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上语文课内讲读篇目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8676332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9.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二上语文课内讲读篇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上语文课内讲读篇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上语文课内讲读篇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上语文课内讲读篇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上语文课内讲读篇目(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二上语文课内讲读篇目想北平基础知识:(1)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建国后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主要以小说和话剧闻名于世,代表作品包括小说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龙须沟等。(2)陶然亭取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自陶渊明饮酒诗试题举例:1.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圈划文中语句回答“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2.第 2 段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我所爱的北平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用

2、文中的话回答)3.第 2-3 段中,“说不出”四次出现,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作用?“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出现,强调爱得非常深,“说不出”正是情到深处却无声4.对本文第1-3 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D.第 3 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主要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答案:D 5.“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里用“杜鹃

3、”作比的妙处是什么?用杜鹃作比喻,实际是化用了典故中杜鹃的形象。杜鹃是“哀景之鸟”,又含有“思归”的意思,贴合作者当时的心境担心北平的境况,而一时又无法归去。“杜鹃啼血”的行为体现了作者对北平深切真挚、刻骨铭心的爱与思念。6.第 3 段中说“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个”指的是什么意思?指作者对北平的爱是要说而说不出来的7.第 4-7 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1)即复杂而又有个边际(2)动中有静,使人安适(3)布局合理: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4)接近自然: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花多菜多果子多等8.分析第 4 段中“我能摸着 那长着红酸枣的

4、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1)表明北平“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的特点。(2)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3)表达作者对于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之情。9.第 4 段作者为什么说巴黎“太热闹”?又为什么说假如住在巴黎会感到“寂苦”说巴黎“太热闹”,是指巴黎不如北平动中有静,使人疲乏,需要酒精和咖啡的刺激。巴黎太旷,不像北平“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不能像北平一样让作者快乐安适;巴黎过于热闹,不如北平动中有静。正因如此,巴黎不能给作者家的感觉,作者住在巴黎必然会思念家想北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 页,共 7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感到“寂苦”。10.作者把在城墙边坐一天比作“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5、”,这样设喻好在哪里?将坐在城墙边的自己比喻为安睡在摇篮里的小儿,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此时作者心中的快乐安适,无忧无虑。另外也表现环境的安稳,表现作者对北平的情感如同母子间的情感。11.作者是怎样写出北平的特点的?将北平和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对比,以更近似北平的巴黎为例,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选取了平凡细小的事物,历数北平的好处。12.“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带着一层白霜儿”“带霜儿”这些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北平果蔬的状态。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13.从倒数第二自然段找出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

6、的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14.怎样理解文章结尾处作者说的“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北平能够给作者这个“贫寒”的人以“物质”和“精神”生存的双重自由空间。15.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点明题意,表达对北平深切的爱与眷恋;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16.文章结尾“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其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是老舍对北平爱与眷恋的情感的真实流露。更深一层理解,是因为当时日本加紧侵华,华北、

7、北平危急。此时身在青岛的老舍作为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17.文章在写自己对北平的爱时,最突出的采用了什么手法?在夸北平的好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章加以简要分析。作者先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与对北平的爱作类比,使人感受到作者对北平的爱和对母亲的爱一样朴素、真挚、深沉,这是最朴素而最能够引人共鸣的一种方式;接着将对北平的爱与“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类比,说明这种爱是充满审美愉悦的。作者夸北平好,主要是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将巴黎与北平作对比以后得出的结论。另外,也运用细节描写细致入

8、微地展现了北平果蔬的状态,将美国橘子与“带霜儿的玉梨”对比,这些都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好。18.老舍在回忆北平时选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作者从小处落笔,从平凡事物落手,选择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平常景物,北平的物产等。这些景物最能体现一个真正在北平生活过的北平人,对北平的那种特有的,专属于个人的深刻诚挚的爱与眷恋。作者写的是“我的北平”。这些景物说明老舍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的生活和环境,体现他的平民意识,说明他是从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视野去感受、表现北平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平的亲密关系,北平真正融入作者的生活,深入到了他的血脉肌肤之中。19

9、.文章的语言特点?(1)通俗、亲切,带有“京味儿”。(举例见文中多处)作用在于加强作品的生活气息,使作品既生活气息浓厚,又亲切感人。(2)平实、质朴。如“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 页,共 7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最平实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平的爱类比为对母亲的爱。这样写恰恰是“看似平常最奇崛”,不仅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和深沉,也更易打动读者的心。(3)纯净、简洁。如“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

10、安睡在摇篮里”,简单几笔,不多的文字,但是既写景状物、又营造快乐安适氛围,还抒发对北平的爱与眷恋等情感。20.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既表现了对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B.作者在文中把北平比作摇篮,说明北平在作者眼中是个安全的归宿。C.老舍的作品市民气息浓郁,京味儿浓,有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D.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其中关于果子的内容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品的不屑。E.本文结尾很有特点,既干净利落地断了全文,又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使文章结构严谨,戛然而止又耐人寻味。答案:AD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基础知识:(1)冯友兰为我国著名哲学家(2)蔡孑民即蔡元

