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税收原则d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8655522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X 页数:91 大小:369.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 税收原则d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第三章 税收原则d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第三章 税收原则d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税收原则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税收原则d(9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l第第1 1节节 税收原则的理论沿革税收原则的理论沿革l第第2节节 财政原则财政原则l第第3 3节节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l第第4 4节节 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l中国好还是美国好?l厦门好还是你的家乡好?l“社会科学理论处理的是什么(what is),而不是应该如何(should be)。这意味着科学理论甚至整个科学本身不能建立在价值判断上,除非有一套判别标准,否则就不能决定资本主义比其他社会形态好还是坏。只有获得一套大家都认同的测量尊严和自由的标准,而且可以通过测量获得结论,才有可能科学地决定资本主义及其他社会形态何者更能成就人类的尊严和自由。社会科学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事件本身和事件的成因。只

2、有在人们同意比较好坏的标准之后,社会科学才能告诉我们事件应该如何。”l艾尔,巴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P13l税收原则,也称税制原则,是指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所必须遵循的标准或准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税收的职能及其在执行职能中所涉及的问题不同,税制原则也不同。l中国古代的税收原则思想:l资本主义初期的税收原则lAdam Smith税收四原则lAdolf Waggner四端九项原则lRichard A Musgrave 税收六原则l均贫富、轻徭薄赋l管仲的税收思想:相地而衰征l商鞅的税收思想:重税;l桑弘羊的税收思想:轻税,重专卖(“山海之利,广泽之畜,天下之藏也,皆宜属少府”)l王

3、莽的税收思想:轻税l傅玄的税收思想:“至平”、“积俭而趣公”、“有常”l刘晏的税收思想:“知所以取人不怨”(官收厚利而民不知贵),“因民之所急而税”l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l商鞅:“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富者贫,国强”(商君书。说民)l管仲:“富而能夺,贫而能予”(管子。国蓄)l(秦汉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上)“限田”(汉代董仲舒)l洪秀全:“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l“轻赋薄敛”;中国历史上一些思想家和理财家比较普遍主张的赋税和经济思想。l“薄敛”、“敛从其薄”l“人皆知重

4、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得财愈多也”。轻敛可使“居者不流而流着日来”,薄赋可使“土地无荒,桑拓日繁”。所以,只要“尽力耕之”则必然是“地有余利,人日益富”(唐代李翶平赋书)l管仲:“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肥脊程度和产量来确定赋税的轻重。l“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关市讥而不征,以为诸侯利”l官山海l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l重税:国家:“强者必富,富者必强”,人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主张,“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明确主张对重课工商税和人头税l统一国赋的征收权l崇尚儒家思想,但不一味主张轻徭薄赋:治平之世宜减役轻赋,如在特殊情况下,则“民亦不得不劳”l租税三

5、原则:1,至平(“量民力以役赋”“计民丰约而平均之”,以求民劳而不怨);2,积俭而趣公;3,有常(“上不兴非常之赋,下不进非常之贡”)l(对地税、户税进行了整顿,把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l1,“知所以取人不怨”(也就是使百姓见予不见取而易于接受):“官收厚利而民不知贵”l2,“因民之所急而税”lMost feathers for least squawkingl1,“量出为入”:“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入,量出以制入”l2,“两税法”:地税户税;夏秋两季征税中央根据量出为入的原则定出总的税额,地方再按中央分配的数额向人民征收;户不分主客,都编入现居州县户籍,依其财产和丁壮的多少制

6、定户等;税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租庸调和一切杂傜、杂税全部并入两税征收,但丁额不变;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无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的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分之一的税。l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杂税合并,按地亩折银征收到赋税制度,体现了简化征税手续和均平赋税的思想。l十七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晚期的重商主义者,主张协调封建统治者课税权的绝对性与人民纳税道德性的关系。认为,人民纳税是为享受国家的保护所付出的代价。据此他提出了按从国家享受的比例平等纳税的原则,即公平原则;按照人民消费的比例征税,主张课征消费税。利维坦Leviathanl是由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渡时期的英

