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8296134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0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教案课题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2.掌握略读技巧。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4.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重点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难点体会并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 导入“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前大多教育者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同学们,你们对这句话也很熟悉吧,那么你们知道这一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吗?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儿童教育学家叶圣陶老

2、先生,他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你想更多地了解他的处事、生活、工作的点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不会的字词,给课后“读读,写写”里面的字词注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1.易错字丁卯年(mo)躬行(gng)商酌(zhu)草率(shui)生疏(sh)恳切(kn)譬如(p)朦胧(mng lng)累赘(zhui)别扭(bi)拖沓(t)妥帖(tu)诲人不倦(hu)不耻下问(ch)颠沛流离(din pi)修润(rn)2.解释下列词语。躬行君子,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拖沓颠沛流离 商酌以身作则任务二:了解作者以及

3、写作背景。任务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1.文章层次清晰,标注好段落,划分文章结构。2.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明确待人宽: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默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不会的字词交流作者资料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3.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明确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4.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明确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5.作者写叶先

4、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明确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优秀品格。三、精读文段,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主动阅读发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了解文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和主动思考的能力。阅读本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自然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明确待人宽厚,为人正直。2.本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刻画人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明确复信。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叙述,以小见大,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四、课堂小结文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

5、表”的高尚情操。五、布置作业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了解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探究人物形象勾画语句组内研讨全班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3.体会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2.领会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难点找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教学方法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教学

6、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我们除了学习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对于他的写文章的主张我们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叶老先生的语文观。一、思考探究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明确示例: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文

7、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这些语句从品德、待人、律己方面概括了叶圣陶的过人之处,有些句子在结构上总领全段,使文章层次清晰。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主张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回顾上节课内容默读课文探究写作特点发表见解或观点课时教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

8、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是不成问题”。(2)从现实看,叶先生的主张是切中时症的。二、语句品析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末尾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旧年将去,叶老去世。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何作用?明确抒情和议论。一方面表达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痛,另一方面表现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深远影响。三、写作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可以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等角度进行总结归纳。教师总结: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

9、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四、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细致研读课文,或研读课文的某一部分,回答问题。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梳理、探究、归纳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板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14.驿路梨花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10、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实践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2.体会写景的作用,以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3.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可贵,发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人。重点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实践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难点体会写景的作用,以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可贵,发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人。教学方法默读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

11、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二、预习展示(一)预习任务。任务一:默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尤其注意“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任务二:了解作者及作品。(二)预习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驿路(y)竹篾(mi)撵走(nin)麂子(j)修葺(q)蕈(xn)菌子(jn)恍惚(hung h)陡峭(du)漆黑(q)晶莹(jng)露宿(l s)2.解释下列词语。3.作者彭荆风(课件显示)4.创作背景三、初读感知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1.课文的核心事物

12、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串全篇的是什么人?明确小屋。“我们”。观看图片想象画面解决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背景自读课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1.本文开篇写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明确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开始,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

13、现做好铺垫。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明确“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明确“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了悬念。五、作业五、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赏读课文,逐步梳理出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板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反思课

14、时教案课题14.驿路梨花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实践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2.体会写景的作用,以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3.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可贵,发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人。重点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实践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难点体会写景的作用,以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可贵,发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人。教学方法默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课文研讨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5、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小屋主人,“我”和老余的对话表现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1)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表现了什么?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对面山头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段语言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表现出什么?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表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分析第四

16、部分。(1)小说是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 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小说怎样彻底解开了悬念?这样安排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4.引导学生分析第五部分。小说是怎样结束全篇的?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明确是引用诗句结束全篇的。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问题组内研讨全班交流分析第三部分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二、重点探究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表现作用。1.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体会到本文叙述

17、故事、结构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表现力量?明确本文不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解放军盖屋、梨花照料小屋写起,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在记叙“我们”住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屋和照料小屋。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彻底解开悬念,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突出赞美了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引导学生分析本文间接描写人物的效果。2.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人方法?本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明确本

18、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3.联系作品来体会,本文标题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明确本文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三、课堂小结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淳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

19、品质。四、作业写一篇想象作文:梨花姑娘回娘家路过小茅屋。 分析第四部分分析本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表现作用分析本文间接描写人物的效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15.最苦与最乐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重点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难点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导入: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二、预习展示1.(1)积累字词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卸却()监督()凡属()纵然()答案hushqlnmnxidfnzng(2)掌握词语2.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21、等。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师生互动积累字词交流作者资料积累文学常识初读文章,感知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是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3.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

22、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他的观点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尽,因为未尽责任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4.结合上述问题,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明确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把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四、 课堂小结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

23、寡欲为快乐。以欲望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则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是活得很累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越累。五、布置作业1.积累重点词语和充满哲理的优美警句。2.摘抄本文中你喜欢的文段并背诵。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梳理文章内容小组研讨全班交流总结板书设计最苦责任最乐勇于负责不能逃避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15.最苦与最乐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2.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3.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1.学习

24、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2.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点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再读文章,品析表达1.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明确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

25、感染力。2.本文的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请具体分析。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3.文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明确示例:文章的开篇用了一连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这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和说法。作者再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显得不突兀了。二、跳读文章,难点探究1.文章第一部分是如何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品味精彩语段 勾画批注体会语

26、言特点举例分析修辞作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的?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第五自然段说明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题目中的“最苦”和“最乐”?3.一般以一对互为反义的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那么可否把文题改为“最乐与最苦”?明确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先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三、借题发挥,拓展延伸1.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

27、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联系本文的观点,说说毕淑敏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明确示例:因为这个苦孩子只是想着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想到尽自己的责任。人应学着尽到自己的责任,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四、课堂小结本文通过简洁流畅的语言和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五、布置作业1.查阅资料,搜集与责任有关的名人名言。2.完成课后练习。跳读文章探究难点 联系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 看法总结板书设计不苦最苦背负未了责任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16.短文两篇课型

