水土流失预测分析的基础。水土流失背景指标应根据区域气象特征、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和土地利用情况、土壤、植被、坡度、坡长等综合确定,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同类工程的实测资料类比法;2)地方经验方程;3)监测小区实测资料法;4)人工模拟降雨小区试验法;5)专家估判法;6)航空照片资料判别法。对特大范围的建设项目,条件许可时可用遥感资料进行判别。没有条件的,可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初估水土流失背景值,并

29、与类比工程的监测成果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六)预测参数扰动后参数的确定1、类比法当具有类似工程水土流失实测资料时,应列表分析预测工程与实测工程在地形地貌和风雨特征、土壤及其侵蚀类型和侵蚀模数、植被类型和覆盖度、扰动地表的组成物质和坡度、坡长、弃土弃渣的堆积形态等水土流失主要因子的可比性。当预测工程与实测工程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时,可采用类比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并对有关参数进行修正。还需注明监测的期间、施测者资质及主要结论。2、地方经验公式法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当地科学试验研究成果并经鉴定认可的公式和方法。3、试验观测法鼓励通过试验、观测等方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可在项目区设立监测小区(或径流小区)和土壤

30、流失观测场,采用天然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取得不同预测单元的土壤流失模数。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论证分析与调整后,采用类比法的公式进行计算。(七)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分析与评价(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或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下,以此作为水土保持是否可行的依据)。定性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形式、程度。定性分析带来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八)预测成果分析1、预测结果综述水土流失预测总量、新增水土流失量。2、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地段)和时段说明不同分区水土流失占预测总量的百分比;分析说明主要时段。3、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段和时段说明防治重点部位;说明主要时段;说明拟采取的措施类型;说明

31、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和建议定点监测的点位。(九)水土流失预测方法42 / 42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调查实测预测估算抽样典型水文调查全面调查数学模型类比分析模拟试验微量元素示踪样方输沙模数水沙关系模型剖面对比法法标志法库坝测淤法坡面沟道体积量测人工调查航空遥感USLE模型WEEP模型同类型区观测成果对比分析人工降雨径流场法流域试验铯137碳14综合分析评判方法正确、内容全面、结论可信预测结论重作否是土壤侵蚀等级分类统计法或数理模型方法,专家系统等方法 类比区实测法、专家估判法、类比资料推算、可能的模型推算。类比区实测、专家估判、历史洪水冲刷记载、不同坡度、坡长条件下的冲刷,有关试验资料等推算类比区调查

32、、专家估判、有关试验研究资料等推算。按单位体积或面积统计(按体积计算不科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用的统计方法汇总统计(注意单位统一的问题)植被、土壤、土地等破坏的预测弃土弃渣位置、数量、堆高的预测水土保持设施破坏的预测不同类型扰动地面水土流失因子与状况,此为依据测算或计算计算单位土壤侵蚀模数原地面不同土地类型的水土流失背景按设计图纸测算或实测弃土弃渣量堆放位置、数量、高度,此为依据计算或测算计算单位土壤侵蚀模数或流失率按设计图纸测算或实测原设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和损坏程度,此为依据计算计算单位土壤侵蚀模数(十)新增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目标(一)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项目建设区

33、征占用管;直接相关、必然发生;有土地利用的支配权。2、直接影响区主体工程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能波及的范围;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连带责任;不能布设水土保持措施,但可开展调查监测。3、责任转移与责任免除外购砂石料,有相关附件的可转移。主要为主体工程而建或主要供应本工程、非商品化的不能进行责任转移。移民安置区,超过一定规模的须另行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规模较小的,应包含在水土保持方案中,根据情况可列为直接影响区。(二)项目建设区 水利、水电等工程还应包括水库的淹没区、移民安置区和交通道路等专项设施迁建区。建设区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列表、上图说明。项目建设区范围主要包括建构筑物占地,施工临时生产、生活设施

