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教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7246984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教材(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Z102000 工程财务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算、反映、预测、控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它同样能够体现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综合反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劳动投入和资产占用以及项目的收支和利润情况。因此,作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建造师,有必要知晓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有关知识和要求,做到严格财经纪律、有效利用资产、控制财务收支、提高经济效益。本章内容也主要是根据这些要求组织的。1Z102010 财务会计基础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两大基本内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管理会

2、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通过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获取数据,为企业责任主体制定工作目标,控制责任主体的行为;管理会计注重管理过程、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促使企业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企业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起着企业向导功能,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财务会计采用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主要为股东、债权债务人、政府主管部门服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属于服告型会计”。另

3、外,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但是,两者最终目标相同,即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同时,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使用一些与财务会计并不相同的方法来记录、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 本章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财务会计。1Z102011财务会计的职能 一、财务会计的内涵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

4、,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这种信息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并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述的,反映了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 换言之,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债务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债务人等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受到这些信息使用者的普遍关注,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除此之外,会计信息是考评企业经营者经营企业资源的责任和绩效的依据;企业会计信息

5、还是国家、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 二、财务会计的职能 财务会计的内涵决定了财务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内容、作用的不断扩大而发展。现代会计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但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始终不变。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报告,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利用货币形式,从价值量方面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之上的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在经济事项发生以前,经济事项进行中或发生后,会计

6、利用预算、检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对单位的货币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指导与控制。所以,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反之,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会计监督来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会计核算就失去实际意义。1Z102012会计核算的原则 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为保证通过会计核算向有关利益集团提供的信息统一和规范,便于有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也为了通过会计核算信

7、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内容会计要素的计量和会计信息需要作出统一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构成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一、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人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在重

8、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现在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

9、额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

10、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是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 6.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

11、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1Z10201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财务会计主要以已完成或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作为加工对象,所产生的信息面向过去,以货币信息为主,其服务对象以企业外部使用者为主,而各企业的经营各不相同(比如有的企业产品单一,有的企业产品多样;有的企业产品生产周期很长,有的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很短;等等),因此,为保证向外部提供信息的一致性、规范性、连续性,财务会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的程序和方法,除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依据,必须以统一的标准即公认的会计准则为依据确立外,还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的基础之上,这些基本假设简称为

12、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强调的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这个组织实体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一特定部分(如分厂、分公司、门市部等),也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甚至可以是一个具有经济业务的特定非营利组织。所以会计主体与企业法人主体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 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将长期地以现时的形式和目标不断经营下去,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和愿望,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即假定每一

13、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需要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对象的时间界限。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个个连续的、间隔相等的若干较短时期,以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是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

14、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而会计分期所强调的时间段落划分会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企业对会计信息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年度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我国通常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主要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

15、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客观上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我国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所谓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 在会计的基本假设中,一方面假定企业要持续经营下去,另一方面,又必须按照一定的时期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而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对应地,针对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会计核算的处理分为收付实

16、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以相关货币收支时间为基础的会计,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是以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货币)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1Z102014会计要素的组成和会计等式的应用 一、会计要素的组成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主要组

17、成部分,用以反映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确定经营成果的因素。对盈利性企业来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资产的特征 (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如过去购买、生产、建造等,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即资产是现实中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如谈判或计划中的)。 (2)该项资源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指企业享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虽不享有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

18、所控制。这样才能排他性地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3)该资源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人企业的潜力。如货币资金可以用于购买所需商品,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制造商品出售后收回货款即为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 (4)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资产的分类 按资产的流动性可将其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即长期资产)两类,其内容为: (1)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耗用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等。 (2)长期资产:是指变现期间或使用寿命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

19、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 长期投资:准备持有一年以上,不随时变现的股票、债券和其他投资。 (3)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4)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 (5)其他资产: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银行冻结财产、诉讼中的财产等。 (二)负债 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负债的特征 (1)这种现时义务是指在现行

20、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或者说经济责任,其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负债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还日期,或者债权人和偿还日期可以合理加以估计。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 (2)长期负债:指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如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所有

