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土壤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8694381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3.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土壤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土壤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土壤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22年土壤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土壤学复习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2、土壤的基本组成: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固相)、土壤水分(土壤液相)、和土壤空气(土壤气相)三相五种物质组成的多相多孔分散体系。3、土壤肥力: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自然肥力: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人工肥力: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种、熟化过程发展起来。4、土壤生产力: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5、成土因素: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第二章土壤矿

2、物质土粒1、矿物: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按矿物的结晶状态,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2、岩石:岩石是指由一种(单质岩)或数种(复成岩)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3、岩石的类型: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具有成层性,常有化石);变质岩(定向排列性)。4、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物理风化: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所以大都属于热力学风化。物

3、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但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条件。化学风化: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特点: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化学风化一般包括:溶解作用(溶解于水);水化作用(矿物化合为含水矿物,增大体积,降低硬度);水解作用(水解离出氢离子与矿物中的碱金属置换,水的解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氧化作用(产生各种酸)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崩解和分解。包括机械破碎和生物化学作用。5、母质:裸露的岩石经风

4、化作用而形成输送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其颗粒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表面积增大,颗粒间多孔隙,疏松,有一定的透水性、通气性及吸附能力。母质类型:残积物未经外力搬运,残留于原地的淋失风化物的杂乱堆积体;分布于山地与丘陵顶部较高的部位。没有明显层次性(层次薄),大小不一,质地疏松,透气性好。坡积物重力+雨水冲刷,山坡上部风化产物搬运到坡脚或谷底堆积而成。搬运距离不远,分选度差,层次不明显,大小夹杂,通气透水性好,水氧丰富,肥力较高。洪积物临时性洪水暴发下泻至平缓地带沉积而成。分选性差,从顶部到扇缘肥力逐渐提高。河流冲击物:河流搬运岩石沉积物于河谷地区形成,具有成层性

5、,成带性,成分复杂等特点。湖积物:湖水泛滥沉积而成。水分足,养分多,肥力高。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海积物:海边的海相产物,很有较多盐分。风积物:风力搬运堆积,一般分为砂质沉积物和黄土两类。黄土快沉积物;冰碛物(无层性,分选性,养分较缺乏。)6、粒级:根据矿质土粒大小及其在性质上的划分,将土壤矿质颗粒分级。卡庆斯基分级标准:1mm 石砾;1mm 细土(1-0.05mm 砂粒,0.05-0.001粉粒,0.001mm粘粒)简易:1-0.01mm 物理性砂粒,0.01mm物理性粘粒。7、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质量分数,也称

6、颗粒组成。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8、砂质土。特大孔隙,通透性良好,透水排水快,易耕作;持水量小,保蓄养分能力低,昼夜温差大,耕作质量差。施肥时应多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化肥施用则宜少量多次。发小不发老。粘质土。毛管孔隙发达,排水透气性差,不耐涝,持水量大但水分损失快;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累积多,保肥能力强,养分稳而持久,土温变幅小。发老不发小。壤质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9、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客土法:掺入客土调节粘砂比例至3:7 或 4:6。耕翻法: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使砂粘掺和。引洪漫淤法:对于沿江沿河的砂质土壤,可以把洪水

7、引入农田,使细泥沉积于砂质土壤中。实施时注意边灌边排,提高进水口。增施有机肥:有机质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可有效改善土壤。第三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2、土壤微生物起数量上细菌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再次为真菌。3、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物的最早来源,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肥料是土壤有机物的基本来源。在土壤学上,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含有机质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是 C、O、H、N、P、S。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

8、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CO2,H2O,NH3等),并释放矿质营养的过程。腐殖化过程:使简单有机化合物形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5、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有机残体特性:物理状态新鲜程度、破碎程度、紧实程度;化学组成糖、淀粉、简单蛋白质分解快,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分解慢;C/N 比当土壤有机物质C/N 约为 25:1 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分解速度最快。当C/N 25: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时,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可向土壤中释放矿质态氮,25:1 时,微生物缺乏氮素营养,会与

9、植物争夺原有的氮素养分。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过多的水分导致土壤氧减少,从而改变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和产物温度:在035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最适温度25-35 ;土壤特性:pH pH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而影响有机质的降解;质地由于粘粒的吸附可减弱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对于粘重土壤,有机质不易分解。6、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提供作物需要的各种养分:氮源物质、矿化分解提供CO2,产生有机酸。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腐殖质能吸持大量水分,带有两种电荷可吸附阴阳离子,有很强大缓冲酸碱变化的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使砂土变紧,粘土变松,土壤的保水透水性以及通气性都有所改变。

10、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植物生理活动;减少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第四章土壤的质地和结构1、土壤孔性:土壤孔隙度、大小孔隙搭配比例及其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孔隙度:孔隙容积/土壤容积;孔隙比:孔隙容积/土粒容积。2、孔隙的类型:非活性孔(无效孔),毛管孔(贮水孔隙),通气孔(空气孔隙或非毛管孔)。3、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包括土粒和孔隙)干燥土壤的的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比称为土壤容重,它与土壤孔度呈反相关。4、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结构体和结构性两重含义。5、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一、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水、气矛盾