28、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翻译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2.通过学习本文,认识“铭”这种文体,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3.在品读中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难点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练习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 导入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处居所,它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那是一所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但它却因

29、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二、追溯背景,释“铭”解题1.教师明确本文的创作背景。(课件显示)2.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吗?你知道“铭”是什么意思吗?明确“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三、读一读1.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2.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四、译一译(一)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读一句,翻译一句,同时标注没有把握的语句。(二)在组内交流翻译中遇到的疑难语句,互相帮助解决。(三)班内展示翻译成果。(四

30、)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组内学生讨论翻译。聆听入课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五)教师强调重点实词五、析一析1.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明确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4.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亭子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扬

31、雄的亭子陋吗?为什么?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明确不陋。因为室主人不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明确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托物言志。六、背一背.学生自由背诵课文,组内交流背诵情况,然后展开组与组的“背诵对抗”。七、课堂小结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不陋)请大家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在读中结束新课)八、作业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翻译细读课文,理解

32、文章内容、思想、结构、写法等组内交流背诵情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16.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常用实词。2.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3.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重点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及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难点理解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能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 导入直接导入课题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1.文章的

33、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题目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2.简介作者。明确本文作者周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人们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三、读一读1.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2.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四、译一译1.自由读课文,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可以讨论疑难之处。2.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3.教师提问重点语句的翻译五、析一析1.作者是从哪些方

34、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明确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赋予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的品格。3.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聆听入课了解文体,熟悉作者积累文学常识听读课文朗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的反衬作用。小结: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35、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明确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明确“谓”。文中有哪一个字做了提示? 明确“噫”。(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

36、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五、背一背1.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2.小组之间展开背诵对抗比赛,看哪个小组背诵得既快又准确。六、课堂小结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六、 作业:完成练习册 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细读课文的每一段落,学生逐步梳理清楚文章的大致内容、主旨思想、写作手法和写作目的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写作怎样选材课型新授课时3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

37、的选材能力。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难点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教学方法以读导写,以写促知,读写结合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一篇作文,我们以怎样“抓住细节”作文训练,不少同学的作文写得都比较好。写好细节,自然也涉及到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二、什么是选材?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我们说,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文章的中心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

38、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三、选材的要求(一)选材要真实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第一则材料存在着美化人物、编造故事的毛病,缺乏感染力;第二则材料原汁原味,真实可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二)选材要小巧聆听入课明确什么是选材记笔记实战演练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第一则材料是较大的事件,往往会因感受不深写得肤浅空洞;第二则材料由于视点集中,容易写出具体的内容和真实的感受。(三)选材要新颖学生以“幸福”为话题进行选材。第一则材料属于“你有我有全都有”的陈旧材料,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则材料以幸福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反映了

39、教师歧视差生的现象,视角独特,吸引人耳目。(四)选材要深刻学生以“生日”为话题进行选材。第一则材料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的美好,立意健康,但不够深刻;第二则材料通过一个小事件反映了一个大主题人情之风不可长,能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三、小结:选材的要点1.选材要真实。2.选材要小巧。3.选材要新颖。4.选材要深刻。 除此,在选材时还要注意:要围绕题眼。要积极,写正面的内容。要符合生活逻辑。四、布置作业请以“微笑”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要求:(1)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评议选材是否合理练习如何选材归纳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

40、题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课型新授课时3教学目标1.讨论“孝”的内涵,认识到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2.懂得个人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付出得到的,自觉培养对父母、长辈、社会的感恩意识。3.能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心存感激、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重点明确“孝”的内涵,认识到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难点能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心存感激、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教学方法调查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一、 导入(板书课题)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从孝开始做起。羊有

41、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今天我们这节课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快速整理自己准备的素材,同桌间交流。二、活动安排(一)明确活动内容。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心存感恩,回报社会。(二)明确活动形式。根据每组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或宣传海报,掌握有关“孝”的知识资料,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相关故事、漫画歌曲等。(三)明确活动意义。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三、分享成果(一)展示活动一:征集活动方案。1.各学习小组参考教材101页“资料一”的“孝亲敬老月”活动计划,分别展示本组“孝亲敬老月”

42、的活动计划。2.全班讨论各组活动内容的可行性,根据当地的条件可做取舍。3.大家讨论形成一个总的活动计划,方案要丰富、完善、可行。明确活动内容根据每组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或宣传海报,掌握有关“孝”的知识资料,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相关故事、漫画歌曲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二) 展示活动二:分工合作,制作海报。1.根据制订的方案,分组制作“孝亲敬老月”活动海报,可参考教材102页活动海报。本组采用哪种方式方法进行活动,什么时间进行,如何分工要明确。2.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和活动素材、图书馆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的方式展开研究制作。(三)展示活动三:分享体会

43、与感受。将大家搜集的孝亲故事、名言警句、漫画歌曲等展示出来,触动心底对父母的感恩之情。1.孝亲敬老的名言。(1)百善孝为先。(2)子孝父心宽。(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4)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5)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2.孝亲敬老小故事3.唱一唱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之类的歌曲。4.让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段祝福,将感激铭记心中。四、课堂小结尊老爱亲、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关心老人、孝敬老人。同学们,把“孝亲敬老”活动作为尊老的第一步,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巩固,让我们真正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自身做起,从尊敬身边的人做起,不为图名,不为图利,养成行为习惯的自觉。我们大家共同监督来完成好我们的活动吧五、作业:整理活动资料 各学习小组分别展示本组“孝亲敬老月”的活动计划及成果分享体会和感受活动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