7、国经济学家,又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其税收原则为:l公平;l便利:l最小征收费:认为,能够满足上述原则的赋税是国内消费税。赋税论,1662年l是德国的官房学派学者,主张臣民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但认为国家征税不要妨碍私人的经济活动。为此,他提出了课税的六原则:l采取促使自愿纳税的课税方法l课税不得侵犯臣民的自由,不得危害工商业,不得有害于国家的繁荣和臣民的幸福l应该平等课税l课税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l选择征收费用最低的货物课税l纳税手续应该简便易行,纳税时间要安排得当l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Adam Smith 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中的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第2章

8、:“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第2节:“论赋税”中提出了税收四原则。l平等,equall确实,certainl便利,convenientl经济,economicall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our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Book Of the Revenue of the Sovereign or Commonwealth Chapter 1 Of the Expences of the Sovereign or Commonwealth;Chapter 2 Of the Sources of the General

9、 or Public Revenue of the Society;Chapter 3 Of Public Debts 1.平等原则:“一国国民,都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 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2.确实原则:“各国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数额,都应当让一切纳税者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我相信,赋税虽不平等,其害民尚小,赋税稍不确定,其害民实大。确定人民应纳的税额,是非常重要的事情。”3.便利原则:“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者以最大的便利。”4.最小征收费原则:

10、”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 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对纳税者而言,无不当之妨碍及打击(unduly obstructive and discouraging)l斯密对第二条原则特别重视,“在课税方面,每一个人都应该缴纳多少税,其确定与否是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我相信,根据各国的经验而言,程度甚大的不公平,亦不及程度微小的不确定所形成之罪恶。”l斯密的后来的分析,并非以他的第一项原则为基础,而是以他的第四项原则为基础,即租税之课征,应注意他们在经济上之效果。l法国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其税收原则为:l税率最适度原则l节约征收费原则l各阶层人民负担公平的原则l最少程度妨碍生产的原

11、则l有利于国民道德提高的原则l1872年德国新历史学派代表人Waggner在其财政学书中提出了税收“四端九项”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充足原则;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税源选择原则;税种选择原则社会公正原则:普遍原则;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最小征收费原则l国民经济的原则:“租税不可害及国民经济也”l社会的原则:包括实质的正义原则(又分为普遍的原则和平等原则)与形式的正义原则(又分为适法的原则和确实原则)l财政的原则:包括租税目的的原则(又分为充分的原则和弹性的原则)与税务行政的原则(又分为便宜原则和经济原则)。l“在平时,则三者之间不可附以优劣”。l全书共九章,30万字:各章分别为:

12、租税之本质;租税之技术术语及其分类;租税之发达;租税之根据;租税之最高原则;租税制国民经济的原则及租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租税之社会的原则及租税之分配;财政的原则;税制之组织。l1973年美国财政学家Musgrave夫妇在其公共财政理论与实务中提出了税收六原则。l税负的分配应该是公平的,应该使每个人支付他的“合理份额”l税收的选择,应该尽量不要影响有效率市场机制的经济决策,应该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减少到最低到程度l运用税收政策刺激投资等政策目标时,应该尽量减少干扰税制的公平l税收结构应该是有利于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的财政政策目标l税收制度应该是有效的,不能随便变更l应该尽量节约征收费用和纳税费用l

13、Tax philosophierl现代经济政策目标:经济稳定与增长;资源的有效配置;收入均等化l税收原则;公平、效率、财政l财政原则: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属性和主要职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是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变革都必须保证政府收入,即保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需要。l取之有度:“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管子。修权)/“不能不取之于民,亦不可过取于民。不取于民,则难乎其为国;过取于民,则难乎其为民”(丘浚)l轻税思想;轻徭薄赋,儒家仁政的重要内容。孔子:敛从其薄;l李翱:平赋书:

14、“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轻敛可使“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薄赋可使“土地无荒,桑拓日繁。”l瓦格纳;充足,弹性l凯恩斯:税收的增加以国家的宏观调控目的为主l供应学派:轻税l足额稳定l适度合理l足额:即税收应为国家提供足够的财力保证l充足性:如果一个税种能产生足够的资金来支付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那么这个税种就是充足的。l1,充足的标准是什么?l2,不充足的表现是什么?后果是什么?-l其他收入来源,赤字,借钱(政府公共债务,在最坏的情况下政府可能被迫不履行他的负债义务,损坏政府的信用并且在资本市场上造成混乱。)l3,中国的税收收入充足吗?l4,从欧债美债危机看政府