21、者权益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1.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1)无须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接受清偿在负债之后,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3)可分享企业利润。所有者能凭借所有者权益参与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1)实收资本:所有者按出资比例实际投人到企业的资本。 (2)资本公积:指由投资者投人但不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非收益来源取得,由全体所有者共同享有的资金。包括资本溢价、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外币折算差额等。 (3)盈余公积:按照规定从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主要用来弥补企业以前的亏损和转增资本。 (4

22、)未分配利润:本年度没有分配完的利润,可以留待下一年度进行分配。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六)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相抵后的差额。通常反映利润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利润总额,二是净利润。 有关收入、费用、利润的进一步的知识参见本章相关内容。 上述六个

23、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也称为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某一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动态会计要素。 二、会计等式的应用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即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它揭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基本的等式分为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 1.静态会计等式的应用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4、这一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也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动态会计等式的应用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也称为财务成果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依据;动态会计等式是编制利润表

25、的重要依据。 在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的基础上,还可以组合成综合会计等式。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不会改变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包括以下情形:资产和权益同增(这里的权益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也称为债权人权益,下同),资产和权益总计增加;资产和权益同减,资产和权益总计减少;资产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资产和权益总计不变;权益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资产和权益总计不变。1Z102020成本与费用1Z102021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一、

26、费用的特点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特点: 1.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偶发的。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则称为损失(营业外支出)。 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兼而有之。费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资源的流出,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 3.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与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时的支出无关。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只是表明所有者权益留在企业还是支付给企业所有者,而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 4.费用只包括本企

27、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付的款项及偿还债务支出,并且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计量。 二、费用和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一)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划分 费用是会计主体各类支出中的收益性支出。费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如:费用按经济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购置劳动对象的费用、购建劳动资料的费用和支付职工薪酬的费用;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如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但在财务会计中,生产费用与生产成本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计入生产产品的生产费用才是生产成本。生产费用计入生产成本要

28、明确两个前提:一是生产费用的具体承担者(即成本核算对象),例如:购买生产用原材料10万元,用于A, B两种产品生产,其中A产品消耗4万元,B产品消耗6万元,则生产费用为10万元,计入A产品生产成本4万元,B产品成本6万元。二是生产费用和生产成本的归属期,这里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生产费用已经发生但应由以后多个会计期间承担的生产成本,例如:企业年初支出18万元,用于支付租期为6个月的周转材料的租金,则按照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费用18万元(租金)应分摊计入6个月的生产成本,若平均分摊则每月生产成本为3万元;第二种情况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益费用匹配原则,生产费用应当计入生产成本但

29、费用并没有实际支付,例如:企业经营租赁方式租赁的生产用固定资产,租期6个月,每月租金5万元,租赁期结束时一次支付30万元租金,则每月应计入生产成本5万元,而生产费用30万元在租赁期末才实际支出。另外,生产费用的支出(含应付未付的部分),经过生产过程计入生产成本,在会计期末资产负债表日,还应根据产品的完工情况和销售情况,分别进人产成品成本和销售成本。 期间费用,与一定期间相联系,会计核算中不分摊到某一种产品成本中去,而直接从企业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的费用。从企业的损益确定来看,期间费用与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一起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后作为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当期的期间费用是全额从当期损益

30、中扣除的,其发生额不影响下一个会计期间。与生产成本相比较,期间费用有以下的特点: 1.与产品生产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的发生是为产品生产提供正常的条件和进行管理的需要,而与产品的生产本身并不直接相关;生产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它们应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有关的产品(成本)中去。 2.与会计期间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只与费用发生的当期有关,不影响或不分摊到其他会计期间;生产成本中当期完工部分当期转为产品成本,未完工部分则结转下一期继续加工,与前后会计期间都有联系。 3.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直接列人当期损益表,扣除当期损益;生产成本完工部分转为产成品,已销售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再转人损益