34、占地,施工道路(公路、便道等)占地,料场(土、石、砂砾骨料等)占地,弃渣(土、石、灰、渣等)场占地,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淹没面积,移民安置区,道路、线路、管道等专项设施迁建区等永久和临时占地面积组成。扩、改建工程项目与现有工程共用部分也应列入项目建设区。(三)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的确定应进行调查分析,不能简单的外延估算,计算应附有详细的调查资料。线型工程的直接影响区应根据地貌和施工特点分段计算。一些地下生产的生产建设项目,由于对地表亦造成影响,与地下作业区相应的地面均应列入直接影响区范围。直接影响区范围主要包括道路修建对两侧的影响区,地下开采项目对地面的影响区,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的滑坡、泥石流、

35、崩塌、塌岸区域,水库周边可能引起的浸、渍区域,排洪涵洞上、下游可能引起的滞洪、冲刷区域等组成。(四)防治责任范围界定项目建设区包括是业主管辖的永久征地、临时占地、租赁土地等建设征占地面积。注意一般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淹没面积属于项目建设区范围。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以外,因施工建设等活动直接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区域:(1)施工对周边产生直接影响的区域,如公路、铁路、其它工程的专用公路、临时道路、高陡边坡削坡、开挖、取料等扰动土地的范围可能越出征占地界。应分别情况进行类比调查获取;不得用简单的外推多少米计算,计算应附有详细调查资料线型工程的直接影响区应根据地貌和施工特点分段计算。(2)移民征地一

36、般不属于业主管辖,列入直接影响区;若属于业主管辖应列入目建设区。移民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地方后,不再属于业主的防治责任范围。(3)库岸涨落范围内若有塌岸问题亦应考虑治理。水库淹没造成直接影响区主要是指塌岸问题,应调查落实发生塌岸的地段,并观测可对出现坍塌的范围,合理确定。(4)井工矿山的塌陷地应列入影响区,但治理上应考虑实际情况。应注意: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应以主体工程可研究报告的征占和施工布置为依据,通过调查获取,并应附有当地水土保持监督部门的认定意见书(初可研究,或可研中没有准确定的可不附,但初设专章中应说明)2、对扩建改建项目、除险加固等项目,若项目初建时有水土保持方案,并核实其防治

37、责任范围的,应在方案中说明,并列出新增部分的面积;若初建时没有水土保持方案(建设较早的项目),应明确全部的防治责任范围(五)防治责任范围的表示分行政区划列表说明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等;分别用文字、表格、图件说明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的范围、面积等情况;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的确认函。(六)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和目标1、防治目标(前一阶段)新增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工程设施安全得到保障;泄入下游河道的泥沙显著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防治目标(现阶段)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指

38、数;林草覆盖率定性说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环境改善的目标。分区加总体目标。设计水平年目标及生产运行期目标。防治标准分级国家级重点防治区(治理区可降一个标准)省级重点防治区影响一般沟河和平原,县级重点防治区分时段建设业项目生产类项目施工过程竣工验收运行35年施工过程生产运行终止服务年I、II级防治标准指标体系1、扰动土地的治理率2、总治理度3、土壤流失控制比4、拦渣率5、林草覆盖率6、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5%以上达到90%以上1、达到允许量值2、先恢复背景水平,再到允许量达到95%以上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农林草地恢复最低限(七)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工程

39、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土石方平衡、弃土弃渣场、取料场的布置、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的分析评价。工程建设与生产水土流失影响分析。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八)推荐方案分析与评价 包括工程总布置、土石方、占地面积、施工方法与工艺、施工组织、已有水土保持功能、水土流失影响范围、确定影响单元、预测水土流失量及危害。功能评述:推荐方案工程分析、水土流失影响范围,确定防治责任范围:对主体工程的选线、选址、总体布置、施工方法与工艺、土石料场选址、弃土弃渣场选址、占地类型及面积等方面,以扰动面积、土石方量、损坏植被面积、水