11、培,字鹤卿,号孑民,现代教育家。191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3)词语解释: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即“身教”,文中指蔡先生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文中用来称颂蔡先生“不言之教”的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感染了众多北大学子。蔼然:和气,和善的样子气象:情景、情况程明道: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宿儒:老成博学之士;素有声望的学者林纾:字琴南,号畏庐,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流风:指前代留下来的良好风尚习惯试题举例:1.作者写了与蔡先生交往的三件故事,但惜墨如金,是否有不够具体、生动之嫌?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不在回

12、忆本身,而在于蔡先生的人格风范,故不需极为详尽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也不需要仔细交代所记叙事件的前因后果,只需要勾勒出先生的精神风貌即可。2.详细描写蔡先生办公室的用意是什么?以办公室的低调、朴素体现蔡先生“一介寒儒,书生本色”的形象。3.蔡先生“一介寒儒,书生本色”体现在哪里?办公室的布置,处理事情的方式,当校长的原则,出行的简朴等。4.三件事是否简单的重复?有无角度的不同?三件与蔡先生交往的故事:初见蔡先生,感受其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请先生开证明,亲见其从容不迫的书生本色和超乎事物、萧然物外的气象;在美聆听先生演讲,再次感受其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言语。三件事并无前因后果的交代,亦

13、无渲染烘托之描写,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气质、态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3 页,共 7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度、教诲三个方面表现蔡先生的精神风貌。5.分析作者安排这三件事的相关材料的特点和效果。写这三件事,按照由初步印象到深刻印象,由个人影响到群体影响的顺序来组织材料,同时着墨上从简略写到详细写。作者这样处理材料,由点到面地展现了蔡先生“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逻辑性强。6.“后来我的学习深入了一步,对于这种精神境界的内容也逐渐有所认识”。这种精神境界指什么?既指蔡先生“春风化雨”的精神境界,又可将这种精神境界总括为“极高明而道中庸”。7.作者用“极高明而道中庸”来概括蔡先生“春

14、风化雨”的精神境界,“极高明”和“道中庸”分别指什么?前者指先生道德文章达到极高的高度和境界,后者指先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合乎中庸之道。8.分析“没有一个保卫人员,也没有服务人员”“门前没有秘书,也没有其他职员”,“没有”等句重复使用的效果。“没有”的重复使用,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现蔡先生以校长之尊,却无排场和架子,始终保持一介寒儒,书生本色。这样的重复使用也让读者对蔡先生“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9.蔡先生作为北大校长到欧洲和美洲参观调查,却一个人独来独往,“像一个老留学生”。可是为什么“很高傲”的北大同学“到了蔡先生的面前都成了小学生了”?蔡先生从不以“校长”身份

15、凌驾于同学之上,和学生之间并无心理距离;蔡先生待人真诚平易,有一种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这是一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有“春风化雨”的作用,这种“不言之教”对北大学子极具影响与感染力,让每一位北大学子叹服。10.鉴赏“在座的人呼的一声都站起来了”动作描写,表现北大学子对蔡先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敬仰侧面描写,展现蔡元培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及这种“不言之教”对北大学子的影响与感染。11.鉴赏“我算是真佩服蔡先生了。北大的同学都很高傲,怎么到了蔡先生的面前都成了小学生了”(或者:引述这位中年教育工作者的话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展现蔡元培先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

16、及这种“不言之教”对北大学子的影响与感染。也表现北大学子对蔡先生由衷的敬仰。引出下文欢迎会上对蔡先生的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言语的具体描写。12.大家在蔡先生的讲话中享受了一次“春风化雨”,可作者却说“被蔡先生引到一种精神境界的大门口”,而不说“引导一种精神境界的门里”。作者的表达正确吗?为什么?正确。受到蔡先生“春风化雨”人格魅力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有追求这种精神境界的愿望,所以说“引到大门口”;但这种境界并非“想要”就能够“达到”的,还需要个人的长期修炼。所以不能说引到“门里”。13.“点金术”的故事有何用意?这是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专业知识更为重要,更能为国做出贡献。14

17、.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一是不论年龄和政治派别,实行能者为师,唯才是用,将北大由“一个官僚养成所”变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学风由“为做官而学术”转为“为学术而学术”。二是倡导学术自由,使北大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5.“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者不是并列的,更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的背后的实质是真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4 页,共 7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诚,不矫揉造作。只有真诚的人,才有“春风化雨”的力量,有了“春风化雨”的力量,才能有“兼容并包”的理想和实践。16.“春风化雨”

