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第1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8647742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1.9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消费经济学第1讲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消费经济学第1讲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消费经济学第1讲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消费经济学第1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经济学第1讲(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消费经济学主讲:主讲:许许 春春 Email:1消费经济学学好能干什么l1、如果到政府部门工作,特别是主管经济的部门非常需要该学科的知识l2、如果你到企业工作,那么一些微观的消费理论,对企业产品经营非常有帮助l3、如果你选择继续深造,那么这方面的研究充满着机会l4、当然,对你的未来的生活也非常有用2上课大纲:l第一讲:绪论l第二讲:消费者的消费决策l第三讲:消费者的储蓄决策l第四讲:消费信贷l第五讲:闲暇消费决策l第六讲 消费函数l第七讲: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l第八讲: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l第九讲:消费方式及绿色消费l第十讲: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消费调控政策3参考资料:l消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消

2、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尹志宏主编尹志宏主编l消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尹世杰 主编l消费经济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文启湘主编l消费经济 杂志l消费经济学前沿4考试:l成绩组成:l平时30分l测试70分5l1、马克思主义关于消费的有关理论l2、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历史演变l3、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l4、研究消费问题的重要意义l (包括消费需要问题)l5、消费者及其行为的一般特征第一讲 绪论6马克思主义关于消费的有关理论l消费有关概念l消费的特征l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消费的特征l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l消费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7消费有关概念l什么是消费?l通常是指满足需

3、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产品的消费过程。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l消费的两种分类: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广义消费)l生产消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l生活消费: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和消耗。(狭义消费)8消费有关概念l消费的三要素:l1、消费主体l2、消费对象l3、消费工具l消费力定义: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l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社会消费力),又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有关(经济消费力,相对消费力),因此消费力既取决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又取决于社会的分配关系。l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消费需要得到满

4、足的可能性,又反映了消费者消费需要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消费客体消费客体9消费的属性l消费的自然属性:l定义: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中的自然磨损、损耗与消耗。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学科研究的对象。l消费的社会属性:l定义: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制约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l(消费主体、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供给)10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l消费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通过消费力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l消费力是消费关系的载体和物质内容,消费力是消

5、费关系的社会实现形式。l消费资料所有制,即消费产权状况是消费关系的基础,它反映了人们对消费资料占有关系的性质,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l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它最终由消费来体现和实现。11消费的特征l1、消费具有多样性:l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差别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差别和自然环境的差别、人们在经济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俗的人们在经济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俗的差别差别l2、消费具有层次性:l消费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发展;消费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发展;l生活开支排序:吃、穿、住、用、行、闲暇生活开支排序

6、:吃、穿、住、用、行、闲暇12消费的特征l3、消费存在有限性和无限性、消费存在有限性和无限性l消费欲望、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l4、消费具有广泛参与性、消费具有广泛参与性l 个体消费决策、公共性消费、社会性消费l5、消费具有示范性、消费具有示范性l消费的社会属性l手机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消费流行13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的特征l1、消费具有直接目的性l消费不仅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且是首要动机和消费不仅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且是首要动机和直接目的;直接目的;l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厂家、商家的经营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厂家、商家的经营l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l2、消费具有自主

7、选择性l计划经济时代:限量、凭证、凭票、控制供应l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从国家计划向市场调节的转变14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的特征l3、消费商品化和市场化l供给制和半供给制向市场机制转变;供给制和半供给制向市场机制转变;l从直接实物分配、免费或低价供应向商品化转变从直接实物分配、免费或低价供应向商品化转变l农民消费自给性消费比例在下降?农民消费自给性消费比例在下降?l4、消费个性化l5、消费国际化和信息化15161718地方粮票19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l消费与生产的关系l消费与分配的关系l消费与交换的关系l政治经济学背景知识20消费与生产的关系l一、生产决定消费l二、消费制约生产2

8、1政治经济学背景知识l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因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维持人的生存的生活过程。l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可以创造剩余价值。l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基础。l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l价值增值过程则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22政治经济学背景知识l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lW=c+v+mlc: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过来的价值lv+m:

9、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2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l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的产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交换实现的:l第1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了第1部类内部在生产资料(不变资本)上消耗的补偿;l第2部类内部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了资本家和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求。l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了第1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以及第2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m)II(vm)I(vm)vII(cIIcIcc)mI(vIIcm)I(v2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l两个前提条件:l1、为了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的生产资料,第1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

