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6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8400315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4.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6篇(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6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3、学会本课的生字。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1、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2、师:再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里的“盲”是什么意思?(指名答)3、说说你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

2、在小屋里,看不到_,看不到_,也看不到_,她感到_。(指名试说)4、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非常孤独。孤单。她一个人住在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很开心)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5、今天,盲婆婆的确是非常开心,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告诉老师。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读,指名答。2、难怪她今天这么开心。(贴图片)小朋友是怎么样送蝈蝈给盲婆婆的?再读第一自然段。3、出示句子: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和书上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4、“喜滋滋” “乐呵呵”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指

3、名说)像这样的词有个专门的形式,我们叫它abb式,像这样的表示高兴的词,还有吗?5、这样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小朋友把蝈蝈高兴地送给盲婆婆,从中你看出(他关心盲婆婆。他知道盲婆婆眼睛瞎了,他想祝福她眼睛快快好。)这位小朋友想让盲婆婆笑一笑。谁来读一读?生读6、师:今天是高兴地送蝈蝈的,你的脸上要笑容可掬。我怎么看不到同学们的笑容呢?是舍不得吧?再来一遍。生齐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小朋友来到盲婆婆家门前,他都会说什么?从他的发言中,我看出这个小朋友很有礼貌。你还可以怎么有礼貌地说?能做一做动作试一试吗?2、看得出这位小朋友也很有爱心。从他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

4、3、师: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掂记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配乐读。指名说2、师: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3、蝈蝈的歌声会令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冬天会干什么?夏天呢?多么欢乐的童年啊!谁来读?4、老师这里有个题目,你会说得更好吗?( 出示:歌声会_,_。)5、师:听着蝈蝈的歌声,这时候她感到(贴出小卡片开心)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生齐读。(四)学习第四

5、自然段1、师: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读最后一段。2、师: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为什么这里要用省略号呢?3、师: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像谁在笑?(蝈蝈、盲婆婆、小朋友)他们为什么在笑。4、齐读这一小节三、总结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围绕课题,阅读课文,发挥想象,明白小学生送盲婆婆一只蝈蝈的用意。2、理解诗歌后,激发学生自己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教学过程:一、出示蝈蝈图: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练习填空:( )的蝈蝈2、师小结:多可爱的蝈蝈,小男

6、孩喜欢它吗?3、读一读儿童诗的第一段,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他的喜爱之情?4、学生自读,汇报:乐呵呵 喜滋滋5、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给他们换个说法吗?(笑呵呵 笑哈哈 笑咧咧 笑眯眯 笑嘻嘻 喜冲冲 喜洋洋 乐陶陶 乐滋滋)6、你能把小男孩的喜悦之情读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7、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送盲婆婆蝈蝈?二、自读诗歌2、3段过渡:你们读一读2、3自然段,就会找到原因的。1、学生自读,再说说理由。(没有人做伴会孤独,小朋友上学了不能陪她了,盲婆婆看不见只能听了)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教学生字“替”字。2、谁来帮小男孩送蝈蝈?(指导朗读第2段)3、出示插图:你们看,盲婆婆接过了蝈蝈

7、,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听听这美妙的歌声吧!(播放音乐)(1)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她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还会看到了什么?)(2)总结:蝈蝈的歌声是盲婆婆走出小屋,走进田野,来到了大自然,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3)(继续听)不仅如此,盲婆婆甚至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想到了曾经在田野里-,曾经- 曾经-(4)是呀,多么快乐的童年时代呀!我都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我们捧起书儿一起将盲婆婆的快乐之情读出来好吗?(5)指导朗读第3段,并指导背诵。(6)继续听,歌声也许会把盲婆婆带到(听音乐,看句式填空)(7)这真是一只神奇的蝈蝈,有了它的陪伴,盲

8、婆婆一定会享受到无限的欢乐,感到生活的幸福。你们还想听蝈蝈的叫声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齐读)(8)你们喜欢这只蝈蝈吗?难道仅仅喜欢这只蝈蝈吗?(引导学生说到喜欢小男孩)(9)你喜欢这位小男孩吗?为什么?想看到他吗?其实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让学生惊讶!)如果你也关心过他人,帮助过他人,你不就是他吗?谁是呢?(10)学生自由说自己曾经做的好事。教师评价。(11)看来,我们都和小男孩一样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其实,哪怕送一只小小的蝈蝈,哪怕一次小小的让座,哪怕-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只要我们把快乐带给别人,我们就是献爱心。希望小朋友们每人都拥有一颗爱心!(画上爱心)4、齐读课文。结束。送给盲婆婆的