40、土流失量及危害、工程投资等指标做出水土保持评价,提出或认定推荐方案;应综合分析挖填方的施工时段、土石方组成成份、运距、回填利用率等因素,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土方调配的合理化建议。对施工时序是否应先拦后弃做出评价;对主体选定的弃土弃渣场应从水土保持角度进行比选和综合分析,不符水土保持要求的,须提出新的方案。今后新上项目,应根据项目划分,由水土保持与主体设计人员共同分析比选确定,设总、总工和审查人员应严格把关,对没有水土保持专业人员参加的弃土弃渣场比选方案,主体设计不应采纳,避免重复工作。(九)项目划分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归并分类:对以主体工程安全为主的有机组成部分

41、(如不建设将导致主体工程无法运行)的列入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可只提出临时防护措施,或提出水土保持要求,如施工时序、施工工艺等,除此之外的各类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均列入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招标、监理和施工的有关要求划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并对每个单位工程的位置和规模做出安排,对各单位工程均需做设计图和概算,以备监督检查和验收。对临时防护措施亦要有设计,验收通过查验监理记录、监测报告和走访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群众确定。(十)方案中水土保持措施的界定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项目,主导功能是工程安全防护。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功能是防治水土流失,其次才是其它。SL20498实际有明确规定。实际工

42、程因多种原因,而将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纳入主体设计,结果因主体的重点不再水土保持,而设计简单或不科学。水土保持方案应坚持将水土保持措施纳入其中。如弃渣场和石料场选取主体设计人员应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协商确定,并将防护措施纳入其中(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必须作出评价,应具有一定作用,必要时可对部分弃渣场和石料场否决。开采石料与弃渣运堆应由主体工程解决,但运输道路选线应有水土保持评价与防护措施,弃渣场和料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七、防治措施布设(一)防治措施总体布局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工程

43、、防风固沙、土地整治等措施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绿化措施;在半湿润区采用以生物措施、土地整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所形成的高陡边坡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重力侵蚀的发生。要尽量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对弃土弃渣场、料场要合理布局,尽量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护措施。对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有条件的均应恢复植被。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区及所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注重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尽量做到高科技、低投资、高效益

44、,有效控制和防治工程建设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和原有水土流失。(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说明防治措施的原则,并提出定性与定量的防治目标。详述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原则、方法与结果(中小工程可适当简化),以及相应的措施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详述防治工程典型设计,包括永久与临时防治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包括防治措施工程量、施工组织形式、施工布置、材料来源、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等。(三)主体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已列入主体工程中的绿化工程从总体方案、种植配置、树种选择等方面评价是否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从专业考虑绿化工程由水土保持专业设计能更好地优化方案和符合实际,如与主体工程断面设计、施工组织关系不大的,今后应列入

45、水土保持方案,主体工程不再涉及)。对主体安全稳定起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如开挖边坡防护工程、地表排水、路基路堑护坡、料场和砂石料系统防护、施工区地面和路面硬化、堤岸防护等,不应将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工程纳入主体中,审查人员应严格把关,对将属于水土保持工程内容的纳入主体工程,但又不重视设计,没有方案,以经验估算工程量,应将其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主体工程防护措施,从布置、范围、长度、宽度、高度等方面评价是能否控制水土流失。(四)斜坡防护工程 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对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01.5的,应采取削坡开级工程;对边

46、坡小于1.0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对堆置物或山体不稳定处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应采取工程护坡措施;对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综合护坡工程;对滑坡地段应采取滑坡治理工程。类型:削坡开级、植物护坡、工程护坡、综合护坡、特殊地段护坡1、基本原则(1)根据非稳边坡高度、坡度、岩层构造等选用不同的措施(2)不同类型的护坡工程造价相差较大,应充分比选(3)稳定性分析是关键(4)充分考虑植被恢复和重建1、削坡开级削坡:削掉非稳定体的部分,减缓坡度,削减助滑力;开级:通过开挖边坡,修筑阶梯或平台,达到相对截短坡长,改变坡型、坡度、坡比,降低荷载重心,维持边坡稳定。(