31、表列作产品销售成本,而未售产品和未完工的产品都应作为存货列人资产负债表(注: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在内,有关会计报表都是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上,在会计期末按期编制的)。因此也可把生产成本称为可盘存成本,把期间费用称为不可盘存成本。按照配比原则,当会计上确认某项营业收入时,对因产生该项营业收入的相关费用,要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如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生产成本理应将其成本化,待产品销售时与销售收入相配比。期间费用由于它不能提供明确的未来收益,按照谨慎性原则,在这些费用发生时采用立即确认的办法处理。例如企业支付的广告费,究竟在今后哪个会计期间将获得收益,难以确定。即使期间费用

32、与将来的某些会计期间的收益确有联系,但却不可能预期未来收益的多少,并据此作为分摊期间费用的依据。.因此为简化会计工作,将期间费用立即确认较为合理。此外,期间费用直接与当期营业收入配比,从长期来看,由于各期的发生额比较均匀,对损益的影响不大。 期间费用一般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 (二)成本和费用的联系 1.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除偿债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构成部分; 2.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 3.生产费用经对象化后进人生产成本,但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进入当期的费用(损益核算时)。 (三)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1.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其所针对的是一定的成本计

33、算对象; 2.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通用货币计量的耗费,生产费用经对象化后,才可能转化为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不进入产品生产成本,而直接从当期损益中扣除。 费用和成本的关系如图1Z102021所示。 三、工程成本和费用 1.工程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构成产品实体、计入产品成本的那部分费用。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即工程成本,是施工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施工生产费用。又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与具体产品或工程没有直接联系,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由于期间费用的发生仅与当期实现的

34、收入相关,因而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施工企业的期间费用则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1Z102022工程成本的确认和计算方法 一、成本费用的确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这是费用确认的基本标准。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费用,还应该明确到以下几个间题: 1.费用与支出的关系:支出是一个会计主体各项资产的流出,也就是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支出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及利润分配支出四大类。资本性支出是指某项效益及于几个

35、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如企业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支出、长期投资支出等,对于这类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而不能作为当期的费用。收益性支出指某项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这种支出应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确认为费用,如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外购材料、支付工资及其他支出,以及发生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另外,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缴纳的税金、有关费用等也包括在收益性支出之内,它是企业得以存在并持续经营的必要的社会性支出。营业外支出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罚款、捐赠支出、非

36、常损失等。利润分配支出是指在利润分配环节发生的支出,如股利分配支出等。所以,费用与收入相联系、相配比;有些支出不与收入有必然联系,如罚款支出、投资支出;简而言之,支出的范围比费用大。 2.营业费用和非营业费用的关系:营业费用是与营业收入有因果联系的耗费;非营业费用是与营业收入没有因果联系的耗费,如产成品盘亏、投资损失、坏账损失等;实务中,损失和费用难以区分,损失作为费用处理,如产成品盘亏、坏账损失等。 3.本期费用与跨期费用的关系:跨期费用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支付与负担时间不一致,根源在权责发生制;本期费用是在本期冲减收入的费用,有本期发生的,也有上期发生的,还有以后再支付的;跨期费用是本期

37、发生(支付)但应由以后或以前期间负担的费用。如果费用的经济效益有望在若干个会计期间发生,并且只能大致和间接地确定其与收益的联系,该项费用就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程序,在损益表中确认为一项费用。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都属于这一情况。通常这类费用称为折旧或摊销。 4.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之间的关系:两者都要从收入中得到补偿,但时间不同,期间费用直接从当期收入中补偿,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要待产品销售后补偿;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

38、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的有些支出不能提供明确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加以分摊也没有意义,对这类费用就应直接作为当期费用予以确认。例如,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等。这些费用虽然与跨期收入有联系,但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往往不能肯定地预计其收益所涉及的期间,因而就直接列作当期的费用。还有一些事项会导致企业负债增加,但不增加资产。这一类费用也应作为当期费用予以确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5.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生产费用与一定时期相联系,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产品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

39、产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时期,一种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可能包括几个时期的生产费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这在前面已经述及。 6.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的关系:生产成本是生产费用中构成产品成本的部分,在产品未售前表现在存货中;产品出售后,即表现为销售成本,与营业收入配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凡是与本期收入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耗费,就应当确认为该期间的费用。例如,如果企业销售出去的商品是直接与所产生的营业收入相联系的,那么,该项销