9、蝈蝈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体会盲婆婆的欢乐,有感情第朗读课文。2、感悟帮助残疾人的欢乐,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3、能仿写课文的第三小节。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孩子的美好品德。教学难点: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写“盲”字:同学们,你认识这个字吗?请你仔细看看这个字,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它的意思的?生:“盲”就是眼睛死亡。生:“盲”就是眼睛看不见的意思。师: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盲人”。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体验盲人的生活,能谈谈你的感受吗?(生谈体会)师:是啊,盲人看不见红的花,绿的草,看不见蔚蓝的天空,看不见那

10、绚丽的灯光,内心很孤独、寂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生:我们要多帮助和关心他们。师:有位小朋友啊,就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补充课题,齐读题目。二、新授自由朗读课文,试着带上自己的理解。学习第一小节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生读师:看你满脸笑容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书上说“乐呵呵”、“笑滋滋”,所以要高兴地读。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谁还能说出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呢?生:美滋滋、笑哈哈.师:是啊,高兴的心情总是道不完,就让我们都送进朗读中吧!师:小男孩为什么这么高兴呢?生:因为他想到蝈蝈可以帮助婆婆开心。师: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的,

11、让我们快乐着他的快乐,幸福着他的幸福,再读读这一小节。3、学习第二小节过渡:小男孩好不容易捉到了一只蝈蝈,心情怎样?他来到婆婆家迫不及待地告诉婆婆(出示第二小节)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师当婆婆,随机与学生互动。生读第二小节,师说:1、谢谢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孩子,自己留着吧,你也一定很喜欢这只蝈蝈吧!生:不用,让它给您唱歌吧!师小结渲染气氛:多么温馨的话语啊,让我们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谢谢孩子们,我替盲婆婆谢谢大家,瞧,婆婆听了多么开心啊!来,带上这份开心,一起告诉盲婆婆这个好消息。(出示课件)学习第三小节。(1)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师: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聚精会神地听

12、着,她听着听着,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什么?(生自由纷说)师:多么美妙的歌声啊,看婆婆听着听着,开心地笑了,她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想起童年那些欢乐的事情,比如(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同时,播放课件,创设情景。师:是啊,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触摸到了世界的繁华与美丽,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这种欢乐读出来吗?生主动读(2)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仿佛置看到了那流淌的清波,想起了童年难忘的欢乐(板书)让我也加入你们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合作读)(3)师:如果你是蝈蝈,你最想用歌声把婆婆带去哪里?生自由说,然后出示课件:歌声( )

13、,歌声( )。生伴着优美的音乐,自由想象写下来。(4)展示读,评价读5、学习第四小节(1)过渡:所以说,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课件出示第四小节)生齐读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关心别人,善良的孩子;关爱他人,有爱心)师引导思考:那么这个孩子送给盲婆婆的仅仅是一只蝈蝈吗?还会是什么?生:温暖、幸福、快乐(4)拓展课题,升华主题:所以,课题也可以说是:送给盲婆婆的温暖、幸福、快乐(老师板书这些字)(5)师小结:“咯咯、咯咯”这只蝈蝈不停地唱着不断给婆婆带来快乐,你想送给婆婆什么呢?(生自由纷说)三、拓展: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让老师不由想起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还能说出这样关于“乐于助人”

14、的谚语吗?(生说完后,出示谚语,齐读)四、总结、升华:师:读了这些谚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谈感受。师:是啊,就像有首歌里唱的,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们自己;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美化板书:画一双手,意义在于用双手美化这个世界)五、课后小留言伸出双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再把这件事情有条理地写下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教学重点: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程:一、复习回顾1、复习生字。昨天,

15、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课文齐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示课件:生字)还认识它们吗?一生领读,其余学习跟读。2、复习词语。(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开火车读。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4、指导朗读。(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

16、出来?(乐呵呵)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4、指导朗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是啊,歌声会领您走进 看到小溪歌声会把您带回 想起往日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分组读。4、同桌合作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

17、(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3、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4、您听(咯咯,咯咯,咯咯)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三、通读课文,体会感情故事学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生: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生:我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孩子。生:我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也有做这样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残疾人,更要献出一份爱心。师:课文中的谁是残疾人?(盲婆婆)。盲婆婆也就是眼睛怎么样?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好,请

18、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盲人的感觉吧。谁能把老师手中的语文书送给王小玉老师的?(生开始了行动)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吧!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生:看不见,不敢向前走。生:老师撞到桌子。生: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生:很害怕。师:只是一会儿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不方便,那要是一直过这样的生活,该有多痛苦啊!那你们觉得一个最需要什么?生:需要拐杖,需要帮助,需要眼睛,需要领路人,需要亲人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这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语言中的爱化为你们的行动吗?(能)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