47、1)土质边坡的削坡开级直线形:整体削坡,边坡减缓,不开级,适用于高度小于20m,结构紧密的均质土坡,或高度小于12m的非坡质土坡;折线形:仅对上部削坡,保持上缓下陡,适用于高1220m,结构比较松散的土坡;阶梯形:对边坡开级,成为台、坡相间分布的稳定边坡,适用于高12m以上,结构较松散,或高20m以上,结构较紧密的均质土坡;大平台形:边坡中部开出宽4m以上的大平台,适用于高度30m以上,或在8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的土坡。(2)石质边坡的削坡开级位置:坡部较陡、坡形呈凸型、荷载不平衡、软弱交互岩层边坡要求:削坡后小于1:1石质边坡只削坡,不开级,但应留出齿槽,槽上修筑明沟和渗沟,深1030cm,宽

48、2050cm。(3)坡脚防护削坡后土质疏松而产生岩屑、碎石滑落或局部塌方的坡脚,修筑挡土墙予以保护(参照挡渣墙设计)。距坡脚1m,开挖防洪排水沟。2、植物护坡类型:植草护坡、造林护坡、综合护坡一般在坡度小于1: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实施,对于坡度较陡的坡面,必须和工程措施相结合。(1)植草护坡草种选择:生长快、耐旱、耐瘠薄、抗高温、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大的草种,如狗牙根、香根草、芒、白三叶、结缕草、苇状羊茅、葛藤等,可纯种植草,也可混播以防止退化。植草方法:植草法(穴植、沟植)、播种法(穴播、沟播、撒播、机喷播、水力播种等)、植草皮(平铺、水平叠置、垂直叠置)(2)造林护坡坡度在1020度,坡面

49、土层15cm以上,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选用。更陡的区域必须与削坡开级结合。树种选择:采用深根系与浅根系相结合,乔灌混交,速生、固土能力强、耐旱、耐瘠薄。立地条件较差的可灌草结合。马尾松、杉木、柏木、湿地松、水杉、栎、木荷、枫香、檫、樟、泡桐、紫穗槐、胡枝子、合欢、苦楝、果树、茶树等造林方法:选苗栽植,部分灌木可按一定比例混入草种中播种(如胡枝子等),高陡边坡可采用藤木攀援植物,如地锦、紫藤等。3、工程护坡类型:砌石护坡、抛石护坡、混凝土护坡、喷浆护坡特点:省工,速度快,易维护,但投资高。(1)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根据边坡坡度和坡下水文条件和重要程度,选择单层护坡或双层护坡。浆砌石护坡:坡度在1:

50、12之间,坡面可能受到水流冲刷(2)抛石护坡坡脚在沟岸、河岸易受洪水冲刷的地段,采用抛石护坡,有散抛块石、石笼抛石和草袋抛石三种。(3)混凝土护坡边坡极不稳定,坡脚可能遭到强烈洪水冲刷的坡段,采用混凝土护坡。(4)喷浆护坡基岩有细小裂隙,无大的崩塌的防护地段,施工前必须清除活动岩块、浮土、杂物等。4、综合护坡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增加坡面工程强度,提高稳定性,美化景观。类型:(1)砌石+草皮护坡(2)格状框条+植草护坡(3)开沟筑埂+植草造林(4)挖穴填土+造林(5)削坡开级+乔灌草(6)土工织物+植草护坡(7)土工织物+浆砌块石框架(混凝土框架)+植草5、特殊地段护坡措施主要指滑坡地

51、段的护坡技术要点:(1)削坡反压(2)排除地下水(3)滑坡体上造林:坡脚到坡顶依次为乔木、乔灌混交林和灌木纯林。(4)抗滑桩(5)抗滑墙(五)拦渣工程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造成大量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和其它废弃固体物质时,必须布置专门的堆放场地,将其集中堆放,并修建拦渣工程。根据弃土、弃石、弃渣等堆放的位置和堆放方式,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布置拦渣工程,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拦渣工程主要有拦渣坝(尾矿库)、挡渣墙、拦渣堤三种形式,其防洪标准及设计标准,应按其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和河道的等级分别确定,并应进行相应的洪峰流量计算。对于含有有害元素的尾矿(灰渣等),拦挡设施的设计

