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17461660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1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评价办法(试行)广 东 省 水 利 厅二一一年十月2目 录第一章 总则 3第二章 评价方法 3第三章 评价程序 8第四章 评价结果处置 9第五章 附则 10附件1:水利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及赋分系数计算规则 11附件2:水利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分值设置 18附件3:水利工程信息化评价指标 23附件4:乡镇水利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27附件5:水文站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28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发展评价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客观、科学地评价我省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正确引导和规划各地水利信息化建设,推动全省水利信息化实现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制定

2、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范围包括省、市、县各级水利信息化评价工作。第三条评价内容为地区(部门)水利信息化发展的状况,包括保障体系、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安全体系、信息资源、运行维护及水利工程、水文信息采集,共八个方面。第四条评价工作遵循全面、客观、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评价工作由省水利厅组织,省水利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厅信息办”)负责实施。第二章 评价方法第六条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广东省水利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科学、量化地对省、市、县各级水利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第七条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类:水利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附件1、2)、水利工程信息化评价指标(附件3

3、)、乡镇水利信息化评价指标(附件4)、水文站网信息化评价指标(附件5)。水利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用以评价省水利厅、各流域管理局、省水文局及各分局、各地级以上市水务局、各县(市、区)水利(水务)局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指标内容包括保障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安全体系、数据资源、运行维护等方面。水利工程信息化评价指标用以评价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包括水雨情遥测、视频监控、自动控制、应急通信等方面。乡镇水利信息化评价指标用以评价乡镇的水利信息化发展程度。水文站网信息化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各水文分局管辖范围内的水文站网信息化程度。第八条水利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乡镇水利信息化评价

4、指标体系和水文站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均由评价指标、赋分系数计算规则和指标分值三部分组成。评价指标用树形结构表示,分为结点指标和叶子指标。赋分系数计算规则是对叶子指标在计算分值时所采用的系数进行计算的标准和方法。指标分值是指叶子指标在整体评分中的所占的分值。整体评分满分为100分。第九条 水利部门信息化指标对应五套指标分值设置,分别适用于省水利厅、各流域管理局、省水文局及各分局、各地级以上市水务局、各县(市、区)水利(水务)局进行计分。第十条水利部门、乡镇和水文站网的信息化评价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一)根据赋分系数计算规则计算出每个叶子指标的赋分系数;(二)每个指标赋分系数乘以相应的分值,累加求

5、和,计算所得的结果就是水利部门、乡镇和水文站网的信息化评价得分。公式如下:第十一条 水利工程信息化评价得分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评价和水利工程信息化运行维护评价两部分。水利工程信息化评价得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评价得分70%+水利工程信息化运行维护评价得分30%。第十二条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评价以县为单位,按工程在地原则,采用有效投资折算评价办法(见附件3)。有效投资:完成某项信息化建设内容并达到了相应要求,则视为已经完成了该项有效投资的建设。有效投资不等同于实际投资,它是衡量信息化建设完成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第十三条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评价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一)将该县评价范围内所有水利工程

6、分别对照附件3中的有效投资额度,累加求得该县水利工程有效投资总额度。有效投资总额度相对固定,在评价范围不变的情况下保持不变。(二)按照相应的有效投资折算标准,计算出每宗工程各分项中已完成信息化内容的有效投资,累加得到该工程的已完成有效投资。评价范围内所有工程的已完成有效投资累加,得到该县水利工程已完成有效投资。(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评价得分的计算公式:第十四条水利工程信息化运行维护评价得分:上式满分为100分,超过100分的以100分计。第十五条区域综合得分的计算分为以下六种情况:(一)县级综合得分=县本级水利部门信息化得分30%+县域内水利工程信息化得分50%+各镇平均得分20%。(二)地

7、级以上市综合得分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1. 地级以上市综合得分=市本级水利部门信息化得分30%+各县(市、区)综合得分的平均值70%。2. 不设县(市、区)的东莞、中山市和顺德区,按以下公式计算:综合得分=市本级水利部门信息化得分30%+市域内水利工程信息化得分50%+各镇级部门平均得分20%。式中:各镇级部门平均得分套用附件1和附件2中的县级部门指标体系确定,无某一项功能按该项得满分计。(三)流域综合得分=流域管理局部门信息化得分20%+流域所在各市平均得分80%。(四)水文分局所辖地区综合得分=水文分局部门信息化得分30%+水文站网信息化得分70%(五)全省水文信息化综合得分=省水文局部门信

