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板块运动与海沟海岭的形成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17402429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7、板块运动与海沟海岭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07、板块运动与海沟海岭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07、板块运动与海沟海岭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板块运动与海沟海岭的形成(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板块运动与海沟、海岭的形成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12-2 13:46 | 提问者:shansky_527戏最佳答案从全球海底地形可以看到海沟最常见於太平洋周边,就板块观点而言,海沟乃聚 合性板块边界的特徵;此外,海沟附近多伴随有和它平行排列的火山岛弧或火山 山脉。板块聚合碰撞,其中一个板块含有密度较大的玄武岩质海洋地壳,会隐没到另一 板块底下,形成深达五、六千公尺的海沟。海沟附近的海壳年龄较老、沉积物较厚,随著隐没作用过程玄武岩质的海洋地壳 和它上方的巨厚沉积物熔融混成安山岩质岩浆,火山岛弧即是由岩浆活动造成。 岛弧后方地壳常因张裂而陷落形成弧后盆地,在海中形成深度约一、二千公

2、尺深 的海槽。菲律宾海板块向北隐没到欧亚板块底下,形成琉球海沟一琉球岛弧一冲绳海槽 三者大致平行排列,即是相当典型的隐没带地形特徵。在我国的东面,中国海与太平洋之间,隔着一系列象串珠状分布的岛屿。这些 岛屿北起阿留申群岛,向南有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 群岛以及印尼群岛等,好象亚洲陆的外围屏障。任何一本地图都可以看到它们的 弧形分布,因此称为岛弧。又因为这些岛屿象串花环,瑰丽壮观,所以又称为花 彩列岛。但是,在岛弧向大洋的一侧,还伴生有一系列深邃而狭长的海沟。现代海洋 探测技术已经查明海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深渊,其深度有的竟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8848.13米)还大。例如,马

3、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可达11034米,长2550公里, 宽70公里。狭长的海沟大多与串珠状的岛弧相邻而又相互平行。此外,岛弧上的山峰越 高,邻近的海沟也就越深。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岛弧和海沟是在同一种地壳运 动中形成的,它们有共同的成因,所以又统称为岛弧海沟地区。正是在这个地区, 有着大量的地震,包括浅源、中源和深源的地震,这些震源集中分布在海沟向岛 弧的一侧,而且还在与海底成夹角45。左右角的平面上。同时还有频繁的火山 活动,它们有的出露于海平面之上,有的隐伏于洋底。总之,岛弧海沟地区是世 界上地壳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但是,岛弧和海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岛弧和海沟是大洋

4、地壳和大陆地壳相互碰 撞,而大洋地壳倾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结果。太平洋地壳(大洋板块)厚度小而 密度大,所处的位置又相对地低,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与东亚大陆地壳(大陆 板块)相碰撞,而太平洋地壳俯冲于东亚大陆地壳之下,从而使大洋一侧出现深 度巨大的海沟,同时大陆地壳的继续运动使它前缘的表层沉积物质相互迭合到一 起,形成了岛弧。这两种地壳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大,海沟的深度就越大,而岛弧 上峰岭的高度也越大,于是造成了高低悬殊的地形,鲜明地在同一地区内出现。 正是由于大洋地壳与大陆的地壳的碰撞和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的俯冲,同时引起 了地震和火山活动。半个世纪以前,奥地利学者魏格纳在研究地壳运动时,就已经注

5、意到太平洋 西部的岛弧,并将它称为东亚花彩岛。魏格纳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岛弧是与整个太 平洋构造密切相关的。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地球科学才对岛弧和 海沟的形成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是由于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出 大量资料,使地质科学能作出进一步总结并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科学的成果。 板块运动主要是指板块间的相对移动。由于板块运动,产生了板块的碰撞和板块 的张裂,板块的碰撞和板块的张裂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学习时要联系实例进行分析。实例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陆陆碰撞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可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如 此,它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实例2:日本岛弧和日本海沟的形成。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在大陆板块下面,俯冲处形成深海沟, 大陆板块被抬升形成岛弧,日本岛弧和日本海沟是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 撞形成的。马里亚纳岛弧和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也是如此。实例3:大西洋海岭的形成。大洋板块张裂处岩浆活动强烈,岩浆上涌,火山爆发,形成了大西洋海岭。海岭是版块张裂的地方,岩浆从板块裂缝处涌出,遇海水冷却,形成海底山脉(海 岭)。后面涌出的岩浆将先形成的岩石向两侧推,海底岩石向两侧移动,到海沟 处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面,重新融化为岩浆。31回答时间:2006-11-26 20:47 |我来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