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专题复习》

上传人:dao****ing 文档编号:118656339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系统的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生态系统的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生态系统的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专题复习》(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态系统专题的考点分析生态系统专题的考点分析海南华侨中学海南华侨中学 吴山吴山海南省海南省2011年高考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年高考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对对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考试内容及要求的考试内容及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规律及其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归纳三大考点归纳三大考点考点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考点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点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点考

2、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包括组成成分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营养结构)1、(、(2011海南生物,海南生物,28,8分)分)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条食物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链传递

3、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兔与;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人的种间关系是。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寄生。典例典例4第三、四营养级第三、四营养级捕食和捕食和竞争竞争(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数量的影响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增强、不变、减弱)。(增强、不变、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产者、消费

4、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能、不能)传递给植物。小于小于增强增强分解者分解者不能不能命题角度命题角度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分析 例例1、(、(2010海南生物,海南生物,20,2分)有一种农业生态分)有一种农业生态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5、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D例例2.(2004年广东,年广东,42)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下图)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下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目。地点:池塘地点:池塘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调查项目:调查项目:(1)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_。(2)生物成分:)生物成

6、分:_;_;_。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度、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度、pH生产者:水草、浮萍、栅藻、团藻生产者:水草、浮萍、栅藻、团藻 消费者:虾、草鱼、黑鱼消费者:虾、草鱼、黑鱼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规律: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关键规律: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关键(1)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看是否为自养生物,)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看是否为自养生物,若为自养生物,则为生产者若为自养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包括捕食类与寄生类,植物、微生物都有可键词,包括捕食类与寄生类,植物、微生物

7、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如菟丝子、噬菌体。能成为消费者,如菟丝子、噬菌体。(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看能否把动植物的遗)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看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变成无机物,即腐生生物,可以包括体、残枝败叶变成无机物,即腐生生物,可以包括动物。动物。例例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生产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

8、中最基,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C例例3.(2008年上海生物,年上海生物,1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生产者、b分解者、分解者、c原核生物、原核生物、d蓝藻、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例例4、绿眼虫是一种原生生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绿眼虫是一种原生生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条件下能在水在摄取周围环境中的光合作用,无光条件下能在水在摄取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

9、它是(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它是()A、生产者、生产者 B、分解者、分解者 C、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D2、食物链数、不同的营养级动物的种间关系的判断、食物链数、不同的营养级动物的种间关系的判断例例1 1、(、(09广东文基,广东文基,73)如图表)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A.该食物网共有该食物网共有4 4条食物链条食物链B.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

10、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同一营养级D.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A3、根据题目信息,绘制食物链(网)、根据题目信息,绘制食物链(网)例例1、(、(2011新课标全国卷)(节选)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新课标全国卷)(节选)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年,

11、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规律:规律:挖掘试题所提供的关键信息,并结合生活常挖掘试题所提供的关键信息,并结合生活常识找准生物间的关系,如捕食、竞争等,进行食识找准生物间的关系,如捕食、竞争等,进行食物链的绘制,从而突破难点物链的绘制,从而突破难点。例例2.(09全国卷全国卷,34)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

12、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4、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例例1、(、(2009海南生物)海南生物)假设将水稻田里的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水稻

13、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物种多样性上升C例例2(2009海南生物海南生物19)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白鲢下降C.水溞下降水溞下降D.乌鱼上升乌鱼上升B(1)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规律:规律:例例3 3右图为

14、南极某海域的食物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A、此食物网共有、此食物网共有6 6条食物链条食物链B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者C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同一营养级D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C(2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A A

15、、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高营养级为:高营养级 低营养级低营养级B B、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减。产者数量的增减。C、外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外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例例4.4.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

16、网的结构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 5条食物链存在条食物链存在B.B.在该食物网中,在该食物网中,H 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C.若若B 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 C种群的数量下降种群的数量下降10%10%则则H 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4 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