8、息化得分30%+各水文分局综合得分的平均值70%(六)全省综合得分=厅机关得分20%+流域管理机构得分的平均值10%+全省水文信息化综合得分10%+各市综合得分的平均值60%。第三章 评价程序第十六条评价工作采取一年一度制,每年年底进行,程序分为资料填报、资料审查、系统评价、形成结果和结果公布。第十七条 资料填报。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广东省水利信息化评价系统”,各单位通过系统填报本级水利信息化现状资料。第十八条 资料审查。各地市负责所辖县所填资料的审查,四个流域管理局负责所辖市所填资料的审查,省水文局负责各水文分局所填资料的审查,厅信息办负责地市和厅直属单位所填资料的审查。由厅信息化工作领导

9、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数据抽查。第十九条 系统评价。系统根据第十五条计算出本级水利信息化得分,形成初步分析结果。第二十条 形成结果。由厅信息办根据系统的分析结果编制评价报告,报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第二十一条 结果公布。评价结束后,省水利厅将审定后的评价结果向全省各级有关部门通报,并在省水利厅网站上公布。第四章 评价结果处置第二十二条 评价结果实行100分制。考评单位按照区域或单位隶属关系分为三类,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评单位分类及评价等级分数标准如下:(一)第一类包括:厅机关、省水文局、各流域管理局、广州、深圳,其评价结果为85100分(含85分)的,确定为信息化

10、建设优秀等级;评价结果为7085分(含70分)的,确定为信息化建设良好等级;评价结果为6070分(含60分)的,确定为信息化建设合格等级;评价结果低于60分的,为信息化建设不合格等级。(二)第二类包括:各水文分局、佛山、顺德、中山、珠海、东莞、惠州、江门和肇庆,其评价结果为80100分(含80分)的,确定为信息化建设优秀等级;评价结果为6580分(含65分)的,确定为信息化建设良好等级;评价结果为5565分(含55分)的,确定为信息化建设合格等级;评价结果低于55分的,为信息化建设不合格等级。(三)其余为第三类,其评价结果为75100分(含75分)的,确定为信息化建设优秀等级;评价结果为607

11、5分(含60分)的,确定为信息化建设良好等级;评价结果为5060分(含50分)的,确定为信息化建设合格等级;评价结果低于50分的,为信息化建设不合格等级。各单位评价结果经公示后确定。第二十三条 对评价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单位,由水利厅颁发标牌和证书,同时其评价结果作为优先安排省级水利信息化项目资金的参考依据。对于评价结果不及格的信息化建设单位,省水利厅与其水利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诫勉谈话。第二十四条 各地市和被评价的直属单位根据评价结果,每年初制订本单位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计划,报厅信息办审定后,由省水利厅下达年度水利信息化建设任务书。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二十

12、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附件:1. 水利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及赋分系数计算规则2. 水利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分值设置3. 水利工程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4. 乡镇水利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5. 水文站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11附件1:水利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及赋分系数计算规则类别评 价 指 标赋 分 系 数 计 算 规 则赋分系数备注一保障体系1信息化工作组织领导 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且信息化工作由局长任组长的,得1;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且信息化工作由其它人任组长的,得0;未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得-1。2信息化人才专职人数(指专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省级信息化专职人员20人以上(含2

13、0人)或流域管理机构、市级信息化、水文局(分局)专职人员6人以上(含6人)或县级信息化专职人员3人以上(含3人)的,得1;低于以上标准的,按比例折算。人员结构3工作机构设立信息化专门机构设立信息化工作专门机构的,得1;未设立专门机构的,得0。4规划计划管理编制信息化长远规划编制了信息化长远规划的,得1;未编制信息化长远规划的,得0。编制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编制了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的,得1;未编制的,得0。5制度建设制定信息化工作规章等相关制度制定信息化工作规章等相关制度,包括: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网络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行维护管理规章制度、OA系统配套管理规定等等,县级制定

14、3项以上(含3项)得1,流域管理机构、市级水务局、水文局(分局)制定5项以上(含5项)得1,省级制定7项以上(含7项)得1,其它按比例折算。6技术规范制定制定信息化相关技术规范制定信息化技术规范,包括:信息的分类和编码规范、信息传输与交换规约等等,省级制定10项以上(含10项)得1,水文局制订5项以上(含5项)得1,其它按比例折算。7培训教育开展水利信息化的培训次数上一年度开展水利信息化培训次数3次以上(含3次)的,得1;2次得0.6; 1次得0.3;未开展水利信息化培训的,得0。派员参加水利信息化的培训学习 ,赋分系数最大值为1,超过1的按1计。8经费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水利信息化建

