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18296207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 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 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 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 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 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 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 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 究基本情况如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

2、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_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 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 85%高于1. 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 20_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 10. 97%O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 48%)、天津 (13.75%)、江苏(13. 75%)、北京(13. 66%)、浙江(13. 18%)、重庆 (12.84%)、辽宁(12. 59%)、山东(12. 31%)、四川(11. 59%)、湖南 (11. 51%)和安徽(11. 1896)等11个省市。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 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 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 65. 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 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 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 压力正在显著加大。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 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_年中国基本医 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 5%比上年增长31.6% 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 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 出之所以

4、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 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 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 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 构3. 8万个养老床位120. 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 6 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 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 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 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 8

5、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 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 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 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 峻。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 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 优生长人口老龄化只是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 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 更加普遍。二、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年2100 年

6、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_年到2021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 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 28%大大超 过总人口年均0. 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 2021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 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 17%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 37%O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 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 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 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

7、老龄化将 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 7亿与0-14岁 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 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 人口的 21. 78%。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 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 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 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 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年底中国6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21年将达到 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 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 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 多用了 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 国79年左右。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 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 家之列。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

9、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 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 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 (20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四是城乡倒置显著。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 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 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 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 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五是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 多出2645万人。21世

10、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 1700-1900万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 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六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 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 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 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 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 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根据此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得出以 下结论:(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11、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 化程度持续加深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 18亿占总 人口的31. 09%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 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0年以 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 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 年结束。总的来看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 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96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

12、峻的 时期。(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经过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到21世纪下半叶中国老年人口规 模、老龄化程度以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老年人口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8000-9000万高龄化水平为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总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人口总规模仍然高达13亿 预计到2030年达到最大人口规模14. 65亿总人口过多的压力将长 期存在。与此同时

1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国 情。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 加重。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三、问题和建议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的所 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增 长、储蓄、投资与消费、劳动力市场、养老金、税收等产生冲 击。在社会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社会福利、医疗制度、家庭构 成以及生活安排、住房和迁移。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人口老龄化也 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 水平属于中等偏下国家的行列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得到

14、根本扭转经 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相对落后实现现代化还有许多重大问题 需要解决。在这种基本国情下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 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 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 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 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 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 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 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 制

15、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021年实现全面小 康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以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 展的严峻挑战。2021年2. 48亿老年人能否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目前 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2050年中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 时能否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各种需求的巨大压力更是一个严峻的 课题。总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 程。鉴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全方位的深刻影响自1982年第一 届世界老龄大会以来国

16、际社会高度关注老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 应对的战略和对策。20_年联合国召开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敦促 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战 略和对策否则将会丧失战略机遇付出巨大代价。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愈来愈严峻并将很快进入2030年到2050 年的最严峻时期。从时间表上看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 25年。正如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的: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 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目前中国应对人口 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在未来的25年时 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 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的建议

17、是:1、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 待。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社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 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 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 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2、要充分利用25年战略机遇期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 备。从现在开始的未来25年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 有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重要。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和把 握老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把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纳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

18、体发展战略制定发 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 准备。要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中长远战略规划。要立足当前 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同时健全和完善适 应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这一国情的老龄工作机制。3、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 突出的养老医疗问题的制度安排。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会养老 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制 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努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30年人口老 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 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 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制定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划实 施国家对老年服务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年服务业发展管理体 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 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在2030年以前使老年服务业有较大的发 展。同时大力研制开发老年消费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