17、变化的连锁反应:、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当当a 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 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则种群的营养级降低,则b b种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 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 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种群的数量将减少。例例1、(、(2011山东理综,节选)山东理综,节选)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增加增加大大鱼鱼例例2.2.在下列食物链中:若食物链中无小鱼,而大鱼在下列食物链中:若食物链中无小鱼,而大鱼以小甲壳动物为食,则大鱼的数量将会如何变以

18、小甲壳动物为食,则大鱼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化?。增加增加考点考点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典例:典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在植物鼠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跳舞”动作动作“告告诉诉”同伴去采蜜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

19、,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B C DB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过程绘制能量流动图绘制能量流动图关键:起点关键: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渠道渠道食物链(网)食物链(网)终点终点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例例1、(、(2007年广东卷)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年广东卷)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进行了多种尝试,如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

20、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与人的联系)例例2、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A.B.C.D.C 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利用的是分解的产物能量,利用的是分解的产物无机物无机物2、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分析(

21、初级消费者为例)、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分析(初级消费者为例)摄入量摄入量初级消费初级消费者消化者消化吸收吸收食物食物残渣残渣同化量同化量未同化量未同化量自身呼吸消耗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流入分解者未被利用未被利用摄入量摄入量=同化量同化量 +粪便量粪便量 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例例1 1、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C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

22、辐射为150000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错误的是:(单位:百万千焦)错误的是:(单位:百万千焦)C C生物生物类群类群同化量同化量净生产量净生产量(净同化(净同化量)量)呼吸呼吸消耗消耗传递给传递给分解者分解者传递给传递给下一营下一营养级养级未被利未被利用的能用的能量量A A()(?)(?)65.565.53.03.015.015.041.541.5B B14.014.05 5()()0.50.52 22.52.5C C2 2()()1.41.4微量微量

23、(不计)(不计)无无(A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125 B125 B、“?”处数值是处数值是59.559.5C C、B B呼吸消耗的能量是呼吸消耗的能量是19 D19 D、能量从、能量从B B传到传到C C的传递的传递 效率为效率为14.3%14.3%59.512590.60.6C例例2、在由草、在由草兔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

24、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人到狐体内的能量流人到狐体内的能量B规律:规律:消费者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消费者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它仍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所同化的能量,它仍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随上一营养级生物的遗体残骸流入分解者。随上一营养级生物的遗体残骸流入分解者。例例2、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途径中途径中B从能量关系看从能量关系看+C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为为的的10%20%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

25、可逆转的,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A例、(例、(20112011年山东卷,节选)年山东卷,节选)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网如图所示。(2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10%2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_ _1010_KJKJ和和_ _400400_ _KJKJ。3、有关能量流动的、有关能量流动的“极值极值”的计算的

26、计算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 求高营养级获能求高营养级获能最多最多选最短食物链、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最高传递效率至少至少选最长食物链选最长食物链 最低传递效率最低传递效率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 求消耗低营养级求消耗低营养级最多最多选最长食物链选最长食物链 最低传递效率最低传递效率至少至少选最短食物链选最短食物链 最高传递效率最高传递效率方法:方法: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若能量的

27、传递效率为效率为10%20%,则,则A种种群的能量至少是群的能量至少是 4.5x107 kJ。4、判断食物链的上下营养级关系、判断食物链的上下营养级关系方法一、根据上下营养级的能量方法一、根据上下营养级的能量例例1、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别是W1和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就可能使,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就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AW110W2 BW15W2 CW15W2 DW110W2CWn5Wn+1例例2、(08上海生物)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上海生物)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

28、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能的是 A方法二方法二:根据生物富集作用的特点根据生物富集作用的特点例例3、(、(2011全国卷全国卷.节选)节选)(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在这5