40、售商品的成本就可以随同本期实现的销售收入而作为该期的费用。 二、成本费用的计量 费用是资产的一种转化形式。如果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将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并且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就应当确认为一项费用。所以已经确认的费用就应该进行计量。费用是通过所使用或所耗用的商品或劳务的价值来计量的,通常的费用计量标准是实际成本,现行会计制度还允许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计量。有些费用,如间接费用,需要按一定程序分摊到受益对象中。此外,有些资产将会使几个会计期间受益,这样,在计量通过系统、合理的分摊而形成的费用时,是以其资产取得成本的实际数进行计量的。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要按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和规定使用年限来计

41、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也都属于这种情况。对于直接发生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等,通常能够在发生时即明确其受益对象,其计量在此不讨论。这里主要讨论几项需要分摊的费用。 (一)间接费用分摊 间接费用一般按直接费的百分比(水电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按人工费的百分比),计算的施工间接费的比例进行分配。 在实际核算工作中,对于施工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往往是:先计算本期实际发生的施工间接费用对该施工间接费用定额计算的施工间接费用的百分比,再将各项工程按定额计算的施工间接费用进行调整,即将上列算式改为: (二)固定资产折旧1.固定资产折旧影响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既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

42、逐渐损耗的现象,也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逐渐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的那部分价值,是固定资产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通过折旧计入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的那部分固定资产转移价值,叫做“折旧费”。会计上,折旧就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1)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以一

43、笔款项购人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2)预计净残值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使用寿

44、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3)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1)平均年限法

45、是指将固定资产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年、月)折旧额都是相等的。在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年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之比称为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可完成的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不考虑减值准备,工作量法折旧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施工企业常用的工作量法有以下两种方法: 行驶里程法。行驶里程法是按照行驶里程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它适用于车辆、船舶等运输设备计提折旧。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行

46、驶里程X单位里程折旧额 工作台班法。工作台班法是按照工作台班数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它适用于机器、设备等计提折旧。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台班X每工作台班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固定资产账面余额随着折旧的计提逐年减少,而折旧率不变,因此,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必然逐年减少。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的方法,是在不缩短折旧年限和不改变净残值率的情况下,改变固定资产折旧额在各年之间的分布,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提取较多的折旧,而在

47、使用后期则提取较少的折旧。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为该项固定资产年初时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为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假设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 N = N(N+ 1)/2。这个分数因逐年递减,为一个变数。而作为计提折旧依据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净残值则各年相同,因此,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各年提取的折旧额必然逐年递减,因此也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

48、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三)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又称“无形固定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某种特殊权利、技术、知识、素质、信誉等价值形态存在于企业并对企业长期发挥作用的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租赁权、特许营业权、版权、商标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属于企业的长期资产,能在较长的时间里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无形资产也有一定的有效期限,它所具有的价值的权利或特权总会终结或消失,因此,企业应将人账的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一定年限内摊销,其摊销金额计入

49、管理费用,并同时冲减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摊销包括摊销期、摊销方法和应摊销金额的确定。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则不需要摊销,但每年应进行减值测试。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在其预计的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其应摊销金额进行摊销。其中,应摊销金额是指无形资产的成本扣除残值后的金额。无形资产摊销存在多种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其原理类似于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投资者投人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

50、公允的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和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按相应会计准则确定。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

51、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三、工程成本的计算方法 工程成本是按对象归集了的费用(即对象化了的费用),并在收入实现时结转成本。因此,工程成本的计算方法一般应根据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来确定。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可以采取按月结算、分段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或按双方约定的其他方式结算。 1.工程成本竣工结算法 工程成本竣工结算法,是以合同工程为对象归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施工费用,在工程竣工后按照所归集的全部施工费用,结算该项工程的实际成本总额。 实