15、税收收入的充足性l5,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看中国税收收入的充足性l6,如何提高税收的充足性l7,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何去何从?U.S.NATIONAL DEBT CLOCK The Outstanding Public Debt as of 31 Dec.2009 at 09:33:14 AM GMT is:个人和企业债务个人和企业债务25万亿万亿;金融债金融债16.7万亿万亿美国总债务美国总债务超过超过52万亿万亿2010.2.4债务债务12.35次日国会将债务限额次日国会将债务限额由由12.37提升至提升至14.27As of 07 Oct 2010 at 12:54:07 AM GMT is

16、:税额=税率*税基T=r*B1,新的税基2,提高税率3,扩大现有的税基问题:哪一个是最好的途径?为什么政策制定者大多采用扩大税基的方式来实现增税?l即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要使税收同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其衡量指标为税收弹性系数l用于反映税收收入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关系的指标,用公式表示为:l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l系数大于1时:l系数等于1时:l系数小于1时:l作业:根据税收与经济关系原理分析近年来我国税收弹性系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l即取得收入要合理,要防止取之过度而影响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损害公平和效率。即税率不能定得太高。l取之有度:“地

17、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管子。修权)/“不能不取之于民,亦不可过取于民。不取于民,则难乎其为国;过取于民,则难乎其为民”(丘浚)l李翱:平赋书:“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轻敛可使“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薄赋可使“土地无荒,桑拓日繁。”l亚当.斯密:“一种重税,有时会减少所税物品的消费,有时会奖励走私,其结果,重税会给政府所提供的收入,往往不及较轻的税收所提供的收入。”l萨伊:“税率的增加而税收并不按比例增加”l高税率,多减免,松管理,低负担l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少减免。l 税额l 税率l l收入效应:即税后工资

18、减少促使人们倾向于参加更多能产生收入的活动,使税后收入保持不变或减少得少些l替代效应:即税后工资减少会使人们倾向于选择更多的休闲和更少得劳动,即增加休闲以替代部分劳动。l考虑斯皮维先生的一个例子,他作为一个工厂工人每年赚的25000美元的收入,要交20%的所得税(5000美元)。斯皮维先生花光了他所有的20000美元的税后收入,达到了收支平衡。l当政府把税率提高到30%,从而使他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减少为17500美元时,斯皮维先生会如何反应呢?l他可能决定工作更长时间甚至从事第二职业来使他的税前收入增加到至少28600美元。在新的税率体系下,斯皮维先生会交8580美元的所得税,剩下20020美元

19、,他可以享用到与税率增加前一样的可支配收入。l这种反应(类似于为了保持相同的名次而跑得更快)就被称为税率增加的收入效应。1ll如果斯皮维先生对于更高税率的反应是工作更长的时间来取得更多收入,那么政府就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静态预测得出因为税率提高10%政府可以从斯皮维先生那里多得到2500美元的收入l当我们改变一下我们假想的纳税人的财政状况时,对于所得税税率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同的反应。考虑这样一个例子,胡佛女士是一个独立的经理顾问,每周工作60个小时,年收入350000美元。税率为20%时,她的税后收入为280000美元足以为她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如果政府把税率提高到30%,胡佛女士可

20、能在产生收入的活动上面花更少的时间的精力。对胡佛女士来说,当额外增加一小时工作时间所获得的收入的税后价值低于这一个小时的闲暇的价值时,这种情况就可能发生。这种对税率升高的反应被称为替代效应。1l如果胡佛女士对于税率升高的反应是工作更少的时间和取得更少的收入,那么政府的收入将会减少。l税率提高后的税收收入l(30%350000)$105,000l税率提高前的税收收入l(20%350000)(70,000)l从胡佛女士那里多得的收入$35,000 l如果增税影响了胡佛女士的企业家热情,她的工作时间减少或工作效率下降,她的收入也将降为325000美元,政府从胡佛女士那里多取得的收入将仅为27500美