15、设投入的资金指上年度本级财政投入的专门用于信息化的资金,包含在工程建设中的不计。;赋分系数最大值为1,超过1的按1计。9科技与创新省部级以上奖励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得1,其它得0。市厅级奖励得到市厅级奖励的,得1;没得到市厅级奖励的,得0。10有无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有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的,得1;没有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的,得0。二基础设施1计算机房有独立机房或委托管理建立独立机房的,得1;委托管理并有固定机房的得0.8;其它得0。有专人负责机房及服务器有专人负责管理的,得1;无专人管理的,得0。机房面积机房40平米以上的,得1;2040平米得0.6,1020平米得0.3,10平米以下得0。机房

16、环境建设机房有空调、防尘、防静电等环境建设,满足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要求的,得0.51;基本满足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要求的,得00.5;上述各项环境建设均未建的,得0。(依照实际情况打分)2网络建设与上级互联专线网络的出口带宽网络的出口带宽在100M以上得1;在10M和100M(含100M)之间得0.8;在2M和10M(含10M)之间得0.6;小于5 2M(含2M)得0.3。网络未联通,得0。IP遵循水利部(厅)或当地政府的规范IP遵循水利部(厅)或当地政府规范的,且与上级水利部门实现了互联互通的得1;否则,得0。VLAN划分有VLAN划分的,得1;没有VLAN划分的,得0。流量监控与限制

17、有流量监控与限制的,得1;没有流量监控与限制的,得0。与下级水利部门联网对省级而言,下级水利部门指地级市水务局、流域管理机构、水文局。对市而言,下级水利部门指县水务(水利)局,对县级而言,下级水利部门指乡镇。得分公式为: 3计算机配备 个人计算机配备率,赋分系数最大值为1,超过1的按1计。服务器配备数县级配备4台服务器以上(含4台)的,得1;流域管理局、市级及水文局(分局)配备8台服务器以上(含8台)的,得1,省级配备30台服务器以上(含30台),得1。其它按比例折算。4视频会议及会商系统会商室有会商室且装修适用,得0.51;有会商室但装修简单或基本没装修的,得00.5;没有会商室的,得0。(

18、依照实际情况打分)与上级的视频会议系统与上级有视频会议系统的,得1分;与上级的没有视频会议系统的,得0分。与下级水利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对省级而言,下级水利部门指市水务局、流域管理机构、水文局。对市而言,下级水利部门指县水务(水利)局,对县级而言,下级水利部门指乡镇。 三电子政务1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基本政务信息和关键政务信息公开,并且信息公开符合规范的,得0.51;基本政务信息公开和关键政务信息公开,但信息公开不符合规范的,得00.5;基本政务信息和关键政务信息不公开,得0;(依照实际情况打分)对县级,有门户网站得1,无得0分。若当地有年度考核评分,则直接使用当地的评分结果。网上办事有网上办事功能

19、、信息按规定时间反馈的,得0.51;有网上办事功能、但信息不按规定时间反馈的,得00.5;没有网上办事功能的,得0;(依照具体实际打分)政民互动有政务互动,民意诉求处理及时的,得0.51;有政务互动,但民意诉求处理不及时的,得00.5;没有政务互动的,得0;(依照实际情况打分)2综合办公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情况 档案信息化情况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电子档案系统对接实现自动归档的,得1;办公自动化系统本身具备电子文件归档功能的或已建有档案管理系统的,得0.5;手工归档(包括手工录入电子档案系统)的,得0.3;无档案管理系统的,得0。电子公文交换应用情况与上级部门、下级部门均实现电子公文交换的,得1;仅与

20、上级部门或下级部门实现电子公文交换的,得0.5;与任何部门都没有实现电子公文交换的,得0。四业务应用系统1三防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信息查询应用系统的赋分系数计算需结合具体实际运用确定。对于已建应用系统,应从功能设置、对相关业务流程的覆盖程度、易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基于以上原则,本部分的各指标子项的赋分系数计算均分为四个级别:(1)高级水平,赋分系数为0.81:系统功能设置完善、系统功能基本覆盖所有业务流程,且主要业务流程基本实现最优控制,系统界面美观、简便、易用。(2)中级水平,赋分系数为0.60.8:系统功能设置基本完善、系统功能覆盖8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并能实现及时充分的数据共享,