11、得到很好解决。团粒之间多为通气孔隙,而团粒内部微团粒之间以及微团粒内部则为毛管孔隙。团粒结构具有稳定性,保持良好的孔隙状况。二、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表面好气性微生物作用,有机质迅速分解供应肥养分,内部嫌气微生物活动有利于养蜂的贮藏。三、团粒结构土壤宜于耕作;团粒之间接触面小,粘结性较弱,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四、团粒结构土壤易形成良好的耕层构造;团粒间疏松多孔,利于根系伸展,而团粒内部,孔隙小又利于根系的固着和支撑。6、微团粒结构:增加水田孔度,改善水田透水性,避免过快的渗水、漏水、漏肥,改善水田耕性。7、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粘结性: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它

12、使土壤具有抵抗外力而不被破碎的能力,是土壤耕作时产生阻力的重要因素。土粒粘结是发生在土粒表面的一种现象,凡是影响土壤比表面积大小即土壤固相构成的因素,都对粘结性有所影响。土壤黏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的情况下,土粒粘附在外物上的性质,是影响耕作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影响因素是活性表面及含水量。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3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土壤可塑性:一定含水状态的土壤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性质,即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可被外力塑成任何形状,当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变化了的形状。它使影响耕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确定宜耕期的重要依据。8、土壤耕性:土壤在耕作时及耕作后一系

13、列土壤物理性质及物理机械性的综合反映,包括含水量不同时土壤所表现的结持状态,以及耕作时土壤对农机具所表现的机械阻力,是土壤的一项重要生产形状,常与四大肥力因素并列评价土壤的生产性能。土壤宜耕性:土壤适于耕作的性能,与土壤结持性密切相关。第五章土壤水1、土壤水的有效性: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2、土壤含水量:表征土壤水分状况的数量化指标,又称为土壤含水率,土壤湿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数: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容积含水量: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百分数,又称为容积湿度。=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容量含水量=质

14、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水贮量:一定面积和一定厚度土壤中含水量的绝对数值,用水深或绝对水体积表示。相对含水量:土壤实际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3、土壤含水量的测试技术:经典烘干法;快速烘干法;中子法;电阻法;TDR法。4、土壤墒情:汪水(相当于田间持水量以上);黑墒(75%);黄墒(50%-75%);潮干土(50%以下);干土(含水量少)。5、土壤水分类型及性质。吸湿水:由土粒表面吸附力所保持的水分,具有固态水的性质,不能流动,其相对密度很大,植物无法吸收利用。膜状水:当土壤水分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表面还有剩余的吸附力,虽不能再吸收水汽,但可以吸收液态水。这部分水被媳妇在洗湿水层之

15、外,定向排列为水膜,称为膜状水。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最高含水量,称为 萎蔫系数 或萎蔫点。毛管水:土壤中粗细不同的毛管孔隙连通而形成复杂的毛管体系,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毛管悬着水:借着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毛管孔隙中的水分;毛管上升水:借助于毛管力上升并保持在上层土壤的地下水。重力水:不被土壤保持而受重力支配向下流动的水。6、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含水量,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一般把田间持水量视为土壤有效水的上限,凋萎系数视为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所以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差值即土壤有效水的最大含量7、饱和土壤中的水流推动力主要是

16、重力势梯度和压力势梯度,土壤非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基质势梯度和重力势梯度。8、土壤气态谁的运动表现为水汽扩散和水汽凝结两种现象。9、土壤中的溶质分子扩散是由于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一起的,其趋势是溶质由浓度高处向低处运移。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4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六章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1、土壤空气组成特点: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3 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 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如 CH4、H2等。2、土壤呼吸:土壤空气的对流(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的整体流动。3、

17、土壤空气与大气气体交换的方式:1、整体交换(气体质流);2、气体扩散(主要。浓度大-浓度小)4、土壤的通气性:土壤允许气体通过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粗空的数量。5、土壤的热量来源:太阳的辐射能(土壤热量的最基本来源);生物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的热量);地球内热(地球内部向地表传热,温泉、火山口附近影响较大)。6、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 度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质量热容量和溶剂热容量两种表示方法。7、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影响种子萌发;影响根系发育;影响根系吸收功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状况;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状况。第七章土壤的保肥性与

18、供肥性1、保肥性:土壤吸持和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供肥性:土壤向植物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两者相互矛盾统一。2、土壤胶体:直径小于1m的固体胶粒。主要有矿质胶体:包括层状硅酸盐类的粘土矿物和铁、铝、硅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粘土矿物。有机胶体:硅酸盐矿物彻底风化的产物,呈非晶质的水凝胶状,也可脱水老化结晶而成隐晶质的粘土矿物。有机矿质复合体:土壤有机胶体有50%-90%是与矿质胶体结合的形成有机矿质复合体。3、层状硅酸盐矿物是土壤粘粒的主要矿物,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构成。一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形成1:1 型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类;两层硅氧片中间夹一层水铝片形成2:1 型矿物,主要有蒙脱石类、蛭石类和

