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18532994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制作生态缸的原理。2. 通过设计和制作生态缸,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力目标1. 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2. 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2.认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重点设计和制作生态缸。难点如何控制好生态系统各成分的比例。知识点1实验的基本原理。2.头验设计的注意事项。考试点头验设计的注意事项。能力点写出个性化的实验报告自主探究点如何生态缸应设计,才能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更长时间训练点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拓展点根据

2、生态瓶中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分析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延长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持续时间。教法与学法直观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教学模式学导结合教具课件、粉笔、实验有关材料用具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1什么叫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稳定性?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将复习旧知识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目标展示实验目的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从探究活动的角度设计了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

3、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阅读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素。实验原理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生态缸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

4、定性,并且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明确相关实验原理,进而提出实验探究问题注意事项本实验研究最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可自愿结合组成若干小组,要求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研究工作。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强调:1)生态缸制作成封闭型。2)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3)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气)渗透上来。4)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5)实验时间的安排,最好实验课中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装置,实验部分全部安排在课外或家中进行,因此实验的地点可不作统一要求

5、,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在校内进行实验。6)让学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及基质变化等。7)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8)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发现的时间。9)依据观察记录,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10)实验结束之后,元成实验报告。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后面进行实验打好基础。材料用具按100cmx70cmx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制作生态缸的材料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非生物的物质;二是植物;二是动物。具体为:水(放置48h以上的自来水足

6、量或无污染河水),黄土(酸性,10kg)、沙土(810kg)、花土(碱性,含腐殖质较多,40-50kg)、鹅卵石或小石块;田鸡草、黑藻、蕨类、浮萍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田螺、蜗牛(57只)、蚯蚓(810条)、鲫鱼(2条)、小甲鱼(12只)、蝌蚪(510只)(按季节选择)、剑水蚤、其他小鱼虾若干。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如何设计生态缸,才能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更长时间?确定实验题目: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教师提示:本次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主要模拟池塘岸边的生态系统。二、作出假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放入

7、的生物生活力越强,生物的数量比例越适宜,环境条件越适宜,整个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更长。三、实验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是可能的,但达到稳定状态后,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有变化,稳定状态只是暂时的,当干扰超过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后,将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四、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实验自变量是什么?教师提示:可以有意安排设计多种对照实验,由不同的学生来完成。在分析结果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较好的设计方案。提示:生态缸在设计时,应注意缸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五、实验操作1.制作一个玻璃缸制作一个玻璃缸,长

8、100cm,宽70cm,高50cm。学生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并确定实验题目。学生根据已有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做出假设,并预测实验结果。学生畅所欲言如水质、植物数量、动物数量、基质内容、见光与否等项目都可作为自变量。学生讨论:生态缸必须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的能力。探究活动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玻璃材料?2 .堆放生态缸的土层在玻璃缸底部约1/2范围,先放人数块小石块。在小石块上面铺上花土,形成一个坡面,坡咼约10cm,坡的最底处约咼5cm;在花土一侧上面铺一层沙土高约10cm,另一侧铺上一层咼约10cm的黄土。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加入黄土?提示:水生动物最适宜在pH为的

9、水中生活,由于花土呈碱性,因此必须加一些酸性黄土3 .种植植物开始种植植物,在沙土层上种上仙人掌和仙人球;在黄土或花土层上种植各种厥类和阴生植物并种上一层田鸡草。提示:观祭各类光合澡类和绿色植物的数量,如果其数量不足,适当加大光照;反之,适当减少光照4 放鹅卵石或小石块在土层的下沿铺上一圈鹅卵石或小石块防止滑坡。5 .加水先测试pH,测量结果在以外的,应再加入一些黄土(酸性)或花土(碱性),搅拌。用杯子把水舀人生态缸,水深以8cm为宜。提示:用河水。在河水面以下510cm的水样中取,测pH值,一般情况,其pH值为6.5-7.5之间即可。如果在这个范围之外,可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调整,直到合

10、适的pH值。6 .投放动物和水生植物在土壤和水中加入各种动物及水生植物。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放入过多的小甲鱼?7 .加盖封口几天之后,各种生物生活正常,即可对生态缸进行封闭。封闭使用凡土林油膏涂抹沿口,盖上平板玻璃,完成制作。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加盖封口?&粘贴标签,放置玻璃缸在生态缸外面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它放在通风,有光但并非直射(较强散射光)的室内。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生态缸的位置。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直射到的地方?9.观察记录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学生回答:小甲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营养级生物,按照能量金字塔原理