19、中就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是谁?(我)。让我带着对自己这样一份爱心,背诵课文一遍好吗?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5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齐读课题。2、检查生词二、学习第一节1、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是谁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2、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吗?绿色的蝈蝈(看到的)会唱歌的蝈蝈(听到的)3、捉到这样一只蝈蝈,邻居家的小男孩心情怎么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乐呵呵,我们来做一个乐呵呵的表情,现在就让我们乐呵呵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4、乐呵呵,心里多高兴啊,文中还有一个跟它有相同意思的词语,是(喜滋滋),他们不但意思相同,而且形式

20、也相同,像这样的词有个专门的形式,我们叫它abb式,像这样形式表示高兴的词,还有吗?(笑呵呵的、笑眯眯、喜洋洋、笑哈哈)师:这样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4、小男孩喜滋滋地把蝈蝈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你知道我们二(6)班的邻居是谁吗?所以盲婆婆就住在小男孩家的(隔壁),离得非常得近。5、就让我们开心地读一读第一小节三、学习第二节过渡:对呀,把自己刚捉到的蝈蝈送人,我们都会有些舍不得。那小朋友为什么“喜滋滋”地送蝈蝈呢?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从里面找一找原因。1、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2、瞧,一进门,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节(齐读),3、这两个词语怎么读呢?指名读(有点着急,想快点把这只蝈蝈送给婆婆,很

21、开心,因为今天我捉到了一只蝈蝈。)4、小男孩这么开心,是因为这还是一只(生接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你唱歌。)5、点红“替”理解替。那不上学的时候,小男孩就自己为盲婆婆唱歌。为什么要为婆婆唱歌呢?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所以她看不到(),指名说。然后完成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x,看不到_x,也看不到_x,她感到_x。师:盲婆婆看不到红红的太阳,看不到花草树木,看不到这五彩的世界,她觉得自己非常孤独,感到难过。邻居家的小男孩有空就来陪伴她,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除了唱歌,小男孩还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这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小男孩。今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很开心,他

22、喜欢蝈蝈,但更喜欢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怕自己上学的时候盲婆婆孤独,所以,他要把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送给盲婆婆,让蝈蝈代替他给婆婆唱歌,解闷。7、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盲婆婆?8、小结:无论是上学还是不上学,小男孩都想方设法地帮助盲婆婆,真是一位热心的好孩子。四、学习第三节过渡:那蝈蝈的歌声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第3节,找找答案。出示第三小节1、蝈蝈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快乐了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2、盲婆婆真的用眼睛看到了吗?(练读第1句,像盲婆婆一样美美地想象,再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是盲婆婆用心感受到的,(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

23、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指名说3、“往日”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童年”理解词语的意思)你们猜猜盲婆婆往日有哪些难忘的欢乐?(说后读好“难忘的欢乐”)同学们,听!(播放蝈蝈叫声录音)你们知道吗?盲婆婆也有着快乐的童年,那时的她能看到一望无边的蓝天,听到唧唧喳喳的鸟叫;能看到自己美丽的村庄,听到小伙伴们欢快的笑声;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她还时常和晓伙伴们光着脚丫在小溪里玩呢!她多么想再听到这一切,看到这一切呀!4、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出示:歌声会x_,_。)谁能说得和书上

24、不一样的?5、指导朗读(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我们就把婆婆心中的欢乐读出来吧!)男生读,女生读(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齐读5、你们瞧,盲婆婆听到这样的歌声,笑得多开心啊!小组比赛读,读出盲婆婆的快乐。五、学习第四节过渡:盲婆婆笑得这么开心,看来这只蝈蝈唱得怎么样?1、齐读第四节2、蝈蝈唱得多好啊!咯咯,咯咯,咯咯,点红省略号,这是(省略号)。在这里,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课文中是谁在笑?他们为什么在笑?

25、)3、让我们一起聆听蝈蝈的歌声,感受盲婆婆的快乐。(齐读第四小节)4、文中的小男孩是多么热心地帮助了盲婆婆,让我们带着他的这份热心再读读课文。总结:有了这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见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使自己更加快乐,一起读好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六、教学生字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6教材分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第五课)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

26、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体悟“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她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好心灵,让学生从中体会人间真爱,陶冶心灵。_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的学习。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汇。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学情分析:这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的叙事诗,洋溢着

27、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尽量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涵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采用读悟教学法和想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在想象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体会诗歌的语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之美。教学流程:一、紧扣课题 激趣导入1、复习。(1)认读生字词语。(2)轮流读诗歌,检查初读情况。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共同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

28、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三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3、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这三分钟的感受。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精华所在,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文进一步学习做下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欲望。)二、以读激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1、学习第一节,“我”捉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指名读第一节。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4、指导积累abb式词语。5、“我”面对这样一只爱不释手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6、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你用自己理解的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此环节设计欣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喜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表达了“我”对盲婆婆的同情、关心、帮助,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