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7918995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2022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

2、的二、快与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公式:tsv,速度的主单位是 m/s。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 秒中运动 1.1m 变形:vts或vst 3、运动分类:(根

3、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 页,共 22 页2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变形,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tsv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

4、、v 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 1.1m/s,自行车速度 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 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 108m/s 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m=106m 1m=109nm 1 m=103nm 单

5、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 0.7m、篮球直径 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 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 1dm、墨水瓶高度 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从 图 象 中 可 以 看 出匀 速 运 动 的 物 体 速度v 是个 恒量 与路程 S 时间 t 没关系t S v s t=t s v=v ts=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 页,共 22 页3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

6、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 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L/n。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 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 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 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

7、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 L 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直尺三角板辅助法。、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硬币在纸上滚动

8、一周测周长求直径。、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3 页,共 22 页4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

9、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停表的读法:小表盘读分,大表盘读秒。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管乐器是靠管内空气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靠打击乐器本

10、身振动发声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通常情况下,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A、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B、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1、4 页,共 22 页5 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C、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5、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相隔0.1s 以上,人耳可以听到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s 以下,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回声,但可以使原声增强。回声的应用与防治:A、应用:测距与定位:测量原理s=vt,其中 v

12、 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S为声音来回缩通过的距离。B、防治:大型建筑(音乐厅、会议室)为了防治回声对原声造成干扰,其内壁往往用吸音材料装饰。二、乐音的特性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Hz)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大小)称为响度。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13、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表示。音色: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叫做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2、乐音与噪声 A、乐音:人们将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B、噪声:人们把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物理角度)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5 页,共 22 页6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C、噪声的防治: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能结合具体措施,知道是

14、通过哪一种方式来减弱噪声的。)三、超声与次声(人耳听不到的两种声音)1、超声: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应用:a 超声导航、定位:如超声雷达(声纳)b金属探伤、检测人体疾病:如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利用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c杀菌消毒:(利用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2、次声:人们通常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来源: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危害: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应用:可以利用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产生的次声预报灾害,减小对人、物的危害。四、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四章多彩的光一

15、、光源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火把、萤火虫等2、分类:(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2)人造光源(如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3、注意点: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关键是看它是否能发光。有的物体看上去虽然很亮,(如月亮、放电影的银幕、金星等)但不是他们自身发光,而是其他光源发出的光照到这些物体上面被反射回来的,因而他们不是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量事实现象及实验说明光不仅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其他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6 页,共 22 页7 均匀介质中也都是沿

16、直线传播的。2、光线: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待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一种物理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3、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形成影子。(如手影,皮影等)(2)日食、月食: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偏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现象,位置关系:地球-月球-太阳月食: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

17、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位置关系:月球-地球-太阳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7 页,共 22 页8(3)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形成的,小孔成像手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的特点:A、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实像。B、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一定的倒立的。C、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一样,与小孔的形状五无关。D、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有缩小的、放大的和等大的。(4)光速:光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大,其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的速

18、度小。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光年是天文长度单位,不是速度单位。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当射到物体的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可以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光的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统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

19、结-第 8 页,共 22 页9 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虚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一条反射光线对应一条入射光线。(3)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度。(4)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反射现象分类:镜面反射: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能把平行的光线也沿平行的方向反射

20、出去,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漫反射:一般物体的表面都很粗糙,存在许多微笑的凹凸不平,平行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说明: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四、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像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 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S叫 S的虚像

21、。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相反、虚像)S S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9 页,共 22 页10 a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b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c线面垂直: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d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左右是相反的;e像为虚像: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承接,且在镜后用障碍物遮挡不住虚像。【易错点】人远离平面镜时,看起来镜中的像变小了,这是由于人的视角变小了,实际上像的大小没变。(3)平面镜的作用:一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2、如利用平面镜制成的潜望镜;二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如生活中使用的穿衣镜。(4)实验:器材: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方便找到像的位置);玻璃板要尽可能薄(减少重影,实验更精确);镜与桌面垂直(方便确定像的大小与位置);两根相同的蜡烛(确定像的大小)。实验时,要多次测量(三次或三次以上),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实像与虚像实像虚像形成原因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特点倒立正立例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几何对称法)过发光物体的发光点(构成物体形状的关键几点即可)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连线跟镜面垂直);截取像点: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等

23、于物点到镜面的距离;画出各像点,并按照物体的形状用虚线连接成物体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0 页,共 22 页11 从发光物体的任一发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画实线);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画虚线);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画实线);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其交点即为光点S的虚像点 S。物体的各发光点所成的各像点就构成了物体的像(主要作出构成物体形状的关键几点的虚像)。凹面镜与凸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定义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凹面镜反射面是平面的叫平面镜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对光线有会

24、聚作用对光线既不发散也不会聚图示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平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角处的反光镜太阳灶、太阳能焊接机、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医生观察耳道用的医用反光镜是为了扩大视野穿衣镜潜望镜共同点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归纳总结】(1)“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被遮挡,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了一个光不能达到的黑暗区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的位置在实际光线的会聚点上,可用光屏承接。(3)“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会聚点,位