52、行竣工后一次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施工企业所属各施工单位平时应按月将该工程实际发生的各项施工费用,及时登记。在工程竣工以前,归集的自开工起至本月末止的施工费用累计额,即为该项工程的未完工程(或在建工程)实际成本。工程竣工后,在清理施工现场、盘点剩余材料和残次材料、及时办理退库手续、冲减工程成本后,归集的自开工起至竣工止的施工费用累计总额,就是竣工工程的实际成本。 2.工程成本月份结算法 工程成本月份结算法,是在按单位工程归集施工费用的基础上,逐月定期地结算单位工程的已完工程实际成本。也就是既要以建造合同为对象,于工程竣工后办理单位工程成本结算,又要按月计算单位工程中已完分部分项工程成本(这里

53、的已完工程是指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办理工程成本中间结算。 3.工程成本分段结算法 实行分段结算办法的合同工程,已完工程实际成本的计算原理,与上述月结成本法相似。所不同的是,其已完工程是指到合同约定的结算部位或阶段时已完成的工程阶段或部位,未完工程是指未完成的工程阶段或部位。不像月份结算法定期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工程成本的结算期虽然有上述按月或分段及竣工后结算方式,但不论定期或不定期结算已完工程成本,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必须在会计结算期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与分配。所以会计结算期总是按月进行的,在财务上总是存在成本费用的分配和匹配的问题,有关内容参见1Z10202301Z1020

54、23工程成本的核算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后期或同类项目施工项目进行成本预测,制订成本计划和实行成本控制所需信息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它又是本施工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基本依据。在成本管理的主要环节中,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计划是成本预测的结果,也是所确定的成本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而成本核算则是对成本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 施工成本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

55、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施工成本管理需要正确及时地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 一、工程成本及其核算的内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工程成本包括从建造合同签订开始至合同完成止所发生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直接费用包括:(1)耗用的材料费用;(2)耗用的人工费用;(3)耗用的机械使用费;(4)其他直接费用,指其他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的费用。 间接费用是企业下属的施工单位或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合同成本不包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销售费

56、用和财务费用。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耗用的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包括企业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人员的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工资性质的津贴、劳动保护费等。 2.耗用的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包括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费用和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周转材料是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实物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如施工中使用的模板、挡板和脚手架等。 3.耗用的机械使用费 机械使用费包括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和租用外单位施工机械的租赁费,以及施工机械安装、拆卸和进出场费等。 4.其

57、他直接费用 其他直接费用包括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等。 5.间接费用忿 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工程所发生的、不易直接归属于工程成本核算对象而应分配计入有关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主要是企业下属施工单位或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临时设施摊销费用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检验试验费,工程保修费,劳动保护费,排污费及其他费用。这里所说的“下属施工单位”是指建筑安装企业

58、的工区、施工队、项目经理部、非独立核算为内部工程项目服务的维修、加工单位等。间接费用不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施工企业在核算产品成本时,就是按照成本项目来归集企业在施工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其中,属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费用,直接计入有关工程成本。间接费用可先通过费用明细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按确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 二、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工程成本核算的第一步,这是由费用和成本的关系决定的。 工程成本核算对象是指在成本核算时所选择的施工生产费用的归集产品,即工

59、程成本的承担者。如果对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过粗,把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合并起来,作为一个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就不能反映独立施工的各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实际成本水平,不利于分析和考核工程成本的升降情况;反之,如果对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过细,就会出现许多间接费用需要分摊,其结果是不仅增加了工程成本核算的工作量,而且也不能保证正确、及时地计算出各项工程的实际成本。 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根据承包工程的规模大小、结构类型、工期长短和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具体情况,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施工图预算,再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和甲方(建设单位等发包单位)就所承接的每二建设施工项目签订建造(施工

60、)合同。因此,建造(施工)合同与工程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项建造合同进行会计处理。这样,不仅便于将工程的实际成本与工程的预算成本进行比较,以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有利于核算、分析和考核施工合同的成本降低或超支情况。但是,实际中,每一个工程项目规模、施工周期等各不相同,且在同一个建造项目中,施工合同形式、承包范围、合同关系等也可以有不同的内容,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同时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反映一项或一组合同的实质,需要将单项合同进行分立或将数项合同进行合并。 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成本核算目的和要求,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以单项建造(施工)合同作为施工工程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