21、元。l税率提高后的税收收入l(30%325000)$97,500l税率提高前的税收收入l(20%350000)(70,000)l从胡佛女士那里多得的收入$27,500 l产生替代效应的可能性对于不同的纳税人存在着差异。个人对工作的控制程度决定了他们能用闲暇代替工作的程度。相应地,相比于机械式的朝九晚五的雇员来说,替代效应更有可能发生在个体经营者身上。减少工作时间所需的财务弹性更多地发生在一个家庭的次要收入获得者而不是首要收入获得者。最后,对于有进取心的事业型的人来说,他们追求非金钱的东西比如说地位、权利,可能会较少地受到替代效应的影响。l所得税会激励人们更多地工作还是更少地工作,取决于人们所处

22、的具体的经济环境。理论上,收入效应对于低收入的纳税人来说效果更明显,他们可能已经处于贫困线,享受闲暇而不是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而随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每增加的一美元的财务上的意义减弱,替代效应变得更强。从宏观视角来看,这些矛盾的行为反应对税收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观点认为,政府如果需要更多的收入,可以增加收入最高的人群的税率。但是如果税率定得太高,替代效应可能会如此强烈以至于随着更多的人由于税后的劳动回报太小,选择较少地工作,政府期望的税收收入化为泡影。lT=r*Bl税率和税基计算税额的数学公式:T=rB。l这个公式表明,税率提高将使政府收入按一定比例增加。比如,税率是5%

23、,税基是500000美元,税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使税收收入增加5000美元。这种简单的数学反映了对因税率结构变化引起的收入增量的静态预测。这种预测是静态的,因为它假设B方程中的税基,与r方程中的税率不相关。相应地,税率的变化对税基没有影响。l经济理论表明,在许多情况下方程T=rB中的两个自变量是相关的。换句话说,税率的变化的确引起了税基的变化。l在过去的十年里,斐尔遇市一直征收税额为客房价格10%的旅馆客房税。在前一个会计年度,这个税种筹集了800000美元的收入。l旅馆年应税收入$8,000,000l去年税率 0.10l去年税收收入$800,000 l在本财政年度之初,这个城市把税率提高到了

24、12%。在静态预测的基础上,城市预期收入增加到960000美元。l预测的旅馆年应税收入$8,000,000本年税率 0.12预测的本年税收收入$960,000l不幸的是,商务旅行者和观光旅行者对于因增加旅馆客房税而增加开支的反应是更少地在斐尔遇市的旅馆住宿。客房占用率下降,旅馆年应税收入减少了500000。因此,客房税今年仅筹集了900000美元。l旅馆实际年应税收入$7,500,000l本年税率 0.12l本年实际税收收入$900,000 l在上面的例子里,税率的增加导致了税基的减小。l即要科学区分国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形式和非税形式,不应当 把与财产所有权相联系的收入也用税收形式加以筹集。l

25、税收收入:税务系统所征收的税收收入l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关税+包括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在内的非税项目收入-企业出口退税l政府收入=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会保障缴费收入等l公平原则,条件相同者应交纳相同的税收,条件不同者应区别对待。l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公平原则置于税收诸原则之上,因为公平原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社会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就税收制度本身而言,税收公平是维持税收制度正常运转必不可少条件。l三个阶段:l第一阶段:按土地等级或其所处地理条件课不同数额的税。最早禹贡所记载地土地税制度中,后来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l第二阶段:按纳税人劳动能力的强弱制定

26、不同的征税等级。西晋占田制、北朝及隋唐的均田制。l第三阶段:以占有财产的数量为标准课税。如杨炎的“两税法”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l三个方面阐述l利益交换原则:即国家必须合理使用人民缴纳的税款,应当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使纳税人获得好处,以补偿纳税人缴纳税款造成的损失和牺牲,而人民应按各人 从国家公务活动中所享受利益多少缴纳税收,以资交换。其价值观基础是社会契约论。伊壁鸠鲁、孟德斯鸠,亚当。斯密等,现代:税收价格论l支付能力原则:即税收负担必须与纳税人的支付能力相一致。l社会公平原则:即从社会角度衡量税收是否公平。l此一理论认为,“一个人应该就他所获得者缴纳租税”:(获得者的两个含义:一个