19、水云母类。4、土壤胶体的性质:巨大的比表面;带电性(一般是负电);分散性和凝聚性。5、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同晶置换 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名词解释)表面分子解离:土壤胶体上的一些基团,由于解离出H+,使胶核表面带负电荷。断键:一般认为是引起高岭石带电的主要原因。胶体表面从胶质中吸附离子。6、可变电荷:由表面分子解离、断键、胶体表面吸附等原因引起的胶体带电荷,会受到介质ph 值影响。7、离子吸附:根据物理化学的反应,溶质在溶液中呈不均一的分布状态,溶液表面层中的浓度与其内部不同的现象称为吸附作用8、阳离子交换作

20、用:在土壤中,被胶体静电吸附的阳离子,一般都可以呗溶液中另一种阳离子交换而从胶体表面解吸,把这样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受到电荷价和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的影响。9、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在pH=7的条件下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5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厘摩尔数表示。它直接反应了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受到土壤质地、胶体类型、土壤酸碱性和盐基饱和度的影响。10、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盐基饱和度常常作为判断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盐基饱和度 80%的土壤,

21、一般认为是很肥沃的土壤;盐基饱和度为50%-80%的土壤为中等肥力水平,而盐基饱和度50%的土壤肥力较低。11、(简答)土壤胶体上吸附的养分离子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完全决定于该种吸附离子的绝对数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离和被交换的难易。通常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1)离子对饱和度:土壤中某种交换性阳离子的数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该离子的饱和度越大,被解吸和交换的机会就越多,有效性也越大。可见,在生产上才有集中施肥的方法,如把肥料条施或穴施于作物根旁,而不是撒施在全片田地上,将更有利于提高该肥料的有效性。(2)互补离子的影响。与某种交换性阳离子共存的其他交换性阳离子称为互补离子。一般如果互补离子

22、与胶粒的吸附性强,则与之共存的阳离子更易于解吸,有效性便较高;反之共存的阳离子有效性便越低。(3)粘土矿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具有不同的晶格构造特点,因为吸附阳离子的牢固程度也不同。在一定的盐基饱和度范围,蒙脱石类的矿物吸附阳离子一般位于晶层之间,吸附比较牢固,有效性较低。而高岭石类的矿物吸附阳离子通常位于晶格的外表面,吸附能力较弱,有效性较高。12、土壤供肥性的调节:合理施肥,提高供肥性能;合理耕作和广安,促进养分的转化供应;用养结合,进行合理的轮、间、套作;消除有害物质,改善养分供应状况。13、土壤酸碱性 是土壤溶液的重要性质,当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离子浓度时呈酸性反应;反之

23、,氢氧离子占优势时呈碱性反应;而当氢离子与氢氧离子相等时呈中性反应。土壤中的氢离子和氯离子是土壤酸性的根源;碳酸钙是维持中性至微碱性反应的物质基础;碳酸钠的存在时土壤呈碱性与强碱性的原因。14、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气候。高温多雨地区盐基易淋失,所以我国土壤呈现东南酸西北碱的分布趋势。地形。处于高坡地形的土壤淋溶作用较强,pH常较低地形部分的低。母质。酸性母岩(如流纹岩、花岗岩)常较碱性母岩(如石灰岩、大理岩)所形成的土壤有较低的pH。植被。不同植被因组分的差异而对土壤酸碱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人类活动。耕作土壤的酸碱度受人类耕作活动特别是施肥影响很大。盐基饱和度。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值随盐基饱

24、和度的增加而增高氧化还原条件。15、土壤的缓冲性: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土壤具有缓冲期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它可以稳定土壤溶液的反应,使酸碱的变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16、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17、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1)土壤通气性;(2)易分解有机质;(3)易氧化物质或易还原物质;(4)植物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6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根系的代谢作用。第八章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1、土壤形成的因素。母质因素: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

25、壤的股价,是土壤中植物所需矿质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因素:气候影响风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质迁移等过程。生活因素: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因素:重新分配母质,支配水热条件,影响无让发育。时间因素:其他因素的作用随着时间延长而加深。人为因素:具有独特作用,定向利用和改造土壤。2、主要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面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植物定居之前。可与岩石风化同时进行。有机质积聚过程:在各种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粘化过程: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积过程。包括淋溶淀积粘化合残积粘化。钙化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淋溶、淀积的过程。盐化脱盐过程:土体中各种易溶性

26、盐类在土壤表层积聚的过程。碱化脱碱过程:土壤吸收性复合体为钠离子饱和的过程,又称为钠质化过程。白浆化过程:土体中出现还原高铁高猛作用而使某一土层漂白的过程。灰化过程: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R2O3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SiO2残留的过程。潴育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交替进行的过程。潜育化过程:土体中发烧的还原过程。富铝化过程:土体中脱硅富铁铝的过程。草甸化过程:草甸土主要形成过程。熟化过程:一般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排水和其他措施,盖草土壤的土体构型。3、自然土体的土体构型。4、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5、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XX土的改良措施;水稻土的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