21、系统界面美观、易用程度尚可。(3)初级水平,赋分系数为0 0.6:系统功能设置不完善、系统功能覆盖部分主要业务流程,业务流程自身及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系统易用性不好。(4)应用系统未建,赋分系数为0。此外,对个别特殊的单位,某些业务管理系统因没有此类业务而不需要建设的,那么该项业务系统的赋分系统可取最大值。例如顺德区,没有水库管理职能,因此水库动态管理系统一项的赋分系数可取1。但顺德区国土承建和水利局虽然没有水政监察执法的职能,但该项职能在水政执法大队,因此“水政监察管理系统”一项评价应由水政执法大队补充,而不是直接取最大值。决策支持系统洪水预报预警旱情预报防洪调度决策会商灾情评估山洪

22、灾害预警2水资源管理系统水资源信息服务水资源日常业务管理水资源调度配置3水土保持管理系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管理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管理4农村水电及机电排灌管理系统机电排灌泵小水电安全计划管理建设管理5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系统6农村水利管理系统灌区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管理农村饮水安全7水政监察管理系统8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建设管理河道管理水利工程监控管理9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规划管理计划管理项目管理10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管理11水库动态监管系统12水利普查信息系统13水文应用系统实时水雨情洪水预报水资源信息服务五安全体系1物理安全机房监控系统有机房监控系统的

23、,得1;没有机房监控系统的,得0。涉密与非涉密系统物理隔离有涉密与非涉密系统物理隔离的,得1;没有涉密与非涉密系统物理隔离的,得0。2网络安全建有防火墙建有防火墙的,得1;没有建防火墙的,得0。防病毒软件有防病毒软件的,得1;没有防病毒软件的,得0。入侵(检测)防御系统有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的,得1;没有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的,得0。网管系统有网管系统的,得1;没有网管系统的,得0。安全审计系统有安全审计系统的,得1;没有安全审计系统的,得0。3数据安全数据备份数据定期备份的,得1;没有定期备份的,得0。4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有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得1;没有网络与信

24、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得0。安全管理制度有保密管理制度的,得1;没有保密管理制度的,得0。保密管理制度有保密管理制度的,得1;没有保密管理制度的,得0。5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完成定级的,得1;没有完成定级的,得0。评测完成评测的,得1;没有完成评测的,得0。整改完成整改的,得1;没有完成整改的,得0。六数据资源1建有综合数据库或数据分中心建有综合数据库或数据分中心的,得1;没建数据中心的,得0。2基础资料入库与更新水利空间数据库有新水利专题图层增加或原有水利专题图及时更新的,得1,否则,得0。水利工程数据库新建水利工程及时入库,水利工程属性数据改变后能及时更新的,根据记录数全省统筹计算。水文数

25、据库数据资料及时入库或更新的,根据记录数全省统筹计算。实时水雨情数据库数据资料及时入库或更新的,根据记录数全省统筹计算。其它数据库数据资料及时入库或更新的,根据记录数全省统筹计算。3建立共享平台建立共享平台的,得1;没建立共享平台的,得0。七运行维护1运行维护经费 2运行维护人员有专职运行维护人员,县级人数在2人以上(含2人)或流域管理局、地市级、水文局(分局)人数在4人以上(含4人)或省级人数在8人以上(含8人)的,得1,其它按比例折算。注:赋分系数最大值为1。附件2:水利部门信息化评价指标分值设置类别评 价 指 标县级地市级流域管理局省厅水文局(分局)一保障体系1信息化工作组织领导 成立信

26、息化领导小组1521511511511512信息化人才专职人数2.53333人员结构011113工作机构设立信息化专门机构011114规划计划管理编制信息化长远规划1110.50.5编制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0.5110.50.55制度建设制定信息化工作规章等相关制度111116技术规范制定信息化相关技术规范000227培训教育开展水利信息化的培训次数00011派员参加水利信息化的培训学习2110.50.58经费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333229科技与创新省部级以上奖励10.50.50.50.5市厅级奖励10.50.50.50.510有无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1110.50.5二基础设施1计算机

27、房有独立机房或委托管理253202202151151有专人负责21111机房面积1111.51.5机房环境建设1111.51.52网络建设与上级互联专线网络的出口带宽22211IP遵循水利部(厅)或当地政府的规范41111VLAN划分01111流量监控与限制01111与下级水利部门联网222113计算机配备 个人计算机配备率22211服务器配备数111114视频会议及会商系统会商室22211与上级的视频会议系统21111与下级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32211三电子政务1门户网站信息公开104102102102102网上办事2222政民互动22222综合办公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情况32222档案信息化

