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2022年北京教案四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8045056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编】2022年北京教案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编】2022年北京教案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编】2022年北京教案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新编】2022年北京教案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2022年北京教案四篇(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北京教案四篇 北京教案 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个生字,并能规范书写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背诵诗歌。3、搜集有关风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本课生字,规范书写生字。2、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续写诗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1、猜谜语。2、你知道哪些带有“风”字的词语。3、师生课件(带有风字的成语)。4、在生活中,你看见过风吗?风摸不着也看不见,但作家叶圣陶先生却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风,还写了一篇优美的小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叶爷爷的风这首小诗,去寻找风姑娘的足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2、、播放课文录音。2、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再与同桌讨论交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3、指名读词。4、诗歌有几小节,指名分小节读文。三、精读课文,交流感悟1、默读课文,仔细看看三个小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观察汇报,课件相机出示。每小节的第一句话是相同的。(出示第一句,齐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你能用什么词语替代句中的“谁”字,保持名意不变。(理解“谁”就是指任何人,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味道,你、我、他都没有看见过。风姑娘太神秘了!生再读此句)相同的还有: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2、师生合作读文。师读一句,生读二句。3、风姑娘爱和我们捉迷藏,它就藏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小诗里。火眼金睛的你们能找

3、到它吗?(出示课件),你从哪些语句中找到了风?边轻读课文,边用笔勾划。自由汇报:生汇报第一处(师板书:树叶颤动在那儿)第一小节:树叶颤动会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课件)“颤动”是什么意思?(短促而频繁地振动),给你一根树枝的枝叶,你能演示一下吗?我们就是那一颗颗小树,伸出你的小手,风来了,让这片小树叶轻轻地颤动起来吧!此时的风温柔、轻柔,多么温柔的风啊,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谁愿意做这位温柔的风姑娘读这句话呢?通过“颤动”这个词我们还知道当时的风是怎样的?(很小、很轻微),这么小的风你都发现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读出发现风时你的欣赏之情)感情朗读第一小节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找到了风

4、,生汇报第二处,师板书(林木点头,正走过),出示课件。指名读我们看见林木点头,就知道微风正拂过,此时的风与第一小节的风相比较,劲儿大了一些,但依旧文文弱弱,男生齐读第二小节。生汇报第三处,师板书(河水起波,来游戏),出示课件指名读当平静的水面荡起层层波浪时,我们知道风姑娘来了,她与河水玩起了游戏,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呢,我们一起来读。同学们今天表现很棒,老师送你们一段音乐,指名配乐读文。四、仿写诗歌,拓展延伸1、同学们,这首诗歌这么美,可惜太短了,老师给它续编了一节,你们看行吗?(课件出示),你们能不能也像老师这样来编一编呢?2、指名上台展示,师评价。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大自然中的现象有很多,

5、风只是其中的一种,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亲身走进大自然,探索他们的秘密。北京教案 篇2教学目标:1.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各是怎样吃虫的,以及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2.能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世界上还有哪些吃虫的植物。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各是怎样吃虫的,以及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教学难点: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听说过会吃虫子的植物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种会吃虫的植物,它们就是猪笼草和茅膏菜。二、通过预习,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1)字

6、词。黏液卷须腐烂竭力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3)这两部分内容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过渡句)三、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流利。四、默读课文。思考:茅膏菜和猪笼草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各是怎样吃虫子的?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简单批注。3)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读句子、可以谈体会、也可以列表格进行总结。五、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同时注重朗读的指导。植物名称 外形特点 怎样吃虫 能吃虫原因茅膏菜猪笼草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其外形特点和吃虫的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出这两种植物的吃虫本领。六、再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

7、说说这两种植物是怎样吃虫的吗?七、课外拓展。你还知道这其它能吃虫的植物吗?讲给同学听。瓶子草 食蝇草毛毡苔等等八、作业。将你知道的其它吃虫植物的特点和捕虫方法写下来。板书设计:茅膏菜: 卷吸引粘19 吃虫的植物猪笼草:招引 装吸引腐蚀北京教案 篇3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认识第5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互为关系的辨析(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你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存在这些关系的双方互相的关系表示为例,辨析互为关系)2、小结互为关系,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因数与倍数1、回顾学过学过的几类数(自然数,小数,分数)2、揭示因数与倍数的研

8、究范围,(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3、整除算式的辨别(给下面算式分类,并描述算式的特征)(出示课本P5例1)4、学生自我分类,小组讨论分类结果,完善分类。5、辨析整除的意义,自学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组内交流自学成果,议一议,辨明因数与倍数。6、全班交流,选择分类后的算式,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7、当堂训练(1)完成课本P5下面的做一做(独立说、组内互相说、全班交流说) (2)判断:课本P7 T5(1) (二)因数和倍数的求法1、自学课本P6例2和例3,初步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求法。2、组内讨论因数与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个数、一个数的最

9、小的因数和最大的因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和最大的倍数。 3、全班交流上面组内交流的知识点,适时辅导,各自完善。 4、当堂训练(1)完成练习二T1(独立练习、组内交流完善、选择性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二T5(独立判断、组内交流完善、全班交流)三、总结与分享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你的收获与感悟。北京教案 篇4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中的铺一铺一课是一节充满了生活气息,充满了数学美的好教材。本节课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所新增设的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铺一铺的实践活动,探索密铺知识。密铺也称镶嵌,它是指一种或多种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的铺在平面上的现象。生活中的地板,地砖,墙壁,拼图,

10、装饰画中都存在着密铺。密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密铺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 本节课教材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呈现出学生所熟悉的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铺一铺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然后,再让学生综合运有所学的知识,用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创作出新颖美丽的密铺图案,并计算它们的面积。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说有很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一方面,学生对于密铺现象并不陌生,对于密铺已经积累较深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圆形等等)也是非常熟悉的。三、教

11、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密铺图形的美。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全过程。四、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十分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通过帮助小区选择地砖铺地面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铺一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如何铺地面,引导他们把注意的问题总结出来就得到了密铺的理性认识。当然也有可能会有学生用圆形或五边形这些单独不能密铺的图形来铺,这时又可以让学生比较分析出只用一种图形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