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17631101 上传时间:2022-07-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首先,DNA分子有变性和复性的特点变性通俗点说就是性质改变,跟蛋白质 的变性意思差不多但是DNA不同,它又可以复性,就是恢复原本性质.而变性复性主要通过加热,使双链解开,再温度恢复,使原本解开的双链又重新聚所以,你看书上说,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当然细菌的其他成分比如蛋白质就不 可逆地变性了 但是DNA也通过将双链解开变性.再将其和R型细菌混合,那么,在细菌进行裂殖时,R型细菌的DNA也会解开, 那么,再降温的时候,就有可能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聚合,这样的话,形成 的新的子代细菌就会表示出双链DNA就会有一条链是S型的,另一条链是R型 的.因此新的子代细菌就会表达出致病基因.是的,可以发生。

2、如S型菌是获得了 R型菌的DNA,并且整合到了自己的DNA 上,这就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啊。不要以为重组就只是减数分裂时发生的。无荚膜的R型细菌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因子”位点,保证了 S型细菌的DNA 可以进入。S型细菌有荚膜,无“感受态因子”位点,不能作为受体菌直接培养而 发生转化。那么S型细菌有可能变成R型细菌吗?当然有!转化之所以会发生:一、因为R型与S型的DNA可以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细菌,通过分裂生殖 形成R型和S型两种后代,不象许多人认为的(R型直接变成S型);二、无荚膜的R型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保证了 S型的DNA可以进入。反之则 不会发生:S型有荚膜,无感受态,不能作为受体菌,若

3、人为除去荚膜,培养出 无荚膜的后代,它就同时丧失了毒性,变成R型,当然就会有了感受态。三、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大不相同,不会发生转化(转化本 身只发生在同种菌株间或近缘菌株间)。我们可以放心去吃想吃的东西,包括被 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四、S型可以变成R型吗?当然可以!产荚膜细菌由于有黏液物质,菌落表面 湿润、有光泽、黏液状,称光滑型一S型(smooth);无荚膜细菌由于无黏液 物质,菌落表面干燥、粗糙,称粗糙型一只型(rough)。自然状态下通过基因突变来完成,不是转化。人工方法是诱变,物理、化学方法都行,变过来的还能关于一个细菌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一种抗体.这种说法正确

4、吗?为什么?的问 题:抗原与抗体的关系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细菌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一种 抗体,但如果细菌变异了,那机体也会相应产生对应的抗体。从微生物学角度(1)肺炎双球菌的结构 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原核生物。由于核区中的 DNA 分子 不与蛋白质结合,因此,用它作实验材料易于单独观察DNA在遗传中的作用。(2)何为荚膜?其作用怎样? 荚膜是细菌细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粘性、胶冻样物质。其化学成分随细菌种类不同而有差 异,多数细菌的荚膜成分为多糖,如肺炎双球菌。荚膜的形成受遗传物质(基因)控制。 荚膜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同时荚膜还能储留水分能抗干燥,对保护细菌有作用。荚膜本身 无毒性,但在

5、机体内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及消化,并能抑制体内杀菌物质(如溶菌 酶)的杀菌作用,使细菌易在体内大量繁殖致病。细菌若失去荚膜,致病力也随之减弱或消 失。(3)何为菌落? 菌落是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一种肉眼可 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 鉴定的重要依据。2从分类学角度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R型细菌,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的;另一种是S型 细菌,具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的。R型实际上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突变类型,二者属 于同一个物种。3从免疫学角度(1)为何S型细菌会致病,而R型细菌不能致病?当细菌进入人或

6、动物体后,由于免疫效应,都要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加以消灭。由于S 型细菌有荚膜,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能迅 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而 R 型细菌无荚膜,则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所 以不能使机体患病。(2)同是一种S型的肺炎双球菌,为何使人患肺炎,而小鼠患白血病? 肺炎双球菌都会使人或小鼠患肺炎,由于小鼠抵抗力差而细菌毒力较强,可并发败血症。( 3)何谓加热杀“死”?这里加热的温度一般为60C左右,目的使蛋白质变性,细菌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降低,但抗 原的特性仍然存在。(4)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其细胞中的DNA是否变性?由于DNA具有相对稳定

7、性,当DNA溶液加热到沸点时,其氢键断裂,双螺旋解体,但 若将其缓慢冷却,分离的单链就可部分得以重聚,恢复双螺旋结构。4 从遗传学角度(1)何为转化?其实质是什么?影响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转化作用是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而表现出后者 的某些遗传性状或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转化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 因此,转化作用可以看成广义上的基因重组。影响转化的因素有:供体细胞DNA的纯度。DNA越纯,转化率就越高。两种细菌的 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转化越容易。受体菌状态。只有处于感受态的受体菌才能被转 化。(2

8、)R型肺炎双球菌如何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遗留下各个DNA片段,其中包括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这些片段从S 细菌中释放出来,并且在后继的培养中被一些R型细菌所摄取,进入R型细菌的细胞中, 以同源重组的置换方式,整合进入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可 见,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内含有两种DNA(R型和S型)。5从实验学角度(1)实验构思 该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思路是什么?从活的S型细菌中提取、分离和鉴定出各种成分,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并观察其后 代是否有 S 型细菌出现。( 2)实验过程( 3)实验对照分析在体内转化实验中,之间形成相互对照,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

9、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 在体外转化实验中,该实验所研究的实验因素为DNA,故用DNA处理的组为实验组, 而蛋白质或多糖虽然是实验所实施的处理因素,但与实验因素(DNA)无关,故组 之间形成条件对照,其中组为实验组,组为对照组;而组和组之间形成空白对照, 其中组为实验组,为对照组。(4) 实验结论 利用该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该实验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在体外转化实验中,用S型的蛋白质与R型细菌 混合后,培养基中未出现S型菌落,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例1.(原创)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 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

10、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 是的( )A. 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B. 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C. 曲线be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D. 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解析:本题以经典实验为素材,综合考查R型和S型细菌的特点及细菌发生转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作进一步思考。R型细菌的数量与小鼠免疫力有关,S型细菌的产生是 由于R型细菌转化的结果,而非基因突变所致。答案为Do例 2 (原创)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了以下几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将细菌的各组分分离开来分别进行实验B. 组之间形成条件对照,其中组为对照组,组为实验组C. 和组之间形成空白对照,其中组为实验组,为对照组D. 实验成功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解析:该实验所研究的实验因素为DNA,故用DNA处理的组为实验组,而蛋白质或多 糖虽然是实验所实施的处理因素,但与实验因素(DNA)无关,故组之间形成条件 对照,、组均为组的对照组;而组(实验组)和组(对照组)之间形成空白对照。 该实验也为蛋白质或多糖创造了参与转化的机会,但由于它们未能实现转化,故能证明蛋白 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答案为 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