10、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需要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即:I(c+v+m)Ic+IIcl2、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被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m-m/x就是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II(c+v+m)I(v+m/x)+II(v+m/x)l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同样必须使得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lI(V+V+m/x)=II(c+c)l引申:I(c+v+m)=I(c+c)+II(c v)lII(c+v+m)=I(v+v+m/x)+II(v+v+m/x)25总结:l两大部类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存在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过程。l第I部

11、类生产为第II部类生产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规定着第II部类的积累规模和积累率。l第II部类生产为第I部类生产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又规定着第I部类的积累规模。l只有两大部类生产按比例地发展,才能顺利实现社会扩大化大生产。26一、生产决定消费l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水平和结构l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l3、生产创造消费的动力和能力27二、消费制约生产l1、消费是生产的动机、目的和归宿,使生产最终实现l2、消费为生产创造条件(消费再生产出劳动力、消费决定劳动者的素质、消费决定着劳动者的工作热情)l3、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l4、消费影响生产的规模、结构和速度l5、消费是生产与生产关系的最终检验28消

12、费与分配的关系l一、分配决定消费l二、消费影响分配l有关社会主义分配与消费背景资料29分配决定消费l1、分配决定消费水平l社会产品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社会产品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l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分配,以及积累基金中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分配,以及积累基金中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分配比例积累的分配比例l2、分配决定消费结构l社会物质产品的分配结构(农轻重)l社会阶层l3、分配决定消费的方式30消费影响分配l1、消费是分配的最后实现l2、消费影响分配的方式和结构l3、消费检验分配制度l(水平、质量、结构)31背景资料l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和地

13、区一年内由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l实物形式: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l价值形式:c+v+ml国民收入:l实物形式:生产出的净产品l价值形式:v+m32国民收入的分配l初次分配:在直接参与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成员或社会集团之间分配。形成三种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始收入及国家、集体、个人收入。l再分配:目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的需要、建立后备基金的需要)33社会主义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l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积累和消费,分别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国民收入积累基金消费基金扩大再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个人消费基金:社会消费

14、基金社会后备基金:用于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和国家行政、国防部门的基本建设国防和国家管理基金科教文卫基金社会保证基金:社会救济、劳动保险、公费医疗后备物资储备用于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的劳动报酬基金,前三项社会消费基金已经包括这些部门的职工工资34用于补偿用于补偿消耗的生消耗的生产资料产资料用于扩用于扩大生产大生产的生产的生产资料资料全部全部消费消费资料资料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分配35补偿基金补偿基金积累基金积累基金消费基金消费基金社会消社会消费基金费基金社会保社会保障基金障基金个人个人消费消费基金基金非生产非生产性基建性基建基金基金社会后社会后备基金备基金扩大扩大生产生

15、产基金基金36消费与交换的关系:一、消费决定交换一、消费决定交换l交换:联结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分配规定产品归个人的份额,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最后进入消费。从而交换是在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l1、消费是交换的目的和动机、消费是交换的目的和动机l2、消费的规模和速度决定交换的规模和速、消费的规模和速度决定交换的规模和速度度l3、消费结构决定商品结构、消费结构决定商品结构37消费与交换的关系:二、交换影响分配l1、交换影响消费的实现程度l商品交换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技术设施、网点布局l2、交换影响消费水平和结构l交换所提供的物质对象影响消费结构、交换中价格的变化影响需求投向l3

16、、交换影响消费方式l消费社会化程度提高、公共消费发展l4、交换影响消费效果l流通部门企业素质、服务质量l5、交换在一定程度下决定消费l没有生产没有消费、没有交换也无法实现消费38消费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l一、消费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依据l消费者的“货币选票”l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源泉l消费需求、出口需求、投资需求l三、消费是商品旺销、市场开拓的基本条件l四、消费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和经济文化一体化l消费也是在一种文化现象,质量优美的消费品,高雅、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人们科学文明的消费39一、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和研究的历史演别l1、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l-

17、英国经济学家l-威廉配第(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的分析l 节制消费、增加积累,对消费征税l-亚当斯密 人的两种欲望 现在消费的欲望 未来发展的愿望40-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法国经济学家l-魁奈:(重农学派)将消费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l-西斯蒙蒂: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是决定生产的前提,西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以及引起的经济危机,用消费不足来说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其主张政府关心消费者的利益和过问消费方面的事务。4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l马尔萨斯:在西斯蒙第理论的基础之上,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