18、和“兼容并包”这“两大端”能否交换顺序,为什么?“兼容并包”是一种思想,或是一种举措;“春风化雨”是个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只有先达到这种境界,才会有“兼容并包”的举措。所以应当先谈“春风化雨”,后谈“兼容并包”,不能交换顺序。17.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总括全文,总括了蔡先生在教育方面的“两大段”,一是“春风化雨”的精神境界,二是“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概括了蔡先生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巨大贡献,阐释了蔡先生为什么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的重要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于蔡先生的缅怀与景仰。与文章开篇“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可谓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18.本文在写蔡先生的时候没有选取惊天动地的大事

19、件,而是写了一些平凡小事,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选材策略?本文要着力表现的是蔡先生的人格之大。作者选取那些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意蕴深远的小事,很好地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个伟人所特有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及魅力,也在细小、平凡中让人感受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精神境界之高远。19.本文首尾两段都将蔡元培先生称为“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请梳理一下文中所用的材料,看看这些材料有何作用?(1)就蔡元培已有的超然卓著的业绩和事迹而言,他确实是“最大的”教育家,这一点,从蔡元培对近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见出。此之谓“事业之大”。(2)本文要着力表现的是蔡元培的“人格之大”。那些看似普通平凡

20、实则意蕴深远的小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一个大教育家所特有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魅力,也让读者在细小、平凡之事中领略他“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境界的高远。20.文章写法总结(1)叙议结合如“春风化雨”部分,先通过叙述展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随后通过议论将其总括为“极高明而道中庸”(2)以小见大展现蔡先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的三件事,皆为平凡琐事。(3)语言特点文章文字平实,如蔡先生本人一般平和、亲切、自然21.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虽是一篇记人散文,却也体现了冯友兰作为哲学家在行文结构上的严谨与层次上的清晰,明示了高度的概括能力。B.本文作者选材精心独到。善于

21、从意蕴深远的历史大事中,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个大家、仁者的气象和魅力,让人看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境界之高远。C.本文开头开门见山直接评价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结尾再次强调他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首尾呼应,结构完整。D.整篇文章紧紧围绕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样一个精神境界展开描写。总结出春风化雨与兼容并包两方面,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者,作者笔下的蔡元培先生始终如一,行文统一的背后是蔡元培先生人格的高尚。答案:B 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5 页,共 7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游褒禅山记基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著名政治家和

22、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游褒禅山记出自他的作品集临川先生文集试题举例:1.第二段是游记的主体,详略安排上有何特色?运用了哪几层对比?第二段写游山洞及出洞后的心情。略写前洞,只有三句介绍性的概述;详写后洞,写了后洞的特点和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说明了人生成功无止境,要达到高境界必须克服种种困难,越是不畏艰难就越能有所成就。此段文字有多处对比描写。前洞“平旷”与后洞“幽深”;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予所至”之浅与“好游者”相比;进洞时“其见愈奇”与出洞后的懊悔相比。通过这些对比,为下文议论埋下伏笔。2.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是全

23、文的重点。作者是怎样看待“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第三段先是“于是余有叹焉”承上启下,转入议论。肯定了古人有所得的原因在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随后提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说明要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要达到人生成功的至高境界,必须克服种种困难,不畏艰难,要有坚毅的探索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足够的力量,可资凭借的物质条件,三者齐备。三个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如果“尽吾志”,即使不成功,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只有树立了雄心壮志,认定了目标,勇往直前,百折不

24、挠,这样无论探讨高深的学问,还是创立宏伟的事业,才不会半途而废,避难就易。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自己也不至于后悔,也可以免于受人讥笑。3.第四段和第一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阐述了什么观点?第四段照应首段“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从亲见的碑文漫灭的事实中,以小见大,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何可胜道也哉”。体会到为学者需要“深思而慎取”的道理。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必须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4.本文阐述了什么哲理?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只有不避艰险,竭尽自己全力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于人不可讥。这里借游山来谈人生哲理:要有所

25、成就,必然需要克服种种困难,不避艰险。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对“华山”的“华”字的读音的谬传而发的慨叹: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必须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5.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记游与说理的巧妙结合,以小见大前半部分记游,后半部分说理,以记游为先导,由叙事带出议论。记游时为后面的说理伏笔,说理时联系前面的记游,全文明写记游,暗寓哲理。记游是生发哲理的前提,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议论是在具体叙事基础上的概括。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叙事增

26、加了思想深度。(2)精心剪裁,详略得当第一段略写褒禅山概况,但略中有详,详记仆碑文字,为第四段议论仆碑埋下伏笔。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6 页,共 7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二段详写游洞经过,但详中有略。如前洞略,后洞详。又比较详细地写了自己心情之“悔”,因为这一“悔”能够引发下文议论。第三段详写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因为重在说“志”。第三段详写游山心得对应第二段详写的游山经过。第四段对仆碑的感慨稍简略,也对应了相对略写的第一段。6.文章和一般游记的不同之处?(1)一般游记叙多议少,本文叙少议多。(2)一般游记绘声绘色地描摹景物、记叙游程,而本文虽名为游记,可实际上因事说理,更侧重于抒发感慨。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