28、情况11111电子公文交换应用情况21111四业务应用系统1三防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信息查询254302251302300决策支持系统洪水预报预警42120旱情预报1110防洪调度2120决策会商1110灾情评估1110山洪灾害预警11102水资源管理系统水资源信息服务21110水资源日常业务管理1110水资源调度配置11103水土保持管理系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20.40.40.40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管理0.30.30.30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管理0.30.30.304农村水电及机电排灌管理系统机电排灌泵210.510小水电安全10.510计划管理0.50.50.50建设管理0.50.50.505

29、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系统222206农村水利管理系统灌区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管理21110农村饮水安全11107水政监察管理系统111108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工程管理210.510建设管理10.510河道管理0.50.50.50水利工程监控管理0.50.50.509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规划管理10.50.50.50计划管理0.50.50.50项目管理0.50.50.5010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10.50.50.50科技项目管理0.50.50.50科技成果管理0.50.50.5011水库动态监管系统1111012水利普查信息系统1111013水文应用系统实时水雨情000010洪水预报000010水资

30、源信息服务000010五安全体系1物理安全机房监控系统122122152152152涉密与非涉密系统物理隔离211112网络安全建有防火墙22222防病毒软件21222入侵(检测)防御系统11111网管系统11111安全审计系统000.50.50.53数据安全数据备份111114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01111安全管理制度11111保密管理制度011115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000.50.50.5评测000.50.50.5整改000.50.50.5六数据资源1建有综合数据库或数据分中心84821021021022基础资料入库与更新水利空间数据库22211水利工程数据库22211

31、水文数据库00001 实时水雨情数据库00021 其它数据库022223建立共享平台00222七运行维护1运行维护经费53535353532运行维护人员22222附件3:水利工程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评 价 指 标有效投资额度有效投资折算标准得分(分项额折算值)备注总数分项额 1、水库大型自动雨量站布设44635(1)密度:每50平方公里至少一个雨量自动监测站;低于此密度的,依比例折算;(2)监测数据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水位自动监测30(1)至少有坝上、坝下和库区三个水位遥测站;低于三个的,依比例折算;(2)监测数据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未能同步传输

32、的,依50%折算。大坝安全监测120自动监测内容应覆盖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和应力监测三个方面,低于此标准的,依比例折算。闸门自动控制120所有闸门均已建成自动控制。如果未全部建成的,依比例折算。自动控制是指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视频监控30(1)至少对大坝和库面、溢洪道、泄洪闸三处有视频监控的,低于此标准的,依比例折算;(2)视频监控数据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网络通信1与上级水利部门网络连通,且带宽在2M以上。预报调度系统50包括预报模型和调度系统,具备完善的预报调度功能。功能不完善的,酌情折算。信息管理系统60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工程信息管理、实时水雨情信息

33、、实时工情信息、办公自动化等内容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可以使用上级水利部门已建的系统,也可以自建。根据功能完善程度酌情折算。中型自动雨量站布设27110(1)密度:每50平方公里至少一个雨量自动监测站;低于此密度的,依比例折算;(2)监测数据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水位自动监测20(1)至少有坝上、坝下和库区三个水位遥测站;低于三个的,依比例折算;(2)监测数据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大坝安全监测60自动监测内容应覆盖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和应力监测三个方面,低于此标准的,依比例折算。闸门自动控制60所有闸门均已建成自动控制。如果

34、未能都建成,依比例折算。自动控制是指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视频监控30(1)至少对大坝和库面、溢洪道、泄洪闸三处有视频监控的,低于此标准的,依比例折算;(2)视频监控数据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网络通信1与上级水利部门网络连通,且带宽在2M以上。预报调度系统30包括预报模型和调度系统,具备完善的预报调度功能。功能不完善的,酌情折算。信息管理系统60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工程信息管理、实时水雨情信息、实时工情信息、办公自动化等内容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可以使用上级水利部门已建的系统,也可以自建。根据功能完善程度按比例折算。小型雨量自动监测31具备雨量自动监测,且监测数

35、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水位自动监测1具备水位自动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视频或图像1具备视频或图像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2、保护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堤防(段)水位(潮位)自动监测6410根据堤段的长度及防洪需要布设水位(潮位)自动监测站,但不少于1个,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不少于1个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视频或图像20对堤段的泄洪闸和险工险段均配备图像采集或视频监控设备,至少不少于两个。按照已