11、,它分配的能量最少,所以应该放得少一些。学生回答: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学生回答:否则会导致每个星期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做好记录。附:观察记录表实习: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姓名一一日期一一年一一月一一日组别一一1 .实验参数容器水质植物数量动物数量基质内容见光与否2 .实验观察记录日期气温水质植物生活情况动物生活情况基质变化记录概况举例:1个月后,生态缸内的生态基本保持完好,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陆地上,一些杂草有些枯萎:蝌蚪变成了小青蛙,但成活不多;在草丛中发现有1只蚱蜢在飞;1株仙人掌的背面有被蜗牛啃吃的疤痕。水域中,鱼类生长良好;小甲鱼正在捕食小

12、虾,有好多只小虾已经死亡。2个月后,打开盖子观察,生态缸内的生态仍保持基本稳疋。仙人掌长出了长长的新枝;土质明显变得松散,虾已经全部灭绝,小甲鱼只能吃一些水生植物了,显得很消瘦;另外1只小甲鱼不知钻到泥土的哪里去了,很难找到;有1只田螺死亡。水温过咼,而使水草死亡学生动手设计观察记录表,为后续的观察记录做准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活动六、推出结论对实验记录下来的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的现象、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让学生推出结论。七、实验结果分析:制作生态缸时,由于使用的是河水,因此在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除了放人阴生植物如田鸡草、黑藻、蕨类、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和仙人球、田螺

13、、蜗牛。蚯蚓、鲫鱼、虾、小甲鱼、蝌蚪以外,水中还有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而且河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所以,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较为为简单的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在光照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出氧气,除了供它们自身利用外,还可供其他动物和需氧型微生物进行呼吸。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其排出物和动植物遗体遗骸被微生物分解,并为植物提供养料。一些动物、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呼吸时放出的二氧化碳,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探究活动在这个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流动。因此,该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

14、的相对稳定。八、结论:人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说明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较短暂的而不是永久性的。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统计一下全班学生每组所制作的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时间的长短,并引导学生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提示:个别组实验现象不明显,请学生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方案设计上未能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特别是在堆放生态缸的土层、加水、投放生物比例上有较大偏差而致。请学生思考: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如何确保你的实验结果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呢?九、表达与交流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

15、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有据的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及团队协作意识。课题讨论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提示:在这个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流动。植物和动物之间构成了食物网。2.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提示:一般等到缸内务生物相互适应及依存后,生态缸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大多在1个星期以后。3 本组制作的生态中哪种生物最先死亡?分析其主要原因。提示:小虾、小鱼等以浮游生物

16、为食的小型水生动物最先死亡。原因可能是浮游生物较少,食物不足;水中溶氧量较少。4 根据生态瓶中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分析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延长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持续时间。提示:举例说明。3d后我们去观察,发现水不如刚放藻类时那么绿,5只小虾横死在水面上,思考并回答探讨问题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初步确立严谨的作风。学会分享成功的快乐,或敢于面对失败,积极分析原因,尊重客观事实。小鱼死了3条,有2条在水面上浮头,思考:病夕匕还是饿死?接着又往缸内加了5只小虾,同时加了100mL的剑水蚤作为食物,结果这5只小青虾也未能逃出死亡,改进:加绿藻的数量的同时,适量增加剑水蚤的数量,结果藻类亮绿,小虾

17、、小鱼活动自如。当堂达标:1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的特殊性表现在()A. 不输入太阳能B.因封闭而不开放C.缺少分解者D.不进行物质循环2. 观察自我制作的小生态瓶不包括()A.观察植物的生存状况B.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C.观察动物的生存状况D.观察分解者的生存状况3. 下列关于小生态瓶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瓶的密封性越差,其生物死亡就越快B. 生态瓶中放入河水和小鱼,不放沙子也可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C. 生态瓶中的生物间最好不要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D. 生态瓶制作完成后,一般要避光存放下列四个一样大小的玻璃缸中均饲养了相

18、同数目的蝌蚪,哪个玻璃缸中的蝌蚪最容易因缺Q而死亡()A.放有水草,放在阳光下B.没有水草,放在阳光下C.放有水草,放在黑暗中D.没有水草,放在黑暗中5上图是一个密封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理:(1)有稳定的来源。(2)各类生物数量。(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4)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能供(5)微生物能利用_转化无机物为当堂达标答案:14BDBC(1)能量(2)相对稳定(3)动物生活提供氧气和养料(4)CO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碳元素来源(5)动物粪便和动植物残体植物生活提供营养物质教学反思:本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教训。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在表达交流上,学生畅所欲言,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初步确立严谨的作风。学会分享成功的快乐,或敢于面对失败,积极分析原因,尊重客观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