52、必须符合其特殊要求,尾水处理必须符合有关废水处理的规定,以防废水下泄给下游带来危害。拦渣工程布设除遵循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外,还应符合挡土墙设计规范等标准的要求。拦渣工程的类型:拦渣坝、拦渣墙、拦渣堤、尾矿坝。1、拦渣坝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时,必须修建拦渣坝(尾矿库)。选址原则:渣源附近、上游集水面积不宜过大、工程量小、库容大、筑坝材料丰富、坝址地质构造稳定、两岸坝肩稳定。类型:山谷型、山坡型、冲沟型、平地型防洪标准:GB5020194、SL20496上游洪水排导:导洪堤、排洪渠、上游拦洪坝、防洪拦渣堤库容确定:拦泥库容+渣量+滞洪库容+超高库容坝型选择:土坝、浆砌石坝、干砌石坝

53、、土石混合坝、碾压堆石坝其它建构筑物:泄洪建筑物、坝下消能、放水工程2、尾矿坝与拦渣坝最大的区别是尾矿通常是以矿浆形式排出,含水量高,呈半液态状,选址多在沟道或低洼地区,库内排水必须考虑。3、挡渣墙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渣墙。类型: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应用:(1)防止固体废弃物被冲蚀滑塌(2)稳定人工开挖边坡(3)防止滑坡体前缘滑动挡渣墙选线原则:(1)紧靠弃渣,墙底相对高程较高(2)沿线土层含水量、密度等地质条件基本一致,避免不均匀沉降(3)尽可能避免横断水流,减少排水建筑物工程量(4)墙线尽量顺直洪水处理:(1)导洪堤(2)排洪渠(3)引洪

54、拦洪坝设计要点:(1)重力式一般墙高小于5m,墙顶不小于50cm,墙背、墙面坡度应在取值范围(2)悬臂式适用于墙高大于5m,基础较差,当地缺少石料,下方有重要保护对象时采用(3)适用于防护要求高,墙高大于10m的情况(4)稳定计算:受力分析、抗滑稳定计算、抗倾覆稳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5)排水孔、伸缩缝4、拦渣堤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于河(沟)道岸边时,必须按防洪治导线布置拦渣堤。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时,必须结合防洪堤进行布置。类型:(1)沟岸式:堆放在沟道岸边,防洪要求相对较低(2)河岸式:堆放于河滩及河岸,防洪要求较高功能:堤内拦渣、堤外防洪设计要点:(3)根据堤后地形计算堆渣高度,加上1

55、.0m超高确定堤顶高度(4)防洪要求确定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风浪爬高+安全超高,设计洪水位必须根据水利计算,最好能根据河道防洪规划确定(5)堤顶高程确定:按拦渣要求和防洪要求,取二者中较大值为堤顶高程5、围渣堰 对于平地起堆渣场,根据堆置高度、弃土(渣、沙、石、灰)容重和岩性综合分析稳定性,布置拦挡工程和土地整治工程。当堆置高度低于3m时,外围修筑围渣(土、沙、石、灰)堰,并平堆覆土改造成为农林牧地。当堆置高度高于3m时,外围修筑挡渣(土、沙、石、灰)墙,内修筑阶式水平梯田等落堆处理工程,并覆土改造成为农林牧地。6、贮灰场、尾矿库、尾沙库、赤泥库 工矿企业有采场剥离土石、尾矿、尾沙、赤泥、废

56、灰排弃时,必须修筑贮灰场、尾矿(沙、泥)库,防止在水力或风力作用下产生流失,避免淤积堵塞下游河(沟)道、污染环境等危害。对于有毒有害尾矿、尾沙、赤泥、废灰等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处理,否则不得出库(场)及向下游排放。 7、拦渣工程类型选用1)、渣体含水量较高,或有毒有害,一般选用尾矿坝2)、渣量大,并且石渣较多,堆渣场需横断沟道,当地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可选用拦渣坝3)、渣量较小,或已堆放的,可选用挡渣墙4)、位于河岸或沟岸的,必须选用拦渣堤(六)土地整治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与生产运行中,应按照“挖填平衡”的设计原则,尽量减小开挖占用的土地以及排弃的弃土、弃石、弃渣等废弃物,将土地整