29、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种群甲甲乙乙丙丙丁丁戊戊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含量(g/Kg鲜鲜重)重)0.00370.00370.0350.035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5、根据能量流动规律,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根据能量流动规律,提高能量的利用率(1)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 物质的循环再生物质的循环再生 方法:合理设计食物链,方法:合理设计食物链,形成形成“原料原料 产品产品原

30、料原料产品产品”的生产模式的生产模式目的:通过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转化率,目的:通过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例例1、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法正确的是()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往复循环的的能量是往复循环的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

31、效益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人类可利用的能量越少人类可利用的能量越少D由于生产环节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由于生产环节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B例例2、(、(2010全国卷变式)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全国卷变式)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多选)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

32、能量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各营养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各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统的分解者BC(2)解决人多粮食少的难题)解决人多粮食少的难题途径:缩短食物链与改变膳食结构途径:缩短食物链与改变膳食结构例例1、下图表示、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解释正确的是 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

33、的能量多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减若若A和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能养活10000人,则人,则B最多能养最多能养活活500人人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中的人比B中的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A B C D例例2、(08山东生物,节选山东生物,节选)每年的每年的7月月11日被定位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重视,

34、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调整为1:4,地球可,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1.375 倍倍 倍?倍?(能量传递效率按(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后两位数字)(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图中各成分的判断、物质循环图中各成分的判断例例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

35、碳循环示意图,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图中A是生产者,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每增加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的A D.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C方法方法:先根据双箭头确定两端:先根据双箭头确定两端非生物的物质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能量、生产者 再根据箭头的指向:有三个箭头指出的应再根据箭头的指向:有三个

36、箭头指出的应为生产者,至少三个箭头指入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为生产者,至少三个箭头指入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都指向的对象为分解者,其余为各能量,生物成分都指向的对象为分解者,其余为各级消费者。级消费者。2、物质循环与细胞结构、功能关系、物质循环与细胞结构、功能关系例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

37、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代表的生物为 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核。(3)大气中的)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在甲中图示的 c 处(在处(在ad中选择)合成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a和和b 处(在处(在ad中选择)可中选择)可以分解为以分解为CO2。(4)化学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化学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微生

38、物的分解微生物的分解 途径产生途径产生CO2。2、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例例1.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形式循环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D例例2(2010广东理综)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广东理综)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

39、环密切相关。下表为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换情况。时期时期碳吸收量(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光合光合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放主要是通过过 呼吸呼吸 作用实现的。作用实现的。(2)表中)表中 A 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碳的释放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量等于碳的吸收量。(3)由

40、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碳平衡碳平衡 ,导导致大气中致大气中 CO2 浓度浓度 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叶绿素太阳能电池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光反应 阶段;又如经改造的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 产生的产生的 有机物有机物 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41、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的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况(秃鹫以动物的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DA共有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B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M仅代表光能,仅代表光能,N仅代表热能,仅代表热能,P仅代表无

42、机盐、水、仅代表无机盐、水、CO2等物质等物质(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典例、(典例、(09海南卷,海南卷,24)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

43、答:(1)上述现象中,)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分别在植物与植物与 甲昆虫的天敌甲昆虫的天敌 之间进行之间进行传递。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 无机环境无机环境 和和 生物生物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物理信物理信息息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

44、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本题考查了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种本题考查了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种类、信息的作用类、信息的作用1、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判断是何种信息传递、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判断是何种信息传递例例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

45、前施入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种信息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种信息的作用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B例例2 2、(、(20072007广东文基)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广东文基)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

46、递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相关的是 ()()A A、花香引蝶、花香引蝶 B B、豪猪御敌竖起体刺、豪猪御敌竖起体刺C C、候鸟南飞、候鸟南飞 D D、警犬嗅寻毒品、警犬嗅寻毒品C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围及其作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围及其作用信息传递模式图信息传递模式图(1)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信息有从输出者向输入者信息有从输出者向输入者的传递,也有输入者向输的传递,也有输入者向输出者的反馈出者的反馈(2)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的功能: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的方向和状态(3)信息传递的存在范)信息传递的存在范围:

47、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之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之间,异种之间)间,异种之间)例例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正确的叙述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正确的叙述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向的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B例例2.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右

48、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相对数量A A两个种群间信息流动方向是甲两个种群间信息流动方向是甲乙乙B BM 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C甲甲乙不一定构成食物链乙不一定构成食物链D D两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两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A3、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例、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例、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

49、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是()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ADNARNA蛋白质复制转录反转录未知未知翻译4、不同层次的信息传递的比较、不同层次的信息传递的比较(1)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以遗传信息的传递为例)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以遗传信息的传递为例)(2)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通过相

50、邻细胞的直接接触、通过相邻细胞的直接接触 B、通过细胞分泌各种化学物质来调节其他细、通过细胞分泌各种化学物质来调节其他细胞的代谢和功能胞的代谢和功能(神经递质、激素)(神经递质、激素)(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例例.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利用“黑光灯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集中捕杀棉铃虫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田地

51、中的双子叶杂草叶杂草D考点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与表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与表现结构相对稳定: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结构相对稳定: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定功能相对稳定:物质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功能相对稳定:物质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 能量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能量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表现表现前提条件前提条件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才具有的保持或恢复稳定性的能力才具有的保持或恢复稳定性的能力例例1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分解者

52、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与之不相符()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D例例2、当自然生态系统演替到、当自然生态系统演替到顶级状态顶级状态时,生态系统时,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能量输出平衡,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的能量输入和能量输出平衡,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物不再增加。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不再增加。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顶极生态系统生产者的同化量与各种生物的呼吸、顶极生态

53、系统生产者的同化量与各种生物的呼吸量相等量相等B、顶极生态系统生产者的同化量与分解者的分解量、顶极生态系统生产者的同化量与分解者的分解量相等相等C、顶极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所有生物的呼、顶极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所有生物的呼吸量相等吸量相等D、顶极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分解者的分解、顶极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分解者的分解量相等量相等A例例3(2010浙江高考)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浙江高考)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

54、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缔增长化不符合逻辑斯缔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数量发生波动,波

55、动趋势与c-d段相似段相似A4、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的概念,下列关于关于“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和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其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平衡的基础

56、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D2、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例例1 1、图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 甲甲 丙丙C、图、

57、图B的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的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是正反馈调节 C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例例1、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性稳定、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性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

58、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为S。TS表示曲线与正常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表示曲线与正常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定量指标。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干扰,相同干扰,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复力稳定性越大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热带雨林生态系

59、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则所受干扰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程度一定不同B例例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系统的干扰和利用A4、生命系统各层

60、次均存在稳态、生命系统各层次均存在稳态例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例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碱度的恒定不变B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稳态平衡,这种调节方式是生态系统自物调节能力保持稳态平衡,这种调节方式是生态系统自物调节能力的基础的基础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人

61、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在稳态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在自我调节能力A规律:规律:(1)任何一条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终止点是)任何一条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终止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营养级(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的重合,如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出现不同概念的重合,如既有捕食又有竞争。(4)绿色

62、植物全为第一营养级,一种动物的营养级)绿色植物全为第一营养级,一种动物的营养级比它的消费级多一。比它的消费级多一。(5)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不参与捕食链的构成。)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不参与捕食链的构成。2、(、(2011海南生物,海南生物,21,2分)关于生态系统的分)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体型必然越大D.

63、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体型必然越小A例例1 1、假设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假设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总量为N N,能量的传递效率是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10%,则人类获得的能,则人类获得的能量应该(量应该()A A等于等于1010-1-1N N B B等于等于10-2NC C少于少于10-1N D D多于多于10-1NC例例2、如图所示食物网中,、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的能量,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从理

64、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最多获得的能量是()A284108kj B.2.38108kj C.1.41109kj D.3.05108kjB例例2、(2010江苏生物江苏生物)有人发起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臂病的发病率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臂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