36、建和需要建设的比例折算。移动采集设备3配备具有GPS功能的移动信息采集设备,巡堤人员每十人应配备不少于1个移动信息采集设备,配备不足此标准的,依比例折算。信息管理系统30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堤防信息的管理、水雨情信息、群闸监控、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内容的信息系统。可以使用上级部门已建的系统,也可以自建。根据功能完善程度酌情折算。网络通信1与上级水利部门网络连通,且带宽在2M以上。3、大中型水闸闸前闸后水位687具备闸前和闸后两个水位自动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不完全具备的,按比例折算。自动控制50具备所有闸门的自动控制,不完全具备的,按比例

37、折算。自动控制是指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视频监控10对水闸和闸门开度配备视频监控。不完全配备的,按比例折算。网络通信1与上级水利部门网络连通,且带宽在2M以上。4、大中型机电排灌站进水池出水池水位自动监测687具备进水池和出水池两个水位自动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不完全具备的,按比例折算。图像或视频监控10具备视频或图像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自动控制50具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网络通信1与上级水利部门网络连通,且带宽在2M以上。5、有防汛任

38、务的小水电站雨量自动监测31具备雨量自动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水位自动监测1具备水位自动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视频或图像1具备视频或图像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6、大中型城市排涝泵站进水池出水池水位自动监测587具备进水池和出水池两个水位自动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不完全具备的,按比例折算。图像或视频监控10具备视频或图像监测,且监测数据可以同步

39、传输到县水利局或市水务局;具备但未能同步传输的,依50%折算。自动控制40具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网络通信1与上级水利部门网络连通,且带宽在2M以上。7、中小河流治理(226条)雨量522100km2以上的河流按平均100km2流域面积设1个雨量站,100km2以下的河流应设1个雨量站。不完全配备的,按比例折算。水位5至少布设一个自动水位站。图像或视频监控5每条河流至少安装2套图像监控设备。洪水预报软件40有洪水预报软件。8、万亩以上灌区监测自动流量监测14130每个干渠渠首均设置1个水位流量自动监测站;未完全设置的,依比例折算。闸门泵站等自动控制80闸门、泵站、节水

40、灌溉设施均应建设自动化控制;未完全设置的,依比例折算。自动控制是指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图像或视频监控30对灌区的干渠渠首均配备图像采集或视频监控设备;未完全设置的,依比例折算。网络通信1与上级水利部门网络连通,且带宽在2M以上。9、农村饮水(三千方以上的)水厂取水量自动监测6020每个取水口均应设置取水量自动监测。明渠取水的应设置1个自动水位站,管道取水的应设置1个超声波流量计。有多个取水口且未完全设置取水量自动监测的,依比例折算。远端末梢水及水厂出水口水质监测30在水厂出水口、远端末梢水处各设置1个简易水质监测仪,监视和测定水体中PH值、电导率、浊度、余氯的浓度及变化趋势。未完全设置的,

41、依比例折算。视频或图像10配备图像采集或视频监控设备。注:以上所有信息化项目均指已完成建设并且目前能正常运行的,因故不能正常运行的不计在内。 有效投资:是指完成某项信息化建设内容并达到了相应要求,则视为已经完成了该项有效投资的建设。有效投资不等同于实际投资,它是衡量信息化建设完成程度的一个指标。例如,一宗小型水库,完成了水位、雨量和图像(视频)监控,则视为完成了该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即,视为完成了3万元有效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附件4:乡镇水利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评 价 指 标分 值赋 分 系 数 计 算 规 则得分(分值赋分系数)备注1.计算机网络30与上级水利部门联通网络,网络的出口带宽在100M

42、以上得1;在10M和100M(含100M)之间得0.8;在2M和10M(含10M)之间得0.6;在512K和2M(含2M)之间得0.4;在128K和512K(含512K)之间得0.2;小于128K(含128K)得0.1。网络未联通,得0。2.视频会议系统30与上级水利部门有视频会议系统的,得1;与上级水利部门没有视频会议系统的,得0。3.水雨情应用15应用县或市的应用系统进行水雨情查询,辅助决策的,得1,不能使用县或市的应用系统的,得0。4.水雨情显示设备25配备了水雨情显示设备(例如液晶屏幕),实时显示水雨情采集设备传回的数据的,得1,未配备的,得0。附件5:水文站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评 价 体 系分值赋 分 系 数 计 算 规 则得分(分值赋分系数)备注1.雨量站30 2.墒情站103.水位(潮位)自动化程度304.水质站自动化程度205.流量站10说明:以水文分局为单位进行评价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