57、治的面积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由于采、挖、排、弃等作业形成的废弃土地、排土场、堆渣场、尾矿库等,必须根据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土地整治工程,改造成农林牧业用地或其它用地,以及公共用地(公园、旅游、休息场所、广场、停车场、集贸市场等)、居民生活用地。对基建施工中形成的坑凹地,及时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平整,表层覆熟化土恢复成为可利用地。弃土、石、渣首先应利用,如作为建筑、公路及其它建设用料等。对于无法回填利用的外排弃土(石、沙、渣)和尾矿(砂、渣)等固体物质,必须合理布置排土(石、砂、渣)场、贮灰场、尾矿场,采取挡土(石、砂、渣)墙、拦渣坝、拦渣堤等拦挡工程。同时,还应有排水工程(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工

58、程)、引水工程包括地表引水和地下引水工程、上游来水的排导工程,对终止使用的弃土(石、砂、渣)场表面,采取平整和覆土措施,改造成为可利用地,并应采取植物措施。根据整治后土地的立地条件和项目区生产建设或环境绿化需要,采取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并配套灌溉设施,分别改造成农林牧业用地、水面养殖利用或其他用地。三方面内容:坑凹回填、渣场改造、整治后土地利用1、基本原则(1)整治土地与蓄水保土相结合:以“坡度越小,地块越大”为原则;(2)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美化相结合:合理划分农林牧用地比例,扩大林草面积;(3)土地整治与防排水工程相结合:(4)土地整治与污染防治相结合:有毒有害填埋

59、物处理。2、坑凹回填坑凹类型:剥离坑凹,塌陷坑凹(1)剥离坑凹:回填整平覆土覆土厚度:农业用地80100cm,林业用地5080cm,牧业用地3050cm,林牧业用地可处理为“堆状地面”。(2)塌陷坑凹(3)坑凹直接利用3、渣场改造平地渣场、坡地渣场、拦渣坝(尾矿坝)4、整治后土地利用(1)土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互动原则:分期利用尽可能恢复为耕地的原则最佳效益原则评价方法:经验评价法、专家系统法、数学模型法(2)整治后的土地利用土地质量好,15度坡度以下,利用为农业用地土地质量差,15度以上,利用为林牧用地其它用地(3)土地生产力恢复措施种植绿肥植物加快风化整治

60、,施用淤泥等加大施肥量,加速培肥施用化学物料(石膏、石灰等),改良PH值(七)防洪排水工程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由于损坏地面和弃土、弃石、弃渣,易遭受洪水危害时,必须布置防洪工程。适用范围:根据洪水的来水量及其危害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洪工程:项目区上游有小流域沟道洪水集中危害时,应在沟中修建拦洪坝。当洪水汇流区不属于项目区管辖时,应配合有关单位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项目区一侧或周边坡面有洪水危害时,应在坡面与坡脚修建排洪渠,并对坡面进行综合治理。项目区内各类场地道路以及其他地面排水,应与排洪渠衔接顺畅,形成有效的洪水排泄系统;当坡或沟道洪水与项目区的道路、建筑物、堆渣场等发生交叉时应采取涵洞或暗管进行地下排洪;项目区紧靠沟岸、河岸,洪水影响项目区安全时,应修建防洪堤;项目区内沟岸、河岸在洪水作用下易发生坍塌时,应布置护岸护滩工程;对泥石流沟道的治理工程。类型:拦洪坝、排洪渠、涵洞、防洪堤、护岸护滩、清淤清障1、基本原则(1)和主体项目相协调(主体工程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安全要求)(2)把防洪减灾、保障安全放在首位(3)处理好防洪与综合利用的关系(4)与流域综合治理相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