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8405783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二、朗读登飞来峰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

2、,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点拨: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四、质疑活动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描写景物充满生机抒发情怀踌躇满志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

3、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六、竞赛抢答活动抢答题1、王安石_(朝代)杰出的_家,_家,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千寻塔( )(指应天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怕)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夸张)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

4、情的句子。_(可多写一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引入新课1、谁能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2、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揭示课题:这

5、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着同样道理的诗登飞来峰。4、质疑: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问的?5、哪个同学可以帮忙?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古诗。2、初读、正音3、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获得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事情?三、品读古诗1、齐读2、讨论:如何读好这首诗?(要求: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节奏)3、师指导朗读,并范读。4、学生试读5、指名读(两三个)6、学生评价朗读7、自主学习,理解诗意。8、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9、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同学们,这首诗从表面上来看,是一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其实诗人是要借景来抒情,请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是借什么景,抒什么情?10、教师小结:四、学生畅谈生活经验1、说一说

6、自己登山观景的体会。2、师小结: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难道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2、赏读品析:以诗言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3、回味人生:书写壮志,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走进文本感知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导课:在浩瀚的中国古诗词文库里,有大漠孤烟的塞北,有杏花春雨的江南,从山水田园的牧歌,有金戈铁马的阳关,今天我们来到杭州的飞来峰上,看看北宋诗人王安石会写下怎样壮丽的诗篇?二、推测诗人,品题目(一)诗人登上飞来峰,猜测诗人是以

7、何种气势来“等”飞来峰的?他会写到什么内容?孔子曰:登高必赋。登飞来峰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皇佑二年夏,他在浙江鄞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当时年仅30岁,也是诗人是他初涉宦海之作。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飞来峰被人们称为是“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二)诵读古诗,悟气势。(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2)感悟诗人磅礴的登高气势。(学生自由读,教师点拨,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三)走进文本,品意境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运用了哪些意象?(交流要点:峰、塔、云、日等)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用了“闻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

8、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三、以诗言志,悟哲理。师:诗人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志向,诗中哪句话强烈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呢?“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师:诗人借助“浮云”,想要表达什么?(在政治上高瞻远瞩和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总结:作者借“登飞来峰”一事,巧妙地借用飞来峰和千寻塔,有巧妙的加入联想,抒发了一个政治改革家,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与斗志,让我们重新领略了“只有站的高才能望的远”的哲理。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豪迈气势,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4、追寻古人

9、,悦人生。诗人借景抒情,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让我们跟随诗人,赋诗一首:杨柳依依景色幽,闻说九中学子秀。不畏学习压力大,自缘榜上有爷名。不畏课余时间紧,自缘中考轻闯关。不畏学海深似苦,自缘身为青少年。不畏晨昏遮望眼,自缘壮志在我胸。不畏人生多歧路,自缘豪情在心头。今日来此方得知,国之栋梁显壮志。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蓄能量,提高自己,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最后让我们携

10、带行囊,追寻古人,一起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要求:(1)进一步了解作者王安石;(2)背诵、默写全诗;(3)利用想象和联想阅读诗歌、理解诗意;(4)了解哲理诗的特点。重、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全诗;利用想象和联想阅读诗歌、诗意理解(2)难点:最后两句蕴含的哲理、哲理诗的特点课型:讲授教学主要步骤及内容:导入猜一猜,他是谁?(教师逐次口述下列内容)他官至宰相,且多次任相,多次罢相;他是现在的江西临川人;他坚持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政改家”。他还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11、还。”是我们学过的他的名句。他字介甫,晚号半山,被封荊国公,世称王荊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前不久我们才学过他的伤仲永。【此环节由教师依次逐条口述内容,或者用课件逐条展示,直到学生猜出人物,然后直接引出本课主题,板书课文题目:登飞来峰】融入文本一:题解(教师简介如下内容)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山上有一座应天塔。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融入文本二:朗读(一)教师板书全诗。请同学们琢磨琢磨每句诗,想一想该怎么

12、朗读,试着划分一下朗读的节奏。(二)温故1、格律诗常见的是哪两大类?一般多为几言?(古典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一般多为五言和七言)2、诗歌(格律诗)节奏的划分七言:(1)基本:“二五”式和“四三”式(2)细分:二二三二三二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五言:二三二一二二二一【一般情况是综合“音节”和“意义”两个方面,常以“二”起头,且上、下句节拍匀称】(三)学生读写齐读自由朗读试背在笔记本上默写(确实默写不下来的同学,可以抄写)融入文本三:全诗简析(一)句:导问:1、按课本注释折算,“千寻”等于多少“尺”?这应当看着是什么手法的运用?作者的目的何在?【“千寻”,夸张手法,极言塔高。】2、第句还在写“塔高

13、”没有?这应当看着是什么写法?【“见日升”,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这还是写塔高。】(二)句导问:1、这两句和前两句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前两句落笔于“景”,后两句着笔于“情”,亦可说“理”)2、句之间是何关系?(因果关系,相机释“缘”之义)3、你从这两句诗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教师可以先举出生活中蕴含此理的例子,然后引导启发学生得出这一结论)融入文本四:闭目构画一、学生闭目,听老师吟诵全诗,在头脑中构画。二、学生继续紧闭双目,听老师提示,丰富头脑中的画面。提示1、怎样的飞来山?“千寻塔”给你怎样的

14、感觉?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提示2、鸡鸣时是怎样的景象?“日升”的画面又是怎样的?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提示3、想象一下:此时的“登山者”身居何处?是怎样的精神风貌?此时他在思考一个什么问题?是在心中默念,还是在吟唱?(此步骤的关键是学生必须“闭目”,教师的吟诵和提示,最好重复一次)融入文本五:言传构画一、画外音(说一说)下面我们请大家来说一说刚才头脑中的画面。(同学们可难会发现,当你睁开眼睛时,刚才头脑中的画面一下子就消失了。所以,现在我们仍就闭着眼,一边回想头脑画面,一边口述画面内容。学生举手发言)二、画外文(写一写)现在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写一写你头脑中的画面。(完成后,请一、二位同学朗读)融

15、入文本六:内容拓展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在你们小学学过的诗中,曾有一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颇似此诗。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在学生或教师引导明确之后,老师边对比简析边板书。一个注意点:两首诗最后两句的异同)课外作业(1)在方格本上用楷书默写此诗。(2)修改“言传构画”环节中自己所写的稿子。要求:以本诗为基础,进一步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自己可以酌情拟题。2022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通过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句中描述的情景。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次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句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

16、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默写。教学过程: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读诗题,老师作简要提示,理解诗题,简介作者。(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二、初读古诗,自学检查。思考:1、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2、诗人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三、深入理解诗句。1、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理解“寻”、“闻说”。理解诗意:“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理解“缘”。诗人为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3、读古诗,说说诗人写这首古诗有什么用意?四、用自己的话

17、说古诗的大意。五、指导朗读。六、练习背诵。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一、介绍诗人“苏轼”,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导入新课。二、解题: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墙壁,西林寺在庐山北麓。三、理解诗意。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意:从正面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峰。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诗意:看不清,认不准庐山真实的雄伟山势。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庐山的全貌。3、齐读古诗,指导朗读,评议。四、思考:1、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说理?2、“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你对此还有什么理解?一、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写诗的用意。六、练习背诵。七、拓展延伸:1、补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地读一读,增加积累。说说自己登山观景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