27、是从政府的所获得者;另一个是个人的所获得者)l“人应该按照他从政府所接受(receive from government)者还给政府(return to government)”。l孟德斯鸠(Montesquieu):“租税就是一个人缴纳他财产的一部分,以便安全地享受其余的部分”l“课税的平等在于所消费之品质。不论原因为何,一个十分辛苦,对他的劳动之果实却甚节俭,亦即消费很少,故有储蓄;另一个人非常懒惰,并全部消费,二者所受国家之保护究竟哪一个多哪一个少?”l“一个人实际上是否真正富有(actually and truly),决定于他所吃的、穿的、喝的,或以其他方式所为之真正的与实际的享乐(r

28、eally and truly enjoy),其他的人,均只是潜在的或想象的富有(potentially or imaginally rich),这些人可能对许多项目有权力消费,但却甚少行使此权力”l个人纳税数额大小根据个人分享的公共成品受益大小来确定。受益多的人多纳税,受益少的少纳税。l收益原则把税收看成公共产品的价格。受益原则是根据税收是个人分享政府提供的公共成品利益的价格的理论而提出,但公共成品受益边界无法确定,即公共产品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所以,理性的消费者会隐藏其偏好,从而很难知道消费者个人到底从消费公共产品中得到多少利益。因此,利益标准只有理论上的

29、意义,实际操作十分困难。l以个人的纳税能力为依据来分担税收。纳税能力高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低的人少纳税。l这是一个既符合社会公平的标准,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因此,被普遍接受。l关键问题是如何衡量纳税能力?l1848年John Stuart Mill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中提出了“牺牲说”。认为人们向国家纳税造成的损失是一种效用的牺牲。只要所有纳税人对纳税的效用损失在主观评价上都是一样的,就是牺牲均等,税收公平就实现了。在边际效用论兴起后,均等牺牲说发展为:l绝对均等牺牲:即纳税人因纳税而失去的总效用相等l比例均等牺牲:即纳税人因纳税而失去的总效用量与纳税前全部收入等

30、总效用量之比相等。l边际均等牺牲:纳税人缴纳最后一个单位税收而失去等效用量相等。l收入标准l支出标准:l财产标准l三个层次:l税收负担的公平l税收的经济公平l税收的社会公平l包含两个方面:l一是关于税收征收方面: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条件是否一致即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税法上的体现;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横向公平是纵向公平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对征税合理性对限制。l二是关于税款使用方面:纳税人因付出税款而减少的价值至少必须与纳税人获得的因税

31、款使用而增加的价值相一致,这也是对税款使用合理性的限制。l税收的经济公平:即通过课税机制建立机会平等的经济环境,具体表现为对原本公平的经济环境的中性作用和对不公平的经济环境的非中性作用。l机会平等的标准:经济学上的机会平等标准是不承认天赋能力差别、劳动数量和质量差别以外的其他差别。即机会平等的标准是劳动和贡献,而不是血统和出身、地位和权利、财富和金钱。l税收的经济公平主要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形成一种机制扫除平等竞争的障碍,如血统和出身等。l即通过课税机制缩小收入 差距l,防止两极分化,尽量使社会所有成员处于平等地位。l经济学、税收学上的社会公平不是平均主义的社会公平,而应当对天赋及其贡献保

32、持中性,对劳动及贡献给予鼓励,对因血统、出身、地位、权利以及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先权形成的特殊利益进行调节。l约翰穆勒:“财富生产的法则与条件具有物理真理之性质。其中并无选择或任意问题。但在财富分配方面则不然。财富分配是一个人类制度的问题。只要物品一旦在那里,人类-个别或集体-就可以按照他们的喜欢加以处分”。l批评:对两者的过度分离。实际上,所得时生产要素的价格,对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干扰,与对生产本身课税,在基本上,并无不同。其次,总和所得本身,可能就是生产形态之函数。l契约论:人是自利的;人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l社会发展的多元要求与妥协:如资本主义民主的双重标准,一方面追求一种平等的社会政治制