25、置在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不能用光屏承接。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1 页,共 22 页12 五、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在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光的反射。1、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异侧、谁快谁大)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中永远都

26、是大角)(2)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3)通常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平行玻璃砖和三菱镜对光线的作用光线经过玻璃砖的两个平行的折射面,两次折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线通过三菱镜两个不平行的折射面,两次折射后,光线像厚的一边偏折。3、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1)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便弯折了。(2)海市蜃楼 (3)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在水中的位置变浅了。(4)游泳者从水中看岸上的树变高了。六、光的色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

27、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分类:A 单色光:如果一束光只有一种颜色的光,这种光就称作单色光。B 复色光:如果一束光包含多种颜色的光,这种光就叫做复色光。(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得到,而中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2 页,共 22 页13 三种光不能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得到,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3、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暖色调的颜料:黄、橙、红。冷色调的颜料:绿、蓝、紫。4、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

28、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跟它透过的色光颜色相同。无色的通明体能透过所有色光。(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反色什么颜色的色光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感觉到物体是什么颜色的。白色物体反色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七、凸透镜成像规律1、透镜:透明物质制成(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对光起会聚作用。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对光起发散作用。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

29、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2、关于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如图所示: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过焦点;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如图所示: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3 页,共 22 页14 焦点;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射向对侧焦点的光线经

30、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倒正实虚放大或缩小u2f 倒立实像缩小fv2f 照相机u=2f 倒立实像等大v=2f 实像大小转折点fu2f 幻灯机u=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u 放大镜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

31、时: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 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物距减小(增大)像距 减小(增大)像 变小(变大)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4 页,共 22 页15 八、神奇的眼睛1、眼睛与视力校正(1)眼睛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眼睛成像原理:正常人的眼睛:正常人的眼睛既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人的眼睛可以根据物体的远近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它的焦距,使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前后方向上太长。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应当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

3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前后方向上太短。远视眼只能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应当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3)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焦距以米做单位)的倒数的100倍。2 、常用的光学仪器及成像原理:(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成像原理是:当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幻灯机和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成像原理是:当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在

33、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第五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及天平的使用1、物质:(1)组成:分子、原子(2)原子结构:原子核、和外电子(3)固、液、气宏观及微观特点2、质量: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5 页,共 22 页16(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

34、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 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4)、天平的使用 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

35、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2、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3、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4、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5、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4)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3、质量的测量(1)直接测量质量:对于干燥的、颗粒状的且没有腐蚀性的固体,可直接测量。如:铁、铜、木、蜡块等。(2)间接测量质量:对于潮湿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等)、粉末状的固体粉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6 页,共 22 页17 末以及有腐蚀性的物体,

36、应借助容器或有关器皿进行间接称量。具体步骤:先测量 m器。再测量 m总。求m待。测量次序能倒过来吗?原因:如果先将液体倒入容器测m 总,再将液体倒出测容器质量梳,由于容器中必然会有残余液滴即液体质量的一小部分留在容器内,所以这样测量误差较大。(3)测量小质量的物体: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4、体积:测体积量筒(量杯)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体积的测量方法:A:几何法: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外形的固体,可按照其

37、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测出有关量求出其体积。B:排水法(排沙法):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设法把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得出其体积变化,则该体积变化就是该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体积,指不溶于液体或不发生化学反应,注意处理气泡、物体孔隙、化学反应、溶解等现象的问题)物液可完全浸入;物乙2、测固体的密度(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把适量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水的体积V1(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全部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则可以算出石块的体积为 V=(4)石块密度最终表达式:=(用上面的物理量表示)3、测液体的密度常规法1、主要器材:天平、量筒2、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

38、的总质量m1;(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液体密度表达式:=(用上面的物理量表示)密度瓶法1、主要器材:天平、未知液体、玻璃瓶、水甲乙m V 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8 页,共 22 页19 2、测量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0(2)在空瓶中装满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把水倒出,再将空瓶中装满未知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m23、计算结果:液体质量:02mmm液液体体积:水水液01mmVV液体密度:水液0102mmmm三、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9、可用密度鉴别物质。(=m/v)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V算出它的质量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算出它的体积。判断空心、实心问题(三种比较法)。测量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列方程求解)。第六章 陌生而熟悉的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2)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也不能

40、脱离物体而存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19 页,共 22 页20 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

41、N来表示。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在力的示意图中附有标度。三、弹力:1、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2、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3、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1)弹力是

4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属于弹力。2)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以物体产生弹性形变为先决条件,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4、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正确使用方法:(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3)

4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0 页,共 22 页21(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四、来自地球的力(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 来表示,gmGg9.8Nkg,意思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要求精度不高时 g10

44、N kg,所以重力的计算公式:mgG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重力质量符号(名称字母)G m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区别特点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所受重力是不同的(同一物体在高纬度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受到的重力较大,在低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受到的重力较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有大小同一

45、物体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为一定值)没有方向单位N kg 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1 页,共 22 页22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天平联系mgG(g=9.8N/kg)五、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用f 来表示)(2)摩擦力的分类:A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B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C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相对运动趋势)时所产生的摩擦力。(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离开(如加润滑油和用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摩擦面脱离接触)。精选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第 22 页,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