18、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资本主义存在销售危机,只有贵族和僧侣阶层不从事生产、一味地消费,可以缓解社会生产的危机和剩余产品的销售的实现问题。42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l经济学既是研究财富的学问,又是研究人的学问。关于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程度和方式,即消费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发展了他的消费学说即需求理论。包括:效用递减、需求规律、需求的价格弹性、消费习惯的作用和消费者剩余等等。l社会消费水平随技术进步而提高,技术进步提供了廉价的消费品l但是,市场经济的自动均衡难以实现,失业和产品过程是经常存在的。43凯恩斯关于消费的论述l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提出,市场经

19、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对经济活动加以干预。l凯恩斯经济学有效需求理论消费问题的研究l有效需求的不足根源在于人们的心理作用(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收益率递减、流动偏好),政府必须动用财政以及货币政策刺激需求,以实现消除失业和经济危机。l凯恩斯的理论是在马歇尔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心理因素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最早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44当代经济学对消费理论的研究l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济衰退,凯恩斯理论不再适用。消费在经济学中仍占重要地位,从1976-1992年间,由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都与消费研究有关。l-1976年,弗里德曼“在消费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及对稳定政策的复杂

20、性研究的实证方面”l-1985年,莫迪利亚尼“对储蓄和金融是长所作的开创性分析”l-1992年,贝克尔“把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范围扩大到人类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更广范围”l对消费的研究具有如下新特点:l-重视消费者行为的研究:重视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经济学和社会学、心理学结合;消费者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储蓄行为;单个消费者到家庭l-根据对微观消费者行为分析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服务l弗、莫二人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为消费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45马克思对消费的研究(已经深入讨论)l科学论述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所处的地位及其与生产的关系。经济是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构成的有机统一体。l生产

21、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决定消费的发展速度;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结构;生产创造着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l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生产是消费的基本条件,它决定着消费;但是生产归根到底是一消费为转移,以消费为最终归宿。消费为生产过程提供生产者主体,还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创造出新的需求,消费关系到社会产品的最终实现。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社会再生产就不能良性运行。46中国古代的消费思想和理论l同其他学科一样,缺乏有现代意义的精确的消费理论l“崇俭”还是“崇奢”?l崇俭”就是主张人们的消费生活要俭朴,少消费。孔子要:“君子固穷”,孔

22、子要求人们想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应司马光“俭素为美”l崇奢,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司马光说,人有一种天性,“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正是这种天性,才不断改善了自身的消费条件,促进了社会文明。l改革开放之前,崇俭的思想占统治地位,而把崇奢看成是一种邪说l总的来说,注重实用价值,温饱为限、吃穿为主、节欲为主(道家和佛家的禁欲论,倡导无欲无求,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天真、无欲无求的,一旦产生欲望便会伤害人的自然本性。47中国古代的消费思想l儒家的“调欲论”则比较中庸,主张满足人的部分欲望,而限制另一部分的欲望。l中国古代消费理念产生的原因。l生产力落后,便

23、于缓和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实际上是满足低层次需要,有限满足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体现l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黜奢崇俭的思想可以缓和下层人民的不平衡感。统治者的优势也非常节俭,譬如汉文帝和汉景帝,节俭闻名于世,不仅自己节俭,还下诏谴责奢侈l有利于国家收支平衡,减轻人民的财政负担。古代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赋税和官营商业利润,财政支出主要为消费项目,如皇室开支和官员薪俸。鼓励消费必然导致财政收不抵支。48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前者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企业、消费者和市场的经济活动。后者以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运行中各个经济总量的

24、变化和相互关系。l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包括两个方向,l-其一:从宏观角度考察全社会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变化、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对经济的影响。制定政府的经济政策服务,实证分析方法l-其二:从微观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包括消费行为、储蓄行为、劳动供给行为49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宏观消费问题l1、消费需求对总需求、经济增长的影响。消费水平(经济发展阶 段)2、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3、消费所处的社会环境l微观消费问题l1、消费需求;2、收入分配(消费和储蓄)金融市场,消费信贷、投资决策;3、劳动供给l微观消费和宏观消费研究的关系l前者是后者的基础:l后者是前者研究的目的:l消费