33、度;另一方面,又刺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这一制度反映的是各种艰难的妥协,而不是给根本的矛盾。这样制度力图激发奋斗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引入社会生产活动中去,由此创造了一个高效率的经济;但是,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产生出各种不平等,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了破坏的作用,由此,需要进行调节。l汤姆和杰瑞年所得都是15000美元,缴纳1500美元的税。l如果汤姆已婚并供养妻子和三个孩子,杰瑞单身。这时,汤姆缴纳500美元的税,杰瑞仍缴纳1500美元的税。l凯文是一个年收入10000美元的单身母亲,简和丈夫年收入75000美元。凯文和简每年给邻居2000美元的孩子看护费。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凯文享受60

34、0美元的扣除,简只享受400美元的扣除。l请对上述案例的公平性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l一般人评判自己生活的好坏,并不是根据客观的条件,而是和周围的人相比较l税收效率:指的是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一般通过税收成本与税收收益的比率衡量。l税收成本:不仅包括税收的征收和管理费用(直接成本),还包括因税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而产生对负效应(间接成本)。l税收收益:不仅包括取得对财政收入(直接收入),还包括因税收对调节,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生态平衡而产生对正效应(间接收益)。l两点:l一是税收与经济的关系:体现为一种财政型治税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基础

35、上增加财政收入。如:刘晏:“理财当以养民为先”;丘浚:“盖理财之道,以生财之道为本”。l二是税收的确实便利:如,傅玄:“有常”,“上不兴非常之赋,下不进非常之贡”;杨炎的两税法:把租庸调、地税、户税和青苗钱等杂税合并,实行地户两税(地税征粮,户税敛钱),分夏秋两季征收。l三个发展阶段:l第一阶段:亚当。斯密本人提出的、体现在其中性税收政策主张以及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3个原则中的税收效率思想。l第二阶段:额外负担理论l第二阶段;建立在福利经济学基础上的税收效率思想。即,只有增加社会福利,税收才是有效率的。l第三阶段:建立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以实现宏观经济均衡为目标的税收效率思想。l税收扭曲了经

36、济决策或生活决策,它导致了一个超额负担超过所征集的税收收入的那部分福利受到损失l杜普伊特(Dupuit):消费税造成的福利损失与消费量及税率高低有关。l马歇尔:运用消费者剩余、供求弹性等工具,分析了间接税可能引起的福利损失,提供了对额外税负分析的工具l额外税负的分析工具和税制改革l拉姆齐(R.P.Ramsey)逆弹性规则:证明在严格假定下对需求弹性低的商品课税可减少额外负担l哈伯格(Harberger)“三角形”额外负担理论,得出了在线性需求曲线条件下测定额外负担的计算公式。212dssdEBtPQ212EBtPQ212LEBtWLl税制改革的启示l只有收入效应而没有替代效应的税收不会影响人们

37、的选择而没有额为税收负担l额外负担与税率平方成正比,是影响额外负担的重要因素,要有合适的税率l尽可能对弹性低的商品或要素收入课税l边际私人纯产品: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纯产品。l边际社会纯产品:社会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纯产品。l资源最适度配置国民收入最大值经济福利最大值,即边际私人纯产品边际社会纯产品。l税收的作用就是当两者不等时,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其相等。两个层次:税收的行政效率: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的对比衡量。税收经济效率,在市场有效范围内,税收应保持“税收中性”,而在市场失效时,税收应起矫正作用税收效率问题可归结为在税收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税收的社会成本最小化。税收的社会成本包括1、征税成本,2、税收的额外负担。l美国影片食者():影片的主人公在波拉多有一个高档快餐厅,标志牌上写着“我们的食物又快又好又便宜”,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写的是“以上只能选两样”。l“我们的食物又快又好又便宜”,l“以上只能选两样”。l公平、效率、收入l平等与效率阿瑟、奥肯l“抉择是经济学家的中心课题”,l“我们无法在保留市场效率这块蛋糕的同时又平等地分享它”l“要么留下蛋糕,要么吃掉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