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XXX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8644609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5.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1XXX工程测量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1XXX工程测量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1XXX工程测量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01XXX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XXX工程测量施工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第1章 编制依据1第1节 施工图纸1第2节 主要规范、规程、行业标准1第3节 其他1第2章 工程概况3第3章 施工准备4第1节 人员准备4第2节 仪器准备4第4章 测量施工5第1节 基础施工边坡监测5第2节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51. 布设原则52。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6第3节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6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6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7第4节 0.000以下施工测量71。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72. 平面放样测量83。 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9第5节 0.00以上施工测量91。 平面控制测量92。 高程的传递11第5章 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13第6章 质量控

2、制14第1节 质量过程控制14第2节 精度要求14第7章 测量监控及验线制度16第1节 监控制度16第2节 验线制度16第1章 编制依据第1节 施工图纸表1-1图 纸 名 称图 纸 编 号6#楼结构施工图结7#楼结构施工图结6#楼建筑施工图建7#楼建筑施工图建第2节 主要规范、规程、行业标准 表12类别名称编号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地方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012696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工程建设监理规程DBJ01412002第3节 其他1、ISO9002质量

3、保证体系生产安装;2、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3、我国现行的相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4、XXX集团公司的标准工作程序和质量管理手册等强制性管理文件。5、测绘给定的高程依据:见附-16、测绘提供坐标依据: 见附-219第2章 工程概况XXX家园住宅北区6、7#楼工程,位于XXX运河大街北,结构形式为剪力墙(6#、7楼工程主体)以及框架结构(6楼附属底商部分).6、7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第3章 施工准备第1节 人员准备测量工三名,须持证上岗,测量人员具备以下素质.1、能熟练使用函数计算器,有识图、审图和作校核的能力。2、了解仪器的构造理论,熟练使用仪器。3、掌握种几何形状的计算校核能力。4

4、、了解误差理论,能采取措施纠正错误,降低误差。5、针对现场工程的不同情况,能分析处理测量放线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第2节 仪器准备表31序号仪器名称数量型号检定状况检测周期1普通经纬仪2台TDJ2E已检一年2激光经纬仪1台待检一年3自动安平水准仪2台DZS-3已检一年45M塔尺2把铝合金已检一年550M长钢尺2把已检一年65M短卷尺5把已检第4章 测量施工第1节 基础施工边坡监测为保证基础施工期间基坑边坡的稳定,在基础施工期间,拟采用以下监测方法以了解基坑边坡变形和周围环境的安全信息。1、主要监测内容: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2、观测要点: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2)所用

5、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测量器具、固定观测方法、固定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为一天两次,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监测.3、变形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总工,以便判断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第2节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1. 布设原则1、平面控制应先

6、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2.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 建筑物四角桩的定位测设根据业主提供的测绘院钉桩放线成果,我测量人员依据总平面图及地下一层结构布置平面图,以极坐标法放样出各建筑物的四角桩,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核。放样成果资料已报项目经理部及监理.2) 轴线控制桩的测设建筑物四角桩测设完成后,测量人员应依据结构平面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须定位的主轴线,

7、然后以建筑物四角桩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测。校核无误后作为本工程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示意图见附图;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41等级测角中误差(m)边长相对中误差(k)二级121/15000第3节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布设三个水准控制点,建立高程控制网,现场统一按建筑标高标志高程.2、水准点应布设在通视良好的位置,距离基坑边线不小于15米.3、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网的精度。4、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测

8、设一条三等附合水准路线,测出场区所布设施工水准控制点高程,作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表4-2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仪器型号水准尺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三等6DS1DS3铟瓦双面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12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4-3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测高差之差(mm)三等75250。32。03。0第4节 0。000以下施工测量1.

9、轴线控制桩的校测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2、校测仪器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仪。2. 平面放样测量1、开挖线放样。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开挖边线,并撒出白灰线指导开挖.2、轴线投测。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并凝固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T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

10、。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细部放样示例: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4、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表44主轴线间距允许偏差(mm)L 30 m530mL 60m10 60m90m20 5、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模板垂直度检测: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

11、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3. 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引测方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标高数据。3、土方开挖标高控制。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设计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S3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并撒出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标高清土。4、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

12、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钢筋的侧立面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5、标高抄测的精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下表所示: 表45高度H允许偏差(mm)每层3H 30 m530mH 60m10 mm60mH90m15 mmH 90m20 mm第5节 0。00以上施工测量1. 平面控制测量本工程各建筑物0。00以上的轴线传递激光经纬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内控点布设: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个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 2)埋件的埋设:内控点所在平面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

13、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f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3)预埋件作法: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F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预埋件示意图4)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内控点如下图:5)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接收靶示意图 2、内控点竖向投测1)首先将TDJ2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

14、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0000”,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表46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4、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

15、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2. 高程的传递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在钢尺传递至40m左右时,在相应的按层设置高程控制点,该控制点从0.000引测,并作较核并用它作为

16、向上标高传递的基准点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表4-7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第5章 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本工程的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依据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进行,提供的测量资料包括: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基槽验线记录楼层放线记录施工测量报验表业主或监理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必要的测量原始记录;竣工测量资料。第6章 质量控制第1节 质量过程控制1、测量责任师要根据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并作好施工测量日志.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

17、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3、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的精度要求.4、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互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交接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5、验线程序验线,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放线完毕后,都必须进行工程验收,每次放线完毕,测量放线工必须首先进行自检.自

18、检合格后报质量员进行检查,质量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报监理验线。严格把关,最终达到优良标准。线过程的质量控制1)线过程中遵守以长定短,以精定粗,以大定小的原则。2)纬仪测投时,要求盘左盘右进行校核,最终取平均值。3)钢卷尺测量要做到“直、平、准、齐”.4)高程测量时,每次标高引测完毕后,要回到起始点做校核。第2节 精度要求1、基础放线尺寸允许误差 表6-1长度L宽度B (m)允许偏差 (mm)L(B)30530L(B)60102、竖向轴线投测 表62项目允许偏差(mm)每层3总高53、各部位放线允许偏差 表6-3项目允许偏差(mm)外部各轴线长度L30 5 、30L60 10细部轴线3墙 梁 边线

19、3门窗洞口34、竖向标高传递允许误差 表6-4项目允许偏差(mm)层高3总高10第7章 测量监控及验线制度第1节 监控制度 1、测量人员必须具有有效的岗位证书,并报监理备案; 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计量法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并报监理备案; 3、施工前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并经项目总工、监理审定同意后方可实施; 4、做好原始点位的保护工作,以便在施工中进行校核。第2节 验线制度 1、每道测量放线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预检,预检由测量放线负责人组织,由验线员、质检员、工长及放线人员共同参加,预检合格后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并交监理报验。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监理工程师验线采取重点抽检的方法,必检部位有:建筑物平面、高程控制网、建筑物定位线、基底标高、基础底板、楼层轴线、标高、竖向投测基准点。抽检部位由监理另行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