25、者行为与宏观消费现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50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l1、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的方法l2、辨正唯物主义的方法:实事求是,从实践出发l3、调查的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民意调查,包括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的方法l4、系统分析的方法: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原则研究预处理问题,将研究的客体看作一个由多因子组成的系统,从系统的构成要素、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研究处理问题l任何消费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经济问题联系着的。如消费水平的决定,就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个特定年代有关,也与收入水平、消费品的价格等一系列因素有关。“蝴蝶效应”l5、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26、相结合的关系51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l5、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l一切经济现象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定性分析就是掌握研究对象的性质、外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收入、需求、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参数和经济杠杆的作用越来越大。仅仅依靠定性分析已经十分不足。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早已向数理方向转变,数理研究使得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在消费经济学的研究中,需求函数、消费函数、消费者预算线、储蓄曲线、需求函数、消费函数、消费者预算线、储蓄曲线、洛伦茨曲线等洛伦茨曲线等l6、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l消费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理论经济学,但又具有应用经济学的特征。它要通过分析、

27、论证、揭示消费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运行方式与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由此建立相应的消费经济理论。该理论用来指导人们消费、调整消费政策、改进消费制度具有现实的应用性。所以既需要严密、系统的规范分析,又要对消费的现状、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实证分析。目前我国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太少。目前我国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太少。52消费需要l需要:人和社会对事物的欲求、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而产生的一种欲望l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通过物品或劳务使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消费者有支付能表现为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力的需求。l消费需要可分为两大类:对生活资料的需要和对生产资料的需要。我

28、们这里主要研究后者。53消费需要的分类l1、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l2、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生态消费需要l3、个人消费需要和公共消费需要l4、商品性需要和非商品性需要l5、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54555657最新消息l据国家环保总局消息,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今日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l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l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58个人消费需要和公众消

29、费需要59消费需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l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l消费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l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60需要的特点:l层次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和地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1、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向上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面临着高层次需要的满足。2、低层次的需要是有限的,但是高层次的需要几乎难以满足。3、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的满足随之上升。61消费需要的地位消费需要在社会需要中的地位l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从需要开始的。社会需要包括消费需要和生产资料的需要。其满足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基本前提。l消费需要的存在

30、和变化才引起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从而引起消费资料的生产和对生产资料的需要。l消费需要是初始的、直接的,生产需要是消费引起的,是间接的需要。生产资料的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取决于生产力的水平和消费资料的发展水平。l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62消费需要的地位消费需要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l我国经济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l社会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已经由资源约束形向市场约束形转变,需求方l如何刺激消费?l地方政府的口号l让房地产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l-汽车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63消费需要的地位

31、消费需要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l卖方市场条件下,面对短缺经济所出现的需求膨胀问题。宏观调控一方面增加有效供给,一方面大力控制社会需求。譬如发行物价证券(粮票、粉丝票、布票等、彩电票等)。l买方市场条件下,供过于求是一种常见状态,市场约束使得投资需求减弱,因此宏观调控不再是控制消费需求,而是如何刺激消费需求。l手机产业的消费:国产品牌手机市场份额已经下滑到30%以下64消费者及其行为l消费者的概念:消费者的概念:l(1)能够独立作出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l(2)消费者的多重身份l消费者决策的三个层次:l资源初次分配;资源再次分配;资源消费65消费者决策的三个层次消费者(个人或家庭)消费信贷消费者可

32、支配收入劳动供给决策消费支出决策储蓄投资决策商品、品牌、时间、地点等决策122366消费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关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区别l消费经济学:消费者将其收入在各项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之间进行分配选择的全过程。包括消费行为、储蓄行为、投资行为、消费信贷行为和劳动供给行为。消费者的收入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分配对宏观经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宏观经济服务。l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在寻找、购买、评价希望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站在生产者角度,企业通过各种营销努力,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施加影响,达到影响消费者选择的目的。67消费者行为的原则和特征l1、效用最大化原则l2、习惯性原则l3、不可逆性原则l4、示范性原则(关系集团、阶层)l5、复杂性原则68习惯性原则l消费者现有行为方式要受到过去习惯的影响。l消费习惯的形成:收入、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环境、年龄69不可逆性原则l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到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到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水平的变化相对收入水平缓慢得多。70示范性原则l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还受到周围其他人的影响。l社会阶层、关系集团、社会消费风气等l人们的价值观念更强调社会认同,而不是个性的张扬时,这种作用更突出。l中国人的饮食消费、汽车消费、手机消费等。71复杂性原则l个人和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72737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